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自述》

《朱德自述》

《朱德自述》, 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整理。講訴了朱德他一生經歷辛亥革命中的雲南起義、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出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又經歷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開創新中國社會主義大業的時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朱德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英勇奮鬥並建樹了豐功偉績的人民領袖之一。他一生經歷辛亥革命中的雲南起義、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出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又經歷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開創新中國社會主義大業的時期。他的革命歷史“已成為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里程碑”(周恩來語)。誕生於苦難中的朱德,一生曲折坎坷,充滿艱難險阻,他的人格鑄就於暴風驟雨般的生活環境和火與血的洗禮。《朱德自述》中所展示的他與整箇中華民族共同在危機中覺醒、探索、奮鬥的過程對於今天的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年讀者期會具有寶貴的啟示作用,這種啟示是通過淳樸的語言,真實的細節來展現的,因而具有更強的感染力。書中朱德關於早年經歷直到長征勝利抵達陝北的敘述,更是了解朱德前半生經歷、研究辛亥革命前後情況、土地革命和紅軍戰史的寶貴資料。

點評

本書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專家編輯整理,集納了朱德1937年春在延安先後接受美國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尼姆·威爾斯(即海倫·福斯特·斯諾)訪問時關於他個人生平的口述記錄,以及他長期以來所寫的反映其生平經歷的文章。從中可以看到朱德同志充滿艱難險阻、暴風驟雨的鬥爭道路,以及在火與血的洗禮中鑄就的偉大人格。

全書思想深刻,內容翔實,是一部難得的與領袖近距離接觸,了解領袖心路歷程的作品,讀者能充分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歷程和光輝品質。

關於朱德品格

即使是陌生的後來人,也常常對《朱德的扁擔》的故事耳熟能詳。這位在井岡山與戰士們一起在山道上挑糧的軍長,無論是在他的哪個年齡段上,都容易被善良的人們看作是自己的一位寬厚慈祥的父親或祖父,或許我們理想中的父親或祖父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他正直,勇敢,善良,謙遜,克己,堅韌並且樂觀,這一切凝聚成為朱德的風格。他的這些品質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難怪西方記者在描述他的時候,乾脆也使用了“紅軍之父”的譽稱

比如對朱德的寬容與親和力的感受,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是很習慣於接近民眾的”,他認為自己“隨時這樣一個主意,又那樣一個主意是沒有過的。不管對於部下,對於同事,都很能夠採用人家的長處,哪一個主意對,不問它是誰的,就拿來用。我們是只要事情能成功,不管誰的,膽量相當大。人能一輩子成些事,對於用人是很大關鍵。你能採用人家長處,人家才樂意被你用,因為這樣可以發揮他的才幹”。有這樣一種觀念,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說到“團結”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談到朱德了。

說到樂觀,也就是對待困難應有的態度,朱德是這樣告訴人們的:“逢到極困難事情——旁人看起來極複雜,十分難解決了。但我們好像沒有那么回事一樣。他也就變好些,不那么慌張了。作為一個領導者,愈是困難,愈要鎮靜。我感到曹操在他打了敗仗的時候,笑也還笑得起來,那就是安慰民眾的方法。所謂履險如夷,也還是平平常常就過去了。愈危險,愈需要冷靜、平淡,就容易把問題處置得很恰當。在草地上,生活上,那可以說是人生極大的最艱苦的階段了。但我覺得很是有味道!雪山草地,各種民族,很豐富了一些歷史、地理的各種經驗……”

寥寥數語,讓讀者對於人民軍隊“百戰百勝”的緣由有了更深的理解,軍隊是由這樣心態的統帥指揮著,這不就是勝利的保證嗎?這種態度無疑也適用於人生不同的境遇中。而這位統帥對麾下的要求也如同對自己的要求一樣:“那些望升官發財之人決不宜來我處,如欲愛國犧牲一切能吃勞苦之人無妨多來。我們的軍隊是一律平等待遇,我與戰士同甘苦已十幾年,快愉非常。”這其中浸透著人民軍隊的原則與標準,如今讀來是那么耐人尋味。朱德的思想、品格在中國人民以及國際友人中受著毋庸置疑的尊敬和愛戴,這一點絕非偶然。誕生於苦難中的朱德,一生曲折坎坷,充滿艱辛,他的風格鑄就於暴風驟雨般的生活環境和血與火的洗禮。《朱德自述》中所展示的他與整箇中華民族共同在危機中覺醒、探索、奮鬥的過程,對於今天的讀者特別是廣大青年會具有寶貴的啟示作用,而由於這種啟示是通過淳樸的語言,真實的細節來展現的,便具有了更強的感染力。這本書中朱德關於早年經歷直到長征勝利抵達陝北的敘述,更是了解朱德前半生經歷、研究辛亥革命前後情況、土地革命和紅軍戰史的寶貴資料。

中外名人傳記

傳記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根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傳記和歷史關係密切,某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被人們當史料看待。傳記包括一般的傳記、自傳、評傳、人物小傳、人物特寫、回憶錄、年譜、小說化的傳記,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