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慢的是活著》

《最慢的是活著》是青年作家喬葉的首部中篇小說集。該作品是從一位孫女的視角敘述她的奶奶,依她們的關係與相互感知為敘述經絡,展開對人物命運與家庭際遇的書寫。2010年10月,《最慢的是活著》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最慢的是活著最慢的是活著
這是青年作家喬葉的首部中篇小說集。喬葉的風格一向輕倩美麗,筆致柔和,能把成年男女的婚外戀情寫得旖旎動人,如《打火機》,《那是我寫的情書》。即使是寫生與死這類沉痛的題材,她也同樣纖細而堅定,有分明的女性特色。而她小說情節的奇崛。往往是出乎人的意料的,但是她把它寫得很清淡,就像是妙手偶得,渾然天成。這是喬葉小說的男—個特色。

六個中篇是她最近的作品,尤其是《最慢的是活著》和《指甲花開》。看過的讀者都不能忘記這兩個故事。相信拿到這本書的你也同樣如此。

作者介紹

喬葉,河南省文學院專業作家,河南省作協副主席。中圍作協會員。著有《我是真的熱愛你》等三部長篇小說及中短篇小說集《我承認我最怕天黑》。另有《孤獨的紙燈籠》《坐在我的左邊》《自己的觀音》《天使路過》等多部散文集。 曾獲第十二屆莊重文文學獎,第一、三屆河南省文學獎,第三、四、五屆河南省文學藝術成果獎,第五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第十二屆《小說月報》“百花獎”,第八屆《十月》文學獎,首屆《人民文學》“新浪潮”小說獎,《上海文學》中篇小說大賽特等獎,《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獎。

作品解讀

這部中篇從孫女的視角敘寫了“我”與祖母錯綜複雜的愛恨情感,在枝枝蔓蔓的愛意傾訴和精緻細節中,作者賦予了祖母這一人物真切的生命質感和典型的性格特徵。小說中的祖母曾經飽受滄桑,她身上映現了中國農村傳統女性的一些優良品質:耐勞、節儉、顧家等,為了照顧一家的生計,她可以夜以繼日地織布,在有限的口糧中使出渾身解數進行調配。祖母的羽翼不僅保護著這個家庭中的母親、父親,使得父親像這個家庭的長兄,母親像長姊,而且蔭及了四個孫子孫女。但是,祖母卻是這個家庭中讓我頗為記恨的人,祖母重男輕女思想和命硬的說法,直接剝奪了“我”被寵愛的機會,那張大哥、二哥和姐姐都可以睡的豪華大床,永遠沒有“我”睡的份。

於是,“我”在祖母眼前也學會了以暴抗暴,故意耍壞,將祖母的鞋子放在蒸饃的鍋里,將分配給二哥騎的腳踏車故意騎到河裡。“我”與祖母在天長日久的較量中體驗著愛的冷漠與熱烈。終於,父親、母親相繼病逝,長大成人的“我”竟然發現身心內外印刻著的都是祖母的影跡。又經歷了家庭中幾樁災難,守在祖母的病榻前,“我”終於與操勞一生、命運多舛、沒有施於“我”多少寵愛卻幫助我早早成熟的老人心靈相憩。

小說目錄

最慢的活著

打火機 

那是我寫的情書

他一定很愛你

指甲花開

紫薔薇影樓

人物分析

小說講述的是主人翁二妞的祖母。她終生守寡拉扯大兒子,又操持兒子、孫子的家庭,一生勤勞、節儉、能幹、倔強,生命力極其堅韌頑強,為全家人耗盡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同時,她又有著那個年代婦女所固有的濃厚的封建意識:重男輕女、迷信命運、保守固執。就是這樣一個老人,直接或間接的在二妞的眼中經歷了從生到死的過程。二妞從幼年起就慢慢地讀著祖母。開始二妞非常彆扭:打小不受祖母待見,生出自卑、倔強、牴觸等等怨恨。這是因為祖母有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二妞作為家中最小的女孩,似乎總是得不到祖母的愛。比如說二妞是左撇子,比如說從不讓二妞睡那張陳年的雕花大床,比如說那輛被二妞惡意損壞的腳踏車。隨著年齡的增長,二妞開始體驗一個女人在自己全部生命的過程中的若干階段和若干角色,慢慢的,二妞對祖母的態度也逐漸從兒時懵懂的恨意與對立,發展為女人對女人的理解與敬意。

作品分析

《最慢的是活著》中,喬葉敘事最顯靈巧處莫過於:從一位孫女的視角敘述她的奶奶,依她們的關係與相互感知為敘述經絡,展開對人物命運與家庭際遇的書寫。作者既有意避開“時代大事”,也不聚重於家庭變故,而是由祖(奶奶)孫(孫女)情感關係入手:“從一開始有記憶起,就知道她是不喜歡我的”,“她先不喜歡我,我也只好不喜歡她”,“親人之間的不喜歡是很奇怪的一種感覺”——這是“我”與奶奶隔代關係的情感起點。被敘述的奶奶是一位舊式老人,我將她視為古典中國遺落在現代的女性個例,她有許多不合時宜的經驗與意識,但在家庭生活的牴牾與支撐、衝突與堅守間,孫女“我”與她終於隔代獲得了諒解,“我”也在某種深邃意義上通透了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關聯——

“我的新貌,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她的陳顏。我必須在她的根里成長,她必須在我的身體裡復現,如同我和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和我孩子的孩子,所有人的孩子和所有孩子的孩子。

——活著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變成了最慢。生命將因此而更加簡約,博大,豐美,深邃和慈悲。”

在生命的相互撫摸與相互理解中,作者表現出生命的慈悲境界——恰是慈悲,構成這箇中篇的深層意蘊。

精彩之處

“奶奶,我的親人,請你原諒我。你要死了,我還是需要掙錢。你要死了,我吃飯還吃得那么香甜。你要死了,我還喜歡看路邊盛開的野花。你要死了,我還想和男人做愛。你要死了,我還是要喝匯源果汁嗑洽洽瓜子擁有並感受著所有美妙的生之樂趣。
這是我的強韌,也是我的無恥。
請你原諒我。請你,請你一定原諒我。因為,我也必在將來死去。因為,你也曾生活得那么強韌和無恥。”
我的父親去世出殯的那天,他的女婿和同事在車裡鬥地主。每每想起,如鯁在喉。但死了的人安息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女婿和岳父,本也沒有血緣關係,何必為此揪住不放?我父親的女婿是我的男人,我還要他寵我愛我,要和他相扶到老。想老父親在世的時候,他的女婿對他也是百分百的好。我還要他對我一輩子的好。父親現在如果知道我的想法,一定是笑了。

經典句子

——活著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變成了最慢。生命將因此而更加簡約、博大、豐美、深邃和慈悲。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奶奶對父親這個獨子的感覺,我想只有一個字最恰當:怕。從懷著他開始,她就怕。生下來,她怕。是個男孩,他更怕。祖父走了,她獨自拉扯著他,自然是怕。女兒夭折之後,她尤其怕。他上學,她怕。他娶妻生子,她怕。他每天上班下班,她怕。——他在她身邊時,她怕自己養不好他。他不在她身邊時,她怕整個世界虧待他。

父親是個孝子,無論她說什麼,他都俯首帖耳。表面上是他怕她,但事實上,就是她怕他。

沒辦法,愛極了,就是怕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吃過幾次虧,碰過幾次壁之後,我才明白,以前在奶奶那裡受的委屈,嚴格來說,都不是委屈。我對她逢事必吵,逢理必爭,從來不曾“受”過,哪裡還談得上委和屈?真正的委屈是笑在臉上哭在心裡的。無處訴,無人訴,不能訴,不敢訴,得生生悶熟在日子裡。……

——在我貌似任性的表征後面,其實一直長著一雙膽怯的眼睛。我怕被這個世界遺棄。多年之後我才悟出:這是奶奶送給我的最初的精神禮物。可以說,在那些日子裡,她一直是我的鏡子,有她在對面照著,才使得我眼明心亮。她一直是我的鞭子,有她在背上抽著,才讓我不敢昏昏欲睡。她讓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不喜歡你,你會成為別人不愉快的理由。你從來就沒有資本那么自負,自大,自傲。從而讓我懷著無法言喻的隱忍、謙卑和自省,以最快的速度長大成人。

每人個都有不安分的毒,這毒的總量是恆定的,不過是發作的時機不同而已。這事不發那事發,此處不發彼處發,遲不發早發,早不發遲發,早早遲遲總要發作出來才好。

不用想,也忘不掉。釘子進了牆,銹也銹到裡頭了。

鄉間說法:命有軟硬之分。生在初一十五的人命夠硬,但最硬的是生在二十。初一十五不算硬,生到二十硬似釘。

淚水流在她皺紋交錯的臉上,如雨落在旱地里。這是我第一次那么仔細地看著她哭。我想找塊毛巾給她擦擦淚,卻始終沒有動。即使手邊有毛巾,我想我也做不出來。我和她之間,從沒有這么柔軟的表達。如果做了,對彼此也許都是一種驚嚇

沒男人是守寡,有了不能指靠的男人,也是守寡,——是心寡。

多年之後,我才明白,自己其實也是有些羨慕她的孩子氣的。這是她多年的幸福生活儲蓄出來的性格利息。

哪個正常的老人都不會喜歡被輪著住。——這真是一個殘酷的事,是兒女們為了均等自己的責任而做出的最自私最惡劣的事。哪兒都不像是自己的家。到哪家都是在串親戚

好文不長,好言不多。背會了沒用,吃透了才中。

能容納你無條件撒嬌的那個人,就是你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世上的事就是這樣,想糊塗的人糊塗不了,想聰明的人難得聰明。

不時有幾片白楊的落葉從我們的車窗前飄過。這些落葉,我是熟悉的。這是最耐心的一種落葉。從初秋就開始落,一直會落到深冬。葉面上的棕點很多,有些像老年斑。最奇怪的是,它的落葉也分男女,一種落葉的葉邊是彎彎曲曲的,很是妖嬈嫵媚。另一種落葉的葉邊卻是簡潔粗獷,一氣呵成。如果拿起一片使勁兒地嗅一嗅,就會聞到一股很濃的青氣。

筆端元氣

“她”——祖母王蘭英,在喬葉筆下這篇文章中,開首的感覺是走回到高爾基小說《童年時》的類似場景。祖母不允許“我”睡那張“水曲柳黃漆大床”,因為“她”從小就不喜歡我,因為我是左撇子,我脾氣怪,關鍵是“命硬”。冷遇、打罵——但其實“我”發現,祖母其實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最值得尊重的一個親人。
這樣的敘述無不讓人神往,長輩對小孩子的關愛往往隱含於急迫和暴戾當中。這是讀者能感受到卻又願意掉入的一個“寫作陷阱”當中:曲折而必然,真實的讓我們能找到共鳴。在筆端中油然使我們能在成熟的今天,有機會不斷回味自己過往刻在心靈深處的真切“烙印”——每個童年的印象,都讓我們一輩子反反覆覆地不忘,不憶和不悔。
《最慢的是活著》是以家庭傳記文學的方式來展開情景敘說,童年的鋪墊和“一屋子三個女人”(父親去世了,幾個大哥都在城裡混出了成績)、到“兩個女人”(母親是基督徒,因信仰而導致長期不看病,早逝後剩下“我”和“她”),直至落幕式的敘述:“我的祖母已經遠去。可我越來越清楚地知道:我和她的真正間距從來救不是太寬。無論年齡,還是生死。如一條河,我在此,她在彼。我們構成了河的兩岸。我的新貌,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她的陳顏。”
這種升華猶如交響樂的高潮,通過綿長的細節陳述,把思想的每個角度都細細地整理後,等待爆發的一刻。喬葉做到了這點——以蒙太奇的電影點面手法,跨時空把一個中國祖母,活生生地矗立在面前——她的脾氣,她的節儉,她對感情的執著,她的未曾完全纏好的小腳,她的私情和隱私,甚至於她的私處。喬葉用自身的真實經歷,糅合了人生眾多體驗,卻又回歸到了意識和生命的低端和根本——生活其實是運氣,我們面對的時代洗禮也不由選擇,每個人的思想閃爍延綿不斷——在這種自然還原的敘說當中,我們因而覺得生與死從來不可怕,她往往只是一個大場景當中的每個每個小幕的過程而已。
這樣的真實式寫作,能通過喬葉自己的自我介紹中得到印證。《最慢的是活著》與她另外幾部作品如《我是真的熱愛你》等,從敘述的角度和筆觸都有所區別。我感受到,如果沒有一個來源於每個真實的記敘和感動,無從有《最慢的是活著》的誕生。我注意到,小說當中反覆出現的一個個簡短的破折號,往往在每段喘息般的段落後,沉墜出現,帶了很多警世式的短句,警醒並壓迫——我敢於認為,喬葉用她大半生的元氣,在筆端有力地支撐起了《最慢的是活著》的終極——

讀後感

喬葉的散文看得多了,但很少看過她的小說

小說應該分為作品、精品和極品。李碧華和張愛玲的小說,是極品。一般作家寫的,只能稱之為作品了,讀者想讀,卻無法集中注意力,往往一目十行,一翻而過,看後,只記得大致的故事情節,其它方面,頭腦里是一片空白。
喬葉的這篇小說,應該列入精品類。《最慢的是活著》是以奶奶和“我”,兩個人從“水火不相容”到相容,再到相依,進而相親相愛的祖孫關係發展為線索,塑造了一個勤儉持家,精明強幹的農村老太太形象,這個老太太有血有肉,形象豐滿,洞悉人情世故。“我”經歷了人生的風雨後,才開始理解奶奶,潛意識裡也不自覺地傳承了奶奶的人生觀,人生就是如此,代代相傳。
“每次過小年的時候看她給灶王爺上供,我聽的最多的就是那一套:“…...您老好話多說,賴話少言。有句要緊話可得給送子娘娘傳,讓她多給騎馬射箭的,少給穿針引線的。”用中原常見的風俗習慣,來反襯出奶奶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觀念,寫得既有趣味性,也有鄉土氣息。
雜麵粗糙,做不好的話豆腥味兒很大。她卻做得很好吃。一是因為搭配比例合理,二是在於最後一道工序:面熟起鍋之後,她在底勺里倒一些香油,再將蔥絲、薑絲和蒜瓣放在油里熱炒,炒得焦黃之後將整個勺子往飯鍋里一燜,只聽嗤啦一聲,一股濃香從鍋底湧出,隨即滿屋都是油亮亮香噴噴。正是通過這些傳神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的描寫,形象地刻畫出奶奶能幹的個性特徵。
“你守寡太多年了。”我猶豫片刻,一句話終於破口而出,“男女之間的事情,你早就不懂了。”靜了片刻,我聽見她輕輕地笑了一聲。“沒男人,是守寡。”她語調清涼,“有了不能指靠的男人,也是守寡。”“怎么寡?”我坐起來。“心寡。”她說。我怔住。奶奶守寡的那種悲涼,透過這段短短的對話,象冰水一樣,慢慢地浸透讀者的心,讓我們感受到,那種入心入肺的冷與寒。
可是那笑容里隱隱交錯著一種抵制不住的落寞和黯然。

相關評論

喬葉向來喜愛編織情節奇崛的故事,這篇不事雕琢的小說卻成為作者最拂人心扉的作品。沒有了對情節的刻意經營,只是素麵朝天地娓娓道來,反以樸實真切撼動了人心。

小說塑造了一個出身農村的“老祖母”的形象,她終生守寡拉扯大兒子,又操持兒子、孫子的家庭,一生勤勞、節儉、能幹、倔強、生命力極其堅韌頑強,為家人奉獻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同時,她又有著那個年代婦女所固有的濃厚的封建意識:重男輕女、迷信命運、保守固執。這個老祖母是如此的典型、熟悉而親切,以至於把她稱作國人的老祖母也實至名歸。

毫無懸念的故事之所以能讓人看得津津有味,蓋因其中蘊藏著巧妙的構思:由“我”這個自小不受祖母待見的小孫女二妞講述,隨著“我”的女性經驗步入成熟,“我”對祖母的態度也逐漸從兒時懵懂的恨意與對立,發展為女人對女人的理解與敬意。祖母的聲音與“我”的聲音各自獨立,彼此交織,那分明是兩代典型女性的兩種世界觀的對話。然而,她們的聲音卻又決不刻板,充滿了鮮明的個性。那些繪聲繪色的講述與準確傳神的白描,使小說處處都充滿了令人莞爾的幽默與趣味。微妙的嘲諷筆調讓兩代女性的暇瑜互為映照,彼此挑剔。祖母的保守、鄉愿固然可笑,而“我”的灑脫、現代又真的自在嗎?儘管兩代人存在著許多不可調和的觀念鴻溝,“我”卻逐漸發現祖母樸素的人生智慧背後的高明與博大,最終理解了另一種愛的方式。

作者在小說中摻入了自身的生命體驗,將其內化為小說的肌理,因而格外自然而真切。“我”的視角在孩提與成年之間縈繞,故事的線頭時而從現在停留,時而在過去穿行,收放自如。正因這樣的敘事構造,小說中的議論和抒情才不顯突兀;而生動的生活場景與機趣的對話描寫也止住了小說滑向散文化的傾向。

喬葉的文筆很細膩,文字,長長短短,或朴或爍,讀來真得如同聽到一曲美妙的樂曲,心曠神怡,曼妙無比。小說,是喬葉的新嘗試(是的,以前更多看到是她的散文),但讀來更讓我對喬葉生出更多的佩服和親切來——沒有對生活的感觸,小說往往會寫得很乾燥。

而《最慢的是活著》卻充滿了太多的濕潤。對鄉村生活、習俗的體驗讓文章充滿了生命的氣息。不論是奶奶的小腳、還是奶奶給人治病的法子,奶奶打點生活的藝術和生活哲學,奶奶節儉、不屈的性格,多么得親切,令人感動。四個女人(奶奶、媽媽、姐姐、我)、三個男人(爸爸、兩個哥哥,確切的說應該是兩個男人,爸爸始終在話語裡出現)讓這齣戲演繹得豐富多彩,跌宕起伏。

所獲獎項

2010年10月,《最慢的是活著》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和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