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

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無錫,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學士學位。 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 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老年錢鍾書老年錢鍾書
錢鍾書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研究家。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幼承家學,天資過人,青少年時就喜好古經典籍,故而練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他在文學上是一個全才,既是一位大學者,又是一位大作家。他學貫東西,在中國古典詩詞,西方語言文化方面都有所建樹。是中國數千年文化傳統在一個風氣開通、歷史轉型時期的特殊結晶。台灣著名作家、詩人兼講座教授余光中分析當代中文時,常稱道錢西學列於中國人之第一流,兩岸三地之作家如陶傑、宋淇,行文之時,亦多交許贊之。錢氏於中文一面,文言文、白話文皆精,可謂集古今中外學問之智慧熔爐。

生平介紹

1910年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無錫。錢鍾書是古文學家錢基博之子,幼年過繼給伯父錢基成,由伯父啟蒙。伯父上茶館聽說書,錢種書都跟去。伯母娘家是江陰富戶,有抽大煙的習慣,早上起得晚,婆媳彼此看不起,後來伯父也染上大煙。父親不敢當著哥哥管教鍾書,可是抓到機會,就著實管教。六歲入秦氏國小,上學不到半年,大病一場,在家休養。11歲,和錢鍾韓同考取東林國小一年級,這年秋天,伯父去世。

1923年十三歲考入美國聖公會辦的蘇州桃塢中學。二十歲後,伯母去世。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報考時,數學成績不及格,因中英文成績特優,被破格錄取。在大學期間,建立了比較文化和比較文學觀念,知識結構正式形成。因出眾的才華受到羅家倫、吳宓、葉公超等人的欣賞,被看作特殊的學生。

1933年於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後,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

1933—1935年在上海光華大學任外文系講師。

1935年,與楊絳完婚,然後以第一名成績考取英國庚子賠款公費留學生,赴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英文系留學。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文學士(B.litt)學位從牛津大學英文系畢業,獲得副博士(B.Litt)學位。同年,入法國巴黎大學進修。

1938年,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

1939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系主任,並開始了《談藝錄》的寫作。

1939—1941年完成《談藝錄》最初部分,約相當於《談藝錄》初稿的一半。完成《圍城》的布局、構思。有《中書君近詩》一冊。有論文《中國詩和中國畫》。此文後來收入了《開明書店二十周年紀念文集》、《舊文四篇》和《七綴集》。

1941年,由廣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發,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學校,其間完成了《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散文隨筆集《寫在人生邊上》由開明書店出版,是“開明文學新刊”之一。寫作《圍城》。其時困頓於上海淪陷區時期的經歷和情緒,對《圍城》題旨和書名的確定有重要的影響。

1945年,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說《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

《圍城》作者錢鍾書先生

詩文評《談藝錄》得以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8年再版,1949年三版。是“晨光文學叢書”之一。《談藝錄》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1949年再版而止。是“開明文史叢刊”之一。

1949年,回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了毛選翻譯工作和《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

1949—1953年內任清華大學外文系教授,並負責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調整,清華改為工科大學,文科部分併入北京大學。錢鍾書擺脫教務,在文學研究所工作。

1955—1957年在鄭振鐸、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窮兩年之力完成了《宋詩選注》,選注了宋代81位詩人的297首作品。

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親,有《赴鄂道中》五首絕句,寄寓了對當時形勢的感受。此年父親錢基博病逝。1958年《宋詩選注》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不久即遭到批判。他在序言中指摘宋詩的缺點稱:“宋詩還有個缺陷,愛講道理,發議論;道理往往粗淺,議論往往陳舊,也煞費筆墨去發揮申說。”

五十年代末成立《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定稿小組。袁水拍任組長,喬冠華、錢鍾書、葉君健任組員。小組的工作至文化大革命爆發暫時中斷。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錢鍾書、楊絳均被“揪出”作為“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經受了衝擊。有人寫大字報誣陷錢鍾書輕蔑領袖著作,所幸錢鍾書作為“先遣隊”去河南省羅山縣的“五七幹校”,一度擔任過信件收發工作。

1969年11月,錢鍾書作為“先遣隊”去河南省羅山縣的“五七幹校”。不久,“五七幹校”遷至淮河邊上的河南息縣東嶽。1970年7月,楊絳也來幹校。在“五七幹校”,錢鍾書一度擔任過信件收發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德一被逼含冤自殺。

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返回北京,開始寫作《管錐篇》。

1975年六十五歲。此年前後,海外誤傳錢鍾書的死訊,在港、台、日本等地引起了一陣悼念活動。此誤傳於1977年前後被澄清。《管錐編》初稿完成,此後又陸續修改。

1976年六十六歲,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詩作《老至》寄寓了對形勢的感受。

1979年4月至5月,六十九歲的錢鍾書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代表團赴美國訪問。訪問了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貝克萊分校等,大受歡迎。《管錐編》1—4冊由中華書局相繼出版。《舊文四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書收有《中國詩和中國畫》《讀〈拉奧孔〉》《通感》《林紓的翻譯》等4篇文章。《宋詩選注》重印。

1980年七十歲。11月,赴日本訪問。在早稻田大學作《詩可以怨》的演講,《圍城》重印。

1982年七十二歲《管錐編增訂》出版。

1983年七十三歲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身份主持中美比較文學雙邊討論會,並致開幕詞。《人獸鬼》和《寫在人生邊上》被列入“上海抗戰時期文學叢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七十四歲。《也是集》由香港廣角鏡出版社出版。此書上半部是1979年以後發表的三篇論文:《詩可以怨》(1981)、《漢譯第一首英譯詩〈人生頌〉及有關二三事》(1982)、《一節歷史掌故、一個宗教寓言、一篇小說》(1983);下半部從《談藝錄》補訂本摘選。《談藝錄》補訂本由中華書局出版。

1985年七十五歲

《七綴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書包括《舊文四篇》和《也是集》上半部的3篇文章,共7篇文章。

錢鍾書相冊(16張)1989年七十九歲。《錢鍾書論學文選》(六卷本)由舒展編成,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此書包含有錢鍾書新補手稿約20餘萬字的內容。

1990年八十歲。12月,電視連續劇《圍城》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獲得普遍好評。

1991年八十一歲。全國18家電視台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錢鍾書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謝絕拍攝。

1998年八十八歲。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當晚,江澤民總書記親自給錢先生的夫人楊絳打電話,對錢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華社播出的新聞通稿中,出現“永垂不朽”字樣。

性格特點

痴氣率真

雖然是學者,但錢鍾書處理起平常的事情也並不是一個“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學者所不具備的痴氣,甚或是“凶玩”。

有一種說法是在“文革”期間錢鍾書為了夫人楊絳與一對年輕夫婦打架,楊絳在《幹校六記》中亦有記載,但後來那對年輕夫婦又站出來說楊絳之說不實。一時間,學界也被攪得沸沸揚揚,許多學者也都捲入了這場紛爭,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也許我們並不關心箇中曲直,但錢老先生以年邁之軀為妻子與年輕人拼力相毆,其率真痴氣反倒讓我覺得真實與純粹,天下又有哪個女子可以接受一個不敢為妻子出頭的男人呢?也許正是錢氏曾被神話,當我們看到他平凡的一面時反而會覺得“可愛”。

有句老話:不為雄名疏賤野,惟將直氣折王侯。但在錢鍾書,也許連折王侯也不必了。

據黃永玉先生講“文革”期間,某天忽然有部門通知學部要錢鍾書去參加國宴。錢鍾書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這是江青同志點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么,我可不可以說你身體不好,起不來?”

“不!不!不!我身體很好,你看,身體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結果錢先生沒有出門。

又一次黃永玉要寫一個有關“鳳凰涅槃”的文字根據,但一點材料也沒有。《辭源》,《辭海》,《中華大辭典》,《佛學大辭典》,《人民日報》資料室,北京城的民族學院、佛教協會都請教過了,沒有!

忽然想起錢先生,連忙掛了個電話,錢先生就在電話里說了以下的這些話:

“這算什麼根據?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編出來的一首詩的題目。三教九流之外的發明,你哪裡找去?鳳凰跳進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羅馬錢幣上有過浮雕紋樣,也不是羅馬的發明,可能是從希臘傳過去的故事,說不定和埃及、中國都有點關係……這樣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結果馬上找到,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個性樂觀

1966年,楊絳和錢鍾書先後被打成“牛鬼蛇神”,雙雙接受“改造”。這對於有些人來說,簡直是噩夢。但就是在那些苦難的日子裡,錢鍾書也保持著一份少有的幽默。比如被迫剃了“陰陽頭”,別人會覺得受了莫大的侮辱,而錢鍾書卻說:“小時候老羨慕弟弟剃光頭……果不其然,羨慕的事早晚會實現。”淡泊名利

還會迷戀錢嗎

1991年,全國18家省級電視台聯合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錄》,要拍錢鍾書,被他婉拒。別人告訴他會有很多的酬金以及曝光率。他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還會迷信這東西嗎?何必認識那下蛋的雞

很多人不遠萬里從各地甚至國外慕名來拜訪錢鍾書,而他卻常常閉門謝客,避之不及。有位英國女士打電話說非常喜歡他寫的文章,想到家中拜見作者。他在電話中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要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從不側身大師之列

文革後的學術界,對錢鍾書的文學稱頌日漸聲高,然而錢鍾書一如即往的平靜安詳。他謝絕一切記者和學者的見面,曾有人把他的行為誤讀為“自命清高”。但深知他的楊絳說:“他從不把自己側身大師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低調的做學問。”

主要作品編

文學作品

1.散文

1937《十七世紀英國文學裡的中國》(論文)

1941《寫在人生邊上》(散文集)

1945《貓》(諷刺小說)《人·獸·鬼》(短篇小說集)

2.小說

1947《圍城》(著名長篇小說)

學術著作

1948《談藝錄》(1949年6月版)

1958《宋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8月版)

1978《古典文學研究在現代中國》

1979《舊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版);

1980《詩可以怨》(《文學評論》1981年1期)

1981《管錐編》、《管錐編增訂》(中華書局1982年9月出版)

1984《也是集》《談藝錄》(增訂本)(中華書局9月版)

1985《七綴集》

1988《模糊的銅鏡》(《隨筆》1988年第5期)

1995《槐聚詩存》

1996《石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月版)

2003《錢鍾書手稿集容安館札記》3卷本影印版(商務印書館7月版)

2005《宋詩紀事補訂》

2011《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全20冊影印版(商務印書館8月版)(《容安館札記》)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尚未出版)。

成就貢獻

個人成就

錢鍾書先生,字默存,曾用筆名中書君等。

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裡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談藝錄》融中西學於一體,見解精闢獨到。解放後,錢先生出版有《宋詩選注》、《管錐編》五卷、《七綴集》、《槐聚詩存》等。錢先生還參與《毛澤東選集》的外文翻譯工作。主持過《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他的《宋詩選注》在詩選與注釋上都卓有高明識見,還對中外詩學中帶規律性的一些問題作了精當的闡述。《管錐編》則是論述《周易正義》《毛詩正義》《左傳正義》《史記會注考證》《老子王弼注》《列子張湛傳》《焦氏易林》、《楚辭洪興祖外傳》《太平廣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的學術巨著,體大思精,旁徵博引,是數十年學術積累的力作,曾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

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匯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崑崙。60年來,錢鍾書先生致力於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淡泊名利,甘願寂寞,辛勤研究,飲譽海內外,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貢獻,培養了幾代學人,是中國的寶貴財富。

貢獻影響

錢先生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對於我們建設中國新文化,特別是在科學地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和有選擇地借鑑外來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錢先生給予中國文化的主要影響:

1、是以一種文化批判精神觀照中國與世界。在精熟中國文化和通覽世界文化的基礎上,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他畢生致力於確定中國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宮殿中的適當位置,從而促使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學藝術的總的格局中去。為此,他既深刻地闡發了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蘊和獨特價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歷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評中國人由於某些幻覺而對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橫掃了西方人由於無知而以歐美文化為中心的偏見。錢先生對於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人了解西方的學術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2、是以一種新的學術規範發展和深化中國學研究。中國是詩書禮義之邦,中國的學問源遠流長,中國學早已蔚成世界之顯學。在這個領域,一方面是勤謹篤實,碩果纍纍,另一方面卻是陳陳相因,難以出新。思想方法上的僵化固守和學術方法上的劃地為牢,極大地阻滯了前進的速度。在這種亟待變革的形勢下,錢先生的治學方法應運而生。他數十年間所實踐的“打通”、“參互”、“比較”的方法,努力使中國學自覺地成為一個科學的、開放的體系,從而獲得一個更深、更廣、更新的發展。

3、是以一種現代意識統領文學創作。錢鍾書先生生活在一個農業國,但是,他卻沒有小生產所固有的狹隘保守觀念;他主要研究的是中國古代文學,但是,他卻沒有三家村學究的陳腐迂闊做派。

錢先生的創作貫注著一種強烈的現代意識,這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是並不多見的,有別於同時代的一般作品而與世界文學潮流頗為合拍。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他的文學創作都不是那種生吞活剝的東西,而是具有真正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為中國人也為外國人所喜愛的作品。

4、是以一種高尚的形象為中國知識分子樹立人格上的榜樣。在三、四十年代,錢鍾書先生不向惡勢力俯首,用文學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個黑暗社會。1949年以後,錢鍾書先生雖然“經過九蒸九焙的改造”,“文革”中更是受盡凌辱和折磨,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錢鍾書先生在任何時候都沒有忘記他作為一個學者,要為祖國和世界文化做出貢獻的歷史使命。他不走冷門,不投熱機,不計利鈍,不易操守,反對樹宗立派,只是一心一意地搞研究、出成果。在當今之世,這種品格更其難能可貴。

人物軼事

少年生活

因為伯父沒有兒子,按照慣例,錢鍾書一生下來就過繼給了伯父。他剛滿周歲“抓周”,抓到一本書,因而取名為鍾書。鍾書四歲,伯父教他認字。六歲,送入秦氏國小,不到半年,因為一場病,伯父讓他呆在家不再上學。後來進私塾,伯父又嫌不方便,乾脆自己教鍾書。上午伯父出去喝茶,給一銅板讓他去買酥餅吃,給二銅板讓他去看小人書。鍾書經常跟伯父去伯母娘家,那有一個大莊園,鍾書成天貪玩,耽誤些功課,伯母娘家人都抽大煙,總是半夜吃夜餐,生活無規律。一回來,父親見鍾書染上許多壞毛病,大罵,但他總不當著其他孩子的面罵。鍾書十一歲,考取東林國小,而伯父不久也去世了。儘管父親負責他的學雜費,但其它開支無法彌補,沒有作業本,他就用伯父曾釘起的舊本子;筆尖斷了,他就把竹筷削尖替用。鍾書十四歲考上桃塢中學,父親在清華大學任教,對鍾書的作文始終不滿意,他從此用功讀書,閱讀了大量的書,漸漸地他可以代父親寫信、寫詩,父親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撰寫圍城

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摘錄:

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

假使人生真是這樣,那么,我們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書評家,具有書評家的本領,無須看得幾頁書,議論早已發了一大堆,書評一篇寫完交卷。

但是,世界上還有一種人。他們覺得看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寫書評或介紹。他們有一種業餘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他們不慌不忙地瀏覽。每到有什麼意見,他們隨手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

這種零星隨感並非他們對於整部書的結論。因為是隨時批識,先後也許彼此矛盾,說話過火。他們也懶得去理會,反正是消遣,不像書評家負有指導讀者、教訓作者的重大使命。誰有能力和耐心做那些事呢?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

鍾情於書

有外國記者曾說,“來到中國,有兩個願望:一是看看萬里長城,二是見見錢鍾書”。簡直把錢鍾書看作了中國文化的奇蹟與象徵。

其實如果沒有《圍城》,也許多數人並不知道錢鍾書,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誰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認定他是一個愛掉書袋的學究,或把他的絕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然而面對《管錐編》卻有人驚嘆:“其內容之淵博,思路之開闊,聯想之活潑,想像之奇特,實屬人類罕見。一個人的大腦怎么可能記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內容?一個人的大腦怎么可能將廣袤複雜的中西文化如此揮灑自如地連線和打通?”

他文風恣意幽默,充滿智慧與哲理以及對世俗的笑罵與揶揄,他以一冊僅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現代散文大家,而其為數不多的幾篇短篇小說更是風格迥異,寓意深刻,令人驚嘆叫絕。

他去世之後,一個熱愛他的讀者曾在報紙上撰文紀念,標題是《世界上惟一的錢鍾書走了》,這句話,可以代表所有對錢鍾書有一點點或更多了解的人們的共同心聲。

他潛心讀書研究,不好拜客訪友,也討厭、憎恨別人拜訪,客來常以病謝,積函多不作復。因此,在人們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撲朔迷離,如雲中之龍,見首不見尾,時露一鱗半爪,令人想像、神往。錢鍾書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虛,大學者惜時如金,不藉口舌而揚名,不浪擲光陰於交遊,此其一;甘於寂寞,不求聞達,此其二。胡思亂想是別人的事,於錢鍾書卻無關。

童心蒼老

錢鍾書的性格很獨特,他有一般才子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備的童心,然而面對一系列相繼而來的風雨,他的童心不得不跟著變得蒼老,雖然他的才氣仍不減當年,但他的熱情與欲望卻在逐年遞減,錢鍾書一度開始沉默。在許多年間,他似乎沒有什麼新作問世,放下手中犀利的筆,他開始由創作走向研究,用半輩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為世界文化奉獻著自己的智慧。

也許正是由於當年的《圍城》和後來的《管錐編》,他不幸成為了神話或靶子。迄今為止,錢鍾書被學界關注評論的歷史,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來,許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對錢鍾書作了極高評價,被稱之為“二十世紀人類最智慧的頭顱”。

無論別人如何褒貶,錢鍾書卻等閒視之,1989年《錢鍾書研究》編委會成立,他對這事卻極力反對,曾向發起人之一、學者舒展抗議:“崑崙山快把我壓死了。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又說:“讀書人如叫驢推磨,若累了,抬起頭來嘶叫兩三聲,然後又老老實實低下頭去,亦復踏陳跡也。”

幽默才子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他的中文造詣很深,又精於哲學及心理學,終日博覽中西新舊書籍。最怪的是他上課從不記筆記,總是邊聽課邊看閒書或作圖畫,或練書法,但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個學年還得到清華超等的破紀錄成績。

孔慶茂的《錢鍾書傳》中曾寫到一則趣事:同學中一位叫許振德的男生愛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課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錢鍾書本來上課就不聽講,他把許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觀看的眼神變化都畫了下來,題為《許眼變化圖》,沒等下課就把畫傳遞給其它同學,一時在班上傳為笑談。直到若干年後,居住在美國的許振德每提起舊事,還禁不住哈哈大笑,傳為美談。這也許是錢氏最得意的繪畫作品。

1933年錢鍾書從清華外文系畢業,校長親自告訴他要破格錄取他留校,陳福田、吳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進研究院繼續研究英國文學,為新成立的西洋文學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絕道: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有資格充當錢某人的導師。其率真狂傲可見。

目光睿智

錢鍾書的涉獵廣泛與博聞強記是出了名的,有大量的報導說他過目不忘,有著照相機的記憶功能。但說起他的文學成就,真正為人推崇的當屬《管錐編》。

對於《管錐編》也有著各種各樣的評價,從夏志清到司馬長風,從柯靈、舒展到李洪岩,見仁見智,不勝枚舉。

柯靈曾讚嘆道:“散文也罷,小說也罷,共同的特點是玉想瓊思,巨觀博識,妙語連珠,警句泉涌,諧謔天生,涉筆成趣。這是一棵人生道旁歷盡春秋、枝繁葉茂的智慧樹,鍾靈毓秀,滿樹的玄想之花,心靈之果,任人隨喜觀賞,止息乘蔭。只要你不是閉目塞聽,深閉固拒,總會欣然有得。——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

第一才子

錢鍾書還是個幽默大師,他健談善辯,口若懸河,舌璨蓮花,雋思妙語,常常令人捧腹。錢氏的健談雄辯大有孟子、韓愈遺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幾乎無人不曉。俞平伯與錢鍾書是文學研究所最為資深的兩個學者,文研所內開會,俞平伯總是木訥寡言,獨自抽菸,錢鍾書則是縱聲談笑,議論風生,每每坐在一起,便構成了有趣的映照。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可稱得上幽默大師的,除了魯迅、梁實秋、老舍之外,就要推錢鍾書了。《圍城》的幽默更是中國現代小說中首屈一指的。如:

學國文的人出洋“深造”,聽來有些滑稽。事實上,惟有學中國文學的人非到外國留學不可。因為一切其他科目像數學、物理、哲學、心理、經濟、法律等等都是從外國灌輸進來的,早巳洋氣撲鼻;只有國文是國貨土產,還需要外國招牌,方可維持地位,正好像中國官吏、商人在該國剝削來的錢要換外匯,才能保持國幣的原來價值。

像這類幽默的語言,在《圍城》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短篇小說《貓》中寫道:“李太太深知缺少這個丈夫不得;仿佛阿拉伯數碼的零號,本身毫無價值,但是沒有它,十百千萬都不能成立。”甚至在《談藝錄》、《管錐編》等純學術著作中也充滿了機趣與幽默。1991年,全國十八家省級電視台聯合拍攝《中國當代文化名人錄》,要拍錢鍾書,被他婉拒了,別人告訴他將要酬謝他錢,他淡談一笑:“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還會迷信這東西嗎?”

因為才高一世,所以他也頗自負自詡,相當的“狂”。司馬長風在《中國新文學史》中說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兩個“狂人”之一,錢鍾書的狂,狂在才氣,狂得汪洋恣肆,頗類古代莊生。他的堂弟曾說過,錢鍾書少年時就狂得驚人,從小就不願說讚揚別人的話,倒批評、挖苦、調侃過不少人,說話既刻薄,又俏皮,這脾氣一直未改,這些被他批評的人中有的是他的同學友人,有的還是他的師長、前輩,像朱自清、周作人、馮友蘭、趙萬里、吳宓,甚至還包括他的父親錢基博在內。上大學時他就敢挑剔博學的父親的學問,斷定父親的學問“還不完備”。大學快畢業時,清華挽留他繼續攻讀西洋文學研究碩士學位,他曾說:“整個清華,沒有一個教授有資格充當錢某人的導師!”其狂如此!

他架子相當大,不願拜訪別人,更不拜訪名人,他曾引杜於皇的話說:“即使司馬遷、韓愈住隔壁,也恕不奉訪!”無怪乎當年他父親寫信命他拜訪章士釗,他也懶得理會,無動於衷,後來看到章氏《柳文載要》,他還為當年沒有遵父命而感到慶幸呢!

愛國情懷

錢鍾書先生留學英、法,諳熟西方文化,但從不以此為傲。早在1945年,一位友人就在一篇記述錢鍾書的文章中寫道:“他為人崖岸有骨氣,雖曾負笈西方,身上卻不曾沾染半點洋進士的臭味,洋文讀得滾瓜爛熟,血管里流的則全是中國學者的血液。”這段話很能再現錢鍾書的風貌。打開《槐聚詩存》便可以看到許多懷念家鄉與祖國和凝聚著愛國激情的篇章。1938年,他留學英、法結束時,像他這樣傑出的俊彥,當時在英、法找個收入豐厚的工作本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此時祖國正處在日寇侵略的水深火熱之中,他懷著“相傳復楚能三戶,倘及平吳不廿年”(《槐聚詩存·巴黎歸國》)的赤誠的愛國之心,毅然地回到了“憂天將壓、避地無之”、“國破堪依、家亡靡?”(《談藝錄》)的故國。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有的人流亡國外,可是錢鍾書偏要留在大陸。楊絳先生後來在《幹校六記》中懷著誠摯的感情憶及這件事時說:“默存常引柳永的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我們只是捨不得祖國,撇不下‘伊’。”“文革”中,錢鍾書受到衝擊,並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楊絳先前曾問錢鍾書:“你悔不悔當初留下不走?”錢鍾書毫不猶疑地回答說:“時光倒流,我還是照老樣!”表現了錢鍾書對新中國、對中華這塊熱土和對安身立命基礎的傳統文化無限的熱愛,不管國家怎樣貧困落後,也不管在前進的道路上有多少曲折和苦頭,自己受到過多么不公正的對待,他都不更改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幾十年來,他同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黨一道,歷經風風雨雨、共度艱難險阻,也共享收穫與成功。他始終積極地工作著,用他滿腹才華和生花妙筆為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提供著最好的精神產品,也為世界的知識寶庫積累著財富。他為此貢獻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生命。這是中國知識分子最重要、最可寶貴的品格。

錢鍾書自己雖未參加共產黨,但他的唯一的女兒北京師範大學教

錢鍾書和妻子女兒

授錢瑗(不幸先於錢鍾書病故)就是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錢鍾書和楊先生還擁有不少共產黨人的朋友。錢鍾書與胡喬木同志是清華的先後同學。喬木同志對錢鍾書的人品、學問、詩才一貫佩服之至,曾一再向不了解錢鍾書的人宣傳錢鍾書是“稀有金屬”,並批評過個別人對錢鍾書的誤解和詆訐。喬木同志在遇到問題時也經常向錢鍾書請教,錢鍾書也總能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80年代前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特聘請錢鍾書擔任了副院長的職務。院裡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的事情不輕易地打擾錢鍾書,但學術方面的重大事情,則一定要請示他,並充分尊重他所提出的意見。而錢鍾書也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並力所能及地為擴大本院的國際影響而努力。依我看,喬木同志與錢鍾書之間的友誼,不僅是兩個人之間的私人交誼,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共產黨人與知識分子良好關係的典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闢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包括人文學術發展的新紀元。它所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方針,給中國的學術文化發展帶來了一個嶄新的春天。錢鍾書對這一新的方針政策是由衷擁護、全力支持的。他的長達100餘萬字的《管錐編》開始寫作於“文革”未終、“四人幫”尚在肆虐之時。而這部體大思深的著作中沒有一句趨時的話語,完全是鍾書先生鬱積多年思考的集中表達。《管錐編》的寫作正像一朵迎春花預示著繁花似錦的春光就在眼前。錢鍾書的學術成就是與國運同興的。我們應該高度重視錢鍾書的學術文化創造成果,也應該充分珍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的方針路線給我們國家所開創的發展機遇。

人物評價

錢鍾書錢鍾書

錢鍾書的記憶能力無疑是超凡的,他精通多種語言,能背誦無數的詩詞和文獻,能將經史子集隨手拈來、頭

頭是道,比起今天電視上外強中乾的學術超女超男來判若雲泥。

錢鍾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被譽為是“博學鴻儒”、“文化崑崙”。

錢鍾書還是個幽默大師,他健談善辯,口若懸河,舌璨蓮花,雋思妙語,常常令人捧腹。錢氏的健談雄辯大有孟子、韓愈遺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幾乎無人不曉。

補充資料

●錢鍾書故居

錢鍾書故居,位於無錫市健康路新街巷30號、32號,系錢家祖遺產業--錢繩武堂,建於1923年,占地面積為二畝四分八厘八毫,系七開間三進明清風格又吸取西式建築之特點。目前,除小部分被拆毀外,大部分尚保存基本完好,是無錫不多的書香宅第。 這所宅第,系錢鍾書的祖父錢福炯於1923年籌建的,是一組江南常見的具有傳統風格的民居建築:前後共兩進,面闊均為七間。 1926年錢鍾書的叔父錢孫卿先生因子女較多,在徵得其父同意後,於後園西北角添建樓房三楹;之後又接建樓房一楹,因園內有一樹盛開的梅花,故名“梅花書屋”。

故居大門東側的三間房,除最東一間是家祠外,其餘兩間為先生的父親錢基博教授寒暑假回家期間課子講學之所,名為“後東塾”。先生少年時期常和幾位堂兄弟在此讀書、聽講、習字、作文。錢教授所著的一本散文集,就是以此塾為書名的,叫作《後東塾讀書記》。

錢氏舊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極具歷史人文價值。僅從本世紀以來,在“愛國、愛民、愛學習”的家風薰陶下,江南錢氏家庭中人才輩出。僅“錢繩武堂”一脈,有錢基博、錢鍾書父子這樣的文化學術泰斗,也有錢鍾韓、錢鍾教、錢鍾魯、錢鍾泰這樣的科學院院士、學者教授,還有著名工商人士錢基厚、錢鍾漢父子。在迎接黎明的日子裡,錢鍾漢受父親委託,代表無錫工商界代表榮德生先生過江到蘇北解放區,同我黨領導人洽談迎接解放大軍解放無錫事宜,發揮了重要作用。更有年僅22歲為革命慘遭殺害的共產黨員錢鍾儀烈士。錢氏家庭的眾多成員為了拯救苦難深重的祖國,有的走上科學救國之路,有的走上實業救國之路,有的走上武裝革命之路。他們按照自己的抱負,走各自的道路,但他們最後又都集合在社會主義旗幟下。

●民國第一才子

錢鍾書被稱為民國第一才子。

來源:《錢鍾書文集》

錢鍾書:七律一首

閱世

閱世遷流兩鬢摧,塊然孤喟發群哀。

星星未熄焚餘火,寸寸難燃溺後灰。

對症亦知須藥換,出新何術得陳推。

不圖剩長支離叟,留命桑田又一回。

來源:槐聚詩存

語錄摘抄

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錢鍾書,《圍城》

牛慣做犧牲,可以顯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並且,世人好吹牛,而牛決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構造不允許它那樣做。——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錢鍾書錢鍾書

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錢鍾書《圍城》

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假使人生真是這樣,那么,我們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書評家,具有書評家的本領,無須看得幾頁書,議論早已發了一大堆,書評一篇寫完交卷。——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序》有一種人的理財學不過是借債不還,所以有一種人的道學,只是教訓旁人,並非自己有什麼道德。——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論教訓》

有種人神氣活見,你對他恭維,他不推卻地接受,好像你還他的債,他只恨你沒有附繳利錢。另外一種假作謙虛,人家讚美,他滿口說慚愧不敢當,好象上司納賄,嫌數量太少,原壁退還,好等下屬加倍再送。——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做文章時,引用到古人的話,不要引用號,表示辭必己出,引用今人的話,必須說‘我的朋友’——這樣你總能招攬朋友。——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為別人做傳記也是自我表現的一種;不防加入自己的主見,借別人為題目來發揮自己。反過來說,作自傳的人往往並無自己可傳,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兒子都認不得的形象,或者東拉西扯地記載交遊,傳述別人的軼事。所以,你要知道一個人的自己,你得看他為別人做的傳。自傳就是別傳。——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不料你的見識竟平庸到可以做社論。——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人怕出名啊!出了名後,你就無秘密可言。甚么私事都給採訪們去傳說,通訊員等去發表。這么一來,把你的自傳或懺悔錄里的資料硬奪去了。將來我若作自述,非另外捏造點新奇事實不可。——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你不會認識我,雖然你上過我的當。你受我引誘時,你只知道我是可愛的女人、可親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沒有看出是我。只有拒絕我引誘的人,像耶穌基督,才知道我是誰。——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人生的刺,就在這裡,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 ·論快樂》

吃飯有時很像結婚,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吃講究的飯事實上只是吃菜,正如討闊佬的小姐,宗旨倒並不在女人。-----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 ·吃飯》

把整個歷史來看,古代相當於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先前是幼稚的,經過幾千百年的長進,慢慢地到了現代。時代愈古,愈在前,它的歷史愈短;時代愈在後,他積的閱歷愈深,年齡愈多。所以我們反是我們祖父的老輩,上古三代反不如現代的悠久古老。這樣,我們的信而好古的態度,便發生了新意義。我們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許只是喜歡小孩子,並非為敬老,也許是賣老。

有一種人的理財學不過是借債不還,所以有一種人的道學,只是教訓旁人,並非自己有什麼道德。

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假使人生真是這樣,那么,我們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書評家,具有書評家的本領,無須看得幾頁書,議論早已發了一大堆,書評一篇寫完交卷。

考古學提倡發掘墳墓以後,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遺物都暴露了;現代文學成為專科研究以後,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將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發掘而暴露了。被發掘的喜悅使我們這些人忽視了被暴露的危險,不想到作品的埋沒往往保全了作者的虛名。假如作者本人帶頭參加了發掘工作,那很可能得不償失,“自掘墳墓”會變為矛盾統一的雙關語:掘開自己作品的墳墓恰恰也是掘下了作者自己的墳墓。

“致身於國”、“還政於民”等等佳話,只是語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說交付出去,其實只仿佛魔術家玩的飛刀,放手而並沒有脫手。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砂礫或者出魚片裡示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學國文的人出洋“深造”聽來有些滑稽。事實上,惟有學中國文學的人非到外國留學不可。因為一切其他科目像數學、物理、哲學。心理。經濟,法律等等都是從外國港灌輸進來的,早已洋氣撲鼻;只有國文是國貨土產,還需要處國招牌,方可維持地位,正好像中國官吏,商人在本國剝削來的錢要換外匯,才能保持國幣的原來價值。

方鴻漸還想到昨晚那中國館子吃午飯,鮑小姐定要吃西菜,說不願意碰見同船的熟人,便找到一家門面還像樣的西館。誰知道從冷盤到咖啡,沒有一樣東西可口:上來的湯是涼的,冰淇淋倒是熱的;魚像海軍陸戰隊,已登入了好幾天;肉像潛水艇士兵,會長時期伏在水裡;除醋外,麵包、牛肉、紅酒無一不酸。

當著心愛的男人,每個女人都有返老還童的絕技。

張先生跟外國人來往慣了,說話有個特徵--也許在洋行、青年會、扶輪社等圈子裡,這並沒有什麼奇特--喜歡中國話里夾無謂的英文字。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里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裡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么?

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隨便應付,偏是小事倒絲毫假借不了。譬如貪官污吏,納賄幾千萬,而決不肯偷人家的錢袋。

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難道還迷信錢嗎?

有些所謂的研討會其實就是請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乾不淨的飯,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錢,說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開一個不倫不類的會!

我們對採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像它酸,有很可能想像它是分外的甜。

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好的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不錯,何必要去看看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戀愛跟火同樣的貪濫,同樣的會蔓延,同樣的殘忍,消滅了監牢結實的原料,把灰燼去換光明和熱烈...時間對友誼的磨蝕,好比水流過石子,反而把它洗濯的光潔了。

我們稱那位衣著暴露的S小姐為"局部真理",因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

老年人戀愛,就象老房子著火,沒的救。

假使愛女人,應當愛及女人的狗。那么真心結交朋友,應當忘掉朋友的過失。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遊戲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隨時隨地必須得客觀

公平、正經嚴肅,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廳,沒有臥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鏡子還得做出攝影機頭前的姿態。

情婦雖然要新的才有趣,朋友還讓舊的好。經典語錄出自:www.vipyl.com

經提倡而產生的幽默,一定是矯揉造作的幽默。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將自己的創作衝動誤解為創作才能。

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也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

有了門,我們可以出去;有了窗,我們可以不必出去。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來華訪問時想見他,他說:"跟她不是一路人,見了面沒話說!"

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不料你的見識竟平庸到可以做社論。

你不會認識我,雖然你上過我的當。你受我引誘時,你只知道我是可愛的女人、可親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沒有看出是我。

只有拒絕我引誘的人,像耶穌基督,才知道我是誰。

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

用。

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豬是否能快樂得象人,我們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滿足得象豬,我們是常看見的。

有用的東西只能給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無用的東西會利用人,替它遮蓋和辯護,也能免於拋棄。

侯營長有個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帶一張臉,臉上應有盡有,並未給鼻子擠去眉眼,鼻尖生幾個酒刺,像未熟的草莓,高聲說笑,一望而

知是位豪傑。

天地間有許多景象是要閉了眼才看得見的,譬如夢。

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貓要看主婦面了。

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

中國著名作家

中國作家以豐富的作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誘人的魅力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

中國百年文壇巨星

魯迅的《阿Q正傳》打破了中國千年的八股文言文化,開始了白話文體的小說,在這一百里中國的文壇又是如何發展,有誕生了多少文化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