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前的謀殺案

萬聖節前的謀殺案

《萬聖節前夜的謀殺案》主要內容:在萬聖節前夜的晚會上,喬伊斯--一個十三歲的虛榮女孩--吹噓說她曾經親眼看見過一起謀殺。沒有人相信她,她憤然而去。但是幾小時後,在那棟房子裡發現了她的屍體,被溺死在咬蘋果遊戲的水桶里了。當天晚上,赫爾克里·波洛被請來找出“幕後黑手”。可是首先他必須確定他是在調查一起謀殺案還是連環謀殺案。

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那麗莎·米勒。她生於英格蘭的德文郡托爾奎市,她父親是個英籍美國人,母親是英國人。在她11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她獲得的文化素養完全來源於母親的教育。她母親是個思想開放的女性,很喜歡文學,她把女兒留在身邊,常常給她談世界文學名著,並幫助女兒汲取文學的營養。據阿加莎·克里斯蒂後來回憶:“我最初讀的是狄更斯的小說,是狄更斯哺育我長大的,狄更斯對我喜愛上寫作起了很大的作用。《艱難時世》是我少年時代最喜歡的書,我還喜歡奧斯汀的作品,最不喜歡的作家是薩克雷。”在當時的英國,女孩子很少有機會上學校,阿加莎·克里斯蒂文學素養的提高正是得益於讀書。
克里斯蒂年輕時曾在巴黎學過音樂,但文學的愛好使她最終放棄了走歌唱家的道路。她在24歲那年.與阿奇博爾德·克里斯蒂上校結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參加了紅十字志願隊,從事救護工作,從而有機會接觸並認識各種毒藥的藥性,因而奠定了日後小說中對於藥性運用的基礎。從前線回來後,她開始了寫作生活。其實她在少年時,曾受到母親的鼓勵,寫過一篇短篇小說,雖然沒有發表,但激起了她的創作欲。她曾和她的姐姐打過賭,她“長大後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小說家”。克里斯蒂最早的創作是詩歌,也寫過劇本,那是一出寫亂倫的戲,後來又寫了一部長篇。她最初寫的東西情節比較沉悶,自己也不願再讀第二遍。這樣摸索了好幾年,她一邊讀書一邊寫作,慢慢地喜愛上了偵探小說。是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打開了她的思路與視野,福爾摩斯成了她心中的英雄。她模仿柯南道爾的寫法,在她30歲那年,寫出了第一部偵探小說《斯泰爾斯莊園奇案》。
克里斯蒂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中塑造了一個偵探,一個外形與性格截然不同於福爾摩斯的藝術典型——波洛。波洛是個比利時人,矮個子,有翹起的彎鬍鬚,其貌不揚,有特殊的潔癖,頭腦裡面有許多個“小小的灰色細胞”——所謂推理因子。據克里斯蒂自述,波洛是以她家鄉的一個比利時流浪漢為模特的。福爾摩斯擅長格鬥,波洛卻不會武功,他破案靠的是用腦子。福爾摩斯身旁有個華生醫生作助手,襯托波格的則是一個高個子的黑斯廷斯上尉。黑斯廷斯的思維方式總是比波洛慢半拍,從而顯出波洛敏銳的判斷能力,兩人合作相當合拍,這對搭檔很富有戲劇色彩。
最初,《斯泰爾斯莊園奇案》的命運如同《血字的研究》,出版商對這部小說毫無興趣,先後被6家出版社退稿。有一家出版社把稿子放在抽屜里擱了整整9個月,令克里斯蒂愁上眉梢。此書最終在1920年由約翰·萊恩出版社出版,印了2000冊,所得稿酬與《血字的研究》相同,僅25英鎊。但這部小說的出版,給克里斯蒂打了一針興奮劑。她又寫出了五六部偵探小說,其中兩部仍以波洛為主角,出版後未引起轟動;另一部小說《褐衣男子》發表後受到好評,但書中並沒有出現大偵探波洛。到了1926年,克里斯蒂寫出了《羅傑疑案》(又譯作《羅傑·阿克洛謀殺案》),這才一舉成名。這部小說寫英國農村的一個有錢的紳士,被人割斷喉嚨死在書房中,報案人請波洛來偵破案子。克里斯蒂在小說中採用一種新的敘述方式來敘述這個曲折迷離的案件,從而獲得了英國讀者的歡迎,阿加莎·克里斯蒂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走紅作家。
在克里斯蒂作品走紅的日子裡,發生了一些有關她個人生活的奇怪的事。首先是她母親去世,接著是她丈夫阿奇博爾德·克里斯蒂上校有了一個名叫蒂莎·尼爾的情人並決定與她離婚,這兩件事給她很大打擊,給她的生活蒙上了陰影。克里斯蒂突然失蹤了,英國警方為此出動了500名警探,帶上警犬,加上飛機,在灌木叢林中進行大規模的搜尋。電台也報導了英國走紅女作家克里斯蒂神秘失蹤的訊息,此事還引起了柯南道爾的關注。柯南道爾也參與了調查,並預言:“克里斯蒂決不可能自殺,我相信她在一個月內會出現在廣大讀者面前”。果然,在她失蹤後的第12天,警方終於在著名旅遊勝地哈羅門酒店找到了她。克里斯蒂當時用的化名是“蒂莎·尼爾”(是她丈夫情人的名字)。阿加莎·克里斯蒂後來解釋,這因為她當時患有失憶症。經過半年的療養,她才恢復了健康。
1928年,阿加莎·克里斯蒂與丈夫正式離婚,結束了她14年的婚姻生活,但她寫作時仍以克里斯蒂為筆名。兩年後,她在考古活動時結識了比她年輕的麥克思·馬洛文教授,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墜人情網,不久便喜結良緣。他倆婚後常常去中東考察古蹟,這樁婚姻安定了克里斯蒂的心境;那浪漫的旅行,也為女作家寫出異國情調的偵探小說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鴿群中的貓》等等就以此為背景。
據阿加莎·克里斯蒂自述:“第二次婚姻是相當美滿的,不僅讓我鼓起了生活的信心,也使我把整個身心投人到寫作之中。”不久,她就寫出了轟動世界文壇的《牧師住宅兇殺案》、《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十個小黑人》、《捕鼠器》、《沉默的證人》、《幕》等作品。每部作品都引起了讀者狂熱的歡迎,書中的人物波洛,繼福爾摩斯之後成為第二個世界級的大偵探。
克里斯蒂的寫作速度十分驚人,雖然她不擅長用打字機打字(只會用三個手指打字),但她寫一部20萬字的小說,只用兩個月時間。她喜歡躺在浴缸裡邊吃蘋果邊構思小說,一旦構思成熟,落筆飛快。她說:“我寫書的第一步工作是先構思故事的框架,這事一直令人擔心,直到把它寫出來我才能安下心來。”她一生中寫了70部偵探小說,還有14個劇本與20個短篇,以及6部愛情長篇小說,2本兒童讀物。可以說是一個多產優質的作家。她在英國的文學地位,大大超過了柯南道爾。她在66歲那年,榮獲“不列顛帝國勳章”和埃克塞特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法國總統戴高樂自稱是“克里斯蒂迷”,英國女王瑪麗也把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作為一種最好的享受。在瑪麗女王80歲生日時,英國BBC電台為女王祝壽,記者問女王喜愛什麼節目,瑪麗女王指定要播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來自上流社會的嘉獎和鼓勵大大提高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知名度,她的偵探名劇《捕鼠器》在英國舞台連演30年至今不衰,創造了戲劇史上長演不衰的記錄。她的作品被譯成103國文字,在157個國家出版。據1988年統計,總印數達4億冊,成為世界上最暢銷圖書,與《聖經》、《莎士比亞戲劇集》同列世界暢銷書前三名。
1975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寫下她最後的一部小說《幕》,讓大偵探波洛在書中死去,這使眾多讀者大為驚嘆。翌年1月12日,阿加莎·克里斯蒂在英國沃林福特平靜地與世長辭,她活了85歲。她的第二任丈夫馬洛文教授因其學術成就被封為爵士,為此克里斯蒂也成了爵士夫人。但她本人在1971年就曾榮獲女爵士封號。她因創作偵探小說的成就,被吸收為英國皇家文學會的會員,後被英國女王授予“偵探女王”的桂冠。這些殊榮超過了柯南道爾生前所獲得的榮譽,名聲之大實在不亞於英國同時代任何一個純文學小說家。
她在晚年回憶自己的寫作生涯,動筆寫了一部自傳。《阿加莎·克里斯蒂自傳》是一本文筆相當優美的傳記文學。自傳為讀者了解這位“偵探女王”的生平,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並成為偵探小說史上的重要文獻。她的生平事跡,已拍成傳記片《阿加莎》。她成為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偵探小說大師。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一生共寫過80多部作品,10多部短篇小說集,《巨人的麵包》等6部以瑪麗·韋斯特考特(Mary Westmacott)為筆名的嚴肅小說,17部劇作,還寫過詩歌、短篇故事等。 其中,長篇偵探小說有60多部(我一共下載了66種),短篇偵探小說集有10多部(我共下載了11種)。在長篇偵探小說中,還包括少量的驚險小說等。

內容簡介:

"因為我看見的時候並不知道是謀殺。我是說,過了好久之後我才意識到是謀殺。還是兩三個月以前誰說了句什麼話才讓我想起來。我見到的的確是一場謀殺案。" 當這句話從喬伊斯嘴裡說出來時,在場準備萬聖節前夜晚會的所有人都沒把它當真,因為她一直是個喜歡說謊的孩子。所有的人都認為,她只是想引起著名偵探小說家奧利弗夫人的注意才這樣說的。
喬伊斯真的說謊了嗎?

小說節選:

一份又一份的遺囑,她們在遺囑中不斷地撒謊,她們常把遺囑藏在某個地方,等等.他努力地把思緒集中在偽造者身上,拿去公證的遺囑無疑是偽造的.富勒頓先生既細心又能,作為律師,他沒有十足的證據和勝訴的理由,他絕對不會輕易讓客戶去打官司。
拐了個彎,他突然回味過來.他不應該任思緒馳騁.而應該留意自己的腳下。這是去斯彭斯警監家的捷徑嗎?從直線距離看興許是的,但走大路腳肯定會好受得多。這條小道上不長草,也不滑,但全都布滿了硬石塊.他停了下來。
他前面有兩個人.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的是米切爾.加菲爾德,他膝上擱著一張畫板.他正在全神貫注地畫著素描.離他不遠處,有一條纖細的潺潺流水,旁邊站著米蘭達.巴特勒.赫爾克里·波洛忘記了疼痛的雙腳.完全被人之美吸引住了。米切爾.加菲爾德無疑是個美男子.他覺得很難弄清自己到底喜不喜歡米切爾.加菲爾德.想要弄清自己喜不喜歡長得好看的人總是不容易。女人當然可以長得很漂亮.至於喜歡漂亮的男人不,他實在不大清楚。他至少不希望自己是個美男子。不過沒有問題,他自己壓根不可能。惟一叫他得意的是自己的鬍子,梳洗修剪得儈到好處棒極了。他知道的人中沒有任何人的鬍子有那么好,一半好也未見有。他從來都不英俊不好看,當然從來不能用漂亮字來形容。
而米蘭達呢?他又一次覺得她吸引人之處在於她的端莊.他不知道自己心中到底在想什麼,這種時候也太多了。她輕易不會說出自己在想什麼.他懷疑即使間她也不一定會知道。他認為,她的想法很新穎奇特.她又好冥思。他還覺得她太脆弱,非常地脆弱.關於她,他了解的似乎還不止這些,也許只是覺得了解得更多.目前只是一種猜測,但他覺得可能性很大。(第十二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