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頤武

張頤武

張頤武,浙江溫州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民進會員,北京市人大代表。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聯席院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包括大眾文化與傳媒、文化理論、8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和電影。張頤武專注於對全球化和市場化激變中的中國大眾文化和文學的研究,並對處於轉型時期的中國當代文化作出了豐富而重要的闡述。主要理論專著有《在邊緣處追索》、《從現代性到後現代性》、《新新中國的形象》、《全球化與中國電影的轉型》等;大眾閱讀出版物有《思想的蹤跡》、《一個人的閱讀史》等。 2014年12月,掛職擔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80—1984年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生。

1984—1987年為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

師從謝冕教授,獲當代文學碩士學位。

1987年後歷任北京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2003年獲北京文聯文藝評論獎一等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三等獎。

2002年獲北京大學正大獎教金。

2004年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三等獎。

2005年獲北京大學正大獎教金。

200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010年受聘任上海交通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掛職擔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

研究領域

包括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理論、大眾文化和文化理論。

著有《在邊緣處追索》、《從現代性到後現代性》、《思想的蹤跡》等論著多種,曾受北京大學派遣在日本東京大學任教。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對於在全球化產生深刻影響的中國內部的文化分化的研究。

二是對於當下文化中的認同問題的研究。

中西智庫的學術派專家,主講課程為:中國當代文學史 大眾文化研究 中國當代小說與電影等

主要作品

論文

(2003年以後的部分論文)

《全球化:認同或追問》《大眾傳媒與現代文學》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1月

《中等收入者與文學想像》《文學自由談》2003年第1期

《〈英雄〉:新世紀的隱喻》《當代電影》2003年第2期

張頤武教授近照張頤武教授近照

《晚清現代性:欲望的發現》5000字《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論“新世紀文化”的電視文化表征》14000字《文藝研究》2003年第3期

《第四代與現代性》10000字《和共和國一起成長》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5月

《孤獨的英雄:十年後再說張藝謀神話》《電影藝術》2003年第4期

《“現代性”文學制度的反思》《文學自由談》2003年第4期

《追尋李長之的文學精神》《文學自由談》2003年第5期

《跨出五四:我們需要超越的精神》《山花》2003年第11期

《全球化時代批評理論的新空間》《外國文學》2003年第6期

《新文學的終結》《山花》2004年第10期

《超越啟蒙論和娛樂論》《當代電影》2004年第6期

《張藝謀與全球想像》《文藝爭鳴》2005年第1期

《回歸想像與下降史觀》《上海文化》2005年第1期

《傳奇與優雅:跨出新文學之後》《山花》2005年第2期

《第五代與中國文化的轉型》《當代電影》2005年第3期

《新世紀文學:跨出新時期的思考》《文藝爭鳴》2005年第4期

《中國之眼:改編的跨文化問題》《電影藝術》2007年第1期

《歷史臨界點的回溯》《山花》2007年第2期

《抽象觀眾與具體觀眾》《電影藝術》2007年第3期

《兩對基本概念:抽象觀眾/具體觀眾視覺性/文學性》《當代電影》2007年第3期

《文藝復興再思——以李長之的文藝復興思想為前提》《藝術評論》2007年第7期

《規範的建構和影視研究的發展》《當代電影》2007年第4期

《後原初性:認同的再造和想像的重組》《文藝研究》2007年第11期

《80後:尋找超越平庸的空間》《黃河文學》2007年12期

《電影與21世紀中國新的發展》《當代電影》2008年第2期

《集結號:對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憑弔》《當代電影》2008年第3期

《新文學的“嚴肅性”與當下文學的“後嚴肅性”》《河北學刊》2008年第3期

《本土或全球?本土即全球?》《天津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後嚴肅性”與新世紀文學》《花城》2008年第3期 11000字

《新世紀文化:全球本土化時代的展開》《山花》2008年第2期 13000字

"The Magic of two TV Series in the 1990s in China" Cultural Studies in Asia 2004 首爾大學出版社

"Recent Chang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Trends" World Literature Today 2007 7-8

2003 論文《迷亂閱讀:對“七十年代作家”的再思考》北京市第二屆文藝評論獎一等獎

2003 論文《迷亂閱讀:對“七十年代作家”的再思考》中國文聯第3屆文藝評論獎 三等獎

2004 論文《“論中等收入者”與文學想像》中國文聯第4屆文藝評論獎 三等獎

2008 論文《消費時代的文學——想像中的全球化》人民文學雜誌中國作家網“新時期文學研究”優秀論文獎

論著

張頤武張頤武

《在邊緣處追索》 1992 時代文藝出版社

《大轉型》(與謝冕合著)1995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從現代性到後現代性》1996 廣西教育出版社

《後世紀的文化瞭望——劉心武張頤武對話錄》1996 灕江出版社

《世紀末沉醉》1999 百花文藝出版社

《思想的蹤跡》2002 北京大學出版社

理論近著

《全球化與中國電影的轉型》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新新中國的形象》

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2006

隨筆文集

(部分)

《一個人的閱讀史》

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8

《在言語的旅途上》

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

主編叢書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符號中國》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文化發展史》

《21世紀中國當代文學書庫》(英文)

《欲望的舞蹈——新狀態小說》(編選)1994 敦煌文藝出版社

《破鏡的美麗——後現代主義散文》(編選)1994 敦煌文藝出版社

《現代性中國》(編選)2005 河南大學出版社

《北大年選——2005批評卷》(與賀桂梅合編)2006 北京大學出版社

學術講座

《文學如何書寫中國夢》

權威點評史記·2014

電影繁榮

《變形金剛4》和《星際穿越》熱,說明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空前繁榮,喻示了消費拉動增長的巨大的潛力,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文化消費能力的釋放,更是將來文化方面發展的內在的支撐和現實的動力。年青一代的影響力已經在大眾文化等領域裡主導了整個社會的進程,也是引人注目的。郭敬明和韓寒等的冬粉電影的流行也說明青年的消費力和主導議題的能力。

這個是否可以進入史記,我覺得好像很有意義。

理論近著

《全球化與中國電影的轉型》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本書是作者十多年來電影研究的成果,深入探討了中國電影文化的發展史、中國電影發展與全球化的關係,以及“第五代”、“第六代”等重要電影現象,對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導演的代表性作品進行了精闢的個案研究。本書剖析電影深刻細緻,理論分析高屋建瓴,是電影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電影融入全球化的進程有令人信服的獨到闡釋,對電影現象進行了具體而全面的分析,全面展現了作者在電影方法的研究成果。

《新新中國的形象》

張頤武張頤武

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2006

全球化、市場化、後現代性、第三世界文化構成了19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的基本生活形式。這不是出於知識和理論的考量,而是當代中國的社會生活為我們提出的基本問題。張頤武先生的思想批評和文化批評正是把握住了當代中國社會文化的變遷,作出了自己的闡釋。本書是張頤武先生近些年對文學、文化、思想所做思考的論文集,我們的文化體驗也逐漸地一再證實他的闡釋的有效性。隨著當代中國社會文化的變遷,他的批評工作也會隨著問題意識的轉換而有新的發現。

部分文集

《一個人的閱讀史》

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8

張頤武張頤武

書摘:讀書從語言開始

對於語文的敏感應該是我們閱讀生活的一個關鍵的方面。

80年代初是一個充滿天真熱情的時代,我們都曾經天真而熱情地相信許多宏大的話語,我們迷醉在許多新鮮的事物中無法自拔。那時的激情幾乎是難以抗拒的。當時的名詩人有言:“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我當時還是一個中文系的大學生,陶醉在這些新鮮的事物中,每天沉醉在一種狂熱中。看當時幾乎每個月都在“突破禁區”的小說和報告文學,聽幾乎每天都有的慷慨激昂的講演,看引發爭論的電影和話劇,感受著一種熱烈而自由的空氣。那時我們每天在宿舍和課堂中進行著嚴肅而誠摯的討論,關於“人的解放”,關於改革,關於感情和人生。

《在言語的旅途上》

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2

張頤武張頤武

前言摘要:對“新文人”進行整體評述,現在還為時尚早,他們至今還是一個謎。人們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開始而很難看到其結束。開始本身有時就是艱難的,尤其在五四傳統中斷半個多世紀之後,撥開紛亂的現實表象,重新回到五四的基點上,就是一項艱巨的事業。況且,五四精神也僅僅能夠為他們提供動力,遠非他們的精神目標。他們在時間的另一端等待自己。期待最終到來的不僅只回音。也許只有那時,才能說出關於這代人的謎底;也許,謎底像終點一樣永不存在。

主編叢書

《符號中國》

張頤武張頤武

(共六冊)江蘇,譯林出版社 2009

這是一套對中國文化進行系統全面、深入淺出的介紹和解讀的一套叢書,以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呼籲各界重視對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全書精選數千張上自遠古、下至當下具有公認的中華文化基因意義的“文化符號”的高清圖片,從器具到食物、從風俗到禮儀、從人物到景觀的方方面面,由專家以及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逐一進行權威解讀。該叢書中文版共6卷,主要內容涵蓋中國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歷史遺產等諸方面。叢書採用全彩印刷,圖文相得益彰,設計精緻古雅,將宣紙、木刻等眾多濃厚的中國元素貫穿其中,令人嘆為觀止。該套叢書被列入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由馮驥才主編、張頤武副主編。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文化發展史》

張頤武張頤武

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2008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文化發展史》通過大量生動的文化史資料的蒐集整理和研究,全面、系統地回顧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文化發展的偉大成就,內容包括大眾文化的興起、從“文化熱”的演化到傳統文化的復興、電影從“第三代”導演到“第六代”導演的發展、從潘曉的人生討論到“80後”的成長等諸多議題。既有歷史線索的描述和分析、具體事例的詳細介紹和探討,也有對於巨觀“大歷史”必然性的深度呈現,力圖描繪一幅改革開放時代文化發展的全景圖。該書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百種重點圖書。

《21世紀中國當代文學書庫》(英文)

張頤武張頤武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21世紀中國當代文學書庫》,收錄翻譯了1995年以來重要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近

百篇。通過文學形象反映了新時期中國民眾的生活與情感,是當今歐美國家讀者真正想了解的中國的真實狀況。亦是真正的關於當代中國的選題。其中《到城裡去》(鄉土卷)、《淡綠色的月亮》(情感卷)由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主編。

《欲望的舞蹈——新狀態小說》(編選)1994 敦煌文藝出版社

《破鏡的美麗——後現代主義散文》(編選)1994 敦煌文藝出版社

《現代性中國》(編選)2005 河南大學出版社

《北大年選——2005批評卷》(與賀桂梅合編)2006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著名作家

中國作家以豐富的作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誘人的魅力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