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

楊絳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1935年與錢鍾書先生結婚。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因病去世,享年105歲。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錢鍾書一家三口錢鍾書一家三口

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少年時代先後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讀書。

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當年考入清華大學,成為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

1935年與錢鍾書結婚,同年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

1938年,楊絳隨錢鍾書帶著一歲的女兒回國,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

1952年夏調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組(即現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至今。

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著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風絮》等,翻譯了《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漢小說《小癩子》、法國勒薩日的長篇小說《吉爾·布拉斯》等。

1958年,47歲的楊絳決定“偷空自學西班牙語”,從西班牙語原文翻譯《堂吉訶德》。但是書稿未完全翻譯就歷盡磨難,“黑稿子”在“文革”中“被沒收、丟棄在廢紙堆里”,“九死一生”,才總算逃過文革劫難。

1966年文革開始後,楊絳也如同其他知識分子一樣受到迫害和打壓,楊絳在外國文學研究所作為“反動學術權威”被“揪出來”,並且被剃了“陰陽頭”, 她和丈夫錢鍾書一起被劃分為“牛鬼蛇神”,她被安排去掃廁所,紅衛兵來整她時,她就躲入女廁所避難。

1969年11月,錢鍾書被下放到河南信陽地區羅山縣。

1970年7月,楊絳也被下放到那,並且被分配在菜園幹活。因為兩人宿舍不過十分鐘路程,故兩人經常私密相會。

1972年回北京。

文革”後繼續研究翻譯外國文學,並從事散文創作。著有論文集《春泥集》,翻譯了西班牙塞萬提斯的著名長篇小說《堂·吉可德》等。關於幹校生活的散文集《幹校六記》很受推崇,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並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其他還有一些散文如《將飲茶》、《回憶兩篇》、《記錢鍾書與〈圍城〉》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瑣記和關於親人的回憶文獻性質的文章。長篇小說《洗澡》(三聯書店1988年初版)以客觀超脫的白描手法記錄了一群知識分子在1953年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其間的生活遭遇,以及他們在政治運動中的不同心態和表現,出版後很受評論界的重視。

90年代後,因為錢鍾書先生和錢瑗相繼生病去世,楊絳基本停止了各種工作,是隱入深居。一直到她92歲高齡之時,才重新提筆,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寫出了她目前最為出名的一部著作《我們仨》。其中不僅僅用夢幻文學的方式講述了錢鍾書和錢瑗生前最後一段時光,而且回憶了很多當年夫婦遊學歐洲,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種種往事。

2001年9月7日,楊絳以全家三人的名義,與清華大學簽訂了《信託協定書》,成立“好讀書獎學金”(與錢先生任“中央圖書館”英文總編纂時主編的館刊同名)。2001年捐獻的現金是72萬元;到2010年春,已是800萬元,並翻譯英國詩人蘭德的詩歌《生與死》表明心志:“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2007年8月,在96歲高齡之時出版《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一書。

2011年,百歲老人楊絳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舊樂觀豁達,每天讀書寫作從不間斷。

2013年7月17日,楊絳102歲生日。

2016年5月25日,楊絳因病去世。

個人生活

婚姻愛情

楊絳 錢鍾書楊絳 錢鍾書

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楊絳回答。世紀佳緣由此展開。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在牛津,楊絳與錢鍾書曾在詩歌里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人物趣事

不打擾父親午休

有一次她拿了一本書,坐在父親房裡,大氣不出,靜靜地翻,遇到要上廁所,或拿什麼東西,也是如小貓行地,寂然無聲。父親一覺醒來,看到小天使般的楊絳默默陪侍在側,心頭一個咯噔,瞬間的溫暖,豈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襖”所能比擬!父親就說:“其實我喜歡有人陪陪,只是別出聲。”從此午休,都要楊絳陪。

勇敢說穿高底鞋

孩提時代的楊絳孩提時代的楊絳

楊絳在北京出生,還不到100天,就跟隨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四歲,隨父母重返北京,起初住在東城,房東是滿族,她因此見識了梳“板板頭”,穿旗袍,著高底鞋的滿族婦女。她們的高底不是像上海人那樣嵌在鞋後根,而是位於鞋底正中,俗稱“高底鞋”,或依其形狀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滿族女子穿上這種鞋,不僅身高陡增好多,而且走起路來,前傾後仰,婀娜多姿。父親有一次問楊絳:“你長大了要不要穿這種高底鞋?”楊絳認真思索了一會,答:“要!” 。

懂事撿飯粒

楊絳六歲,進辟才胡同女師大附屬國小讀書。她中午不回家,在學校包飯。一天,國小生們正在用午餐,適逢一批客人進來參觀,主陪的不是別個,正是楊絳的三姑母楊蔭榆,她當時擔任女高師的“學監”。貴客駕臨,飯廳一片肅然,國小生們埋頭吃飯,鴉雀無聲。楊絳背對著門,沒有看清形勢,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飯粒。三姑母見狀,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說了一句悄悄話,楊絳省悟,趕緊把飯粒撿起放進嘴裡。旁邊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樣子辦。

主要作品

散文
小說 劇本 論集 譯作
《幹校六記》 《洗澡》 《弄真成假》 《春泥集》 《堂吉訶德》
《將飲茶》、《記錢鍾書與 〈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 《倒影集》 《稱心如意》 《關於小說》 《吉爾·布拉斯》(法國文學名著,譯稿經錢鍾書校訂)
《雜憶與雜寫》、《聽話的藝術》 《璐璐,不用愁!》 《風絮》 《“隱身”的串門兒》 《小癩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
《丙午丁未年紀事》、《喝茶》 《小陽春》
《我們仨》、《憶孩時》 《大笑話》
《我在啟明上學》 《玉人》
《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ROMANESQUE》
《老王》、《窗簾》、《收腳印》 《鬼》
《陰》、《流浪兒》、《風》 《事業》

作品風格

楊絳文學作品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有時明淨到有些冷,但由於滲入詼諧幽默,便平添幾分靈動之氣,因而使靜穆嚴肅的語言自有生機,安靜而不古板,活潑而不浮動,靜中有動,動還是靜。沉靜詼諧中有沉著老到、雍容優雅的氣派,鋒芒內斂後的不動聲色,有種靜穆超然中和之美。(節選自《人在邊緣──楊絳創作論》,《文學評論》1995年第5期)楊絳的文字韻致淡雅,獨具一格,更難得的是,當她用這潤澤之筆描寫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擁有不枝不蔓的冷靜,比那些聲淚俱下的控訴更具張力,發人深省。

獲獎記錄

作品獲獎
  • ▪2004 傑出成就獎(提名)
  • ▪2003 十大好書(中文創作類)第一名《我們仨》 (獲獎)
  • ▪1986 西班牙“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勳章 (獲獎)
  • ▪​1985 最佳散文獎 《林奶奶》 (獲獎)

社會活動

從2001年起,楊絳將個人稿費捐給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到2014年已累計捐款一千多萬元。

去世

楊絳楊絳
2016年5月25日凌晨一時,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對這一訊息進行了確認。據稱楊先生有遺言,火化後再發訃告

2016年5月27日上午9時許,從北京協和醫院起靈,前往八寶山。遵照楊絳先生遺囑,喪事從簡。“不設靈堂,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留骨灰。”
另,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27日發出訃告稱:錢鍾書、楊絳先生家中所藏存珍貴文物字畫,已於生前全部無償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書籍、手稿以及其他財產等,亦均作了安排交待,捐贈國家有關單位,並指定了遺囑執行人。

人物語錄

楊絳楊絳
1、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

2、我們看到的命運是毫無道理的,專開玩笑,慣愛捉弄人,慣愛搗亂。

3、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鍊,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4、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

5、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6、修身——鍛鍊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7、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8、我認為命運最不講理。

9、醜人照鏡子,總看不到自己多么醜,只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美。

10、我時常聽人吹牛,豪言壯語,使我自慚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偉大”一番,可是吹來卻“鬼如鼠”.因為只是沒發酵的死面,沒一點空氣。

11、我是一位老人,淨說些老話。對於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麼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並不重要。

12、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13、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14、一個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謊言說過三次就自己也信以為真的。

15、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人物評價

錢鍾書嬸嬸對楊絳評價說:“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中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盧翎評價楊絳說:“楊絳的散文平淡、從容而又意味無窮。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楊先生的)這些散文是我上中國當代文學史課時必講的篇目。我常對學生們說,先生的作品有一種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種知識分子於亂世固持的良知與操守,還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這對於當下在浮躁而喧囂的世界中前行的知識分子獨具意義,起碼可以使他們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面對宿命更具一種從容、曠達的姿態”。
哲學家周國平評價楊絳說:“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穫平靜地上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專家楊絳的同事鄭土生在楊絳百歲生日時獻詩《壽星頌》:“靜觀興衰具慧眼,看透美醜總無言。才識學德傳五洲,崇高心靈享永年。”
“錢鍾書夫人”是楊絳的終身職務和最響亮的稱號。但楊絳之於錢鍾書的重要性,用一位評論家的話說是“不寫楊絳,錢鍾書的形象就不全面的”。1994年,在楊絳的力促下,錢鍾書編定了自己的《槐聚詩存》,楊絳把全書抄完後,錢鍾書拉起妻子的手說:“你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盤點世界知名女作家

本期任務盤點世界知名女性作家,完善詞條正文內容,添加摘要、信息模組、關聯詞條。
石淑芳
劉慕沙
亞歷山德拉·柯倫泰
小式部內侍
瑪格麗特·杜魯門
哈里特·伊莉莎白·比徹·斯托
小大君
絲山秋子
和泉式部
圓地文子
格麗特·米切爾
閔安琪
史蒂芬妮·梅爾
哈波·李
唯色
左玉冰
阿蘭達蒂·羅伊
沙拉金尼·奈都
殷張蘭熙
麗莎白·巴丹德
娜斯
華嚴[台灣作家]
阿格涅·米蓋爾
黛依娜·查薇雅諾
毛[作家]
鍾怡雯
梁小詩
鄭妙珊
莫莉花
殷允芃
高樹信子
蔡珠兒
西格麗德·溫塞特
安娜·金
琳恩·切尼
舒雲
張薇薇
章詒和
赤染晶子
艾莉絲·希柏德
奧蘭普·德古熱
伊莉莎白·諾艾爾-諾依曼
何鳴雁
山崎豐子
平路
吳春桃
何冀平
田曉菲
新井一二三
胡茵夢
艾蓓
李昂[女作家]
張小虹
陳丹燕
張虹
蕭珊
航鷹
蘇偉貞
鄭念
珞珈三女傑
薇拉·凱瑟
黃蓓佳
齊邦媛
張秀亞
張曼娟
安妮·勃朗特
戴厚英
歐陽子
鍾梅音
徐鍾佩
林海音
川上弘美
赫塔·米勒
梅志
蘇青[作家]
陳若曦
聶華苓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
陳美齡
托妮·莫里森
杏林子
簡媜
查建英
安妮寶貝
關露
朱天心
張曉風
黃宗英
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伊迪絲·華頓
蘇珊·桑塔格
莎拉·佩林
艾米莉·迪金森
許廣平
多麗絲·萊辛
虹影
方方
諶容
舒婷
吉本芭娜娜
瀨戶內寂聽
紫式部
張悅然
楊沫
陳衡哲
朱天文
張愛玲
張充和
席慕容
凌力
吳淡如
蘇雪林
施叔青
琦君
桂文亞
丁玲
瓊瑤
張抗抗
宗璞
朱淑真
林白[作家]
楊絳
賽珍珠
艾米莉·勃朗特
夏綠蒂·勃朗特
簡·奧斯丁
塞爾瑪·拉格洛夫
饒雪漫
蕭紅
張海迪
謝冰瑩
王安憶
池莉
畢淑敏
冰心

紀念錢鍾書

這樣的大學者,代表了一個時代。

百年中國十大美女作家

百年中國對於文學舞台上的作家來說,是個革命、創新、發展的時期。民國年間出現了才女揮舞手中的筆指引著女性解放前進的方向,半百前她們又帶領人們走向新世界追尋社會主義的美好前程,如今一部部嘔心瀝血的作品帶給我們曾經的感動和未來的感召。

中國資深翻譯家之一

中國翻譯協會於2001年起分別對從事外事外交、對外傳播、社會科學、軍事、科技、文學和民族語文翻譯,取得突出成就的翻譯家進行了表彰,授予他們“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這些受表彰的翻譯家當中有的曾於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做外事翻譯工作,有的長期在譯壇耕耘,將大量外國經濟、哲學、文學、科技等領域的有關著作翻譯介紹給廣大中國讀者的前輩學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