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聖誕探案記

這是一本由著名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編著,首發於歐美國家的書。

首版時間

美國報刊:Collier's Weekly, 1938年11~1939年1月連載,題為《Murder For Christmas》

英國報刊:Daily Mail, 1938年11~12月連載,題為《Murder at Christmas》

英國:Collins, 1938.12

美國:Dodd Mead, 1939.02

版本收藏

《波洛聖誕探案記》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8.10 黃曉鵑 譯
《聖誕奇案》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01 葉剛

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偵探小說大師。1890年9月15日生於英國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1976年1月12日,逝世於英國牛津郡的沃靈福德家中,安葬在牛津郡的聖瑪麗教堂墓園,終年85歲。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父親是英籍美國人弗雷德里克·阿爾瓦·米勒,母親是英國人克拉麗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個孩子,有1個姐姐瑪格麗特·弗蕾莉·米勒和1個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名高產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僅局限於偵探小說,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長篇推理小說,21部短篇或中篇小說選集,15個已上演或已發表的劇本,3個劇本集,6部以筆名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發表的情感小說,2部以筆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馬洛溫發表的作品(包括記錄異域生活的回憶錄1部,宗教題材的兒童讀物1部),1部自傳,2部詩集,2本與偵探俱樂部的會員作家們合寫的長篇推理小說(2本共3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數量之豐僅次於莎士比亞
阿加莎·克里斯蒂開創了偵探小說的“鄉間別墅派”,即兇殺案發生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環境中,而兇手也是幾個特定關係人之一。歐美甚至日本很多偵探作品也是使用了這一模式。
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有過2次婚姻,第1任丈夫是阿奇博爾德·克里斯蒂(離異);第2任丈夫是馬克斯·馬洛溫。她同第一任丈夫有過1個女兒羅莎琳德·克里斯蒂。
她在晚年回憶自己的寫作生涯,動筆寫了一部自傳。《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是一本文筆相當優美的傳記文學。自傳為讀者了解這位“偵探女王”的生平,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並成為偵探小說史上的重要文獻。
被譽為“舉世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國小說家和劇作家,她的名字對中國廣大讀者來說並不陌生。她的名字伴隨著她的作品傳遍了世界各地。她一生共創作了80多部長篇小說,100多個短篇,17部劇作。她塑造了高傲的比利時偵探波洛和英國鄉村女偵探馬普爾小姐的形象。
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的作品被譯成一百零三種文字。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1年的報告,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當時世界上作品最暢銷的作家。她的著作在一百零二個國家出售。據有人在1976年她去世後不久統計,她的作品在世界上銷售達四億冊。美國著名雜誌《紐約人》指出,克里斯蒂的作品其銷售量在書籍發行史上僅次於莎士比 亞的作品和《聖經》。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優秀作品被改編成電影,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上映,頗受歡迎。她的由小說改編的《捕鼠器》一劇連續上演多年,經久不衰。克里斯蒂這個名字,在英美等國連續數年被列為暢銷書作者榜首。一九七一年,因她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英國女皇授予她大英帝國阿加莎夫人的稱號。她的作品有不少被譯介到我國,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和歡迎
如果說柯南道爾開創了偵探小說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那么克里斯蒂則是世界偵探小說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分析她的偵探小說藝術,可以讓我們了解這位被譽為“文學魔術師”創作的新風格。
她的生平事跡,已拍成傳記片《阿加莎》。

故事簡介

西米恩·李年輕時候什麼壞事都乾過,愛拈花惹草,在外有不少私生子。就是這樣一個人,現在年齡大了,雖然有錢,但身體不再健康,終日只有坐在輪椅上,他還有什麼樂子呢?於是他專門以“整”他的家人為樂。
馬上是聖誕節了,西米恩·李又靈機一動,要所有的兒子(包括一個多年未曾回過家的壞兒子)、兒媳以及一個從未見過面的外孫女都回來團聚,表面上好像希望全家團圓,實際上他又在找樂子。
恰好西米恩·李以前在南非合伙人的兒子前來探望他,他也邀請其留下來過節。聖誕節前一天下午,西米恩·李把家裡人都叫到他房裡,逐個地或激怒、或教訓、或諷刺、或羞辱了一番,讓他們一個個灰溜溜地離開他的房間了。到了晚上,突然傳來了西米恩·李的慘叫聲,大家從不同的地方衝到其臥室門口。把門撞開進去後,出現大家面前的是一個血淋淋的暴力謀殺現場……
本地警監薩格登承辦此案,而波洛受詹森上校之託來協助他。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