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索戲

關索戲

關索戲屬古老的儺戲的一種,在玉溪市為澂江縣陽宗區的小屯村所僅有,亦屬"儺戲"的一種,它在演出形式上,仍保留著較原始的面貌,演出時一般頭戴面具,邊唱邊舞,有娛神歌舞的遺風。開演時要舉行祭祀,朝拜樂王廟。專演三國故事,流傳至今生、旦、淨三類面具共二十具。

簡介

關索戲關索戲

流傳在澂江縣陽宗小屯村的關索劇,為玉溪地區一個屬古老儺戲範疇的劇種。初為古代用以驅邪逐疫的儺祭舞蹈,儀式,北宋時傳入宮廷後,才逐漸從儺舞向著表達故事情節的小戲形式發展。逐漸發展成娛神娛人兼有的古老而獨特的戲劇。澄江的儺戲為何以相傳為蜀漢大將的關索命名,無文獻可考證。

關索劇的表演特點是不設舞台,不化妝,也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戴上面具(臉殼),穿上服裝,帶上兵器即可出場表演。行當有生、旦、淨三行,而且多以淨行為主,角色以面具和服飾區別。演出時無弦索伴奏,全用鼓點(也不正規)指點起落。一般情況是由小軍或馬童先上場,道說情況以後,即開始各種各樣的翻滾動作以吸引觀眾,繼而生角上,在表演中說說唱唱,唱唱打打,沒有固定程式(也可能是繼承不全),演員可以自由發揮。

關索劇的聲腔比較複雜,為無弦伴奏,伴唱參雜其間。有說源於高腔,但從某些曲調分析,又雜合當地民歌小調,頌佛唱經的鏇律,更為明顯的是吸收滇劇腔調。無固定板式,演唱者不受音域節奏的限制,即便同一曲調,各人所唱均有出入。

關索戲曲於年節演出。演出期間,有一套成規儀式貫串始終。如每年演出前的祭藥王、練武。正月初一日起開始演出時的按日出巡、踩村、踩街和踩家,每次演出時開頭第一個節目必演《點將》,當日演出結束後的辭神,正月十六日全部演出結束後的裝戲箱、送藥王,均有其固定的程式後要求。

傳說故事

關索戲關索戲

雖然如此,但關於關索的傳說故事,多年來始終只知其一鱗半爪。現在所見澄江所演”關索戲“劇目,又多與一般三國戲內容差不多,不足以推定原來全貌。1967年,上海市嘉定縣出土了一批成化年間的說唱詞話和傳奇刻本,其中發現有《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等四種說唱本。四種題名與插圖如下:

一、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下刻白文“全集”;插圖有“劉備關張同結義”、“胡氏生關兒”、“先生引關索學道”、“索童得水打強人”、“索童拜別師父下山”、“員外引索童見外公”、“關索殺退二強人”、“十二強人投關索”、“關索別外公去尋父”、“收太行山二強人”、“關索射包(鮑)王”、“關索問包豐包義”、“三娘問父要捉關索”、“關索大戰鮑三娘”、“關索娶鮑三娘”。

二、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認父傳。下刻白文“後集”。插圖有“廉康太子要娶妻”、“關索殺廉康”、“關索收蘆塘寨主”、“軍師與關公圓夢”、“姚賽盜馬夜走”、“張飛殺姚賽”、“關索認父”、“關公引公索見先主”、“關索戰廉旬”、“姜維用計借馬”、“魏國請先主赴宴”、“先主二人去赴宴”、“關索舞劍殺呂高”。

三、新編足本花關索下西川傳續集。書後刻白文“續集”。插圖有“關索與張琳舞劍”、“關索扭斷張琳頭”、“先主入荊州作宴席”、“關公父子守荊州”、“先主閬州被圍”、“姜維靖關家父子救閬州”、“關索入閬州捉王志”、“關索巴州捉呂凱”、“眾官商議戰周霸”、“關索離閬州”、“關索先主入西川”、“關索入西川捉周倉”、“關索下西川”。

四、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貶雲南傳。下刻白文“別集”。插圖有“漢王收得成都府”、“關索共劉豐出外”、“關公戰陸遜”、“劉王得夢見關張”、“劉王詔關索回朝”、“先生救關索病”、“關索引兵征吳”、“關索戰顏昭”、“曾宵敗關索”、“關志入水取刀”、“關索殺旗曾宵”、“關索殺將祭父”、“先主歸天關索死”。

以上標目,實際上也就是全部情節的概要,和小說綱目作用差不多了。這四種刻本中的故事,雖然從劉關張結義說起,直到劉備死去,幾乎是全部三國故事,但與《三國演義》差不多完全不是一回事,關索是全書中心,全書主宰,第一英雄。開始講劉、關、張在姜子牙廟結義,因劉備說出“我獨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掛心,恐有回心”。關、張二人遂決心殺死自己家中老小,但原不忍親自下手,遂商議由張飛去殺關羽老小,關羽去殺張飛老小。張飛去關家,關平苦苦哀求,被張飛留在身邊。關羽夫人胡金定身懷有孕,逃至娘家,生下兒子,後來又因觀燈,兒子被人拐與索員外為子。索員外將他送與丘衢山班石洞花岳先生門下學武藝。聊以取三家之姓,名叫花關索。

關索藝成回到外公家,曾殺退賊人,又收了賊家,成為統帥,需要有一副寶甲。聞得鮑家莊鮑王有赤龍鱗甲,就興兵去奪取。恰好鮑王有女鮑三娘,武藝超群,曾宣布有人將她戰勝,就許之為妻。關索打敗了鮑三娘,得了妻子,還得了寶甲。認父之後,關索與關羽同守荊州。關羽被東吳呂蒙、陸遜所害。關索為報父仇,活捉了呂蒙、陸遜,還捉了出賣關羽的傅士仁、糜芳,一齊殺了祭關羽張飛。然後劉備憂悶而死,諸葛亮回臥龍崗隱居,關索也氣死了。鮑三娘回山稱王。這是四種唱本的簡括情節。

這個故事,與《三國志》不合,與《三國演義》也完全不一樣。實際上是為《三國演義》關羽之死表不平,虛構出關索報仇以快人心。但其中大部分專寫關索英雄事跡,應該還是歷來流傳下來的情節,這些故事與現在所見到雲南澄江關索戲的劇目內容,也不一樣,可見許多故事在關索戲的產地也已失傳了。還有一點很重要,成化唱本第四種,題名叫《花關索貶雲南》,可是其中竟無一事與雲南有關。而且此傳註明是“別集”,所敘完全是虛構出來的關索報仇故事。可見此集並非原傳說所有,是說書人編了續上去的,可是寫定的人沿用了原題名,而“貶雲南”因關索已死,沒法接下去,就被刪了。所以這四種唱本的出現,還留下了一個重要缺陷,使我們今天還是無法得知全貌。

但是,由於明成化刻本的出現,完全證明了從前確有這樣一種以關索為中心的三國傳說故事,雲南"關索戲"這個特別的劇種,其由來絕不是偶然的,它的產生髮展、衍變,它的特殊內容和有流行的地域局限性等等,都有它本身歷史、社會、政治的原因,完全不是怪異的現象,而是一種合乎邏輯的產物。

何時形成的

關索戲關索戲

關索戲可能會在兩個時代,一是元代,一是明代洪武十四年左右。不可能遲至清代,因為入關的清兵習俗差異,恐難以帶去與寧元雜戲風格相近又結合著巫覡活動的戲曲藝術,更不可能以關索命名。”這是說,關索戲在雲南這外形成,在元代或明初由軍隊帶入雲南

關索傳說之盛行於雲南,時間多在明代,而高腔傳入雲南,也恰在這個時期,關索故事上舞台,最可能也就是在這時期。這肯定還與明初略定雲南,統治者有意利有秒數民族原有信仰,以便於威懾懷柔,從而故神其說,故作尊崇,一定也有關係。”這裡還不清楚的是,楊明是說演關索故事的戲劇?還是作為劇種的關索戲?這兩者的含義是不同的。如從他說高腔也在明代傳入雲南一點看來,他似指關索戲形成於雲南境內。因為他以為關戲索是“高腔範疇”,不是皮黃聲腔系統。

關索戲形成的時間恐怕較晚,因為道光時的河陽縣地狹土瘠,無他物產,商賈舟車不通……我認為關索戲很可能在鹹豐以後才逐漸產生和形成的。”今人顧峰認為“關索戲肯定早於滇劇”。(見《搶救稀有劇種——關索戲》。王、楊、薛諸家意見,分別於他們所著前引諸文)關索戲老藝人龔向庚1984年說他小時候就聽老輩人傳下來說,關索戲清朝順治年間就有了,原來還有書(唱本)。在他寫的《小屯關索來由報告書》中又說,杜文秀領導的回民起義失敗後,“過了幾年,瘟疫流行,各處商議玩玩燈(花燈)壓一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就好了。

從此以後,各地玩式(法)不同,但還是牛死馬遭瘟,吃藥無效,無法可想,玩花燈、玩搬打(武術)、龍燈,還是壓不住。有一個外來的風水先生到小屯來,這地方是五虎攆羊,要玩關率(索),關索是五虎大將,就會壓得住……不知道關經何處有?那時,小屯的李成龍和龔兆龍兩人是陳(岑)公關率何處有?那時,小屯的李成龍和龔兆龍兩人是陳(岑)公宮保的紅筆師爺……派兩人上雲南(指昆明)去找他們二人商量,後訪問著路南大屯玩著關索,是三十六位上將一堂(壇)。於是,請了李、張二師傅到小屯教我們玩,我們是中五虎,十八大將。”

說順治時期澄江有關索戲活動,尚無資料證料,只有資料說明康熙時澄江有儺活動。龔兆龍,確有其人。澄江有座靈峰寺,是關索戲藝人敬神、放置戲箱的地方。道光七年的《重修靈峰寺碑記》的末尾“合邑眾姓人等”的名單中,有龔兆龍的名字。龔向庚說的岑宮保,是岑毓英,生於道光九年(1829),同治七年(1868)任雲南巡撫,同治十二年(1873)署理雲貴總督。龔兆龍如活到岑毓項任巡撫總督時,當已是一老人。根據道光《澄江府志》記載,順治時期,澄江有大西軍孫可望、李不定期國所部的戰事活動;道光十年二十六之間,澄江有洪水、地震、瘟疫等災害;鹹豐、同治年間澄江遭受清軍與回民起義軍戰鬥的摧殘,三個時期都有因為需要除災而“玩關索”的條件。龔向庚所述同治年間請人到小屯教玩關索,說得較具體。

演出

關索戲關索戲

關索戲在長期的演出活動中,形成了一套固定不變的演出儀式和習俗,兼備娛神與娛人兩種功能,分為儀式性演出和戲劇性演出。戲劇性演出,情節簡單,語言通俗易懂,多為武戲,有唱有武打。儀式性演出有嚴格的程式和禁忌,如領牲(祭藥王)、練武(排練)、出巡、踩村、踩街、踩家等。
祭祀活動是在農曆臘月舉行,先擇好吉日,在村中靈峰寺正殿神位上供奉“藥王”,並在村中攆一隻雞,領牲後將雞宰殺,全體演員跪在神位前謝藥王,頌念:“藥王大將,今天我們大家誠心誠意替您家去玩玩”。祭祀後開始練武、排練節目、持續到除夕。演員要在寺內燒水洗澡淨身,吃住在寺廟,一直到正月十六日演出結束。
關索戲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到十六演出,關索戲表演的是三國蜀漢故事,其中又以演蜀漢人物,如劉備、孔明、關羽、張飛、關索、鮑三娘等為主,其主要人物有20人,加上馬童、龍套、鑼鼓手等演員共有36人。劇目內容都是頌揚蜀漢功績的。(這一點和樣板戲的高大全原則相似吧。)在演出習俗上,關索戲有“祭祀樂(藥)王”、“踩家”、“踩街”、“踩村”等儀式。劇中人物都戴象徵神的面具,共有20幅,是蜀漢人稱和與之相關的傳說人物,是當年小屯村請來“壓邪”的20名“五虎上將”。關索戲表演時不用油彩抹臉譜,而是把各人物的面具戴在頭上,演唱時沒有複雜的器樂伴奏,只用敲鑼、打鼓即可。小屯關索戲總目說法不一,有的老藝人講有一百多出,有的老藝人說有七八十齣。關索戲的劇目目前尚難統計有多少,但經常演唱的有二十多本,如“古城會”、“長板坡”、“三請孔明”、“過五關斬六將”、“收周倉”、“收馬超”、“張飛奪山寨”等,劇目有長有短,最長的達3小時,最短的約30分鐘。

形式

關索戲關索戲

關索戲在長期的演出活動中,形成了一套固定不變的演出儀式和習俗,兼備娛神與娛人兩種功能,分為儀式性演出和戲劇性演出。戲劇性演出,情節簡單,語言通俗易懂,多為武戲,有唱有武打;儀式性演出有嚴格的程式和禁忌。

如演出前的祭樂王(藥王)、練武,正月初一起開始演出按日出行踩村、踩家、踩街,每次演出時開頭的必演戲《點將》,當日演出結束後辭神,正月十六全部演出結束後的裝箱(服裝道具用箱封存)、送樂(藥)王等。演員在演出前一定淨身,演出期間不能回家夜宿。還有演員角色實行世襲傳承制。

關索戲這一有著獨特歷史、民族宗教文化價值的戲目怎樣保存下來,也是邢定生研究的對象。他說過去婚喪嫁娶及重要節日,都要演關索戲。但現在,由於受經濟利益的衝擊,關索戲原有的性質已經變樣,固有的功能已喪失,適合於關索戲生長的土壤也正在消逝。一些關索戲存在的先決條件已喪失,靠最先的原因已帶動不了它的發展,要靠政府來進行保護。所以政府應該重視起來,用現在很容易做到的音像手段把它保存下來。

同時,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要加以開發,讓這一戲劇的“活化石”繼續延續下去。而且,充分保護利用關索戲,對澄江旅遊業的發展、文化的建設都具有積極的作用。保護關索戲,也是在保護一種正要消逝的民族文化。

其祭祀儀式

關索戲關索戲

祭祀時,在五顯靈官的下方扯起一塊寫有“敕封有感風火藥王”八個大字的紅布標,作為“藥王”的 牌位,其中“火”字要倒寫。據說,不倒寫會引起火災。兩旁再寫“聲音童子”、“鼓板仙師”的牌位,全體演員必須到場跪拜神仙,請求允許演出關索戲,並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清吉平安,六畜興旺。 據小屯村民講.“藥王”就是關索大神。關索是三國名將關羽的三兒子,死後被民間尊為保護百姓的大神,唱關索戲就是請關索來壓邪避惡。為什麼把關索稱為“藥王”?村民解釋不了,也許是“樂王”的諧音或混音,當地人把“藥”和“樂”念成一個音。也許在傳承成的過程中把“樂”變成了“藥”。因為“藥王” 牌位兩旁還有“聲音童子”、“鼓板仙師”的牌位,所以有可能是“樂王”。
關索戲祭祀“藥王”的儀式不可改變.不祭祀藥王是不能演關索戲的,祭祀藥王一般是在臘月間選一個 吉日。祭祀儀式主要有:
(1)攆雞。就是從村里選一隻雄壯的公雞殺了祭藥王。
(2)公雞吃米喝酒表示吉利。公雞攆來了,要讓它自己吃米喝酒,日子才吉利,關索戲才能演。有時候
公雞是攆了半個村子抓到的,驚魂未定,根本不敢吃米.但也得等。
(3)喝雞血酒。公雞血滴進酒碗,演員跪在“藥王”牌位下喝雞血酒,表示虔誠,齊心合力。
(4)跪拜藥王。演員齊聲說道:“藥王大將,今年我們大家誠心誠意替您家去玩玩……”跪拜中還要由
領頭人念“領聖詞”:
關索藥王關索經,
劉備關羽張翼德,
東奔西逃無基業,
四川成都興王室。
只因劉家天下滿。
忠臣義士歸天界,
十八大將封成神。
哪處頂戴保哪處,
若有不信冒犯者,
善男信女齊定信,
傳與世上眾生聽,
桃園結義萬古名。
三請諸葛佐聖君。
五虎大將保朝廷。
忠臣義士枉費心。
上帝封為三聖君,
保護人民得安寧。
善男信女要齊心。
當時災星來降臨。
保佑人畜得清平
此外.“領聖詞”中還有這樣的內容:

關索戲關索戲

桃李,游遍陽宗,游遍八方,與我們玩,與我們樂。請求百花公主、鮑三娘、春生、壽生、奶母娘娘、哭神
精、笑神精、五顯靈官、文差、武差、豬神、牛王、馬祖、蟲王、山神、土地、關聖帝君,領下紅牲,保祜全
村人清吉平安,五穀豐登,六蓄興旺,買賣如意……領領領,領了“聖”之後就消災免禍……
從“領聖詞”中可以看出,人們帶著濃郁的宗教色彩,向關索祈禱,驅疫逐鬼,確保平安。
在整個祭祀儀式中,要求演員虔誠、嚴肅、莊重、認真、精力集中,不三心二意、胡思亂想。
二十個演員跪拜,還有一套規矩和順序,不能錯亂。兩人為一對,先拜神靈,再拜天,然後演員對拜。
十對演員跪拜的順序是:關公和周倉,黃忠和肖龍,張飛和假張飛,趙雲和馬超,關索和黃三岳,張邦
和張遷,劉備和諸葛亮,小軍和鞏固.秦蛟和嚴顏,鮑三娘和百花公主。
祭拜神靈儀式完成之後要離開靈峰寺,或者演出間歇把臉殼放回靈峰寺演員要離開神龕,都要唱二段辭
神詞。
辭神詞:
一報天和地
二報日月和神靈
三報國王和水土
四報父母養育恩
全體演員唱完辭神詞,緊接著張飛再唱四句
再報英雄三千秋
傳遍天下海和洲。
九洲四海揚名姓,
到處消遙好風流。
祭完藥王開始排練,正式演出從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年三十晚上,演員在靈峰寺洗澡。洗了澡就不準回
家.吃住在靈峰寺,戒男女房事,不吃腥味食物。大年初一換戲裝還要對神跪拜磕頭。
演出結束還要舉行送“藥王”儀式。正月十六演出結束,要把藥王送上天。送藥王要在夜深人靜的時
候,仍然以公雞謝藥王。全體演員跪下,一齊念道:“藥王大將,我們誠心誠意為您家玩了,現在送您回去
……”然後把藥王的神位取下來,全體演員手執香火,送藥王牌位到村口“南潭”泉口,把藥王牌位燒掉。
演員列隊回來,不準說話,不準回頭,不準弄出聲響.不準有火光,這樣“藥王”才能送回天上。
在《中國戲曲手冊》、《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中國戲曲大詞典》中,關索戲被列為獨立的戲種。《中國戲曲志•雲南卷》編篡了《關索戲志》一書,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傳承難題

關索戲關索戲

誰來傳承關索戲?
關索戲一直保持父傳子、子傳孫,不外傳的傳統,始終由小屯村的村民表演。大刀怎么閃,年年都是那個動作,走步、打鬥、唱腔從來沒有新的發展,它依舊保持著古樸、原始的風貌。在專家的眼中,這種神秘的、原生態的戲劇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但一個尷尬的事實是,關索戲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並沒有多大市場。今年的“五一”黃金周,關索戲來到祿充風景區,作探索式演出,但很多人反應:看不懂、聽不懂,只覺得很神秘,“演員們戴著面具,陽宗方言難以聽清。”

在傳承過程中,有人大膽提出了改革。“如果不改革,關索戲復甦不了,走市場也是個問題,不能讓關索戲一直封閉在小屯村。”有觀察者提出。但是,戲服改動一點點專家們都有意見,他們認為,改變後就不是關索戲了。

爭論過後,專家普遍認為,如果不進行改革,關索戲的存活是個問題,政府補助遠遠不足,靠市場運作,就必須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作微小改動。

澂江縣正在進一步挖掘關索戲,打算和旅遊業相結合,引進外來藝術團,把關索戲這一品牌打響,打響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下去。

此前,澂江縣文體局對關索戲進行了調研,發現演員年齡偏大,演出隊伍顯得青黃不接,文體局與小屯村反覆磋商,提議讓更多的年輕人參加演出,讓健在的老人傳授武打動作、唱詞、唱腔。以前,劇本一家留一本,現在要把唱詞、唱腔和樂譜都整理出來。可喜的變化是,現在4歲以下的演員已經有七八個了,十八九歲的演員也開始出現。

關索戲嘗試著走出小屯村,不再是春節時才搬出來的祭祀演出活動。今年立夏節,關索戲在撫仙湖北岸風之廣場進行展示演出,在撫仙湖水下探秘時,也舉行了長達一周的民間民俗文化展演。澂江縣期望通過這種面向市場的嘗試,加強民族、民間文化的普及。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雲南省澂江縣的“關索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戲劇項目類別,序號12。

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1)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