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考報告》

《中國高考報告》

《中國高考報告》是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1999-2000年度)中國作家優秀作品獎,2000年十大暢銷圖書。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高考報告》中國高考報告

“每年的中國大學考試就像一場戰爭,參加的人數和激烈程度是全世界所罕見的。一個叫何建明的作家寫的一部《中國高考報告》詳盡記錄了這個高考大國的高考實景,讀後對中國的當代教育會有更多的認識。”

《中國高考報告》不僅風靡中國讀者,而且被介紹到十幾個國家,先後被日本等國家選入大學教材。

圖書目錄

開篇語
第一章大學——中國人的夢
東西方人的追夢差異
中國舊考場
鄧小平決策
親歷恢復高考大戰
大學,畢業的情愫
第二章備戰黑七月
搶生——兵馬未動先出招
趕時——決勝關鍵是兩招
分班又分流——對不起你的絕招
模擬瘋考——登天門的步步台階
排名——選拔“敢死隊員”
最後出招:戶口大遷移
第三章目擊高考現場
目擊之一:全城戒嚴
目擊之二:移家入店
目擊之三:警笛聲聲
目擊之四:臨場血書
目擊之五:作敝應急
目擊之六:焚書坑包
第四章苦水倒不盡青春好煩惱
“作息表,我的‘生死牌’”
“我沒病,為什麼非要進醫院?”
“我在乎分數,但更要自尊”
“不離家出走,我就會舉刀向自己的母親砍去”
“集中營”里的那個空位
第五章可憐天下父母心
敗落在兒子手裡的“一枝花”
豬棚陋室里扶起兩個娃兒上大學
苦命的知青父母
英雄落淚為嬌女
老根的無奈“措施”
第六章百姓問天六題
一問天:王蒙為何只考60分?
二問天:明星與天才真能製造?
三問天:“黑客何其多”?
四問天:專襲北京、上海市民為、哪搬?
五問天:最神聖的地方為何也最醜惡?
六問天:窮人還能上大學?
第七章民辦大學的紅與黑
王秀蘭很意外
中央領導看好“小於”的辦學經
倉庫里竟然辦出“名牌大學”
“洋大學”很火,也很膩人
第八章“狼來了”——少年出國留學的憂思
陷阱之一:“漢奸”當道,中介混雜,受騙又受累
陷阱之二:算錢有誤,負債累累,國內國外兩頭不好過
陷阱之三:追求名校,拒簽不斷,最後兩手空空回老家
陷阱之四:放飛容易收線難,真真假假淚留痕
第九章火爆的畸形產生
“要發財,印教材”
辦班大戰使教師也“走穴”
兜售假文憑——地攤產業
“招生騙子”也風流
第十章《新世紀高考宣言》:“來年中國不考試!”
考大學真是惟一選擇?
考上了大學又怎樣?
來年真的要取消高考?
大學到底是什麼?
後記生命如歌,文學如歌

文章節選

第一章大學——中國人的夢
東西方人的追夢差異
東方人愛做夢。西方人也愛做夢。但東方人和西方人做的夢完全不一樣。
兩千五百年前,正是中華民族戰火四起時,在魯國,一位失去父親的十七歲天才少年在又痛失母親之後,擦乾淚水,懷著“學也,祿在其中”的信念,四方求師,不恥下問,後來終於“三十而立”。中年之後的這位先生,在求仕的道路上屢次失敗後,便開始了周遊列國,時達十四年之久。當他飽受艱辛、倍至窘境,處處碰壁而終不得志後,有一天仰天長嘆,忽見頭頂有一異樣之物自由飛翔在藍天白雲間,他便對其弟子感嘆道:“鳥,我知道它會飛,可是會飛的還常被人射下來。魚,我知道它會游水,可是會游水的還會被人們釣起來。獸,我知道它會走,可是會走的還常落了羅網。只有一樣東西,人們不會控制它,它愛在雲里來就來,它愛在風裡去就去,它愛上天就上天,這就是龍……你們要做就做龍吧。”

在淒哀與絕望中“望子成龍”的士大夫,最後告別人世時留下的這一遺訓成了千古不朽的民族信仰。

這位一生雄心勃勃,卻落得終身不仕者,就是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孔子孔仲尼。由於他一生追求“學而優則仕”,且“忠君尊王”,以仁為懷,故被後人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大聖賢,流芳至今,雖在他死後有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毛澤東的“批林批孔”,但在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畢竟僅僅是小波小瀾而已。大聖人留下的“惟此惟大,讀書是上”和以他的思想遺傳下來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古老而經典的“聖訓”,時至今日仍被億萬國人所崇尚,而我們也到處可見孜孜不倦在寒窗之下苦讀ABC,以求一張大學文憑的瘋狂與戰爭般的趕考熱……

從魯國這位週遊四方的聖賢誕生到今日,世界東方衍生的龍子龍孫們舉目遠眺時,卻發現這塊本是閃閃發光的大地,被一個僅僅只有兩百五十來年歷史的西方大國氣焰囂張地遠遠甩在後面。

那個國家是誰?比“學而優則仕”更“優”的夢在激盪著哪個奇異的民族?是的,確有這樣一個夢。這是一個西方人的夢。它的時間僅有兩百五十多年,約相當於東方泱泱大國歷史的二十分之一。

這個夢是從英吉利海峽的普利茅斯港出發的,它乘著“五月花號”的小帆船,經過數月的驚濤駭浪,初冬的一個早晨,抵達一塊叫“詹姆斯頓”的北美狹長地帶,並開始在那兒插上一面米字旗。後來這面米字旗改成了星條旗,於是誕生了一個新的合眾國,英文簡寫為USA。從此,“五月花號”雖然永遠不再啟航,但成千上萬的“六月花號”、“七月花號”及包括沉沒的鐵達尼號在內的無數帆船與鐵船都涌至那塊狹長地帶,由於越來越多的帆船與鐵船湧來,狹長地帶漸漸擴張,再擴張,一直到可以稱霸全球的今天……

這就是被現代人類治國專家們長期崇尚、叫那個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想大聲說話的國家的人無比驕傲的“美國夢”。
“更多更好,永無止境……”起初代表這個簡單思想的“美國夢”,後來在《獨立宣言》中便化作了這樣一些莊嚴的語句:一切人生而平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是“天賦人權”。

IFWECANDREAMlT,WECANDOIT——在佛羅里達宇航中心的鋁合金門上,美國人銘刻下了這句話,它譯為中文就是:只要我們能夠夢想,我們就能夠實現。

我似乎明白了東方人與西方人在行為與觀念上的差異,也似乎多少明白了這兩個世界為什麼在歷經近一個世紀的爭鬥後,今天仍然時常表現出各不相讓、各不理解。

東方人以追求聖賢與完備自己的學問為自己所要實現的人生之夢;

西方人以追求無限的個人自由與幸福為自己所要實現的人生之夢。

兩種夢帶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識,不同的觀念,不同的信仰,甚至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政治……

我由此終於明白了上面的問題而不用去解釋為什麼同是年少或年輕的孩子們在一起比較時,我們中國的孩子在計算和學問上總能拿冠奪王,而在實踐和創新上美國的孩子總是優先爭勝。

東方人總是以自己悠久而輝煌的歷史自豪;

西方人則把實現今天和明天的美滿幸福當作自己的生活目標。

其實,西方人追求的“夢”的實質,是一種精神的張力,這種張力產生出了這樣的制度:多黨議會、民主國體、崇尚自由——當然都是資產階級的。這種精神張力下的人便誕生了林肯式的政治家、卡內基式的經濟學家和比爾•蓋茨式的科學實業家,同時也滋生出了“貓王”式的搖滾瘋狂、無法抑制的愛滋病蔓延和狂轟濫炸南斯拉夫的稱霸嘴臉。

中國舊考場

中國人的“學而優則仕”的夢,帶給後來幾千年的歷史是什麼呢?當然有很多很多進步與無數偉人的出現,但同時帶給我們這個古老民族更多的是制度的死板,國體的專制,思想的封閉,還有其他許多許多……

說來也巧,那天在南京採訪,朋友們說你寫中國高考問題,那就不能不到我們南京的夫子廟那個“大考場”看一看。到了夫子廟,我抬頭只見一座四角飛檐、走馬騰龍的大閣中央閃出四個金光大字:江南貢院。

中國“第一古考場”就在眼前!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走了幾十所現代學校和高考的考場,我一直在尋思古代中國的考場是什麼樣,並想由此把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考試國和歷史最為悠久的考試作一比較,從中求得某種關聯。我始終認為今天中國的高考到了如此白熱化程度,總不會沒有一點歷史的相關因素吧。結果如何呢?
在現存最大的中國古“考場”里,我發現了歷史的許多相似之處——

話說公元1368年,一位名叫朱元璋的農民領袖,舉著起義大旗,橫卷黃河兩岸,推翻了元朝統治,重建起以漢族地主階級為主體的明王朝。朱元璋在歷代封建皇帝中,可算得上一位明君,為使明朝江山長治久安,他把選拔人才放在頭等大事位置上,並在定國大策時說:“為天下者,譬如作大廈,非一木所成,必聚材而後成。天下非一人獨理,必選賢而後治。故為國得寶,不如薦賢。”

在朱元璋之前,中國封建社會已走過千餘年,前五百年,治國選官,都是以自下而上的選拔和自上至下的賞賜為主要途徑。從堯舜禹夏商周的奴隸社會起,推舉和“傳子”幾乎是整箇中國古代社會統治的基本模式。當然這過程中也有一些是通過比考選拔出的用人先例。《周禮•地官•鄉大夫》中便有這樣的記載:“三年則大比(考試),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能者(即考試選拔德才兼備者)。”隨著秦漢封建王朝的建立,這種原始選拔人才的方式有了一定的改進,但基本形式依舊如故,只是更加強調了禮賢養士風氣,所以這段歷史上出現過像“竊符救趙”、“千金市骨”、“完璧歸趙”、“毛遂自薦”、“懸樑刺股”等許多經典故事。但真正採用考試方式選官取士則是從公元607年的隋朝開始。隋煬帝的一項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驍壯十科舉人。”第一次提出了“科舉”二字,這也使中國封建社會“試策”取士治國掀開了值得記載的輝煌一頁。從此,科舉考試,金榜題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等令普天下讀書人目眩眼亮的辭彙便一直延至20世紀。雖然科舉錄用人才制度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它畢竟給那些無官無祿的平民子弟,提供了可以平等登高攀峰的金梯。

科舉考試極其複雜,有鄉試、會試、殿試,而各朝代的叫法也不盡相同。以明朝為例,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三年一次。明朝鄉試最早主要以南京的國子監為第一考場,明都遷至北京後,故南京的考場就改稱為“江南貢院”,且始終是全國最大的鄉試考場,直至清末廢除科舉之日。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國家級考試,能進這一級考試者便是俗稱的舉人。殿試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最高級考試,狀元就是從這一級考試中誕生的。殿試的名次分一、二、三甲。一甲三人:頭名是狀元,二名是榜眼,三名叫探花。其餘稱作進士。有道“連中三元”,即為鄉試第一名,又獲會試第一名,再獲殿試第一名。其實這“連中三元”者太少了,在明代僅有黃觀、商輅兩狀元中得。“狀元”是科舉考試金字塔的塔尖,也是舊時讀書人的最高境界,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第一位狀元孫伏迦起,至清光緒三十一年最後一名狀元劉春霖止,在長達一千二百八十餘年的漫長歲月里,中國先後產生過可查得名字的文武狀元約一千四百來名。

編輯推薦與評論

第一部權威性記錄當代中國高考現狀的全景式報告,三屆中國文學最高將獲得者何建明重磅力作,全國十大暢銷書,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兩度編入日本大學教材

每年的中國大學考試就像一場戰爭,參加的人數和激烈程度是全世界罕見的,一個叫何建明的作家寫的一部《中國高考報告》詳盡記錄了這個高考大國的高考實景。讀後對中國的當代教育會有更多的認識。
——美國《紐約時報》
中國終於有了第一部‘高考報告’,這就是作家何建明最新給我們提供的他的新作《中國高考報告》。
——《中國青年報》

《中國高考報告》不僅風靡中國,而且被介紹到十幾個國家,先後被日本等國家選入大學教材。

優秀報告文學作品

報告文學是散文的一種,介乎於新聞報導和小說之間,也就是兼有新聞和文學特點的散文,運用文學語言和多種藝術手法,通過生動的情節和典型的細節,迅速地,及時地“報告”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