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傳記》

《鄧小平傳記》

《鄧小平傳記》,由理察·伊文思原著,1996年上海出版社出版,創作背景:英國前駐華大使、鄧小平傳記作者理察·埃文斯爵士是從駐華大使任上退休返回倫敦後,在一位出版商的建議下決定寫作鄧小平傳記的。為此,從1988年到1992年,他花了4年時間潛心研究鄧小平生平,閱讀了大量中文原始資料以及法文和英文材料,並採訪了相關人士。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英國前駐華大使、鄧小平傳記作者理察·埃文斯爵士是從駐華大使任上退休返回倫敦後,在一位出版商的建議下決定寫作鄧小平傳記的。為此,從1988年到1992年,他花了4年時間潛心研究鄧小平生平,閱讀了大量中文原始資料以及法文和英文材料,並採訪了相關人士。

寫作目的

理察·埃文斯寫作的目的是為了“講述一個故事裡的故事——20世紀中國歷史大故事中的鄧小平生平故事”。

作者與鄧小平

鄧小平傳記作者理察·埃文斯與鄧小平有過5次面對面接觸。用他的話說,他見過作為解決香港問題主要決策者的膽識過人的鄧小平,也見過縱論中國國內和國際事務時充滿睿智的鄧小平。埃文斯稱鄧小平是一位“具有磁鐵般個人魅力的偉人”,他確立了中國持續發展的前進方向。

《鄧小平傳記》《鄧小平傳記》

“鄧小平最偉大的貢獻無疑是1978年施行改革開放政策,使發展成為中國的首要目標”。他說,這不僅是鄧小平本人所追求的政策,也被他之後的中國領導人所繼承,至今沒有改變。這一政策,無論從哪個角度說,都是令人驚嘆和非常成功的。它令中國屹立於世界之林,使中國的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今日之中國,無論對地區還是對世界局勢均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影響。

埃文斯認為,在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中,鄧小平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他解開了談判中的難解之結,作出了歷史性的決策。埃文斯說,鄧小平把“一國兩制”的構想套用到香港,使香港前途得到保障,通過談判解決香港問題成為可能。他也是一位非常強硬的談判對手。

不僅如此,埃文斯說:“鄧小平始終希望與儘可能多的國家建立最大程度的友好關係。”他指出,中國大大加強了與美國、歐洲絕大多數國家、坦尚尼亞等非洲國家,以及印度和日本等周邊國家的關係。鄧小平使中國更強大、更富裕、更繁榮,而中國的強大也促進了世界和平。

在與鄧小平的接觸中,最令埃文斯難以忘懷的,當數1986年鄧小平款待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情景。他說,這不是一場政治會晤,而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社交聚會。“我們在一起吃了頓非常隨意和開心的午餐,席間不談政治,而只談些家長里短等等。鄧小平和女王的聊天,非常友好和隨意。當時鄧小平已經82歲,但精力仍然極為充沛”。

在埃文斯眼裡,鄧小平“非常有活力、果斷,很有想像力。他也具有人們所說的那種磁鐵般的個人魅力,因為他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行動主張”。

出版發行

埃文斯撰寫的《鄧小平與現代中國的塑造》(英文譯名)一書首次出版於1993年夏天。到目前為止,該書英文版已銷售了2.8萬冊,並被譯成了中文(《鄧小平傳》)、日文、泰文和匈牙利文

書評

該書以紀實的手法詳實地記述了出身於平民家庭的鄧小平生平經歷,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很多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以外的東西,我覺得更多的是從這位偉人身上,總結出人生的經驗和感受。

這本書是記載了一個名人輝煌的一生,看到了他的成功,我也受益匪淺,並對鄧小平有的深刻的認識,對他的豐功偉績有了更多的了解。

圖書內容

第一章 農民的兒子

(1904-1920年)

鄧小平本名鄧希賢,參加革命後才取名鄧小平。他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中國西南最大的省——四川省的農村,農曆是七月十二日。鄧小平本人年輕時一直使用這個出生日期。根據20年代的記載,他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所登記的出生日期也是7月12日。

《鄧小平傳記》《鄧小平傳記》

鄧小平的父親叫鄧文明,是一個小地主。母親淡氏,是鄧文明的第二個妻子。他們居住在距廣安縣城幾里遠的牌坊村。廣安縣位於四川省的東部,這裡遍布著小山和小溪。鄧文明擁有大約10公頃土地,在好的年份,足能收穫10噸糧食,廣安是一個相當大的地方,擁有幾乾戶居民,但是這裡不是四川最繁華的地區。四川的動脈長江,從西南穿越全省流向東北,途中匯合了不少支流。廣安坐落在長江的支流嘉陵江邊,但距河谷還有很長的距離。廣安距省會成都二百多英里,要繞過幾座綿亘的山脈,距最近的城市重慶也有一百英里。

在鄧小平出世二百年以前,鄧文明的祖先從華南移居四川。他們本是客家人。客家人是漢族的一部分,原居住在中原,後來遷移至南方,在這之前的幾個世紀裡,他們的情況還是神秘的。客家人所講的方言和所保持的風俗習慣,與中國南方當地的其他漢族人和非漢族人都不同,然而,鄧家或許在遷至四川前就已經放棄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到了18世紀初更加可以肯定。因為此時鄧家出了一位名人,他在朝廷里做了大官。這個人叫鄧時敏,在乾隆時當過翰林、大理寺正卿。1774年鄧時敏告老還鄉。他死後不久,人們為了紀念他,在村口建起了一座牌坊,上面雕刻著皇帝的御筆,這個村子從此就改叫牌坊村了。“文化大革命”中,這作為鄧小平的罪狀,村子被改名為反修生產隊,牌坊也被搗毀。儘管後來村子又恢復了原來的名字,但牌坊卻沒有重建。

鄧文明是個精力充沛、樂觀向上,喜歡社交的人。在鄧小平離開家以後的生活中,鄧文明一度曾成為廣安縣及其周圍地區有影響的人物,指揮過幾百人的民軍。牌坊村那些還記得他的老人對外國遊客介紹說,鄧文明樂於同人交往,在調解地方爭端時處事公道。在家裡,他嚴格而又謙和。他對孩子們的訓戒是嚴厲的,但當孩子們犯錯誤時,他仍願意傾聽他們的陳述。他生前沒有照片,人們記得,他中年時謝頂,蓄著大鬍子。鄧小平倒一直沒有謝頂,但他似乎繼承了他父親的性格——自信、有抱負、處事果斷。

鄧小平的母親並不引人注目。當鄧文明確定第一個妻子張氏不能生育時娶了淡氏。淡氏的娘家家境可能很不錯。她嫁到鄧家時的嫁妝是一張雕刻精巧並上了紅漆的大紅木床。這樣的嫁妝,貧窮的父母是提供不起的(鄧小平就出生在這張床上。80年代在鄧文明的舊居里仍能看到它)。淡氏為鄧文明生了四個孩子,鄧小平排行第二,也是三個兒子中最大的一個。後來,大概在1920年鄧小平離開家之前,淡氏變得體弱多病,20年代後期她便去世了,據說死於結核病。設人寫過成講過她同她的孩子們的關係,所以很難推斷她對孩子們有什麼樣的影響,或者說孩子們對她怎么樣地依戀。

中外名人傳記

傳記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根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傳記和歷史關係密切,某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被人們當史料看待。傳記包括一般的傳記、自傳、評傳、人物小傳、人物特寫、回憶錄、年譜、小說化的傳記,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