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一書動筆於一九五零年,直到十五年後,作家七十五歲時才完成。在這部自傳中,阿加莎。克里斯蒂以輕鬆、愉快和夾攜幽默的筆觸,生動而真實地描述了自己的一生。儘管書中迴避了作者生活中的某個較重要的片斷——如一九六二年十二月間的突然出走,“失蹤”了十天,但總的來說,此書是克里斯蒂那快樂而又艱難的一生的真實寫照。

基本信息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一書動筆於一九五零年,直到十五年後,作家七十五歲時才完成。在這部自傳中,阿加莎。克里斯蒂以輕鬆、愉快和夾攜幽默的筆觸,生動而真實地描述了自己的一生。儘管書中迴避了作者生活中的某個較重要的片斷——如一九六二年十二月間的突然出走,“失蹤”了十天,但總的來說,此書是克里斯蒂那快樂而又艱難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它不僅敘述了作者本人的豐富經歷,而且還透過一個普通人的雙眼向我們展示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期這動盪不安的大半個世紀的歷史側面。克里斯蒂雲遊四方,這不僅豐富了她個人的閱歷,也充實了她的創作素材,使她的作品的故事背景不局限於一時一地,多發生在旅途中。在她的自傳中,克里斯蒂生動的描繪出世界各地的異域風光和民俗人情。書中有她生活中經歷的坎坷,也有她從事創作的甘苦,更有她為自己的理想而追求中的磨難。內容豐富,敘述生動,讀起來興味盎然。

正文譯者前言

阿加莎·克里斯蒂這個名字對我國廣大讀者來說並不陌生。她的名字伴隨著她的作品傳遍了世界各地。她一生共創作了八十多部長篇小說,一百多個短篇,十七部劇作。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

她的作品被譯成一百零三種文字。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九六一年的報告,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當時世界上作品最暢銷的作家。她的著作在一百零二個國家出售。據有人在一九七六年她去世後不久統計,她的作品在世界上銷售達四億冊。美國著名雜誌《紐約人》指出,克里斯蒂的作品其銷售量在書籍發行史上僅次於莎士比亞的作品和《聖經》。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優秀作品被改編成電影,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上映,頗受歡迎。她的由小說改編的《捕鼠器》一劇連續上演多年,經久不衰。克里斯蒂這個名字,在英美等國連續數年被列為暢銷書作者榜首。一九七一年,因她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英國女皇授予她大英帝國阿加莎夫人的稱號。她的作品有不少被譯介到我國,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和歡迎。

阿加莎。克里斯蒂生長在英國,曾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和美好的童年。她的父親是一位開朗而隨和的紳士。母親聰敏、睿智,對於子女的教育具有獨到的見解。當小阿加莎到了入學的年齡時,她沒有把女兒送入學校,而是讓她在家裡接受早期的啟蒙教育。

這個老實聽話,能完全依靠童心中豐富的想像自娛的小姑娘,在母親的鼓勵下,像姐姐那樣開始寫作詩歌和短篇小說,排演一些短劇。她之所以最終走上了寫作的道路,是與家庭的文學薰陶分不開的,而選擇偵探小說的創作更離不開她姐姐的啟迪。姐姐麥琪在克里斯蒂幼年時代就給她講述了福爾摩斯偵探故事。她的母親也經常給她朗讀文學名著。家裡豐富的藏書將她引人文學這座富麗迷人的宮殿,使她常常留連忘返。姐姐曾對小克里斯蒂抱怨說:偵探小說大多拙劣不堪,讀了開頭部分就能讓人猜出故事的結尾、找出罪犯。這一抱怨竟被小克里斯蒂看作是一種挑戰,深置於心底。她立志將來一定寫出情節曲折,故事動人、扣人心弦的偵探故事。

自一八四一年愛倫。坡首創第一篇偵探小說《矛格街兇殺案》之後,經科林斯的《月亮寶石》到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 ,直至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創作時期,西方傳統的偵探小說的發展達到了鼎盛的“黃金時代”。
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章法一般比較嚴謹,擅長於用多層次敘述手法設定懸念,穿插故事,複雜多變,並以敘述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分析犯罪心理,格調較高。施鹹榮同志曾評價說:“克里斯蒂的作品有世界影響,也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除偵探小說之外,克里斯蒂還寫了一些以愛情為題材的浪漫小說,署名為瑪麗。韋斯特馬考特

目錄

第一章故居阿什菲爾德
第二章玩耍的日子
第三章成熟
第四章締姻與期待
第五章戰爭
第六章週遊世界
第七章失去意義的領地
第八章梅開二度
第九章共同生活
第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戰第
十一章垂暮之年後記

典傳記賞析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惟一一個將偵破推理小說這一益智的文學遊戲推到極致的作家,晚年她回憶自己的寫作生涯時,動筆寫了《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這本自傳為讀者了解這位“偵探女王”的生平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並成為偵探小說史上的重要文獻。

自傳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簡介

出生日期:1890年9月15日
出生地點:英格蘭德文郡托奇
逝世日期:1976年1月12日(終年85歲)
逝世地點:英格蘭牛津郡沃靈福德
職業:小說家
寫作類別:謀殺懸疑小說、犯罪小說
文學運動:偵探小說黃金時代
受人影響:愛倫·坡安妮·凱薩琳·格林阿瑟·柯南·道爾爵士卻斯特頓

官方網址:http://www.cnajs.com/

阿加莎·瑪麗·克萊麗莎·克里斯蒂女爵士,DBE(DameAgathaMaryClarissaChristie,又譯阿嘉莎·克莉絲蒂,1890年9月15日—1976年1月12日),另外又稱馬洛溫爵士夫人(LadyMallowan),是英國偵探小說作家。瑪麗·維斯馬科特(MaryWestmacott)則是她寫浪漫愛情小說所用的筆名。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偵探小說作家之一。不計莎士比亞的著作,克里斯蒂的作品自發行以來,銷量一直都是高據榜首的。截至2006年,她的著作一共被翻譯成103種語言,再加上英文版的話,總銷售量高達20億本。在法國,截至2003年,她一共賣出4千萬本法文版的著作,是在法國書籍銷量最高的紀錄保持者,比第二位,法國大文豪左拉的2千2百萬本還要高得多。她一方面被冠為“偵探小說之後”(QueenofCrime),一方面對英國偵探小說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和富爭議性的啟發。
克里斯蒂發行了超過八十本小說和劇本。她所寫的偵探小說,主要使用密室推理法,而且通常要到結尾才知道誰是真兇(這種編排手法叫“whodunit”)。至於角色方面,大多數的作品都圍繞著兩大人物,分別是赫丘里·波羅(HerculePoirot)和簡·馬普爾小姐(MissJaneMarple)。她善於用嶄新的寫作手法來寫偵探小說,其中《羅傑·艾克羅伊德謀殺案》一書更為讀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局。她那種對寫作一絲不苟和嚴格認真的態度,好讓讀者有能力從書中搜尋和掌握到充分的資料,把疑團解開。
克里斯蒂的大部分小說都曾被搬上銀幕,有些著作,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慘案》等更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電視作品。英國BBC電視台曾經拍攝不少關於波羅和馬普爾的故事,曼徹斯特的格拉納達電視台(GranadaTelevision)後來亦以大衛·蘇切特(DavidSuchet)飾演波羅,拍攝電視劇。在2004年,日本NHK電視台甚至把波羅和馬普爾的故事改編為動畫,稱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偵探波羅與馬普爾》(AgathaChristie'sGreatDetectivesPoirotandMarple)。
【生平】
阿加莎·克里斯蒂出生於英格蘭德文郡(Devon)的托奇(Torquay),受浸後取名為阿加莎·瑪麗·克萊麗莎·米勒(AgathaMaryClarissaMiller)。她的父親在美國出生,是美國人,母親則是英國人,但她從來不是美國公民。
克里斯蒂在1914年下嫁隸屬於皇家陸軍航空隊(RoyalFlyingCorps)的阿奇博爾德·克里斯蒂上校(ColonelArchibaldChristie)。雖然兩夫婦有一名女兒,叫羅莎琳德·希克斯(RosalindHicks)。但這段婚姻並不美滿,兩人最後在1928年離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克里斯蒂先後在一所醫院和一所藥房工作。這段經歷,對她日後的寫作起了很大的影響:她所寫的謀殺案,受害人大多是被毒藥毒殺的。
1926年12月,克里斯蒂離奇地失蹤了11日,事件一度為傳媒所爭相報導。她所的駕的車事後被發現在一個白堊礦坑,而她本人最後則被發現身在哈洛格特(Harrogate)的一所酒店內。克里斯蒂解釋,她的失蹤,是受丈夫向她承認有婚外情和母親死訊的打擊下,精神崩潰而引發健忘症所致的。可是,她失蹤的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其中有不少人認為她是刻意製造新聞。一出在1979年上演,由凡妮莎·蕾格烈芙(VanessaRedgrave)飾演克里斯蒂,名為《阿加莎》的電影,則把失蹤事件重新改編成虛構故事。
在1930年,克里斯蒂以離婚婦人的身份,嫁給了信奉天主教,比她年輕14年的考古學家─馬洛溫爵士(SirMaxMallowan)。她後來的很多著作,之所以以中東為背景,便是透過和丈夫外游,而獲得了不少靈感。例如她在1934年發行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一書,是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內的一所酒店(PeraPalasHotel)寫成的,而伊斯坦堡就是條鐵路的南行線總站。今天,該酒店還特別把當年克里斯蒂入住過的酒店房,改裝成她的紀念館。除了透過和丈夫出遊各地,她另一些著作的靈感,則來自她的故鄉德文郡的托奇,例如有1939年的《童謠謀殺案》。
1976年1月12日,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在牛津郡(Oxfordshire)沃靈福德(Wallingford)附近的冬溪屋(WinterbrookHouse)安詳去世,享年85歲。她隨後安葬在牛津郡,聖瑪麗教堂旁的一片墓地(St.Mary'sChurchyard)。
至於克里斯蒂唯一所生的孩子羅莎琳德·希克斯,已在2004年10月28日安詳去世,同樣享年85歲。而克里斯蒂的外孫,馬修·普里查德(MatthewPrichard),至今天仍可從其外祖母的著作獲得不少版稅。
【雜記】
當克里斯蒂的事業正值高峰期,卻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克里斯蒂有感自己可能會活不成,而特意寫了兩本小說,並存到銀行的保險箱,結果按照她的遺囑,在1976年她逝世後才出版了這兩本小說。而這兩本小說分別就是波羅與馬普爾小姐的最後一案。在《幕》中,阿加莎結束了大偵探波羅的一生,並且在日記中解釋道,自己總是無法忍受他。《幕》出版後,美國《紐約時報》還在1975年8月6日破天荒在頭版刊登了波羅的訃告,這是該報第一次刊登虛構人物的逝世訊息。而阿加莎對馬普爾小姐則寵愛有加,因為這個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參照她祖母寫成的。所以在《沉睡謀殺案》中,她讓馬普爾小姐結束了最後一案,便回到故鄉安享晚年去了。

阿加莎·克里斯蒂年表版本(1)

 

小說
下列年份是小說首次出版的時間。克里斯蒂的短篇小說在英國和美國經常會被重新收錄結集,故有時會出現重複。
1920年代
1920《斯泰爾斯的神秘案件》 /《斯泰爾斯莊園奇案》 (TheMysteriousAffairatStyles)(波洛/波羅登場)
1922《暗藏殺機》 / 《年輕冒險家》 (TheSecretAdversary)(湯米與杜本絲登場)
1923《高爾夫球場命案》 / 《高爾夫球場疑雲》 (MurderontheLinks)
1924《褐衣男子》(TheManintheBrownSuit)
1924《首相綁架案》/《波洛探案》(PoirotInvestigates)(短篇集)
1925《名苑獵凶》/《煙囪大廈之謎》(TheSecretofChimneys)
1926《羅傑謀殺案》/《羅傑.艾克羅伊德謀殺案》《羅傑疑案》(TheMurderofRogerAckroyd)
1927《四大魔頭》/《四巨頭》(TheBigFour)
1928《藍色列車之謎》/《藍色特快上的秘密》(TheMysteryoftheBlueTrain)
1929《七面鍾之謎》(TheSevenDialsMystery)
1929《鴛鴦神探》/《犯罪團伙》(PartnersinCrime)(短篇集)
1930年代
1930《神秘的奎恩先生》(TheMysteriousMr.Quin)(哈利·奎恩先生登場,短篇集)
1930《牧師公館謀殺案》/《寓所謎案》(TheMurderattheVicarage)(瑪普爾/馬普爾小姐登場)
1931《斯塔佛疑案》/《斯塔福特疑案》/《神秘的西塔福特》(TheSittafordMystery/MurderatHazelmoor)
1932《古屋疑雲》/《懸崖山莊奇案》/《海濱古宅疑雲》(PerilatEndHouse)
1932《星期二俱樂部謀殺案》/《死亡草》(TheThirteenProblems/TheTuesdayClubMurders)(短篇集)
1933《埃奇威爾勳爵之死》/《人性記錄》/《十三人的晚宴》/《不祥的宴會》(LordEdgwareDies/ThirteenatDinner)
1933《死亡之犬》(TheHoundofDeathandOtherStories)(短篇集;未在美國出版)
1934《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ontheOrientExpress)
1934《李斯特岱疑案》/《金色的機遇》(TheListerdaleMysteryandOtherStories)(短篇集;未在美國出版)
1934《為甚么不問埃文斯?》/《懸崖上的謀殺》(WhyDidn'tTheyAskEvans?/TheBoomerangClue)
1934《派恩探案》/《驚險的浪漫》(ParkerPyneInvestigates/Mr.ParkerPyneDetective)(短篇集)
1934《三幕悲劇》(ThreeActTragedy/MurderinThreeActs)
1935《雲中奇案》(DeathintheAir/DeathintheClouds)
1936《ABC謀殺案》(TheA.B.C.Murders)
1936《美索布達米亞謀殺案》/《古墓之謎》(MurderinMesopotamia)
1936《底牌》/《牌中牌》(CardsontheTable)
1937《啞證人》/《沉默的證人》(DumbWitness/PoirotLosesaClient)
1937《尼羅河慘案》(DeathontheNile)
1937《幽巷謀殺案》(MurderintheMews/DeanMan'sMirror)(短篇集)
1938《死亡約會》(AppointmentwithDeath)
1938《波洛聖誕探案記》(HerculePoirot'sChristmas)
1939《殺人不難》(MurderIsEasy/EasytoKill)
1939《無人生還》/《十個小黑人》/《童謠謀殺案》/《孤島奇案》/《十個印第安小孩》(AndThenThereWereNone/TenLittleNiggers/Indians)
1939《TheRegattaMysteryandOtherStories》(短篇集、與其他重複;未在英國出版)
1940年代
1940《絲柏的哀歌》/《H莊園的一次午餐》(SadCypress)
1940《牙醫謀殺案》(One,Two,BuckleMyShoe/ThePatrioticMurders)
1941《艷陽下的謀殺案》/《陽光下的罪惡》(EvilUndertheSun)
1941《諜海》/《桑蘇西來客》(NorM?)
1942《書房女屍》/《藏書室女屍之謎》(TheBodyintheLibrary)
1942《魔手》/《平靜小鎮上的罪惡》(TheMovingFinger)
1943《五隻小豬》/《啤酒謀殺案》(FiveLittlePigs/MurderinRetrospect)
1944《零時》/《走向決定性的時刻》(TowardsZero)
1944《死亡終局》(DeathComesAstheEnd)
1945《萬靈節之死》/《死的懷念》/《閃光的氰化物》(SparklingCyanide/RememberedDeath)
1946《空幻之屋》(TheHollow)
1947《大偵探十二奇案》/《大力神的豐功偉績》/《赫爾克里的豐功偉績》(TheLaboursofHercules)(短篇集)
1948《漲潮時節》/《遺產風波》(TakenattheFlood/ThereIsaTide)
1948《WitnessfortheProsecutionandOtherStories》(短篇集,與其他重複)
1949《畸形屋》/《怪屋》(CrookedHouse)
1950年代
1950《謀殺啟事》(AMurderIsAnnounced)
1950《三隻瞎老鼠》(ThreeBlindMiceandOtherStories)(短篇集;未在英國出版)
1951《他們來到巴格達》(TheyCametoBaghdad)
1951《TheUnderDogandOtherStories》(短篇集,與其他重複)
1952《清潔婦命案》/《清潔女工之死》(Mrs.McGinty'sDead)
1952《鏡子魔術》/《莊園迷案》(TheyDoItwithMirrors/MurderwithMirrors)
1953《葬禮之後》(AftertheFuneral/FuneralsAreFatal)
1953《黑麥奇案》(APocketFullofRye)
1954《目的地不明》(DestinationUnknown/SoManyStepstoDeath)
1955《國際學舍謀殺案》/《外國學生宿舍謀殺案》(HickoryDickoryDock/HickoryDickoryDeath)
1956《假戲成真》/《古宅迷蹤》(DeadMan'sFolly)
1957《命案目睹記》(4.50fromPaddington/WhatMrs.McGillycuddySaw)
1958《無妄之災》/《奉命謀殺》(OrdealbyInnocence)
1959《鴿群中的貓》/《校園疑雲》(CatAmongthePigeons)
1960年代
1960《雪地女屍命案》/《雪地上的女屍》(TheAdventureoftheChristmasPudding)(短篇集;未在美國出版)
1961《白馬酒店》(ThePaleHorse)
1961《DoubleSinandOtherStories》(短篇集,與其他重複;未在英國出版)
1962《破鏡謀殺案》/《遲來的報復》(TheMirrorCrack'dfromSidetoSide/TheMirrorCrack'd)
1963《怪鍾疑案》/《鍾》(TheClocks)
1964《加勒比海疑案》/《加勒比海之謎》(ACaribbeanMystery)
1965《柏翠門旅館》/《伯特倫旅館之謎》(AtBertram'sHotel)
1966《第三位女郎》/《公寓女郎》/《第三個女郎》(ThirdGirl)
1967《此夜綿綿》/《長夜》(EndlessNight)
1968《顫刺的預兆》/《拇指一豎》/《煦陽嶺的疑雲》(BythePrickingofMyThumbs)
1969《萬聖節前夜謀殺案》/《萬聖節前夜的謀殺案》(Hallowe'enParty)
1970年代
1970《天涯過客》(PassengertoFrankfurt)
1971《復仇女神》/《復仇的女神》(Nemesis)
1971《TheGoldenBallandOtherStories》(短篇集,與其他重複;未在英國出版)
1972《舊罪陰影》/《舊罪的陰影》/《懸崖迷案》(ElephantsCanRemember)
1973《命運之門》(PosternofFate)(湯米與杜本絲最後一案)
1974《波洛早年案件》/《蒙面女人》(Poirot'sEarlyCases)(短篇集)
1975《幕》/《落幕》/《帷幕》(Curtain)(大偵探波洛最後一案,40年前寫成)
1976《沉睡謀殺案》/《死灰復燃》/《神秘的別墅》(SleepingMurder)(馬普爾小姐最後一案,40年前寫成)
1979《馬普爾小姐晚年案件》/《馬普爾小姐探案》(MissMarple'sFinalCasesandTwoOtherStories)(短篇集;未在美國出版)
1990年代
1991《ProblematPollensaBay》(短篇集;未在美國出版)
1997《TheHarlequinTeaSetandOtherStories》(短篇集;未在英國出版)
1997《WhiletheLightsLastandOtherStories》(短篇集;未在美國出版)
其他作品
以筆名瑪麗·維斯馬科特所著浪漫愛情小說:
1930《巨人的麵包》(Giant'sBread)
1934《半成畫像》(UnfinishedPortrait)
1944《消失於春天》(AbsentintheSpring)
1948《玫瑰與紫杉》(TheRoseandtheYewTree)
1952《女兒情深》(ADaughter'saDaughter)
1956《負擔》(TheBurden)
以筆名阿加莎·克里斯蒂寫的其他作品:
1924《夢之路》(TheRoadofDreams)(詩歌)
1973《詩》(Poems)
1977《自傳》(AnAutobiography)
以筆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馬洛溫所著作品
1946《情牽敘利亞》(Come,TellMeHowYouLive)(遊記)
1965《星光閃耀伯利恆》(StarOverBethlehem)(詩歌和兒童故事)
合作作品:
1931《TheFloatingAdmiral》,與G.K.Chesterton、DorothyL.Sayers和其他偵探俱樂部成員合著。
〖戲劇〗:
1928Alibi
1930BlackCoffee
1936LovefromaStranger
1937或1939ADaughter'saDaughter(從未上演)
1940PerilatEndHouse
1943TenLittleIndians
1945AppointmentWithDeath
1946MurderontheNile/HiddonHorizon
1949MurderattheVicarage
1951TheHollow
1952TheMousetrap
1953WitnessfortheProsecution
1954TheSpider'sWeb
1956TowardsZero
1958Verdict
1958TheUnexpectedGuest
1960GoBackforMurder
1962RuleofThree
1972Fiddler'sThree(原本計畫出小說,取名《Fiddler'sFive》。但最後寫成了戲劇,這也是她最後一部劇作。)
1973Aknaton(早寫於1937年)
1977MurderisAnnounced
1981CardsontheTable
1993MurderisEasy
2005AndThenThereWereNone
〖廣播劇〗:
1937TheYellowIris
1947ThreeBlindMice(改寫自TheMousetrap)
1948ButterInaLordlyDish
1960PersonalCall
△電影改編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字可說和電影分不開,因為她筆下的角色,好像波羅、馬普爾小姐、湯米與杜本絲、哈利·奎恩等等,統統都被搬上大銀幕。
1928DieAbenteuerG.m.b.H.(TheSecretAdversary)
1928ThePassingofMr.Quinn
1931Alibi
1931BlackCoffee
1934LordEdgwareDies
1937LoveFromAStranger
1945AndThenThereWereNone
1947LoveFromAStranger
1957WitnessfortheProsecution
1960TheSpider'sWeb
1962Murder,SheSaid(藍本自4.50FromPaddington)
1963MurderattheGallop(藍本自AfterTheFuneral)
1964MurderMostFoul(藍本自Mrs.McGinty'sDead)
1964MurderAhoy!(改編自電影劇本)
1966TenLittleIndians
1966TheAlphabetMurders(藍本自TheABCMurders)
1972EndlessNight
1974MurderontheOrientExpress
1975TenLittleIndians
1978DeathontheNile
1980TheMirrorCrack'd
1982EvilUndertheSun
1984OrdealbyInnocence
1988AppointmentwithDeath
1989TenLittleIndians
△電視劇改編
1938LovefromaStranger
1947LovefromaStranger
1949TenLittleIndians
1959ATenLittleIndians
1970MurderattheVicarage
1980WhyDidn'tTheyAskEvans?
1982TheSpider'sWeb
1982TheSevenDialsMystery
1982TheAgathaChristieHour
1982MurderisEasy]]
1982TheWitnessfortheProsecution
1983PartnersinCrime
1983ACaribbeanMystery
1983SparklingCyanide
1984TheBodyintheLibrary
1985MurderWithMirrors
1985TheMovingFinger
1985AMurderIsAnnounced
1985APocketFullofRye
1985ThirtenAtDinner
1986DeadMan'sFolly
1986MurderinThreeActs
1986MurderattheVicarage
1987SleepingMurder
1987AtBertram'sHotel
1987Nemesis
19874.50FromPaddington
1989TheManInTheBrownSuit
1989AgathaChristie'sPoirot
1989ACaribbeanMystery
1990PerilatEndHouse
1990TheMysteriousAffairatStyles
1991TheyDoItWithMirrors
1992TheMirrorCrack'dfromSidetoSide
1994HerculePoirot'sChristmas
1995MurderontheLinks
1995HickoryDickoryDock
1996DumbWitness
1997ThePaleHorse
2000TheMurderofRodgerAckroyd
2000LordEdgwareDies
2001EvilUnderTheSun
2001MurderontheOrientExpress
2001MurderinMesopotamia
2003SparklingCyanide
2004FiveLittlePigs
2004DeathOnTheNile
2004SadCypress
2004TheHollow
2004Marple
2004TheBodyintheLibrary
2004MurderattheVicarage
2004AppointmentwithDeath
2005AMurderisAnnounced
2005TheMysteryoftheBlueTrain
2005CardsontheTable
2005SleepingMurder
2005TakenattheFlood
2006AftertheFuneral
2006TheMovingFinger
2006BythePrickingofmyThumbs
2006TheSittafordMystery
2007HerculePoirot'sChristmas(法語)
△電腦遊戲改編
2005《無人生還》/《童謠謀殺案》AndThenThereWereNone
2006《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ontheOrientExpress
2007《尼羅河慘案》DeathontheNile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虛構小說中
在GaylordLarsen的《桃樂絲與阿加莎》(DorothyandAgatha)一書中,克里斯蒂與桃樂絲·賽兒絲(DorothyL.Sayers)成為該懸疑兇殺小說的主角。
至於在安東尼‧柏克萊(AnthonyBerkeley)的《毒朱古力命案》(ThePoisonedChocolatesCase),推理小說作家克里斯蒂賽兒絲、約翰·狄克森·卡爾和卻斯特頓均一同在書中現身。
1979年上演的電影《阿加莎》,則把克里斯蒂在1926年失蹤的事件重新改編成虛構故事。

阿加莎·克里斯蒂年表版本(2)

註:(扼):表示死者被扼死;計14部
(刺):表示死者被刺死;計13部
(溺):表示死者被溺死;計4部
(槍):表示死者被槍擊身亡;計19部
(毒):表示死者被毒死;計34部
(毆):表示死者被毆打頭部致死。計14部

以上僅針對長篇偵探小說。

1890.9.15
AgathaMaryClarrisaMiller出生在德文郡Torquay,是FrederickAlvahMiller和Clarrisa的第二個女兒。她是三個孩子中最年幼的一個姐姐Marjorie(Madge)、哥哥Louis(Monty)。

1896(6歲)
因為父親Frederik的身體不好,全家到法國西部呆在那兒6個月。期間她學會法語。1901(11)
Frederik因急性肺炎去世。

1902(12)
她開始寫詩和短篇故事,並接受母親建議把它們投給一些雜誌。

1905(15)
她到巴黎就讀於一家寄宿學校。

1906(16)
她原打算從事歌唱事業,但是她直到自己過於害羞而放棄了。為了治療母親的病她們來到開羅。
她請住在附近的EdenPhillpotts看她的小說《血下在沙漠上》。

1907(17)
她讀了加斯東·勒魯的《黃屋奇案》

1912(22)
她在一個舞會上遇到了ArchibaldChristie並陷入愛河。但是那時她已經和另一個年輕人ReggieLucy定婚。於是她毀婚了。

1914(24)
一戰爆發。在結婚兩天后,Archie離開家到了法國服務於皇家空軍,阿嘉莎作為一個志願護士進了一家醫院,在那兒她學到了毒藥的知識。

1916(26)
她寫她的第一本書,《斯泰爾斯的神秘案件》,比利時偵探赫爾克里·波洛首次登場。她把原稿寄給幾家出版社,但是沒有被立刻接受。

1918(28)
Archibald回來,和阿嘉莎搬到倫敦。

1919(29)
Rosalind,阿嘉莎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孩子出生。

1920(30)
她的作品被出版商JohnLane看中,斯泰爾斯的神秘案件(毒)由BodleyHead出版社出版。

1922(32)
暗藏殺機
阿嘉莎開始作為大英展覽會代表團的一員環球旅行(第二年返回)。1923(33)
高爾夫球場的疑雲(刺)

1924(34)
褐衣男子(刺)、首相綁架案(短篇)、名苑獵凶(槍)
和Collins出版社簽訂契約。
夢之路(詩集、自費出版)
搬到Sunningdale,命名她的新房子為"斯泰爾斯"

1926(36)
羅傑·艾克羅伊德謀殺案(Collins出版社出版)(刺)
她的母親不幸去世,和Archibald也感情破裂,阿嘉莎在精神上十分疲憊。12月她神秘失蹤,在11天后在一個旅館中被發現。她後來聲稱自己暫時的失憶。

1927(37)
四大魔頭(毒)(毆)

1928(38)
阿嘉莎和ArchibaldChristie離婚了
藍色特快上的秘密(扼)、犯罪團伙(短篇)
【影】TheSecretAdversary(德)
【影】ThePassingofMr.Quinn(英,基於TheComingofMr.Quinn)
【劇】Alibi(MichaelMorton改編,基於羅傑·艾克羅伊德謀殺案,在倫敦威爾斯親王劇院演出。

1929(39)
七面鍾之謎(槍)(毒)

1930(40)
巨人的麵包(寫於1928年,以MaryWestmacott名義)
神秘的奎恩先生(哈利·奎恩出現)
寓所迷案(馬普爾小姐登場)(槍)
黑咖啡(在倫敦Embassy劇院演出)
她第二次旅行去了中東和近東,她遇見了MaxMallowan,一個年輕她14歲的歷史學家。他們9月11日結婚。

1931(41)
斯塔福特疑案(毆)
寫了一部分的TheFloatingAdmiral,後來由偵探俱樂部成員續寫
買下Winterbrook
【影】TheMurderofRogerAckroyd,BlackCoffee(英)

1932(42)
懸崖山莊奇案(槍)、死亡草

1933(43)
人性記錄(毒)、死亡之犬
陪伴Max到Appalachia考古

1934(44)
東方快車謀殺案(刺)、懸崖上的謀殺(槍)、驚險的浪漫金色的機遇
未完成的肖像(MaryWestmacott)
【影】LordEdgewareDies(英)

1935(45)
三幕悲劇(毒)
第一年賣了1萬冊,奠定了她暢銷作家的地位
雲中奇案(毒)

1936(46)
ABC謀殺案(扼)(刺)(毆)、古墓之謎(毒)(毆)、牌中牌(刺)(溺)(槍)(毒)
【劇】LovefromaStranger(FrankVosper改編,基於夜鶯別墅,倫敦新劇院)

1937(47)
尼羅河上的慘案(刺)(槍)、啞證人(毒)、幽巷謀殺案
【劇】Akhnaton(從未公演過,完成於1973年)
【影】LovefromaStranger(英)

1938(48)
死亡約會(毒)、波洛聖誕探案記
賣出了老房子Ashfield,在Devon購置了新居GreenwayHouse

1939(49)
殺人不難(毒)、無人生還(原名十個小黑人)(扼)(槍)(毒)(毆)、短篇集(TheRegattaMystery)
同年,英國政府對希特勒宣戰

1940(50)
H莊園的一次午餐(毒)
【劇】PerilatEndHouse(ArnoldRidley改編,在倫敦輕歌劇院上演)

1941(51)
牙醫謀殺案(1940年登載在Collier'sMagazine上,1941年發行單行本)(槍)(毒)(毆)、陽光下的罪惡(扼)、桑蘇西來客(槍)
女兒Rosalind和HubertPritchard結婚
丈夫Mallowan去了開羅,作為阿拉伯歷史專家在軍部服務。Agatha去了倫敦,在一所大學的醫務部門工作

1942(52)
藏書室女屍之謎(扼)(毒)、平靜小鎮的罪惡(毒)(毆)
這時她已寫完了"幕"和"沉睡謀殺?quot;。她把前者交給Rosalind,後者給Max保管,使手稿安全存放。

1943(53)
啤酒謀殺案(毒)
孫子Matthew出生
【劇】TenLittleNiggers(上演於倫敦的詹姆大街劇院)

1944(54)
走向決定性的時刻(毆)、死亡終局(刺)(溺)(毒)、春天他不在(以MaryWestmacott的名義)
據說她寫這篇小說,三天三夜未休息過,直到完成
女婿Hubert,死於戰爭

1945(55)
死的懷念(毒)
五月Max回到英國,Mallowans搬回GreenwayHouse
【劇】AppointmentwithDeath(在倫敦的Piccadilly劇院上演)
【影】AndThenThereWereNone(美)

1946(56)
空幻之屋(槍)、情牽敘利亞(以丈夫的名義發表,遊記)
【劇】MurderontheNile(改編於"尼羅河上的慘案",上演於倫敦Ambassador劇院)

1947(57)
因Mary女皇的請求,為她創作"捕鼠器",BBC廣播電台作為女皇的生日禮物播送
赫爾克里的豐功偉績(波洛短篇集)
【影】LovefromaStranger(英)

1948(58)
遺產風波(毒)(毆)、短篇集(TheWitnessfortheProsecution)
玫瑰花和紫杉樹(以MaryWestmacott的名義)
伴侶Max繼續在伊拉克的Nimrud考古。從這一年開始,她不斷地去Nimrud,在她名為
"BEITAGATHA"的書房寫作。1949(59)
怪屋(毒)
女兒Rosalind又和一個律師AnthonyHicks結婚。
倫敦的《星期日時報》披露MaryWestmacott的真實身份

1950(60)
謀殺啟示(第五十部偵探小說)(扼)(槍)
Agatha獲得皇家文學院的獎賞
和知名主持人ImpresarioPeter見面
開始在"BEITAGATHA"里寫她的自傳
【劇】MurderattheVicarage(MoieCharles和BarbaraToy改編
,在倫敦的PlayHouse大劇院上演)

1951(61)
他們來自巴格達(刺)、死亡之犬(短篇集)
【劇】TheHollow(上演於倫敦Fortune劇院

1952(62)
清潔女工之死(扼)(毆)、莊院迷案(槍)(毆)
女兒就是女兒(以MaryWestmacott名義)
【劇】捕鼠器(改編於"三隻瞎老鼠",上演於倫敦Ambassador劇院)

1953(63)
黑麥奇案(扼)(毒)、葬禮之後(毒)
【劇】WitnessfortheProsecution(在倫敦WinterGarden劇院演出)

1954(64)
目的地不明(毒)
獲得美國推理作家協會評選的傑出作家獎(GrandMasters)
【劇】Spider'sWeb(上演於倫敦Savoy劇院)

1955(65)
外國學生宿舍謀殺案(毒)(毆)
AgathaChristieLimited出生

1956(66)
古宅迷蹤(扼)(溺)
負擔(以MaryWestmacott名義)
封為巴思爵士(CommanderoftheBritishEmpire)
【劇】TowardsZero(GeraldVerner改編,在倫敦的St.James劇院上演)

1957(67)
命案目睹記(扼)(毒)
【影】WitnessfortheProsecution(美)

1958(68)
奉命謀殺(刺)(毆)
在Nimrud的考古工作已經告一段落
【劇】Verdict(上演於倫敦Strand劇院)
【劇】TheUnexpectedGuest(上演於倫敦Duchess劇院)

1959(69)
校園疑雲(槍)(毆)

1960(70)
雪地上的女屍(短篇集)
Max被因為考古方面的傑出成就封為巴思爵士(CBE)
【劇】GoBackforMurder(改編於"啤酒謀殺?quot;,上演於倫敦Duchess劇院)

1961(71)
白馬酒店(毒)、雙重謀殺(短篇集)
被Exeter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影】Murder,shesaid(英,改編於"4:50fromPaddington")

1962(72)
遲來的報復(槍)(毒)
前夫ArchibaldChristie去世
【劇】RuleofThree(上演於倫敦Duchess劇院)

1963(73)
怪鍾疑案(扼)(刺)
【影】MurderattheGallop(葬禮之後)(英),
儘管原著中是波洛的探案,卻不知怎么成了馬普爾小姐,使Agatha大失所望。

1964(74)
加勒比海之謎(毒)
【影】Mrs.McGinty'sDead(英)
【影】MurderAhoy(英),沒有忠實Christie的原作。
Agatha對影片的結局感到很失望,以後她一直很在乎自己的作品被改成如何的電影。

1965(75)
伯倫特旅館之謎(槍)
伯利翰頭上的星星(以丈夫的名義發表)
自傳完成
【影】AndThenThereWereNone(英)

1966(76)
公寓女郎(刺)
Max完成著作"NimrudandItsRemains"
【影】TheAlphabetMurders(英)

1967(77)
長夜(毒)
【影】EinFremderklopftan(改編自LovefromaStarnger)(德)

1968(78)
煦陽嶺的疑雲(毒)
Max被封為爵士

1969(79)
萬聖節前的謀殺案(扼)(刺)(溺)1970(80)
天涯過客(槍)

1971(81)
黃金球(短篇集)、復仇女神(扼)(毒)
被冊封為女爵士

1972(82)
舊罪的陰影(槍)
【劇】FiddlersThree(在倫敦YvonneArnaud劇院上演)
【影】EndlessNight(英)

1973(83)
命運之門(最後一部小說)(毒)
Akhnaton(詩集)

1974(84)
蒙面女人(波洛早期探案)(短篇集)
【影】MurderontheOrientExpress(英)

1975(85)
幕(波洛的最後一案)(槍)(毒)
【影】TenLittleIndians(改編於AndThenThereWereNone)(英、德、法、意)

1976
神秘的別墅(扼)
1月12日Agatha與世長辭

1977
自傳
Max的回憶錄"Mallowan'sMemories"完成。
【劇】AMurderIsAnnounced(LeslieDarben改編,在倫敦vaudeville劇院上演)

1978
MaxMallowan去世
【影】DeathontheNile(英、美)

1980
【影】TheMirrorCrack'd(英)

1981
【劇】CardsontheTable(LeslieDarben改編,在倫敦Vaudeville劇院上演)

1982
【影】EvilundertheSun(英)
【視】AgathaChristieHour(英)

1983
【影】APocketFullofRye(蘇,蘇名"Tainachyornykhdrozdov")
【視】PartnersinCrime(英/LWT)10集

1984
【影】OrdealbyInnocence(英)

1985
【影】TheHollow(日,日名"KikennaOnnatachi")
【視】MissMarple,MissMarple由JoanHickson扮演(英/BBC)

1987
【影】AndThenThereWereNone(蘇,蘇名"Desyatnegrityat")

1989
【影】AndThenThereWereNone(美)
【影】ThemanintheBrownSuit(美)
【視】AgathaChristie'sPOIROTI,波洛由DavidSuchet飾演(英)

1990
【視】AgathaChristie'sPOIROTII,波洛由DavidSuchet飾演(英)

1991
【視】AgathaChristie'sPOIROTIII,波洛由DavidSuchet飾演(英)

1992
【視】AgathaChristie'sPOIROTIV,波洛由DavidSuchet飾演(英)

1993
成立阿嘉莎·克里斯蒂研究會
【視】AgathaChristie'sPOIROTV,波洛由DavidSuchet飾演(英)

1995
【視】AgathaChristie'sPOIROTVI,波洛由DavidSuchet飾演(英)

1997
【影】TheHarlequinTeaSetandOtherStories(美)
【影】WhiletheLightLasts(英)
【影】BlackCoffee(CharlesOsborne改編自小說)

1999
【視】AgathaChristie'sPOIROTVII,波洛由DavidSuchet飾演(英)
【影】UnexpectedGuest(CharlesOsborne改編自小說)

淺談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不愧是推理女王,與柯南道爾,艾勒里奎因齊名世界三大推理作家。對於她的生平不再贅述,我沒有看完她的所有著作,但憑藉看過的數量不算少的她的作品,談一些觀點。
我認為她的偵探小說分兩類,一類是傳統式的解謎小說,即有人被害,有偵探出場,有嫌疑人A,B,C,D……最後通過偵探的偵察揭開謎底,這類的代表作有《尼羅河慘案》,《羅傑疑案》,《東方快車謀殺案》,《斯泰爾斯莊園》,以及馬普爾的《謀殺啟事》等,:第二類是有點探險意味的偵探小說,這類形式多樣,很難找出定式。代表作有《無人生還》,《目的地不明》,《七面鍾之謎》等。
先來說說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小說的特點,其具體表現為:
一,所以人都多多少少隱瞞了事實,以《東方快車謀殺案》最為典型,每個人都在撒謊。如果這部作品中是由於每個人都是兇手而不具典型性,那《尼羅河慘案》就更能說明,所有當事人並沒有幫助兇手的意思,卻因為自身的原因而撒謊或隱瞞,這樣使得偵破有了相當的難度,但另一方面又成為偵破的突破口,正因為這些人波洛才有機會動用自己灰色腦細胞,進行人的心理分析。
所以第二大特點就是心理分析法,雖然我也懷疑過這種方法使用與偵破的合理性,但這畢竟是阿加莎獨有的,而且她能夠很好的自圓其說。這就形成了阿加莎作品的一個明顯定式,尤其是波洛系列,即命案發生後,波洛會在一個房間(或車廂,船艙……)對每一個當事人進行單獨交流,這往往會占去很長的篇幅,但這也是破解的關鍵。可以說阿加莎的小說偵破是以人為入口進行解謎的,她對人的描寫也很有獨到之處。
第三就是獨道的敘述手法和寫作模式,這點不是體現在所有作品中,但在一些作品中極為典型,如《羅傑疑案》中的兇手第一人稱敘述(雖然在現在這種手法以被用爛,但在那個時代還算是新鮮吧)。還有不得不提的是《無人生還》,這部作品本身就開創了一種新的偵探小說模式,並不斷被後人模仿,還有兇手是“死去”的人這種模式在當時也算是創新吧。可見阿加莎是個文學魔術師,總是用一些不易察覺的手法混淆我們,直到看到最後才發現又被她耍了一把。
第四個特點是她在推理小說這種智力遊戲中加入更多的文學元素,這點我敢肯定是其他推理小說家不能及的。她對小說氣氛的把握是那么嫻熟,尤其在上述第二類中表現尤為突出,正如我最愛的《無人生還》中的那種濃濃的恐怖氣氛:十人來到孤島,按著童謠的內容一個個死去……其中的那種恐懼,絕望,猜疑表現的淋漓竟至,使得讀者必須一口氣讀完才痛快。還有一部知名度不高的叫《白馬酒店》這裡的氣氛描寫也讓人稱絕。這也許就是阿加莎小說最大魅力所在吧。除了氣氛外她對人物的塑造也相當成功:留著小鬍子的小個子偵探波洛總讓人覺得那么可愛,還有老小姐馬普爾那種獨到的破案方式也很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影象。如果僅是在偵探塑造成功不足為奇,即使是每部中的角色塑造相當豐滿,這點上我最欣賞的是《尼羅河慘案》 ,尤其是其中的幾個女性的塑造。除了外在的塑造外,更獨到的是人物心理的描寫。
第五是出人意料的結局,雖然這是優秀偵探小說的必要條件,但不可否認的是阿加莎在這點上也相當成功,就像《東方快車》誰能想到每個人都是兇手呢?她的每部作品都會在最後給讀者一個驚喜,使人的想法來個大逆轉,驚奇的發現原來一開始就被騙了。不過對於看多了她作品的讀者來說就不足為奇了,可以說看她的作品與其說鍛鍊邏輯分析不如說是鍛鍊想像力,看多後猛然發現自己很難按照正常的思維去想問題了。
雖然我很喜歡阿加莎,但不得不指出其中的不足,最典型的表現在巧合坡多,經不起推敲:還有證據不足,很多只是通過心理分析攻破當事人的心理防線,很難完全讓人信服:有的作品中有不少冗雜的情節也是不可否認的。

解讀阿加莎小說的“密碼”:

1,最不象兇手的人往往是兇手(這是所有偵探小說通用的),尤其是“我”,受害者,被認為死去的人以及被認為不具能力的人,但值得強調的是要考慮共犯甚至多人犯罪的可能。
2,中途被懷疑過的或中途被揭“老底”的往往不是兇手。真兇的動機總是在最後出現,有很多甚至是前邊基本沒提到過的,就像《斯泰爾斯莊園》誰能發現女管家居然一直在演戲?
3,關於動機問題往往不會那么顯而易見,有顯而易見動機的人可以排除,有可能兇手不具殺害死者的動機,最典型的是《死的懷念》兇手根本不具動機只是殺錯了。
4,撒下彌天大謊的往往也不是兇手。
5,小說中一些人不是兇手但要相當注意,因為他們真實身份往往會讓讀者大吃一驚。
6,誰的話都不能信,除了波洛和馬普爾。

阿加莎克里斯蒂錄音帶40年後重現

英國著名女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創作80多本偵探小說和劇本,獲譽“偵探小說女王”。幾個月前,她孫子清理房間時發現27卷祖母40多年前錄製的錄音帶。克里斯蒂在錄音帶中講述自己生平和小說人物塑造經歷。

現原聲

27卷錄音帶總長超過13個小時,錄製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當時年邁的克里斯蒂獨自一人住在位於德文郡的居所,稱那裡是“世上她最喜愛的地方”。她在錄音帶中講述自己艱辛的一生以及塑造小說人物的過程。

幾個月前,克里斯蒂孫子馬修·普里查德清理儲藏室時在一個布滿灰塵的紙箱中發現這些錄音帶。英國《每日電訊報》15日援引他的話報導,“我母親羅莎琳德·希克斯從不清點祖母物品,所以發現這些未標記錄音帶時我不知道裡面是什麼”。

普里查德說,在祖母去世30年後再聽見她的聲音,感覺有些奇怪,“用‘安慰’形容有點不對,錄音帶喚起我的回憶”。他認為,祖母的聲音比文字更能感染人。

克里斯蒂傳記作者蘿拉·湯普森說,錄音帶的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克里斯蒂極少接受採訪。“她在20世紀50年代接受過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採訪,但次數很少。能聽見她的聲音真令人激動”。

釋人物

克里斯蒂在錄音中回憶自己如何塑造小說人物。

“他是一個純粹的自我主義者,”克里斯蒂這樣描述她小說中的比利時名偵探波洛。她還諷刺小說中另一位偵探馬普爾小姐“貪吃、像個老處女”。

雖然堅持馬普爾小姐不是自己祖母的寫照,克里斯蒂也承認祖母與馬普爾小姐存在共同特徵。錄音帶中,她以平靜、深思熟慮的語氣說:“雖然是個樂觀的人,但祖母總能看到其他人和事上最壞的一面,且準確性很高。”

“祖母會說,‘如果某件事發生了,我一點也不會驚訝’,”克里斯蒂回憶說,“她的判斷並無理由,但事情就照她所言發展。”

錄音內容披露,克里斯蒂並不打算把馬普爾小姐設計成長期出現的人物形象,也沒預料到馬普爾小姐會成為波洛偵探的競爭者之一。

在另一卷錄音帶中,克里斯蒂如此回應人們對小說人物的探討:“人們總寫信建議我讓馬普爾小姐和波洛偵探見面,他們為什麼要見面?我相信他們不會喜歡。如果沒有突然且不可預料的事發生,我不會讓他們見面。”

半公開

雖然已去世30多年,克里斯蒂在英國仍享有高人氣。每到她的誕辰日,崇拜者要舉行持續一周的慶祝活動,包括戲劇表演和以尋寶、破解神秘謀殺為主體的派對。英國每年賣出50萬本克里斯蒂的小說,銷量只低於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和《聖經》。

克里斯蒂家人正考慮公開一部分錄音帶內容,或更新出版克里斯蒂傳記。“這是很私人的錄音帶,”Chorion公司經理塔姆森·哈沃德說,“只有一些零碎傳記內容會根據錄音帶更新。”Chorion公司掌握著克里斯蒂作品出著作權。

“我們認為克里斯蒂是個節儉的人,她重複利用磁帶,”哈沃德說,克里斯蒂當時想不到這些錄音具有歷史價值。

普里查德說自己並不想公開全部錄音內容。“我們可能不會全部公開錄音內容,”他說,“錄音中有很大一部分內容令人困惑,有些散漫,需要經過認真編輯後才能製成自傳。”

中外名人傳記

傳記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主要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根據各種書面的、口述的回憶、調查等相關材料,加以選擇性的編排、描寫與說明而成。傳記和歷史關係密切,某些寫作年代久遠的傳記常被人們當史料看待。傳記包括一般的傳記、自傳、評傳、人物小傳、人物特寫、回憶錄、年譜、小說化的傳記,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