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私立大學]

東吳大學[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私立大學]
東吳大學[中華民國時期設立的私立大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是蘇州大學的前身,1900年成立於蘇州。該校是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首任校長為孫樂文(美籍)。

基本信息

學校來歷

(圖)東吳大學東吳大學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清廷不敵英法俄日等國侵略,被迫簽下數紙不平等條約。戰事連連潰敗使政府及百姓喪失了信心,社會呼籲改革及學習列犟之長的聲浪日增。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美國基督教會來到中國興辦教育事業。監理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是美國基督教重要差會之一,1846年成立,本部設於田納西州。1879年起該會先後在蘇州創辦博習書院(Buffington Institute)、宮巷書院(Kung Hang School),在上海創辦中西書院(Anglo-Chinese College)。

1900年決議合併三書院,以宮巷書院為基礎,在蘇州天賜莊博習書院舊址,擴建為大學。1900年12月制定校董會章程,推林樂知(Young J.Allen)先生(萬國公報創辦人)為董事長、孫樂文先生(David L.Anderson)為校長。二十世紀國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東吳大學正式誕生。

學校簡介

東吳大學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創辦初期之二十六年,歷經三位美籍校長孫樂文(David L.Anderson)、葛賚恩(John W.Cline)及文乃史(W.B.Nance)。這個時期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於捐款及學費。校園內的教學大樓林堂、孫堂及葛堂及教職學生宿舍等設施陸續興建完成,校園規模日趨完整。學科發展包括文、理、醫學、神學及法科(在上海崑山路),另有四所附中、二十所附小、惠寒國小、吳語學校等組成完整的東吳教育體系。各學科除在學術研究上表現突出,更為社會培養無數專業人才。學校以「Unto a Full-grown Man」為校訓犟調學生人格的陶冶。
五四運動期間,東吳學生籌組學生會,一般的學生社團則以學術研究、辯論及體育活動為主。東吳大學早期在三位校長的努力下,為日後校務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四運動激發了中國知識份子的愛國熱情,為順應中國社會的潮流,東吳大學逐步進行中國化的過程。1926年首先廢除宗教必修課程,禮拜儀式亦改為學生自由參加。繼而改組校董會,三分之二的成員改由中國人擔任。1927年楊永清先生當選首任中國籍校長,訂「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為中文校訓;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核准東吳大學在國民政府註冊立案。

此後十年各項校務發展成果豐碩令人矚目。1930年時學校共有文、理及法三學院,十二個學系。在教學方面積極籌款推動學術研究、加強師資陣容提昇教學品質、推動師生以其專業服務社會。校園內主要建築設施均在此階段建成或動工。1930年學生人數達755人為全國基督教大學之冠。

1937年爆發抗日戰爭,此後八年東吳大學蘇州上海兩校區受戰事影響,輾轉遷徙各地。其間隨戰況發展演變,兩校區或各自遷校或與他校聯合辦學,雖烽火連天但教學活動未曾稍息。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東吳大學師生紛紛自各地返回上海及蘇州校園,展開復校的艱鉅工作。1952中共進行院系調整,東吳大學在上海的法學院,併入華東政法學院,會計系併入上海財經學院;在蘇州的文理學院部份學系就地移交蘇南師範學院,1952年12月蘇南師範學院改名江蘇師範學院。1982年,江蘇師範學院改制為蘇州大學

1949年秋大陸易幟,國民政府遷台。東吳大學在台校友倡議復校,1951年籌組董事會,於台北市漢口街借屋設東吳補習學校,設法政、商業、會計及英文四科。1954年教育部以東吳補習學校辦學績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東吳大學恢復法學院,設法律、政治、經濟、會計四系並附設外國語文學系,為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1957年購得士林外雙溪土地七甲加上士林鎮公所贈與之土地共十五甲,此時石超庸校友接任院長,積極推動建校事宜。

兩年內完成第一棟教學大樓(寵惠堂)及學生活動中心。1961年全校由台北市漢口街遷到外雙溪現址。至此東吳師生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美麗校園。在台復校的過程艱辛坎坷,衛理公會及美國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會未予支持,物質條件極其窘困。但在董事會苦心奔走,海內外校友及教會熱誠捐助下,東吳依然堅守嚴謹校風踏實辦學,為東吳學子樹立了良好的典範。遷入外雙溪校區後的二十年,是東吳大學在台復校後的關鍵成長期。歷經石超庸(任期1957~1968)、桂崇基(任期1968~1969)及端木愷(任期1969~1983)三任校長。石校長任內全心致力教學水準的提昇,學生成績採嚴格的淘汰率,為學校奠立穩定的根基。1969年教育部終於核准東吳大學恢復大學建制。

端木校長接任後則積極開創發展,任內增設十二個學系、七個研究所、三個博士班,圖書館、哲生樓、音樂館及教師研究大樓等校舍相繼建成,又在台北市貴陽街設城區部,並興建兩棟教學大樓。教學設施日趨完善,校區規模已然成型。愛校的熱情凝聚了董事會、全體師生及校友,東吳人憑藉著堅犟的毅力走過慘澹歲月,培育英才無數,締造了辦學佳績,也贏得社會的認同與支持

東吳大學經過過去二十年的耕耘,已成為一結構完整的綜合性大學。此時期的東吳大學發展為兩個校區。外雙溪校區位於文化風景區,安置文、外語及理三學院;城中校區位於政經文化中心,安置法、商兩學院及推广部。兩校區均屬台北市的精華區域。東吳大學已演變成一有特色、有內涵、有制度的精緻大學。歷任校長致力於提昇學術研究能力、拓展與國際及大陸的學術交流、推行校務運作制度化,並與社區建立良好互動關係。東吳與附近中國小形成一校群彼此支援。國內各地校友會、系友會及校友總會亦相繼成立。

學習環境

東吳大學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位於台北市化精華動線上。外雙溪校區鄰近故宮博物院,山明水秀、視野清朗,文、外語、理三學院設於此;城中校區位於全國政治商業中心,設法、商兩學院及推广部,兩校區交通便利,附近文化及學術資源豐富,校園景緻各有特色。
為提供師生更優質的教學與研文究環境,自九十三學年度起,本校於外雙溪校區,規劃興建兩幢地上十層地下二層的教學研究大樓,及地下停車場一座,預計民國九十六年落成啟用。新大樓完成後,校園景觀更具特色,新增樓板面積將超過教育部總量管制的範圍,非但突破本校院系調整與招生的限制,更提供了開擴充裕的空間及完善新穎的設施。未來三年各項校務發展重點計畫,因空間的拓展得以具體落實,全面提升教學、研究、學生活動與行政效能。

教學卓越

(圖)東吳大學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創校歷史悠久傳統深厚,擁有優秀且領域多元的師資,校區位於台北市精華動線上,教學資源豐富。本校基於以上優勢,已發展成教學優良的大學。九十四學年度,申請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獎勵,榮獲第一名。
本校「教學卓越」以強化教學成效、學生學習動機、通識課程與資訊教學、學生語文程度、學生服務學習、環境教學及國際交流為目標,並成立教學資源中心,負責整合資源,提供各項教與學的服務。

成立教學資源中心

本校於九十四學年度設立教學資源中心,有效整合與運用學校資源,創新思維,致力於提升教師教學效能、建立學生學習輔導系統、獎勵教師教材媒體製作與科技教學、研發教學評鑑系統、並研究高等教育「教與學」等相關議題。

強化通識教育

本校校務發展重點以提供良好教育環境,培養具專業、通識、巨觀之人才。除了各領域專攻課程外,亦特別重視共通教育的內涵與改進。九十一學年度起實施共通課程新架構,包括基本科目(國文、英文、歷史、民主、法治)、廣博科目(含「人與文化」、「思維與方法」、「哲學」、「文學與藝術」、「社會與發展」、「自然與環境」、「經典選讀」等範疇)、體育、軍事教育及全校性選修等五類。
為提升通識教育的水準,九十三學年度起增設「東吳通識講座」,以五識(知識、常識、見識、膽識及賞識)為內涵,規劃相關課程,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蒞臨授課。

師資陣容

九十四學年度本校共有429位專任教師,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為290位,佔全體專任教師67.6%,助理教授以上專任教師佔全體專任教師83.2%。近三年全校生師比均維持約26:1,優於多數同類型之私立大學。

課程規劃

強調創意教學、精緻教學、小班實驗、國際交流之規劃,使得本校之教學活潑、多元而豐富,同學們對上課的態度由「上課吧---」改成「上課蘿!!」。

創意教學

教師可以藉由多元教法的運用,配合科目屬性,創造出深具教學效果的教材及教法;學生亦可有多種方式進行與科目領域教學有關的研究、創作、演示等活動,進而提升課堂多元性、增加課堂中師生互動機會與刺激學生思考,達到創意激發的目的。

精緻教學

目的在於精緻化教學過程,除了多元化、創意化的創意教學設計,充實授課內容之外,對於學生的補救教學亦是重要關鍵。為加強學生學習效果,補救教學的設計包括基礎科目於固定節數後之課後教學或期中考後的補救教學、實驗科目的加強教學、讀書小組的運用、合作學習小組之建立等,均可達到精緻化教學的目的。

小班實驗

推動大學部實驗課程以二十人一組的小班實驗上課方式,配合助教一名與任課教師一名,實際上課生師比達到10:1,並充分提供實驗器材供學生操作。

國際交流

與國外知名學府訂定教學資源分享與學術研究合作協定、舉辦國際與兩岸學術交流活動,進行交換教授並參與跨國研究計畫,促進在校生國際交換學生計畫,並且推動國際學生來台就讀進修,鼓勵教師英文講授課程,增加原文教材選擇,在制度方面與國外大學合授課程或學位等措施,達到提升東吳大學學生國際觀與競爭力的目標。

圖書資源

東吳大學東吳大學

兩校區圖書館皆設有中西文書庫、閱覽室、參考室、期刊室、學報區及非書資料室。藏書以文、史、哲、法律、商學及日本語文最為豐富,現有圖書逾700,000冊,非書資料130,000件,中外文期刊2,700種,電子書刊逾10,000種以及電子資料庫90種。
本校圖書館各類圖書資源豐富,平均每位學生可擁有之圖書冊數,居私立大學之冠;開放時間一星期88小時;編目、流通、館藏目錄查詢及資料檢索等全面電腦化,並提供各類型館藏資料庫查詢、館際合作服務;開設「圖書資訊利用」課程;編印《圖書館館訊》,編製各種讀者利用指南,以及舉辦館藏電子資料庫使用講習等各類型圖書資訊推廣活動。各項便利的讀者服務,有利師生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

課外資源

大學生應如何安排大學生活,才能受益無窮?在東吳成功的大學生活,除了專注於課堂上的專業教育,教室以外多元化的學習與服務經驗,更是學生做人處事、適應社會的成敗關鍵。本校秉持著東吳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強調全人教育的精神與理念,以品格教育與服務學習為出發點,在校園生活中提供繽紛多元的參與機會與完備充實的學生服務。

網路資源

為實踐「電子化校園」的願景,讓全校師生同仁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以任何設備」(anywhere, any time, any device)上網,本校積極進行無線網路的佈點建置。九十四學年度涵蓋範圍包括教室、研討室、會議廳、學生宿舍、圖書館等。圖書館亦於流通服務台提供無線網路卡借用服務,使讀者充分享受無線上網環境。

外語自學資源

本校設有外語自學室,以鼓勵本校學生自動、自發、自主地接觸外語學習資源,自我訂定自學計畫並持續進行,進而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藉以提升外語能力。除語言學習教材外,亦提供全真資源,如外文報刊雜誌、有聲書、電影以及其他非語言學習類的影片。此外,在外語自學室及語言教室皆能收視衛星頻道,供學習者即時觀賞傳自英、日、德、法、西、義等國之電視節目,節目內容包含新聞性、知識性及育樂性。藉由建構最佳的外語學習環境,輔以多元化、現代化與國際化之學習素材,教師與學生在校園中,即可輕鬆與國際接軌。

推廣教育

因應終身學習的時代潮流,本校秉持學術專業服務社會,開設多樣且有深度的課程。藉由優質的教學資源,及地利之便,提供社會人士再進修的絕佳選擇。推廣教育包括學分班、非學分班及各項委訓班。學分班分為證照學分班、學士學分班及碩士學分班。非學分班則開設數位人才學苑、企貿經常班、新人力資源趨勢認證班、文化經常班、語文經常班、雙溪學苑…等專業課程。另於寒暑假舉辦夏令營、寒令營、海外遊學留學…等活動。

遊藝廣場

為推廣藝文風氣,本校城中校區設有遊藝廣場,內設有展覽廳、小舞台、教師教誼廳與咖啡廳。除了校內師生,亦對外開放參觀。透過各項動靜態之展演活動,提升大眾對美的認知與體驗及對多元文化的關懷。東吳遊藝廣場啟用後,已成為臺北市城中的另一重要藝文園地。

錢穆故居

自九十一年起,本校接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經營管理毗鄰外雙溪校區之錢穆故居。錢穆先生在文史哲等領域皆有創見,影響近代學術甚鉅,為發揚大師精神,本校經營重點除文物保存、展示外,並舉辦各項文史哲講座、學術研討會,推展社會教育,發揮社教功能。

林語堂故居

本校經營「錢穆故居」績效卓越,故再次受到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自九十四年起承接「林語堂故居」。透過本校豐富的學術資源,傳承林語堂先生的文學成就及大師風範,提高國人對中西文化交流及華美文學研究之興趣。

聲譽榜

東吳大學秉持為教育而辦學的理念,以踏實嚴謹的辦學精神,為國家社會培育人才無數。復校五十餘年來畢業校友近九萬人,服務社會各界。歷年來本校新生註冊率皆維持在96%以上。本校近三年「大一新生選填校系看法」問卷調查結果,新生選擇進入東吳就讀之因素以「學校聲譽」排名第一。顯示本校務實的校風及卓越的辦學績效,普受家長及考生之肯定。

展望

東吳大學東吳大學
公元二千年東吳慶祝建校一百年,展望未來東吳大學仍將秉持「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校訓精神,以「教育而得天下之英才」的辦學理念,培育「樸實熱誠堅毅專業通識巨觀」的青年學子。不僅要維護學校作為人才培育的勝境,更在新世紀致力發展成為學術研究的清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