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宴》

《伴宴》為魯敏所作短篇小說,發表於《中國作家·文學》 2009年1期,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在《伴宴》中,一位心性高潔的樂手在紅塵中面對著艱難的價值選擇。魯敏關切複雜的都市生活,獨闢蹊徑,敏銳地探索人的精神疑難。魯敏不避塵埃,與她的人物一起經受困惑和考驗,體認善好的生活價值,在短篇小說有限的尺度內開拓出豐厚深長的心靈空間。

基本信息

概述

名稱;《伴宴》

作者:魯敏

基本概況摘 要:1看來這一次是讓不過去了,得找她“談話”。仲熙半是期望半是憂焦——說實話他是最願意找她“談話”的,哪怕是為著—個注定不歡而散的題目
關鍵字:當代文學當代作品散文《伴宴》
分類號:I267[文學>中國文學>散文>當代作品(1949年~)]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發表於《中國作家·文學》

作者

《伴宴》 作者:魯敏《伴宴》 作者:魯敏

魯敏,1973年生,女,江蘇東台人。江蘇省作協簽約作家,南京市作協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博情書》、《方向盤》等,另有《白圍脖》、《鏡中姐妹》、《思無邪》、《風月剪》、《逝者的恩澤》等。

評價

每遇到紅燈,我都可以看上兩眼這篇小說,所以還沒有到二廠,就看了一半左右。在看稿子的間隙里,竟然也讀完了。所謂“新銳作家”魯敏的《伴宴》,最新一期《新華文摘》上選的。
頭一次正式看到什麼叫“伴宴”,實際上也就是“給宴會奏”。具體來說,就是重要宴請時,主辦者邀請樂團為之以助雅興。這也算是樂團“創收”的一種,因為空閒時間很多,不影響正式的音樂會,況且,眼下正式的音樂會已經越來越少了。
整篇小說,就圍繞著這兩個字,以樂團團長說服從來不願意給人伴宴的琵琶手來展開的。這個琵琶手個性獨特,自視甚高,從來不參與伴宴。在禮崩樂壞的今天,這樣的珍寶姑娘已經非常難找了。問題是,這次伴宴任務的主辦方,點名要她參加,威逼利誘,就是要讓她自己破例。
當團長已經絕望的時候,這個珍寶姑娘突然改變了主意,並且以最為徹底的方式打破了“冰清玉潔”的形象:穿上最不喜歡的演出服,重複演出,任何客人點的通俗歌曲都一概認真演奏。
團長的心在滴血。實際上他早就下定決心,不計任何後果,也要保住這最後的希望,可是珍寶姑娘自己下水了,有什麼辦法?
最後,只能給出一個牽強的解釋:聲無哀樂,由它去吧。
感慨之餘,收穫最大的還是作家對於民樂的看法。有兩種觀點:一是堅守民樂的純潔,決不能淪為與人伴宴的工具;一種是先活著,再追求理想。當然,都有各自的理由,還都是為了民樂的高尚理由。作家在這個問題上更願意說,讓藝術自身的規律來解決一切,有生命力的就會活下去,否則定為保護遺產也是白搭,最終也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對我而言,琵琶之外,都是外面。珍寶姑娘如是說,即便到最後在台上演出,也還是說已經很好地罩住了自己。
對民樂而言,能這樣講嗎?能忽略這個周圍這個文化環境而獨善其身嗎?作家說,民樂雖然有時鮮活生動,但終歸有一個大寫的“悲”字為底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民樂,也許真已是流水中的瓣瓣落花?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和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