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學生宿舍謀殺案

外國學生宿舍謀殺案

《外國學生宿舍謀殺案》是1998年10月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阿加莎·克里斯蒂。

書名

外國學生宿舍謀殺案
【Hickory Dickory Dock / Hickory Dickory Death】
又譯作:國際學舍謀殺案 ,山核桃大街謀殺案

首版時間

英國報刊:John Bull, 1955年5~7月連載
美國報刊:Collier's Weekly, 1955年10~11月連載,題為《Hickory Dickory Death》
英國:Collins, 1955.10
美國:Dodd Mead, 1955.11,題為《Hickory Dickory Death》

版本收藏

國際學舍謀殺案》(單行本) 華文出版社 1993.08 張國禎
《國際學舍謀殺案》(合訂本5) 華文出版社 1995.01 張國禎 譯
《外國學生宿舍謀殺案》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8.10 徐燕軍
《山核桃大街謀殺案》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9.12 李育超 譯

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偵探小說大師。1890年9月15日生於英國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1976年1月12日,逝世於英國牛津郡的沃靈福德家中,安葬在牛津郡的聖瑪麗教堂墓園,終年85歲。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父親是英籍美國人弗雷德里克·阿爾瓦·米勒,母親是英國人克拉麗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個孩子,有1個姐姐瑪格麗特·弗蕾莉·米勒和1個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名高產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僅局限於偵探小說,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長篇推理小說,21部短篇或中篇小說選集,15個已上演或已發表的劇本,3個劇本集,6部以筆名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發表的情感小說,2部以筆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馬洛溫發表的作品(包括記錄異域生活的回憶錄1部,宗教題材的兒童讀物1部),1部自傳,2部詩集,2本與偵探俱樂部的會員作家們合寫的長篇推理小說(2本共3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數量之豐僅次於莎士比亞
阿加莎·克里斯蒂開創了偵探小說的“鄉間別墅派”,即兇殺案發生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環境中,而兇手也是幾個特定關係人之一。歐美甚至日本很多偵探作品也是使用了這一模式。
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有過2次婚姻,第1任丈夫是阿奇博爾德·克里斯蒂(離異);第2任丈夫是馬克斯·馬洛溫。她同第一任丈夫有過1個女兒羅莎琳德·克里斯蒂。
她在晚年回憶自己的寫作生涯,動筆寫了一部自傳。《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是一本文筆相當優美的傳記文學。自傳為讀者了解這位“偵探女王”的生平,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並成為偵探小說史上的重要文獻。
被譽為“舉世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國小說家和劇作家,她的名字對中國廣大讀者來說並不陌生。她的名字伴隨著她的作品傳遍了世界各地。她一生共創作了80多部長篇小說,100多個短篇,17部劇作。她塑造了高傲的比利時偵探波洛和英國鄉村女偵探馬普爾小姐的形象。
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的作品被譯成一百零三種文字。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1年的報告,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當時世界上作品最暢銷的作家。她的著作在一百零二個國家出售。據有人在1976年她去世後不久統計,她的作品在世界上銷售達四億冊。美國著名雜誌《紐約人》指出,克里斯蒂的作品其銷售量在書籍發行史上僅次於莎士比 亞的作品和《聖經》。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優秀作品被改編成電影,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上映,頗受歡迎。她的由小說改編的《捕鼠器》一劇連續上演多年,經久不衰。克里斯蒂這個名字,在英美等國連續數年被列為暢銷書作者榜首。一九七一年,因她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英國女皇授予她大英帝國阿加莎夫人的稱號。她的作品有不少被譯介到我國,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和歡迎
如果說柯南道爾開創了偵探小說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那么克里斯蒂則是世界偵探小說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分析她的偵探小說藝術,可以讓我們了解這位被譽為“文學魔術師”創作的新風格。
她的生平事跡,已拍成傳記片《阿加莎》。

故事簡介

坐落在山胡桃路上的一間外國學生宿舍里發生了一系列離奇的盜竊案,這不僅影響了宿舍里學生們的生活,也影響到了波洛的生活——宿舍的女舍監正是李蒙小姐的姐姐,她的憂慮影響到了李蒙小姐的效率,所以波洛決定幫助調查這件麻煩事。
波洛去了外國學生宿舍,接觸到了裡面主要的成員:尼吉爾·夏普曼是一個喜歡招惹別人,讓別人生氣的傢伙,派翠西亞·蘭恩人不錯,但卻乏味,瓦麗瑞·何皓絲優雅有個性,雷恩·貝特生是一個魁梧友善的年輕人,伊莉莎白·瓊斯頓是個來自西印度群島的姑娘,她用功、有野心、非常孤獨,不與人交際。領取傅爾布賴特獎學金過來這裡的莎莉·芬奇,有一頭歡暢的紅髮,是個令人愉快的女孩,席麗兒·奧斯丁漂亮,憂心,頭腦反應不太快,柯林·馬克那熱衷於心理研究,珍·湯琳生充滿了可愛、正直的性情。
出乎人們的意料,波洛提出的解決方案竟是報警,很快,席麗兒·奧斯丁承認自己正是其中幾件盜竊案的犯人,事情真相大白,還引發了一段愛情故事,但是第二天人們卻發現席麗兒·奧斯丁死在了自己的床上,是自殺,還是謀殺?陰影籠罩在國際學生宿舍,宿舍的開辦人尼可蒂絲太太也在一天晚上死於非命。
被割破的背囊,電燈泡聽診器……這些看似毫無聯繫的東西之間究竟掩蓋著什麼樣的陰謀?

出場人物

Hercule Poirot
Mr. Akibombo
Achmed Ali
Celia Austin
Leonard Bateson
Sergeant Bell
Nigel Chapman
Mr. Endicott
Sally Finch
Valerie Hobhouse
Mrs. Hubbard
Elizabeth Johnson
Chandra Lal
Patricia Lane
Felicity Lemon
Colin McNabb
(Mrs. Nicholetis
Inspector Sharpe
Nigel Stanley
Jean Tomlinson

影視改編

外國學生宿舍謀殺案Hickory Dickory Dock, 1995
電視電影【阿加莎名探波洛探案系列】(Agatha Christie's Poirot, Series 6)之六,1995年,英國倫敦周末電視公司(LONDON WEEKEND TELEVISION)出品。片長103分鐘。
導演:Andrew Grieve
編劇:Anthony Horowitz
領銜主演:
大衛·蘇柯特David Suchet(波洛Poirot)
休·福雷瑟Hugh Fraser(黑斯廷斯Hastings)
菲利普·傑克遜Philip Jackson(賈普Japp)
保琳·莫蘭Pauline Moran(李蒙小姐Miss Lemon)
主演:Paris Jefferson(Sally Finch), Jonathan Firth(Nigel Chapman), Damian Lewis(Leonard Bateson), Granville Saxton(Mr Casteman), Gilbert Martin(Colin McNabb), Elinor Morriston(Valerie Nobhouse), Polly Kemp(Patricia Lane), Sarah Badel(Mrs Hubbard), Rachel Bell(Mrs Nicholetis), David Burke(Sir Arthur Stanley), Jessica Lloyd(Celia Austin)

引經據典

書名出處:童謠Hickory, dickory, dock
Hickory, dickory, dock
Hickory, dickory, dock,
The mouse ran up the clock.
The clock struck one,
The mouse ran down!
Hickory, dickory, dock.
Dickery, dickery, dare,
The pig flew up in the air.
The man in brown
Soon brought him down!
Dickery, dickery, dare.
嘀噠,嘀噠,當!
老鼠跑到鬧鐘上,
鐘敲一下叮噹響,
老鼠下鐘好慌張,
嘀噠,嘀噠,當!

圖書信息

作者: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著,李育超
出 版 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字 數: 125000
頁 數: 268
開 本: 大32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2748884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小說 >> 偵探/懸疑/推理
定價:22.00

內容簡介

赫爾克里·波洛無需動用他的偵探才能就不難發現,有些問題正困擾著他的秘書萊蒙小姐。因為,在一封極其簡單的信件中,她竟然犯下三個錯誤。煩惱源自一所國際學生宿舍,在那裡工作的哈伯德太太,萊蒙小姐的姐姐,發現一些物品不斷神秘失蹤。是慣犯所為?還是別有隱情?波洛決定親自出馬,調查個水落石出。
事情真相很快大白於天下。但本應皆大歡喜的結局,卻不料另起波瀾。一名女生意外身亡。自殺?謀殺?莫衷一是。隨著案件的發展,死亡的陰影非但沒有遠離,反而越逼越近,另有兩人接連喪命……
原本平靜的山核桃大街26號頓時變得迷霧重重。誰會成為下一個受害者?誰隱藏著不可告人
的秘密?誰是真正的冷血殺手?面對紛繁複雜的線索,波洛憑藉他的“灰色細胞”,成功找到了幕後黑手。真相原來是……

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年生於德文郡。從二十六歲開始嘗試偵探小說的創作。處女作《斯泰爾斯的神秘案件》在幾經退稿後,終於獲得Bodley Head出版社的青睞,獲得出版機會。1926年,剛剛聲名鵲起的阿加莎卻遭遇情感危機,因情感不和與第一任丈夫離婚。但在四年後,四十歲的阿加莎邂逅自己的真命天子,和比她小十四歲的考古學家馬克斯·馬洛溫喜結連理。伴隨著情場上的舂風得意,阿加莎也迎來了本人的創作高峰、《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名篇相繼問世。1976年,已是八十五歲高齡的作者安然離世。在其身後,留下大量的偵探小說、劇本以及隨筆。

媒體評論

克里斯蒂的鐵桿冬粉以為對她的花招了如指掌,但作品中某些出人意表之處最終還是會讓他們目瞪口呆。
——紐約時報
我們有權期待克里斯蒂和波洛的組合擦出美妙的火花。這個金牌組合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紐約時報書評
我的靈感總是突然而至。或許是在聽歌劇時,或許是在馬路上……所以,當有個奇思妙想從你腦中閃過,你就應當在它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個真實可信自故事。鮮活的人物形象會頓時浮現在眼前,一個接著一個。但之後,你就不得不坐下來,把頭腦中構思好的完美情節付諸文字。是的,對於我來說,構思遠比寫作有趣!
——阿加莎·克里斯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