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文[台灣女作家]

朱天文[台灣女作家]
朱天文[台灣女作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天文,1956年8月24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原籍山東省臨朐縣,中國台灣作家、編劇,畢業於淡江大學英文系。 1972年,創作個人首部小說《強說心愁》 。1976年,創作小說《喬太守新記》 ,該小說獲得聯合報小說徵文獎。1983年,擔任劇情電影《風櫃來的人》的編劇,從而開啟了她的編劇生涯 。1984年,與侯孝賢共同擔任劇情電影《冬冬的假期》的編劇 ,該片入圍第2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1988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悲情城市》入圍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1991年,出版小說集《朱天文電影小說集》。1994年,創作長篇小說《荒人手記》,該小說獲得首屆《中國時報》百萬小說獎 。1995年,憑藉愛情電影《好男好女》獲得第3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2001年,擔任編劇的愛情電影《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上映。2005年,擔任愛情電影《最好的時光》的編劇 ,影片入圍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2009年,出版長篇小說《巫言》 。2010年,擔任古裝動作電影《刺客聶隱娘》的編劇 ,影片入圍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2014年,朱天文獲得第4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朱天文 朱天文

1972年,創作個人首部小說《強說心愁》 。 1973年,創作小說《中國站起》;同年,出版小說《小畢的故事》。1976年,大學時創作小說《喬太守新記》 ,該小說獲得聯合報小說徵文獎。1978年,從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創辦雜誌期刊《三三雜誌》、《三三書壇》。

1983年,擔任劇情電影《風櫃來的人》的編劇,從而開啟了她的編劇生涯 ;同年,與吳念真共同出版書籍《戀戀風塵:劇本及一部電影的開始到完成》;此外,還擔任了劇情電影《小畢的故事》的編劇 ,該片獲得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

1984年,與侯孝賢共同擔任劇情電影《冬冬的假期》的編劇 ,該片入圍第2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同年,擔任勵志電影《小爸爸的天空》的編劇,該片由陳坤厚執導。

1985年,出版小說《最想念的季節》 ;同年,擔任劇情電影《青梅竹馬》的編劇 ,該片入圍第2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此外, 還擔任了愛情喜劇電影《最想念的季節》的編劇,影片講述了未婚先孕的城市職業女性劉香妹和老實但有些小氣的好心男人畢寶亮的愛情故事 。1986年,擔任劇情電影《戀戀風塵》的編劇,該片根據吳念真的初戀經歷改編而成 ;同年,出版小說《小說家族》。

1987年,擔任劇情電影《尼羅河的女兒》的編劇 ;同年,出版書籍《台灣中青年女作家作品選(第三輯)》。1988年,與侯孝賢、吳念真等共同擔任劇情電影《悲情城市》的編劇,該片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講述了林氏家族兄弟四人的遭遇和生活,影片入圍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1990年,出版小說集《最藍的藍》。1991年,出版小說《朱天文電影小說集》。

1993年,擔任傳記電影《戲夢人生》的編劇,影片以李天祿前半生的生活經歷為敘事主線 ;同年,出版書籍《戲夢人生 - 侯孝賢電影分鏡劇本》;此外,還出版了作品集《帶我去吧,月光:台灣朱家五人作品集》。1994年,創作長篇小說《荒人手記》,該小說獲得首屆《中國時報》百萬小說獎 。

1995年,由其擔任編劇的愛情電影《好男好女》上映,該片由伊能靜、林強合作主演 ,影片獲得第3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她憑藉該片獲得第3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 (編劇獎) ;同年,出版小說《好男好女》。

1996年,出版小說《三姊妹》;同年,擔任犯罪電影《南國再見,南國》的編劇,該片講述了年屆30歲的幫派人士小高不想在打打殺殺中混日子,努力改變、適應環境,然而事業與愛情的雙失敗的故事 ;此外,還出版了散文《花憶前身》 。1998年,擔任劇情電影《海上花》的編劇,該片由梁朝偉、劉嘉玲、李嘉欣聯合主演 ;同年,出版書籍《極上之夢:《海上花》電影全紀錄》。

2001年,擔任編劇的愛情電影《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上映;同年,出版小說《千禧曼波》。2005年,擔任愛情電影《最好的時光》的編劇,該片由舒淇、張震合作主演 ,影片入圍第4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同年,出版小說《畫眉記》,該小說著重表現了女性的青春、情感、成長時的困惑以及幽昧難明的各種遭際。

2006年,出版小說文集《最好的時光》,朱天文以小說、劇本、評論、談話、隨筆等不同形式來記錄侯氏電影的點滴 。2009年,出版耗時七年編寫的長篇小說《巫言》 。2010年,擔任古裝動作電影《刺客聶隱娘》的編劇,該片由侯孝賢執導 ,影片入圍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同年,出版短篇小說集《世紀末的華麗》,收錄其自1988到1990年間所寫的8篇小說 。

2011年,出版書信集《意有未盡:胡蘭成書信集》。2012年,出版書籍《閒愁萬種》,該書是朱天文主編的胡蘭成全集九冊的最後一部作品 。2014年,出版書籍《煮海時光》,該書按創作年序,完整收錄了侯孝賢每部作品台前幕後的回憶 ;同年,朱天文獲得第4屆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

個人生活

朱天文有兩個妹妹,分別是朱天心、朱天衣,父親是朱西寧。2017年3月29日,朱天文母親、台灣文學翻譯者劉慕沙去世,享年82歲 。

主要作品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0年《聶隱娘》電影
2005年《最好的時光》電影
2001年《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電影
1998年《海上花》電影
1996年《南國再見,南國》電影
1995年《好男好女》電影
1993年《戲夢人生》電影
1988年《悲情城市》電影
1988年《外婆家的暑假》電影
1987年《尼羅河的女兒》電影
1986年《戀戀風塵》電影
1985年《童年往事》電影
1985年《結婚》電影
1985年《最想念的季節》電影
1985年《青梅竹馬》電影
1984年《小爸爸的天空》電影
1984年《冬冬的假期》電影
1983年《小畢的故事》電影
1983年《風櫃來的人》電影

文學作品

時間名稱
2014年《煮海時光》
2012年《閒愁萬種》
2011年《意有未盡:胡蘭成書信集》
2010年《世紀末的華麗》
2010年《淡江記》
2010年《炎夏之都》
2010年《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2010年《下午茶話題》(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合著)
2010年《黃金盟誓之書》
2010年《傳說》
2009年《荒人手記》
2009年《巫言》
2009年《紅氣球的旅行》
2008年《惡魔花園》
2008年《劇照會說話》
2006年《最好的時光》
2005年《畫眉記》
2002年《花憶前身》
2001年《花憶前身》
2001年《悲情城市》
2001年《千禧曼波》
1998年《極上之夢:《海上花》電影全紀錄》(侯孝賢、朱天文合著)
1996年《花憶前身》
1996年《三姊妹》(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合著)
1995年《好男好女》
1993年《戀戀風塵》
1993年《帶我去吧,月光:台灣朱家五人作品集》
1993年《戲夢人生 - 侯孝賢電影分鏡劇本》(侯孝賢、吳念真、朱天文合著)
1991年《朱天文電影小說集》
1990年《最藍的藍》
1989年《最想念的季節》
1989年《小畢的故事》
1987年《台灣中青年女作家作品選(第三輯)》
1986年《小說家族》
1985年《最想念的季節》
1983年《戀戀風塵:劇本及一部電影的開始到完成》(吳念真、朱天文合著)
1973年《小畢的故事》
1973年《中國站起》
1972年《強說心愁》

獲獎記錄

中國長春電影節
  • ▪ 1996 第3屆 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編劇獎) 好男好女 (獲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
  • ▪ 2015 第52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刺客聶隱娘 (提名)
  • ▪ 2005 第42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最好的時光 (提名)
  • ▪ 1995 第32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好男好女 (獲獎)
  • ▪ 1989 第26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悲情城市 (提名)
  • ▪ 1985 第22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童年往事 (獲獎)
  • ▪ 1984 第21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冬冬的假期 (提名)
  • ▪ 1983 第20屆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小畢的故事 (獲獎)
文學獎項
  • ▪ 2014 第4屆 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獲獎)

人物評價

朱天文的早期作品,大都以年輕學生的校內外生活為題材。它們的第一個特點,是十分生動、真實地寫出了正值豆蔻年華的青春少女的微妙心思,塑造了秀外慧中、率性真誠的年輕女子形象 (中國網評)。她的作品多以城市空間為描述對象,創作階段主要分為“出走眷村——我在台北——美學烏托邦”的都市三部曲。朱氏創作在內容上接受了白先勇對歷史流轉下人物命運的記憶呈現,在風格上兼受張愛玲式荒涼美學和胡蘭成式哲學說教特點的雙重影響。她擅長以主觀感知經驗為出發點來狀寫台北的城市空間變遷與大陸移民群體的歷史記憶,並將二者糅合為兼具荒涼美學風格和濃厚文化鄉愁的文學作品 (南通大學學報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