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古歌

《酉陽古歌》入選第三批國家“非遺”候選名單,列入民間文學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簡介

酉陽古歌: 巫儺師在祭祖崇拜,祈求豐產和驅邪還願活動中吟誦或唱誦的文辭,流傳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風格詭譎,源頭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巫歌,是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總匯。酉陽古歌有雙句押尾韻的自由體和兩句一節,四句一節句尾押韻的格律體,多為四言七言句式,穿插連線,有高腔與平腔兩種唱腔,頗有韻味。
《酉陽古歌》(即巫儺詩文)屬巫文化範疇,現主要流傳於地處湘鄂渝黔交界處的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是南方古文化在武陵山區延續和衍變的產物,是土家族巫儺師(梯瑪)在法事活動——祭祖崇拜,祈求豐產和驅邪還願活動中吟誦或唱誦的文辭,風格詭譎,大約有6000年的歷史,其源頭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巫歌,是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總匯。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申報的“酉陽古歌”入選,列入民間文學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內涵

1、巫風色彩濃厚(聯繫梯瑪文化);2、作為逝者靈魂的傳遞;3、作為凡人表達祈求的橋樑。
雖然時間和空間不同,念誦吟唱的形式和內容不盡相同,但古歌都充滿了巫風色彩,對世界寄予美好的願望。誦者或威風凜凜、神氣煞煞,傳達靈魂的叮囑;或風趣活潑、灑脫無羈,表達凡人的祈求。總之,它風格浪漫詭譎,是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

體裁與句式和唱腔

從酉陽古歌的體裁來看,有雙句押尾韻的自由體和兩句一節、四句一節句尾押韻的格律體,多為四言七言句式,穿插連線。有高腔與平腔兩種唱腔,頗有韻味。

內容

1、內容由活動的性質決定,有多個章節;2、內容固定,有文字化的文獻傳承;3、分為神靈類和生活類;4、代表作有讚美詩、風俗詩、決術詩等;5、包括歷史故事也有生活氣息;6、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為基礎;7、雜糅儒、道、佛等成分祭祀韻文。
《酉陽古歌》的內容取決於所主持活動儀式的性質,主要有跳神、請師、造橋、招魂、藏身、落陰、蓋家先錢、打保符、送茅山、送神等章節,口耳相傳,文辭固定,較少即興創作。酉陽巫儺詩文分為神靈類和生活類,其代表作有:讚美詩《東嶽齊天是齊王》;風俗詩《藏身躲影》、《鳴鑼會兵》;訣術詩《一年四季》等。包括人類起源、民族遷徙和英雄傳說等;又有淺顯滑稽的生活氣息,大俗大雅,如為家庭性的驅邪還願活動,包括申文請聖、迎兵架橋、請水箚灶、懸幡解邪、回神安香、掃蕩踢刀等程式章節。巫儺詩文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為基礎、雜糅著儒、道、佛等成分的祭祀韻文,其歷史悠久,影響廣泛,學術研究價值極高。

傳承與保護

酉陽古歌一貫口耳相傳,文辭固定,較少即興創作,保存了大量的原始信息和藝術因子,是一座古老瑰麗的民間文學寶庫。被評為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後,它將得到更好地保護,對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傳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申報的“酉陽古歌”入選,列入民間文學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務院公布了《酉陽擺手舞》《酉陽民歌》《酉陽古歌》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全部的圖文錄像資料都是由文化館報縣、市、國務院步步努力申報成功的,但每個項目的申報經費都少得可憐(2萬元,製作一個標準申報錄像片都不夠),現在還欠《酉陽古歌》申報材料製作費4.5萬元,還需縣政府主持解決。重慶市現在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39個,在40個區縣中屬於第二名。

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1)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