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縣

酉陽縣

酉陽縣即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山區,與湖南、湖北、貴州毗鄰。酉陽是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多民族雜居地,全縣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人口84萬(2012年)。郵政編碼4098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桃花源鎮。

基本信息

簡介

酉陽縣酉陽縣
酉陽縣,古稱酉州,酉陽縣位於重慶直轄市東南,地處渝、鄂、湘、黔四省(市)邊區的結合部。東鄰秀山縣和湖南省龍山縣,東北與湖北省來鳳縣為鄰,南與貴州省印江、松桃等縣接壤,西與貴州沿河縣毗鄰,北靠彭水、黔江等縣。縣域面積51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萬(2012年)。

酉陽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縣內龍潭鎮是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趙世炎的故鄉,南腰界是賀龍、任弼時、王震、肖克等率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會師並創建的革命根據地。

酉陽縣先後獲得全國文明縣城、市級山水園林城市、市級衛生城市、市級文明城市和重慶市森林城市,榮獲 “轉型2011聯合國宜居生態城市”和“中國宜居宜業典範縣”及平安重慶最安全的區縣、中國最佳綠色旅遊名縣”和“重慶市十強宜游區縣”、全國綠色能源示範縣等多項榮譽。

酉陽有渝懷鐵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國道、326國道通過;1小時可達重慶黔江舟白機場,約87公里,2小時可達貴州銅仁大興機場;是3小時重慶、4小時長沙的重要節點,烏江航道是酉陽直通長江黃金水,30萬噸級的龔灘鎮烏江碼頭,180噸的客貨輪從這裡開往重慶、武漢、上海。

歷史沿革

酉陽縣酉陽縣
酉陽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立縣治,元置酉陽州。建縣制2200多年,是800年州府所在地。

酉陽縣,《禹貢》為梁州之域。商周為蠻夷地。春秋戰國時期,今酉陽地域屬楚。秦時隸屬黔中郡。

漢高祖五年(前206),改黔中郡置武陵郡,於武陵郡境(治今永順王村)置酉陽縣,今縣境屬武陵郡酉陽縣地的一部分。王莽改武陵郡為建平郡,東漢復為武陵郡,其屬地依舊。

東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劉備與孫權聯合分治荊州,時縣境屬蜀武陵郡。

蜀漢章武元年(221),於漢酉陽縣境西部酉水北岸設黚陽縣,今縣境東部屬吳武陵郡黚陽縣地,西部屬蜀涪陵郡涪陵縣地。公元222年,東吳攻占武陵,界東屬吳荊州武陵郡黚陽縣地,西部屬蜀益州涪陵郡丹興縣。

西晉,今縣境界東屬武陵郡黚陽縣,西部屬涪陵郡漢葭地。

南朝梁改黚陽縣為大鄉縣,今縣境東南部屬大鄉縣,西北部屬巴郡奉州地。

隋開皇九年(589)廢酉陽縣名,十九年(599)於今酉陽縣萬木鄉櫃木村(城子頭)置務川縣。唐武德四年(621)改務川為務州。貞觀四年(630)改務州為思州,以境內思邛水而名。天寶元年改為思州寧夷郡,乾元元年(758)復為思州。

五代時,中原無主,冉氏遂據之,後世居其地,即史書所謂“沒於蠻僚”。

宋紹興元年(1131),析思州部分地,合酉陽寨置酉陽羈縻州,治所在縣境南部官壩(今螞蝗鄉)。

元朝建立,仍為酉陽州,由冉氏子孫世襲,隸四川南道宣慰司懷德府。延祐元年(1314年)改酉陽州為酉陽軍民宣慰司。元末,明玉珍據蜀,改酉陽軍民宣慰司為酉陽沿邊溪洞軍民宣慰司。

洪武五年(1372)四月仍置酉陽州,兼置酉陽宣慰司都元帥府,八年(1375)廢州和川東道宣慰司懷德府,復置酉陽宣慰司,隸四川布政使司。兼領平茶、石耶、邑梅、麻兔四洞長官司。永樂十一年(1413)改酉陽宣撫司邑梅長官司隸重慶。十六年(1418)石耶、平茶洞長官司改隸重慶衛,麻兔洞改隸貴州銅仁府。另析石耶洞長官司置地壩洞長官司。嘉靖時廢溶溪芝麻子坪洞長官司,改以隸酉陽宣撫司。今秀山石堤、妙泉、宋龍屬酉陽宣撫司。天啟元年(1621)酉陽宣撫司升為宣慰司。

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廢酉陽宣慰司為酉陽縣,隸黔彭廳。乾隆元年(1736),升酉陽縣為酉陽直隸州,實行以州代縣。時酉陽州領秀山、黔江、彭水三縣。是年,酉陽州改隸四川省。

民國二年(1913),改酉陽州為酉陽縣,隸川東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酉陽為第八行政專員公署,轄酉陽、秀山、黔江、彭水、南川、涪陵、石柱、豐都、武隆9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酉陽縣隸川東酉陽地區專員公署。1952年,撤酉陽專區,酉陽縣改隸涪陵專區。1983年11月11日,成立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仍隸涪陵專區。1988年,改隸黔江地區。1997年6月18日,隨黔江地區改隸重慶市。

行政區劃

酉陽縣酉陽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總人口84萬人(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少數民族17個,占總人口的84%。全縣境以山地為主,西界為烏江。最高峰為龍頭山,海拔1697米;2011年,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轄14個鎮、24個鄉。

鎮:桃花源鎮、龍潭鎮、麻旺鎮、酉酬鎮、大溪鎮、興隆鎮、黑水鎮、丁市鎮、龔灘鎮、李溪鎮、泔溪鎮、後溪鎮(現更名為酉水河鎮)、蒼嶺鎮、小河鎮、板溪鎮。

鄉:塗市鄉、銅鼓鄉、可大鄉偏柏鄉、五福鄉、木葉鄉、毛壩鄉、花田鄉、後坪鄉、天館鄉、宜居鄉、萬木鄉、兩罾鄉、板橋鄉、官清鄉、南腰界鄉車田鄉、腴地鄉、清泉鄉、廟溪鄉、浪坪鄉、雙泉鄉、楠木鄉。

自然環境

地勢中部高,東西兩側低。東北部一般海拔300-700米,西部為低中山區,一般海拔400-600米,中部為中高山區,海拔600-1800米。全縣最高海拔1895米,最低海拔260米,氣候溫潤,日照較好,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土地資源

全縣幅員面積517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71萬畝,荒地面積11.34萬畝,林地面積260萬畝,草山草坡210萬畝。全縣木材蓄量105萬立方米,遍布楠木、銀杏、香樟、鵝掌楸等珍稀物種,有中藥材1210種,其中常用藥材231種,杜仲、天麻厚朴、金銀花等名貴藥材享譽全國,為全國有名的“三木”藥材生產基地。

礦產資源

酉陽縣資源富集,物產豐富,汞、磷、硫、鉀、煤、鐵、銅、錳、瑩石、鋁土、重晶石等地下礦藏遍布全境,全縣礦床、礦(化)點共79處,其中內生礦產包括汞礦17處,銅礦4處,鉛鋅礦7處,瑩石礦23處;外生礦產包括鐵礦3處,煤點心3處,硫鐵礦4處,磷礦4處,釩礦2處,鉬礦2處,錳礦1處。其中汞礦蘊藏量極其豐富,被譽為全國“五朵金花”之一。全縣水能蘊藏量43.5萬千瓦,可開發量22萬千瓦,已開發6.8萬千瓦。著名的河流有烏江阿蓬江酉水河

發展狀況

酉陽縣酉陽縣
全縣工業企業涉及機械、建材、輕工、藥業、電力、食品加工等十多個行業,工業企業職工總人數達5000餘人,2001年全部工業總產值實現3.3億元,其中輕工業實現產值1.8億元,重工業產值1.5億元。製藥、冶金、日化、飲料等五大產品成為酉陽工業經濟的骨幹支柱。全縣骨幹工業有華武製藥廠、烏電集團酉陽分公司、武陵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金鑫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龍潭鐵合金廠、龍潭電解金屬錳廠等企業。

全縣現已建成面積穩定在10萬畝左右,年產優質菸葉20-25萬擔的優質烤菸生產基地、8萬畝的中藥材基地、30萬畝的商品林基地和以生薑、蘑芋、薇菜為主的綠色食品基地6個。2001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10.08億元,林業總產值0.31億元,造林面積29.6萬畝,其中楊樹栽植15萬畝。牧業總產值3.90億元,肉類總產量4.34萬噸,生豬飼養100.94萬頭,羊飼養51.20萬隻,牛飼養18.98萬頭。鄉鎮企業發展形勢較好,2001年全縣鄉鎮企業總收入5.85億元,現有鄉鎮企業單位數2540個,從業人員10190人,農村面貌進一步改變,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到2001年,全縣共有公路通車裡程1214公里,營運汽車擁有量達621輛,其中貨車434輛,全年客運量達352.1萬人,旅客周轉量達3萬人/公里,貨運量達52.2萬噸,貨物周轉量達5363萬噸/公里。全縣現有郵電局(所)27處,2001年完成了39個鄉鎮行動電話機站建設,電話裝機容量達26438門。

全縣共有高完中4所,鄉鎮國中54所,鄉鎮中心校86所,支點校及村民小61所,職業中學3所。全縣中國小校舍總面積537689平方米,有師範學校1所。據統計,全縣受高等教育人數為8751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39821人,國中文化程度155987人,非文盲率89.2%。全縣現有各類科技人員7465人,科技開發機構2個,民營科技企業4家。全縣的農業適用技術普及率達91%,建成烏羊純繁、黑山羊純繁研究基地各1個。共推廣普及和引進適用科學技術107項,獲得各級科技成果獎24項,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33%。全縣現有地面文物329處,其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3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現有球場283個,訓練房1個,250米田徑場7個,400米標準田徑場1個。全縣現有衛生醫療機構163個,其中衛生部門直屬縣級醫療衛生單位7個,鄉(鎮)醫院39所。擁有衛生從業人員1405人,衛技人員工270人,其中副高職稱21人,中級職稱218人,初級職稱830人,擁有病床1282張,能夠滿足全縣人民求診治病所需。

文化藝術

酉陽歌舞

酉陽擺手舞酉陽擺手舞
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最主要的標誌性文化形態之一。是以擺手為特徵的祭祀性舞蹈,是土家先民在進行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土王崇拜和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活動中創造出來的。2001年10月,原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同志來酉陽看望老區人民時,在桃花源廣場與酉陽各族民眾同跳擺手舞,並欣然題詞,“酉陽:土家擺手舞之鄉”。

梯瑪跳神:“梯瑪”即土老司的土家語稱謂,是土家人信奉的本民族“巫師”,是溝通人與神的中介。土老司是土家先民進行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土王崇拜的組織者、指揮者和具體實施者,作為土家原生文化模式的主要角色,土老司在婚喪嫁娶、擺手祭祖、敬神驅邪、治病消災、祈求幸福吉祥等社會活動中,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職能。

土家打繞棺:廣泛流傳在酉陽東部一帶的“打繞棺”是一個集吹打與舞蹈於一體的獨特而古老的民族民間藝術形式,她起源和適用於喪葬活動,是土家人在進行喪葬活動時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其舞蹈動律的基本特徵,人們習慣上又稱為“穿花舞”或“穿喪堂”。

面具陽戲:酉陽中、西部的面具陽戲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儺儀”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複合文化形態。它是在保留了儺戲面具的基礎上,又融合了地方土戲和花燈唱腔的特色逐漸演變而成的。

山歌民歌與花燈:酉陽縣的山歌、民歌種類繁多,特色濃郁,源遠流長。不論男女老少,都喜歡唱歌,有的唱現成的歌,有的觸景生情,即興而歌。該縣的蒼嶺、井崗、後溪、可大等地是遠近聞名的“山歌民歌之鄉”,曲調以其高亢和優美而著稱。花燈是該縣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境內各地均有分布,且各具特色,其中尤以井崗的花燈最賦盛名,唱腔優美、曲調豐富。此外,該縣還有蘊藏豐富的車燈、馬馬燈、高腳車燈、土戲、吹打樂等民族民間藝術形式,或高亢、或低徊、或激昂、或輕柔,匯成了歌、舞、樂的海洋。

民族服飾

梯瑪跳神梯瑪跳神
解放前,土家人多用自織、自染的土布(家機布)做衣料。男子多穿黑色或藍色,女子將布染成“鹿子鬧蓮”、“喜鵲鬧梅”、“雙鳳朝陽”等富有喜色的圖案。男式服飾的基本特色是:上衣為“琵琶襟”,後來逐漸穿對襟短衫和無領滿襟短衣;纏腰布帶;褲子肥大,褲腳大而短,皆為青、藍布色,多打綁腿;頭包青絲帕或五六尺長的白布,呈“人”字形;腳穿偏耳草鞋、滿耳草鞋、布鞋或釘鞋。 女式服飾的基本特色是:上衣矮領右衽,領上鑲嵌三條花邊(俗稱“三股筋”),襟邊及袖口貼三條小花邊欄桿;下穿“八幅羅裙”,裙褶多而直,後改為褲腳上鑲三條彩色花邊的大筒褲;姑娘素裝是外套黑布單褂,春秋季節多穿白衣,外套黑褂,色似鴉鵲,稱之為“鴉鵲衣”。苗族服飾特徵 苗族同胞喜穿青色服裝,不論男女,均頭包一丈多長的青絲帕或白布帕,纏成人字形,女子則飾以銀梳、瓜子針、茉莉針、芭蕉扇等銀質飾品;戴耳環、耳墜、手鐲、戒指等金、銀、玉制的首飾。

孩童衣褲,不多講究,只是點綴些花卉圖案。帽子很講究,春季多戴紫金冠;夏季多戴圈圈帽、蛤蟆帽、涼帽;秋季多戴冬瓜帽、風帽、八角帽、鳳尾帽等棉帽。帽子以多種彩絲繡花,釘以銀質“文八仙”、“武八仙”、“十八羅漢”的裝飾品。頸項戴痰枷,以接涎水,還戴有項圈,圈上系銀質響鈴和“百家鎖”等飾品。胸前圍有花兜兒,手腳桿上戴銀圈,圈上系有銀槌、銀鈴。腳穿“粑粑鞋”、“貓頭鞋”,均繡五色花卉。

旅遊

旅遊資源

酉陽桃花源酉陽桃花源
酉陽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酉陽旅遊以其秀麗的自然山水、獨特的歷史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逐漸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旅遊熱點地區。景點以千年古鎮、百里畫廊、世外桃源、民族風情為主,構成了“養生之都,休閒之地”的獨特旅遊資源。

酉陽是中國土家文化發源地,是土家族最大的聚居區。酉陽是以土家、苗族等少數民族為主的多民族雜居地。酉陽有烏江百里畫廊、桃花源、筍岩大峽谷、大板營原始森林等名勝美景,佛道文化濃郁的龍頭山,深山玉帶阿蓬江、河灣生態古寨,有趙世炎烈士故居和南腰界紅色經典等知名旅遊景點,更有龍潭古鎮和龔灘古鎮,其中龔灘古鎮位列重慶十大歷史名鎮之首,已被確定為重慶“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之一。酉陽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重慶市民歌之鄉”。

酉陽同時也被被譽為“土家文化的搖籃”,是中國土家擺手舞之鄉、中國著名民歌之鄉、中國土家文化發祥地、中國著名原生態旅遊勝地,享譽“休閒之都,養生之地”的美譽.
酉陽建縣制於秦昭襄王30年(公元前277年),2000多年建縣制史包含800年州制和600餘年土司制的歷史,繁衍生息了土家、苗、侗、水、布依等16個少數民族,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土司文化、民間習俗、民族風情。

酉陽境內武陵逶迤、江河縱橫、森林密布、溶洞發育。巴渝勝境烏江畫廊、渝東南“小桂林”酉水河、深山幽峽阿蓬江、大板營原始森林、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原型、古色古香的龔灘古鎮、龍潭古鎮等旅遊景區如珍珠般煜煜生輝。原始古樸的山水風光,魅力四射的民族風情構成了渝東南旅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酉陽旅遊地圖中除了豐富的人文風光資源,自然景觀也相當壯麗,山水相接水天一色,山、水、洞、泉,旅遊資源豐富,有縱橫酉州的烏江江、阿蓬江、酉水河等,,有雄峙江邊的烏江山峽、龍盤虎踞的武陵風貌,神奇美妙、千奇百怪的桃坡丹霞風貌;

酉陽旅遊逐步形成“一個中心(桃花源民俗體驗中心)”、“兩條主線(烏江畫廊黃金旅遊線、南起龍潭古鎮北至阿蓬江峽谷的319國道沿線)”、“三個結點(龔灘、龍潭、後溪三個歷史文化名鎮)”、“五大特色景區(烏江百里畫廊、龍潭古鎮、酉水河民俗體驗旅遊區、大板營原始森林、南腰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旅遊產業分布格局。

A級旅遊景點

龔灘古鎮龔灘古鎮
5A級旅遊景區:重慶酉陽桃花源

4A級旅遊景區:重慶龔灘古鎮、烏江畫廊

3A級旅遊景區:重慶趙世炎烈士故居、龍潭古鎮、酉水河

2A級旅遊景區:酉陽後溪河灣山寨、大板營原始森林、南腰界紅色革命根據地、桃坡一品丹霞等

酉陽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主要景點有酉陽桃花源、龍潭古鎮、龔灘古鎮、酉水河、蒼蒲蓋大草原、龍洞坪大草原、騰龍洞、伏羲洞、八仙洞、千年古剎永和寺、龍頭山雲海、石泉古苗寨、河灣古寨、趙世炎故居、中國南腰界工農紅軍第三軍司令部舊址、百里烏江畫廊、翠屏山、金銀山、巴爾蓋國家森林公園、桃坡丹霞地質公園、筍岩大峽谷、大板營原始森林等。桃花源至龍潭古鎮風景區令人神往酉陽縣境內交通暢達。

華夏祠都

為集中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家族姓氏風采,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百家祠堂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在龍潭鎮堰堤村,以中國504家姓氏為根,建設“華夏祠都”文化旅遊項目。華夏祠都緊密結合網際網路時代特徵,以網際網路技術為基礎,與國內大型網站合作,開通創意板共同推出華夏祠都品牌交流平台,以創新意識發展華夏祠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