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果爾孜

普蘭果爾孜

普蘭果爾孜,又名“果諧”,即圓圈舞蹈,發源於普蘭縣,廣泛流傳在阿里農村,是一種拉手成圈,男女分班唱和,頓地為節,載歌載舞的自娛性舞蹈。舞蹈以2/4拍的重拍起步,節奏鮮明,歡快熱烈,勞動氣息濃郁。

詳細介紹

普蘭果爾孜,又名“果諧”,即圓圈舞蹈,發源於普蘭縣,廣泛流傳在阿里農村,是一種拉手成圈,男女分班唱和,頓地為節,載歌載舞的自娛性舞蹈。舞蹈以2/4拍的重拍起步,節奏鮮明,歡快熱烈,勞動氣息濃郁。普蘭農牧區非常喜愛跳“果諧”,男女老少都會唱會舞。普蘭果諧的基本步伐有“三步一抬”、“前踢三步跺”,步伐要求大方有力。其手勢“前關開手”和“前後甩手”,活潑靈巧。普蘭果諧具有濃厚地域的特色,這與他們生活的地理環境和風俗習慣是分不開的。普蘭縣是半農半牧地區,人民習慣於農牧兩種生活,因此舞跳也有半農半牧風味的獨特色彩,這種獨特色彩的舞蹈在西藏少見。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申報的“普蘭果爾孜”入選,列入傳統舞蹈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1)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