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的恩澤》

《逝者的恩澤》,是一篇構思縝密、想像奇崛、苦澀淒婉又情調浪漫的小說。無論它的趣味還是內在品格,在當下的中篇小說中都可謂是不可多得的上品。中篇小說《逝者的恩澤》描寫了兩個同病相憐的女人平淡而艱辛的生活,兩個女人的博大、善良使生活變得美好。

基本信息

簡介

《逝者的恩澤》《逝者的恩澤》

《逝者的恩澤》,是一篇構思縝密、想像奇崛、苦澀淒婉又情調浪漫的小說。《逝者的恩澤》通過一個複雜的死亡事件,展現美好的人性在渾濁世俗里釋放出的璀璨之光。無論它的趣味還是內在品格,在當下的中篇小說中都可謂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作者簡歷

魯敏作者---魯敏

魯敏,江蘇人,1973年生,1998年開始小說寫作,迄今共創作小說120萬字,現供職於南京市文聯。代表作有《白圍脖》、《輕佻的禱詞》、《笑貧記》等,主要刊發於《人民文學》、《十月》、《當代》等雜誌,已出版《戒指》、《博情書》等長篇小說。 曾獲“《小說選刊》讀者最喜愛小說獎”、“人民文學獎”等。2007年11月,在《人民文學》、《南方文壇》共同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青年作家批評家論壇上,當選“2007年度青年作家”。已出版長篇小說《戒指》、《博情書》等。 曾獲第五屆南京市政府藝術獎金獎、第六屆金陵文學獎等,短篇小說《方向盤》入選2005年度中國小說學會小說排行榜。

作品內容

故事是從新疆姑娘古麗帶著兒子達吾提來蘇北尋找死去的陳寅冬開始的。古麗和達吾提的到來,小鎮的人才知道陳寅冬在新疆修鐵路的十幾年裡,與一個叫古麗的新疆姑娘生活在一起,並生了一個兒子。人們以為陳寅冬的遺孀紅嫂和女兒青青會把古麗母子拒之門外,紅嫂卻就憑著古麗與陳寅冬床第之歡時的一個細節,認定了古麗的確是陳的相好,認定達吾提是陳的血脈兒子,她就讓古麗母子與自己和女兒住在一起,共同生活。古麗母子的到來,不但沒引起紅嫂母女的憎惡,反而感到了生活的快樂與生氣。美麗率真的古麗母子不但給紅嫂母子兩帶來了神秘鮮活的西北氣息,更帶來久違的陳寅冬的氣息。兩個不同的女人,因為同一個死去的親人,在同一個屋檐下相敬如賓,相濡以沫,演繹了一段人間真情。敦厚善良的紅嫂每天帶著古麗包餃子,做湯圓,走街串巷走小生意為生,樸實清醇的青青每天帶達吾提上街,哄達吾提睡覺。當得知達吾提眼睛很可能看不見時,紅嫂和青青又想著用陳寅冬留下的撫恤金給達吾提治療眼睛,而古麗認為達吾提的眼睛反正沒有救了,天天想著怎么賺錢給18歲的青青找男朋友,辦嫁妝,想著怎么才能給深患重病的紅嫂治病。兩個同病相憐的女人,沒有因陳寅冬的死而大打出手,沒有因陳寅冬的那筆撫恤金而你死我活,而是肩並肩的走在了一起,心連心的靠在了一起。平淡而艱辛的生活,因為兩個女人的博大善良而變得美好。陳寅冬的生,成就了兩個女人相識的緣分;陳寅冬的死,變成了沐浴所有親人的恩澤。

本可能是兩個女人的戰爭,在魯敏巧妙的安排下,演變成了真,演變成了善,演變成了美。這似乎正在遠去的民魂,在兩個女人的相互攙扶下,向我們一步步走來,在最堅硬的地方,打動我們最柔軟的深處,讓我們也得到了一種恩澤,這個恩澤,就是真、善、美。

特點

《逝者的恩澤》達成了一個艱巨的目標:證明善、證明人間的溫暖。魯敏充分運用了藝術家的權利:選擇角度,對世界景象做出取捨;同時,她也必須善盡藝術家的義務:對她所取之景象做出有說服力的表達。《逝者的恩澤》有充分的說服力,這並非源於作者的現實感,而是源於她的眼光和語調:一種內在的寬闊和寬厚,對人的弱點的憐憫包容。小說中最重要的人物是那位不在場的“逝者”,他是弱的,他的救贖與恩澤也是軟弱的,是對這人世懇切的祈求和祝福。以此為前提,魯敏才有信心展開這個感人和溫暖的故事,她之所以證明了善、證明了單純,是因為她對人性之複雜迷離有深入和清醒的理解

評論

《逝者的恩澤》的構思堪稱奇巧,小說真正的主人公其實就是那個“逝者”陳寅冬,他死後的故事一定是已經在他生前的腦海里想得無微不至了,他的亡故,是懷著極深的感情和極高的智慧的,他深深愛著兩邊的家,兩邊的女人、兩邊的孩子,又生怕他們受窮受苦,生怕他們之間有所傷害和仇視,這樣的愛無法光明正大也無法照應周全,與其不體面沒本事地活著愛下去,莫如永遠離開他們。這個蔫蔫的卻在私人生活里有奇趣的男人的死,給活著的親人換來了在物資上的撫恤金,還有生活上女人們的懷念和相互關照,以及孩子們的光亮的未來。這樣的構思所塑造的這種肉身不在場的主人公形象,無疑是這篇小說在藝術上的一個富於智慧的大手筆,沒有專注而沉靜的職業精神,此種靈光一閃,單靠小聰明恐怕是不能輕易捕捉到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