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楊絳談往事》

《聽楊絳談往事》

《聽楊絳談往事》是吳學昭編著的作品,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在2008年10月出版。該書不是對一個家庭私生活的津津樂道,而是對中國讀書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及正直清朗的操持的推崇和對一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生存空間的關注。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聽楊絳談往事》實際上相當於一本楊絳先生的自述。書中記錄了自楊先生出生至九十八歲的經歷,在大量楊先生口述的一手資料基礎上,加入作者自己的所見所聞及蒐集的材料,史料翔實且具有高度的準確性,敘述清晰生動,與楊先生的語言風格非常近似。書稿完成後,楊先生題簽並作序。“序”中明確說明:經傳主本人認定的傳記只此一本。書中並插有珍貴的照片,其中有從未發表過的錢、楊一家不同時期的圖片。

作者簡介

吳學昭,1929年生於北京,長於上海,北京燕京大學畢業。她是學者吳宓的女兒。曾任《中國兒童》主編;《中國少年報》副秘書長,負責編輯事物;新華社、人民日報駐外記者;人民日報國際評論員。

圖書目錄

聽楊絳談往事聽楊絳談往事

序(楊絳)
1 北京女孩
2 阿季回南
3 啟明小鬼
4 振華女生
5 東吳高材生
6 清華借讀生到研究生
7 留學牛津
8 在巴黎
9 振華分校校長
10 酷哉此別離
11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12 妻子·情人·朋友
13 重返母校清華
14 我是一個零
15 體味人生
16 我仍是一個零
17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18 剩了我一個
19 “逃——逃——逃——”
後記

爭議

2008年12月19日,是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錢鍾書先生逝世10周年的日子。10月8日,為紀念錢鍾書逝世10周年,一本由著名學者吳宓之女吳學昭執筆的楊絳傳記《聽楊絳談往事》由三聯書店出版,記錄了楊絳98年來的人生風雨。

按照吳學昭的說法,“錢、楊是不可分的”,因此此書雖然是楊絳的傳記,卻也處處滲透著錢鍾書生活的點點滴滴。但正當《聽楊絳談往事》在各大城市熱銷之時,一位研究錢鍾書的學者范旭侖卻公開表示,書中多處失實,且完全是《我們仨》的重複,不具備史料價值。為此,記者採訪了本書的責任編輯及錢鍾書的學生趙一凡,回應種種質疑。

楊絳自述:“費孝通不是我的初戀”

與以往的傳記作品不同的是,《聽楊絳談往事》是“口述歷史”,大多根據作者和楊絳的談話整理而成,共分為19章。與其說這是一本傳記,倒更像是楊絳先生的回憶錄。作者吳學昭是著名學者、教育家吳宓之女,也是錢楊一家的世交,其父更是錢鍾書、楊絳在清華時代的恩師,因此楊絳先生在序言中說:“作者吳學昭是我的好友……有她為我寫傳,胡說亂道之輩就有所避忌了,所以我一口答應。”

此言並非空穴來風,之前有媒體報導稱,《一代才子錢鍾書》再版修訂過程中,楊絳先生含淚親筆增補家事,楊絳馬上出來澄清並沒有這回事。不僅是錢鍾書的傳記,楊絳本人的傳記也很多,記者在網上搜尋楊絳的相關傳記作品,竟有三四本之多,包括孔慶茂的《楊絳評傳》、《錢鍾書與楊絳》、羅銀勝的《楊絳傳》,而據楊絳所說,這些傳記並未徵得她本人同意、她也並不認可這些傳記,藉此次《聽楊絳談往事》出版,她也在序言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不值得傳記作者為我立傳,但我也不能阻止別人寫我的傳記。不相識、不相知的人如有意寫我的傳,儘管對我的生平一無所知,只要湊足資料,能找到出版社,就能出書。”

這本書確實澄清了之前的一些傳言,如數年前沸沸揚揚的“費孝通的初戀是楊絳”一說,楊先生在書中通過和吳學昭的對話對此進行了解釋:“費的初戀不是我的初戀。讓他們炒去好了,別理它。”

在與錢鍾書交好後,楊絳曾給費孝通寫過一封信,告訴他:“我有男朋友了。”費孝通某日竟來清華找她“吵架”,因為他認為他更有資格做阿季的“男朋友”,因為他們已做了多年的朋友。

書中還披露,錢鍾書去世後,費孝通曾去拜訪楊絳,楊絳送他下樓時說:“樓梯不好走,你以後也不要再‘知難而上’了。”

但費孝通有新作出版,仍送楊絳“指正”。吳學昭說:“一次楊先生來我家串門,也讓我陪她到同院的費老家坐坐,對他的多次問候表示謝意。費老沒想到楊先生親自登門,興奮地說個不停,時近正午,定要留飯。楊先生卻推說我家已做準備便匆匆告辭。”楊絳這次旋風式的訪問,心意到了,禮貌周全,前後用了不到20分鐘,令吳學昭深深感佩楊絳對費孝通始終做一個“普通朋友”的一貫堅持。

《聽楊絳談往事》出版後,很多媒體用楊絳“欽點”來形容這本書,而楊絳自己也說“我樂於和一個知心好友一起重溫往事,體味舊情,所以有問必答。”談到自己的寫作緣起,吳學昭在後記中說:“退休後不時幫楊絳先生辦事,有了很多當面交流的機會,有時也談談往事,話話家常。相處日久,遂萌發了以聽楊絳先生談往事的方式為她寫一部傳記的想法。在獲得楊絳先生許可之後,作者用了兩年時間與楊絳先生對談,對談過程中作者挖空心思、刨根究底地問,楊先生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答,不厭其煩。”

學者指摘:書中內容有“三大罪狀”

《聽楊絳談往事》一書出版後,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在卓越亞馬遜的傳記類圖書銷量排行榜上一直穩居第一,在全國各大書城銷量排行榜上也都榜上有名。然而,10月22日,《新商報》的一篇報導卻讓事情又起波瀾。

報導中稱,專門研究錢鍾書的大連學者范旭侖在提及《聽楊絳談往事》時,認為該書並沒有太多史料價值,幾乎是《我們仨》的複述或演繹,新鮮事實在太少,又多是家長里短的事,多是無稽之談,可以稽考的事又多顛倒混亂。

不僅如此,范旭侖還列舉了此書“三大罪狀”:第一,文體怪異,敬稱和暱稱亂用,並大肆渲染楊絳的戀愛生活增加賣點,有炒作的嫌疑,並且常暗暗對文學所的領導飛短流長,太不尊重他人;第二,史事失實,錢鍾書與楊絳參加第一屆世界青年大會的部分細節經不起推敲,且王任叔對於《圍城》的評論有誤,王叔任與錢鍾書曾是文學研究所的同事也無從談起;第三,論調離奇,書中有一句話稱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和《動物農場》“內容很反動”,大為謬誤。

最後,范旭侖還對作者吳學昭的學術標準表示了質疑,表示吳學昭“老早就跟父親(吳宓)劃清界限,乃至不共吳宓同姓,以‘蕭(肖)光’著名於革命時代,專門職業是幹革命、搞政治、抓法制。一想到這層,我們就對她苛求不起來了。”

有趣的是,記者搜尋時發現,這已經不是范旭侖第一次批判吳學昭,早在吳學昭編寫《吳宓日記》時,范旭侖和另一位研究錢鍾書的學者李洪岩就發表過一篇題為“《吳宓日記》的整理錯誤和整理者的故事”的文章,聲明吳學昭和吳宓之間的對立關係。

錢鍾書學生回應:它是“知識分子思想史”

針對關於《聽楊絳談往事》的爭議和質疑,記者首先採訪了本書的責任編輯吳彬,她告訴記者,書中很多事實都是第一次公開,比如關於錢楊二人的初次見面,以及赴英法留學的細節等,且書中很多插圖照片,包括錢鍾書先生病重時的照片都是楊絳先生的私人珍藏,此前從未公開發表過,具有很高的價值。

隨後記者聯繫上了錢鍾書的學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趙一凡。趙一凡表示,他在完整讀過此書後認為,此書的寫作還是承襲了楊絳的一貫寫作風格,可以說是楊絳通過談話的方式寫的一本自傳,是錢楊兩人60餘年的一個總結。“這本書的語調語氣還是楊絳先生的。讀的時候,我仿佛能看到先生的慈祥面容。”

針對范旭侖所指的《聽楊絳談往事》沒有史料價值,趙一凡發表了不同看法。他認為,國外有一種說法叫思想史,就是記錄知識分子在歷史進程中的想法,而這本書正是反映了近現代知識分子如何走過20世紀的里程。楊絳先生本來的寫作風格就是淡化時代背景,寫自己的事情,所以可能會讓人覺得瑣碎,但從這些小事情入手,反映的是大時代的隱喻。“《聽楊絳談往事》絕對不是《我們仨》的重複,側重點不一樣。”因為都是自己的經歷,兩本書中事實必然有重複之處,但這本書主要從楊絳先生自己的感受,特別是現在的感受出發來寫。他建議讀者把《聽楊絳談往事》和《我們仨》、《幹校六記》、《洗澡》對照起來讀,因為這幾本書都是反映錢楊二人生活的文庫,是互補並且交叉影響的。

對於范旭侖所指出的幾項史實上的出入,趙一凡直言,自己並不了解那段時間的事,所以沒有發言權。但他表示,關於書中的遺漏可以討論,但不必拘泥於細節的追究,即使書中回憶的部分有誤,對於楊絳先生98歲高齡來說也是正常的,不必太過苛責。“在98歲的高齡留下這樣一本充滿回憶的自傳,本身就是一種意義。”趙一凡說,對這本書作學術上的評價尚早,要細讀這本書,將大的時代背景融合進去,才能看出這本書的重要意義。“看楊先生怎樣用個人化的、細膩的、女才子式的眼光,細緻入微地描述20世紀知識分子命運的變遷。”趙一凡如是評價這本書。

中外名人傳記

傳記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根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傳記和歷史關係密切,某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被人們當史料看待。傳記包括一般的傳記、自傳、評傳、人物小傳、人物特寫、回憶錄、年譜、小說化的傳記,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