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芝春秋》

《華芝春秋》

《華芝春秋》是慈谿女作家朱菁的長篇報告文學,2009年10月由寧波出版社出版,榮獲中國首屆“星光杯”感動中華·全國大型徵文活動優秀文學作品一等獎。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華芝春秋》《華芝春秋》

《華芝春秋》是一部講述民營企業生命歷程的報告文學。作者不只是向讀者呈現華芝集團今日的輝煌,其可貴之處在於,將徐建華和華芝集團放在慈谿乃至中國的歷史長河裡,努力地往深里開掘,揭示深層的文化背景,尋繹文化的源頭。因此,《華芝春秋》這部書便有了厚重感和普遍價值。

《華芝春秋》是一部大氣軒昂的作品,是一部江浙企業家成長的歷史記錄,是一部有關於中國民營企業成長的零距離接觸,也是科學發展觀運用於民營企業發展的全新詮釋。

內容人物

《華芝春秋》這部書的主人公叫徐建華,其實,這遠不止是一部寫徐建華的書,這是在寫慈谿企業家,是在寫新浙商,是在探尋慈谿企業家和新浙商的文化基因。
50年前,當徐建華的第一聲啼哭穿透鹹澀海風的時候,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還在延續著先人的事業,用手和肩膀修海塘、築丁壩,並且在海塗地上創造了畝產皮棉全國紀錄。當開放的風吹來,這片昔日的海塗地上雨後春筍般長出成千上萬家工廠。這是適合生長企業的土地。這是一批天生的創業者,他們身上流動著創業的血。這些海里人,身上有一種震撼人的力量。峻毅把它叫做血性!對,血性!這是看準了機會絕不放過的果敢,是困難面前不輕言放棄的堅韌,是腳踏實地不唱高調的務實,是永不滿足自加壓力的超越。支撐慈谿經濟的,是這塊土地的文化,和這種文化浸潤出的慈谿人精神特質。所以,這部報告文學是注定要被記住的。

解讀和分析

一、對於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準確把握

經營是一種氣質,一種恢弘的綜合氣質。包括目標選擇,資源認識,對資源的利用和創造,達到目標的手段,意外的應對,企業硬體和軟體的管理等等。作者在對“華芝底蘊”的挖掘上,以熟識老練的手法,選用了層層遞進的寫作策略;“華芝底蘊”無疑是一次相對成功的挖掘。在體現企業精神上,尤其是民營企業精神,離不開企業家的精神成長。作者在對於企業家精神成立的敘述上,沒有故作神話,也沒有渲染誇大,而是用冷靜和現實的筆觸寫出了一個活生生的企業家。對於企業家的成功,作者進行了剖析式的“四識”歸納——膽識,常識,知識,見識;這樣的歸納是很有價值的,對於社會認識民營企業家的這個特殊群體進行了系統性的最佳化組合和分類遞進歸納,是非常有價值的。尤其是見識,它是一個人的智慧的核心。見識產生於人的才智,也產生於他的天性與心地;見識就是指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知識、經驗、教訓以及分析問題的思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需要有悟性,要學會在為人處世之中,用心去感悟很多道理,去經營人生古人認為對事物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有三方面:天、地、人。大致來說,天是指事物內在本質的規律性,一般可以理解為命運、氣數等抽象的東西,或者大的國際國內形勢;地是指事物的場所和位置等;人則是做事的人的主觀努力和人心向背。天是個人不能決定和改變的。天時就是順應歷史的發展潮流,符合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地利就是在地的方面占優,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人和就是在人的方面占優,主要是指得人心。做企業,也要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華芝春秋》的作者對於“天時、地利、人和”的理解也很個性化——“如果說血性是天時,是企業家與生俱來的天性;賭性是地利,是企業家成就事業的基礎條件;那么,人性就是人和,就是以人為本,是企業家成就事業的最重要因素。”這樣的表述,讀來令人耳目一新。企業要發展,必須講誠信,是不言而喻的,誠信已經成為企業的立足之本,誠信是企業的靈魂。有了誠信,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才能給企業帶來效益,創造長足發展的條件,使企業的發展長久不衰。誠信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生命,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個必備要素,更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是“資本價值中的核心成本”。一個成功的企業,賣給顧客的不僅是單一的商品本身,往往還向顧客傳遞了隱含在商品背後的企業文化。在現代文明社會的市場經濟中,失信的代價是非常高昂的,失信很有可能將一個好端端的企業毀於一旦,失信無疑相等於自棄自殺。無數事實證明,以誠信去創業聚集財富的企業總是會越辦越好,財源也會越拓越廣闊。相反,喪失誠信的企業必然是茫茫商海中的過眼雲煙,最終將使財源枯竭。作者的“華芝理念”一章,是對華芝精神的深層挖掘,精神的核心就是誠信,作者這樣寫到——“華芝人看得非常明白,誠信是市場發展的靈魂,市場誠信已經成了一個地方經濟繁榮、騰飛的必由之路。”一個企業,尤其是一個民營企業,能具有“樹立創新為魂、誠信為本的理念,搏擊經濟之浪潮,內抓管理、外拓市場,制度約企、文化育人,名震東瀛,遠播西洋”這樣的信念和精神,說明誠信已深深地紮根於企業了,那么這個企業也就成熟了,可以走向世界了。
對於民營企業現象,作者有——“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係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系,做企業何嘗不是在做人?善良和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人無信難立,經營一個企業的最大訣竅就是信譽第一”這樣具有震撼力的歸納。“春秋”是指時間,是指生命,可以說,《華芝春秋》是屬於一個江南一位民營企業家的春秋;在時間和生命的序列里,在江南,杭州灣大橋的南岸,慈谿籍企業家徐建華用自己真實的努力,不僅僅發展了企業,也為當代民族精神之庫增添了新的內容。

二、塑造當代江浙民營企業家的豐滿形象

在塑造人物的時候,作者十分嫻熟調用了“遠距離和近距離交叉”的手法,時而把人物置放到眼前被採訪的位置,時而把人物放到久遠的創業歲月——“徐建華在兩年的銷售撲騰中,經歷了他人生中的第三個轉折。當他回憶起自己跑銷售的那個時期的種種艱辛與不易時,在我印象里話語不多,處世待人穩重的他,好像突然打開了話匣子,無論是語速還是語聲,都要比往常有所提高,顯然是有些激動了。”曾經的銷售工作對於主人公的成長是重要的一環——“他們大多是在跑銷售時學會了承擔,學會了面對,學會了被拒,學會了受挫,也學會了溫和,學習了奮進,學會……學會……練就了學得多,想得遠,做得實的各種經驗積累。”徐建華的一切企業家特質在生命的歷程中形成了。在企業發展上,作者還介紹了一次不是傳奇的傳奇——89年初夏特殊時勢下的那次守信之舉,最終結果不但經濟損失直線下降,還結交了一批“患難之交”,最終使企業飛速發展。總之,並不善言健談的徐建華,在接受作者採訪時,打開了自己的思路,歷盡商海沉浮的他,將20年企業生涯中沉澱的企業文化和人生感悟悉數倒出,為從創業走向建業,立業,守業的中國民營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借鑑。任何企業家的成長總會有一定的傳奇色彩。作者並不迴避這樣的色彩,而用適當的筆墨點染,使得文字更加豐富潤筆。如“大陰洞五金加工廠只用了8分錢的郵票換得了16萬元的銷售契約,這事一下子傳遍了整個附海。”她十分熟練地運用了相聲中的“抖包袱”,先拎出一個問題,然後解答一個問題,行文有其獨特的波瀾和可讀性。傳奇來自當事人對於時機的把握,作者有——“是啊,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麥地中行走,機遇就像是最大的麥穗。有的人見了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視而不摘,錯失了良機”這樣的敘述。作者不迴避企業家成功的偶然性,更看到了成功的必然性,用必然性點綴其中的偶然性,使讀者十分信服。作者在撰稿時十分注意地方傳統文化對於企業家成長的影響,因此對於慈谿的地域有了一定的闡述。慈谿地處“三北”,北端是杭州灣洋面;夾在大海與土地中間的,呈扇形向海面輻射的便是十里灘涂;歷史上的三北人,祖祖輩輩一代承接一代地填塗築塘,向大海要地成了一種獨特的自然現象,其實更是一種精神現象。憑著三北人敢於向大海要田地的魄力和膽識,勤勞和勇敢,硬是從大海里開闢出土地(這使我想到芬蘭這個國家,還有國際都市東京,他們的土地大都是向大海要來的)。在填塗築塘的過程中,培養了慈谿人敢想敢為的精神特質,這樣的精神特質在作者的表達中更加形象——“霸道和隨和、粗陋和精雅並存;慈谿人天生就有做老闆的氣質和欲望,為了做上老闆做好老闆百折不撓,什麼路都敢走,什麼苦都能吃,什麼罪都能受,具有能做爺爺也能忍做孫子的頑強精神……這些自然因素其實就是一個民營企業的蘊底和源頭。”慈谿具有濃濃的地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里的特殊文化定向,作者並沒有神話企業家的成長,而是以這樣的文化氛圍來塑造企業家的形象,這樣的塑造令人信服。從哲學的角度講,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過程的,人的生命就是一個過程,企業的發展就是一個過程,企業家的成長就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發展和企業家的成長所形成的關係是相當微妙的。一個國家的國力競爭,需要一大批有競爭實力的企業作支撐;然而企業的競爭,基礎源於企業家個人素質的高低。作者很注意巨觀經濟環境對於企業家的影響,她清晰地看到了現代企業制度是造就企業家成長的基礎,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是企業家成長的關鍵,這些要素對於華芝是很完備的。有的專家說過,企業家的成長要經受五種磨練:“在委屈中平衡;在妥協中前行;在虛懷中充實;在放棄中收穫;在謙卑中完善。”華芝集團董事長徐建華的成長在作者筆下也很清晰——“三年的質檢把關,三年的財會管理,六年來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與實踐,促使徐建華漸漸具備了既懂得嚴把質量關,又懂得財務管理和企業內務理財,加上他天性具非凡的洞察力和敢於創新的膽識,以及敢於拚搏的勇氣,再有能吃得起苦的品性的新一代高質企管。”作者筆下的徐建華先生在創建華芝,完善自我這20年來,是從經歷創業,立業,守業三個遞進階段的磨練與摔打中成熟起來的企業家。作者在書中通過真實而立體化地塑造,完善了人物的性格內涵。
三、作品的藝術結構虛實相間、點面呼應

借腦子是經營者畢生的課程。不要說在技術問題是,即使在經營問題上,也是需要經營者直接和間接地產生“最適合”的智囊團,在不同的碰撞中產生最有彈性和合理的決策。一個僅僅看到自己的利益,看不到別人的利益的企業家還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企業家應具有利益共享的經營思想。2007年,“華芝”集團與“雙羊”集團兩強集團聯手合作——“2007年,秋高氣爽的豐收季節,‘華芝’與‘雙羊’強強聯合,註冊成立了寧波德努希製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研發團隊,以引進日本松下技術。”這樣粗粗細細的結合敘述,使得讀者既可以從整體上開闊視野,把握企業的進步里程;同時,也便於從細節處觀察華芝的微觀世界。對於企業發展的深層次底蘊,作者挖掘的也很到位——“……不斷地挖掘自己的技藝。弄明白了技的境界在於定位,而藝,即在出其不意。一切品牌都應從定位出發,每一個成熟的品牌都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這樣的挖掘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對於其它企業的發展是有很好的借鑑作用的;從中可見曾一直身處企業一線管理位上的作者,對於企管的熟悉和管理能力,這是沒有實際管理經驗者很難想像的,更是難以把握的。《華芝春秋》在藝術密集度上,不走偏筆,不無病呻吟,完全展現了寧波人的性格——有事則說,無事不扯,廢話不說。洋洋灑灑16萬字,都是緊緊圍繞華芝的發展,圍繞著企業文化,圍繞著“華芝現象”展開的。作者還善於運用“小報導”“小故事”和員工的敬業心得來展示企業文化,使得作品的表達手段多樣化,增加了可讀性,使讀者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華芝——這個民營企業,並且可以以點帶面地跟進理解整箇中國的民營企業。在寫作風格上,《華芝春秋》它具有虛實相間的特點,如第一章,寫的是“印象”,內容並不虛,不僅僅有企業的面貌,更有企業的文化脈絡——“華芝園內那藤纏樹,枝搖藤,樹藤纏纏,藤樹綿綿的綠蔭長廊便是正在建設的華芝文化長廊。”那“漣漪粼粼頗有靈動的音樂噴泉,很有江南園林里那種荷花池的味道,與江南小橋流水涼亭木閣,互相輝映,前是視野開闊的慈谿中橫線,后座華芝電器集團辦公樓,象徵華芝電器集團前景燦爛,一如噴池高高沖向天空的清水,無限清澈的水珠,拼搏向上。”讀著這樣的文字,讀者自然會被其中的文學色彩所感染,真切地體會到報告文學也是文學,筆者也從作者的文學敘述中堅定了對於當下報告文學的信心。
四、主體語言的多樣化和豐富性

報告文學不是小說,但卻需要有小說的元素,即作品裡的主要人物和較次要人物是相互相成的,是渾然一體的,不能相互割裂。在《華芝春秋》中,作者對於另一個重要人物——徐建華的妻子也有描述,這個人物對於主人公的成長,主人公在事業的關鍵時刻下決心和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者善於把人物放在關鍵時刻來體現她的精神特質。比如徐建華的事業要發展,要啟用家庭資金,妻子丁國女也有自己的思想鬥爭,“作為妻子,她對於丈夫的這個成敗將牽涉到剛剛半脫貧,稍有點像家樣子的小家庭或許會再一次瀕臨傾家蕩產的計畫,難免心有餘悸。”有思想鬥爭是正常的,關鍵是結果,當然,最後妻子丁國女還是選擇了支持丈夫創業——“她思前想後……,此時應該全力以赴支持丈夫去闖一番他想闖的事業,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應與丈夫共承擔共甘苦,有讓丈夫不要因為她而束手束腳有所顧忌。”丁國女深知作為妻子的支持,比其它的支持更加重要,所以——“她告訴丈夫,她以他有滄海桑田不懼艱難的闖業精神為豪,會永遠無條件地支持他正當的闖業,不要顧忌她和兒子會拖他的後腿,她相信一家人齊心協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所凝聚的潛在力量,家永遠是他想安逸拋錨休息的港灣。”作者對於丁國女的性格描寫,基本上採用心理敘述,和全書的客觀的敘述截然有別。雖然是心理敘述,敘述也是樸實的,但是在樸實中讓讀者體會到了感情的力量。
在敘述語言上,我注意到作者很注意敘述的多樣化,比如幽默的元素,在敘述枯燥的企業項目的時候,作者大膽地激活幽默,生動地展開——“是啊,如果都知道面對的是一塊具有高蛋白高營養的好肉,相信沒有人會願意錯失良機的,都會爭先恐後地拼於一搏。可是,為什麼會產生猶豫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弄不清擺用紙包著的到底是怎么的一塊肉,會不會是塊有害於身體的臭肉呢?”用“肉”來形容項目,真的令人感到生動活潑。在作品的語言風格上,《華芝春秋》具有典型的寧波地方語言風格,尤其在人物對話語言和主體敘述語言裡,作者並不迴避寧波土語,由於使用得當,反而顯得文學色彩很足。如形容嬰兒的哭聲:“聽聽聲音很有氣勢,肯定是個爽爽直直的小蟲蟲。徐氏有福啊!”還有給兒子起名字的喜悅,“‘其阿爹,啥東西有了?還真好啦?撿到天落橫財了?’母親看父親自笑自道,終於忍不住好奇地問道。”均能使得讀者真切地抵達古城寧波慈谿。再比如對於主人公人物性格的描寫上——“徐建華是行動多於嘴動的人,在沒有十分把握的時候,他絕不會做光聽嗩吶喇叭響不見新嬌娘那種事的”。當然,作者的文學語言準備很充足,也是此作品成功的必要條件,如她形容嬰兒誕生——“宏亮,脆爽。這是一生中最動聽、最從容、最純淨、最神聖的啼哭。”作者筆下的人物是真實人物,也是有各自特殊的心理狀態,作者在表現人物的心理氛圍上,善於用環境來襯托,而避開直白描述。如“他沒有立馬上床看書,而是顯得有點逍遙自閒在窗欄上越窗眺望。窗外,晚霞泛起圈圈動感的色暈,微風輕拂,像姑娘小媳婦們淺淺淡淡的絲巾,飄落在初秋的傍晚。”這樣的描寫,是由人物的動感到視覺的觀感,再回到美好的心理感覺,層層遞進,審美的進程相當清晰。
五、精彩的細節和整體敘述融為一體

文學作品的細節描寫是重要的。細節的成功,往往可以直接為人物的出彩增加砝碼。作者十分注意細節的真實性,比如徐建華和日本客商一起吃飯的細節,作用善用輕淡的筆描,從遮藏的靈動技巧中滲透細節的生動力度——“瞧著滿桌色彩饞人的日本菜,可把從來沒有吃過生魚生菜和芥末的徐建華給難住了——吃不是,不吃又不是。吃吧,實在難咽下喉;不吃吧,這可是日本朋友專門盛請自己的晚宴,不吃真是說不過去。一向注重形象的徐建華只好命令自己,吃!一定得吃!”吃飯不再是一般的吃飯,事關企業家的性格,事關企業家的形象,因此,必須吃!這個細節對於塑造主人公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作品裡還有一個重要的細節——海豚。“海豚高躍”作為華芝集團的主要建築標誌物之一,矗立在華芝集團廠區內的德努希科技製冷有限公司的大院。作者反問:“高躍的為什麼是海豚,而不是海獅海豹呢?可見華芝集團在對於建築物的構建是非常刻意的。因為海豚以自身所具有的本領超群,本性善良,本質忠誠,本性靈通,聰明伶俐,機警勇猛,有情重義,喜好和諧,救苦救難等美德,正是華芝的企業文化所提倡的,更是現代企業應具備的。”這一切說明《華芝春秋》的作者在採訪和寫作的日子,是善於觀察和深入分析的,是善於挖掘和總結的,加上作者自身具有豐厚的文學底蘊,具有豐富的寫作經驗和技巧,立於這些堅實基礎,《華芝春秋》才會有如此生花之筆
在處理細節方面,筆者沒有想到,作者會為《華芝春秋》專門組織了一次員工徵文,更沒有想到參加這次徵文的有將退休的華芝元老,上層管理集團公司副總,財務總監,行政科員,後勤人員,也有生產一線員工,讓華芝人來說華芝,無疑可以增加企業文化的普及度。作者大膽地選用了部分企業員工有其代表性的徵文入章,並且現場點評,互動性強,是報告文學寫作可貴的突破。企業員工說企業,雖然沒有文學藝術上的講究,但都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發自肺腑的感受,更易令人感動。華芝文藝團隊代表寫了《風雨同舟二十年》對於企業精神有精彩的表達;董事長的行政秘書劉海英對董事長徐建華的印象;毛齊立作為董事長的內親外甥,他對徐建華的性格印象是用細節來表述;勵國炳作為一線生產車間主任,他在徵文中展現了企業文化的細節。企業是員工成長的平台,大部分員工回憶了自己和企業一起成長的經歷,高燕燕的徵文抒情了公司的溫馨;羅益波抒發的是與企業共命運的雄心壯志;王立紅在文中通過自身的深切體會,敘述了企業文化給自己的帶來的溫暖;陳志平把企業文化形容為家園,陳述自己被評選為優秀新慈谿人。……每個職工就是一條小溪流,通過這些小溪,我們看到了企業的奔騰。應該謝謝這些可愛的職工參與了企業文化的建立和豐富。書的作者大膽地選用部分員工頗有代表性的徵文入書,加上現場點評大大增強了企業員工與企業和書的作者與企業員工之間的互動,是啊!《華芝春秋》作者再豐富的寫作技巧也只是一個人的個性風格,而讓企業員工參與“說企業寫企業”,這對《華芝春秋》就平添了許多敘述色彩,可以說萬紫千紅春滿園了。這在報告文學寫作技巧上是一可貴的突破。

從《華芝春秋》的後記里了解到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種種不易——“……這個一個夏天,我全身心地投入在撰寫《華芝春秋》的忙碌中。整整三個月,我沒有看過一次電視,放棄了局工會安排我去雲南大理的療養,放棄了一切文學交流活動和圈內圈外的社交娛樂,推卸了一切師友的約稿……天天早出夜歸地泡在華芝。為了保障我採訪和撰稿的體力,不至於因故而中斷,甚至下榻於公司員工宿舍公寓……這對身體狀況屬於夏眠型的、已有五個夏天貓在家裡不工作的我來說,無論是精力的付出,還是勞力的付出,都是一種極限性挑戰。雖然華芝公司為我提供了一流的創作環境,應有盡有的辦公設施都是一流的,但由於是病態症狀之故,我還是整日處於大汗淋漓,裙衫濕透之中……”讀之很受感動,也深受敬佩。既為作者執著的敬業精神和創業毅力感動;更是為作者能在三個月時間裡創作出《華芝春秋》這樣一部作品敬佩。

寫報告文學難,用報告文學寫企業和企業家更難,用報告文學寫民營企業的發展史更是難上之難,這是行家們公認的。從現有的一些寫民營企業的報告文學來看,或者是滿足於企業成就的外表描寫,或者是技術性的枯燥描述,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華芝春秋》的問世,使我眼前一亮,在當下中國文壇,《華芝春秋》是一部難得的用藝術和社會的眼光打量企業,敘述企業家成長里程的一部好書,是對於我國民營企業現象分析得比較透徹的一部好書,是一部展現民營企業家性格魅力的好書。作為同行,除了感動和敬佩,也期望作者能沿著這樣的思路為中國的民營企業家編制一系列的編年史,為當代報告文學的健康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介紹

作者峻毅作者峻毅

朱菁,女,筆名峻毅,曾網路用名夢綺,浙江舟山籍,現居慈谿。自八十年代末主持共青團《青年之音》內刊常務副主編起涉足文學創作,九十年代末涉足網路寫作;擅長撰寫散文、散文賞析、文藝隨筆、教育時評,每年在報刊雜誌發表作品20現有散文隨筆50萬字,各種評論文字20餘萬字,還不包括小說詩歌等,多次在全國性徵文或文學大獎賽中獲獎。就2006年創作成績——被《成長》雜誌讀者評選“受歡迎文章獎”;“2006年世界新作家徵文大賽雜文二等獎”;“新視野杯全國文學大賽2006年度優秀作家獎”;“2006年度全國新星作家評選銀星獎”;“2006年全國文學大獎華文實力派作家”,散文作品被國家圖書館收藏的《中國詩歌散文文集2006》選錄,被《寧波當代作家散文選》選錄,被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經典文集》選錄,著有個人散文集《今夜憶江南》和長篇報告文學《華芝春秋》。 這些年來被不少文學網站邀請擔任文學編輯或“斑竹”現分別為“樂趣園文學網站”和“煙雨紅塵原創文學頻道”駐站家作,常被純文學散文論壇“新散文論壇”和“中國美文”論壇友情邀請出任值班斑主,累積就文而論的點評文字十餘萬字。現系寧波市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家協會博學會員、理事、高級創作員,《世界文藝》雜誌記者;個人辭條被“世界文藝網”精英人才庫收。

作品評價

這是一部有激情、有高度、有概括力的大氣之作。作者是一位並不年輕的女作家,卻有著青春的熱忱和執著。打開書,撲面而來的是激情,以及在激情洋溢的字裡行間透出的理性之光。那些經過提煉的思辨語言和觀點,會喚起讀者的遐想和思索。視野廣闊,開闔自如,在敘述眼前的人物時,不時插入諸如“蘇格拉底和弟子們”等哲理故事,增加的不僅是可讀性,更重要的是縱深感。
這部作品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我們一直倡導作家要深入生活,峻毅做到了這一點。整整一個夏天,她就泡在華芝。華芝為她敞開心扉。她對華芝一往情深。於是,這部報告文學有了血肉豐滿個性鮮明的人物,有了生動活潑的故事和細節,還原了主人公所生活的時代環境。作品筆法細膩而不落窠臼,語言大氣而不失雋永。這部書也就有了人情味和可讀性。
這部作品也昭示我們,作家要更多地投身火熱實踐。作品讓我們感受到了時代的熱度。我們生逢一個日新月異的不平凡時代。文學藝術要與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相適應,創作出更多把握時代脈搏、反映時代精神、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精品力作,無愧於人民和我們這個火熱的時代。
以理性和藝術的筆觸,敘述一家民營企業的生命歷程,為了認清一個時代和認識一種精神。《華芝春秋》是慈谿人民乃至浙江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的縮影,讀者一定會被作品展現的人文精神所吸引所感動。

優秀報告文學作品

報告文學是散文的一種,介乎於新聞報導和小說之間,也就是兼有新聞和文學特點的散文,運用文學語言和多種藝術手法,通過生動的情節和典型的細節,迅速地,及時地“報告”現實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