《路上的祖先》

這些埋沒於地底的文物的主人,他們的血液依然還在南方人的身上流淌著,像文化的交融,血液也隨時間進行了悄無聲息的大融合。面對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人,你能想像身體潛流著的血液,但是你無從分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路上的祖先路上的祖先

《路上的祖先》是一本中國當代散文作品集。《路上的祖先》分為路上的祖先、遷徒的跫音、客都、廣府人的南方、水上來的祖先等章。這些埋沒於地底的文物的主人,他們的血液依然還在南方人的身上流淌著,像文化的交融,血液也隨時間進行了悄無聲息的大融合。面對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人,你能想像身體潛流著的血液,但是你無從分辨。  

作者簡介

熊育群,1962年端午節生於湖南汨羅,1983年同濟大學建築工程系畢業,任過建築工程師、報紙副刊高級編輯、一級作家。1985年開始文學創作,獲得過第二屆冰心散文獎、首屆郭沫若

路上的祖先作者 熊育群路上的祖先作者 熊育群

散文隨筆獎、第十三屆冰心文學獎、全國報紙副刊年賽一等獎,作品雜誌全國敘事體散文大賽一等獎等,散文連續四年入選中國年度散文排行榜。出版有詩集《三隻眼睛》,散文集《隨花而起》、《春天的十二條河流》、《靈地西藏》、《羅馬的時光遊戲》、《雪域神靈》,長篇作品《西藏的感動》、《走不完的西藏》、(兩書曾進入暢銷書排行榜),攝影散文集《探險西藏》,文藝對話錄《一直在奔跑》等14部作品。
是一個富有好奇心並喜歡在路上的人,不喜歡墨守成規,青年時代因為寫詩拋棄了建築學專業,詩風冷峭、奇異,有著沉思默想的品質。而立年由湖南長沙遷居南方廣州,開始轉向散文寫作,生命的感受與自然奇妙的結合,鑄就了一個人另類的心靈史,作品來自生命最深處的體驗——感覺、情感、死亡、悟,它們是靈魂的秘語 。

書摘

遷徙的跫音

踏足永定縣公路,一些路段正在修補,紅泥與石頭經雨一淋,軟硬分明,突出的石頭刮到了小車底盤。幾次下車,土樓其實早已在視線里。挨路邊的一棟土樓塌得只餘一角,什麼年代的呢?

去年到龍川,今年到永定,一個粵東,一個閩西,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走的都是純客家人的地盤。自己很明白的一點是,客家人的遷徙一直是記掛著的。粵東,客家人從中原長達一千多年的大規模遷徙,最終於這片土地上止步;永定,是它的土樓——一個外來民系以一種獨特的棲居方式在陌生土地上立下足來。

一路上我心裡默誦著中原,心裡的那條路線漸漸地清晰起來。就像一條路,我踏上了它的路基,立刻,那個端點,那個原來是遙不可及的年代,變得不再只是一個抽象的時間術語,它有了某種氣息。那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東晉。一群人走在西北的土地上,那是怎樣的沙塵滾滾,怎樣的棄下老弱病殘,怎樣的喧譁聲中上路?

一條不歸之路!“五胡亂華”,被趕下台的權貴官宦,懼怕株連的魏晉世家大族,還有躲避戰亂的升斗小民和流竄圖存的赤貧游民,他們結伴而行,出潼關,過新安,一路向著洛陽而來。陪伴他們的是烈日?大雪?泥濘路滑的雨天?他們肩挑手扛,千辛萬苦到了洛陽,來不及喘息,就又匆忙南下,沿著黃河向東,抵達鞏縣、河陰,又轉入汴河……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和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