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市

玉門市

玉門市位於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西部,面積1.35萬平方千米,人口17.72萬,漢族為主,另有回、裕固、哈薩克等20個少數民族。離漢代玉門關有上百公里,離清代玉門縣舊址約70公里,它高高地蹲伏在祁連山綿延重疊的余脈上,依靠著白雪皚皚的雪峰。市區有石油河流經,玉門鎮有疏勒河流過。這裡是誕生中國第一口油井的地方,這裡是誕生中國第一個油田的地方,這裡是誕生中國第一個石化基地的地方,這裡是孕育大慶、勝利、克拉瑪依油田的地方,這裡是養育和繁衍中國現代工業的地方,這裡曾經激盪著整個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玉門市,位於中國甘肅省河西走廊西部。面積1.35萬平方千米,人口17.72萬,漢族為主,另有裕固哈薩克等20個少數民族。漢元狩二年(前121)始置玉門縣,後屢有變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復置玉門縣。1955年設省轄玉門市,1958年合縣、市為地級市,1961年改為縣級市至今。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除豐富的

玉門市玉門市
石油資源外,還有煤炭、芒硝、石膏、重晶石、金剛砂、金、鐵、錳等礦產資源。工業有電力、煤炭、石油、機械、化工、建材、服裝、食品等部門。土特產品有元明粉羊毛駝毛蠶豆花海瓜等。市內有昌馬石窟昌馬岩畫漢長城烽燧火燒溝遺址乾海子候鳥保護區老君廟孫健初紀念碑等名勝古蹟。

玉門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除豐富的石油資源外,還有煤炭芒硝石膏重晶石金剛砂等礦產資源。工業有電力、煤炭、石油、機械、化工、建材、服裝、食品等部門。土特產品有元明粉、羊毛、駝毛、蠶豆、花海瓜等。市內有昌馬石窟、昌馬岩畫、漢長城及烽燧、火燒溝遺址、乾海子候鳥保護區、老君廟、孫健初紀念碑等名勝古蹟。

玉門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鐵人"王進喜的故鄉,石油工業已有65年的發展歷史。1955年建市,1957年建成全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1958年為了服務油田發展,原玉門縣從玉門鎮(現為玉門新市區)遷至老市區,與玉門石油管理局合併為地級市,1961年市局分家,玉門市改為縣級建制。1999年中國石油企業改制重組,將玉門石油管理局分設為玉門油田分公司和玉門石油管理局。2002年國務院批准酒泉撤地設市,玉門市被確定為甘肅省直轄市,由酒泉市代管。2003年玉門市政府駐地遷址獲得國務院、民政部、省政府、酒泉市政府批准,並付諸實施。同年玉門油田酒泉生活基地在酒泉市新城區奠基,石油企業"下山工程"正式啟動。

行政區劃

玉門市玉門市
玉門市轄4個街道、4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南坪街道北坪街道新市區街道玉門東鎮玉門鎮、赤金鎮、花海鎮下西號鄉黃閘灣鄉柳河鄉昌馬鄉清泉鄉小金灣東鄉族鄉國營飲馬農場國營黃花農場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18893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南坪街道10237北坪街道26676新市區街道21259玉門東鎮2979玉門鎮25015赤金鎮13508下西號鄉9432黃閘灣鄉8749柳河鄉9821昌馬鄉5531花海鄉12240清泉鄉4101小金灣鄉4137國營飲馬農場虛擬街道5206國營黃花農場虛擬街道6682官莊子企業公司虛擬街道1675農墾建築公司虛擬街道1739甘肅礦區虛擬鎮19944。

歷史沿革

玉門市玉門市
商至戰國為西羌地,秦至漢初為月氏、烏孫國匈奴地。漢元狩二年(前121)始置玉門縣,隸酒泉郡。西涼置會稽郡,北魏置玉門郡,後屢有變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復置玉門縣。1949年9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玉門油礦,翌日解放玉門縣。1955年12月成立玉門市(省轄市)。1958年合縣、市為地級市,1961年改為縣級市,隸屬酒泉地區行署。2002年酒泉撤地設市後,玉門由酒泉市代管。2003年4月4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3]63號),同意將玉門市人民政府駐地由解放路(南坪街道)遷至玉門鎮。

農業情況

全市土地面積133.08萬公頃,其中耕地2.87萬公頃;水域1.22萬公頃,園林牧草8.75萬公頃,其它用地13.28萬公頃,未利用土地106.42萬公頃。農業以最佳化產業結構為目標,積極推進傳統農業向市場化和現代化轉變,開創了品牌農業發展的新階段。培育開發了啤酒原料、飼草、棉花、綠色保健食品等新興產業,建成了3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出了“草王”飼草、“綠峰春柳”酒花、“參樂”南瓜粉、“沁馨”甜玉米、“花季”孜然、“雅丹”紅花油等六大品牌產品。

工業狀況

主要礦產除石油外,還有煤、鐵、、銅、硫磺石膏、芒硝等30多種。現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為主及電力、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礦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153種石油製品中有30種產品榮獲省、部、國家優質產品獎。規劃建設中的電冶小區、開發區工業園區及玉門東鎮建化小區、老市區工業小區等五個小區,將成為玉門工業紐帶式聯合開發的重點區域。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玉門擁有各類學校92所,新增市第三幼稚園、小金灣幼稚園、油城學校等項目,聯考二本以上錄取率達28%,綜合錄取率達93%。赤金鎮、柳河鄉等寄宿制學校累計新建建築面積達到92000平方米,投入資金超過2億元,消除D級危房26076平方米,撤併城鄉學校33所,全市建成“一鄉一校、一鄉兩校”模式12個。城鄉中國小實驗儀器和藥品配備全部達到一類標準。

醫療衛生

2012年,玉門擁有衛生機構121個,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零差率銷售實現全覆蓋,市一醫院住院大樓建成使用,婦女“兩癌”普查和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救治惠及城鄉家庭2萬多戶。

基礎設施

2012年,玉門新改建供排水管網4.3公里,鋪築排洪管線1.3公里。新增城鎮綠化面積33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6.83%,人均公共綠地22.7平方米。鋪築城區道路4.8公里。
2012年,玉門多渠道籌措資金1218萬元,建成衛星收視點85個,微機室68個,多媒體演播廳35個,配備計算機1965台。

社會保障

2012年,玉門城鎮新增就業3406人,223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為1.2萬名60歲以上城鄉老人發放養老金993萬元。市財政統籌資金1718萬元將3426名關停破產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一次性納入了職工醫療保險,為4312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辦理了工傷保險。城鄉低保全面提標,發放各類救助資金6818萬元。
2012年,玉門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6767人,參保率均達到95%以上;累計征繳養老金2612萬元,其中上級財政補助1315萬元,本級財政補助281萬元,個人繳費985萬元,集體補助31萬元;為11509名城鄉老人同期足額發放養老金1139萬元,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

自然資源

玉門,以其獨特的地理文化傳誦古今;以其豐富的石油資源聞名中外。

玉門歷史悠久,貢獻突出。漢代設縣,素有“塞垣咽喉、表里藩維”之稱,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我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為祖國的石油工業做出巨大貢獻。

玉門地域遼闊,物產豐富。面積1.35萬平方公里,盛產小麥大麥玉米黃豆西瓜甜菜甘草麻黃鎖陽啤酒花等作物和名貴藥材;有石油雲母硫磺芒硝等礦藏。

歷史文化

文化遺產

玉門境內有新石器晚期火燒溝文化遺址、昌馬石窟、古代岩畫、漢代長城、烽燧以及唐、宋、明、清時期的著名文化遺存。

地方習俗

春節:玉門人叫"舊年"。過年的內容除了有除夕守歲、拜年、貼年畫、貼對聯、貼鬥神、放鞭炮、耍社火外,還舉行一些祭祀活動,諸如接神、敬天等。

冬至節:玉門人把冬至節視為"小年",非常重視。在這天講究吃"窩窩飯"。另外,冬至節還有其它民間體育活動,舊時,玉門人在這天喜歡"打鞦韆",到河裡滑冰,孩子們則愛玩"打老牛"。

臘八節:玉門人也十分重視,在這天一般習慣吃豆子飯(即臘八粥)。

灶神節:臘月二十三叫"灶神節",在這一天,人們要送灶王爺上青天,吃燒的小乾糧,除此而外,還要扎"灶馬",做粘糖(麥芽糖),在這日晚上"祭灶"送灶王爺上天。

除夕守歲:除夕夜,玉門人講究這一夜不睡覺,還要吃得很飽,意思是只有除夕吃飽了,來年才會豐衣足食,當地的習慣是吃長面。在這夜,人們還要為春節的來臨作幾件重要的事情:一是貼對聯,門上貼年畫(舊時叫貼"鬥神");二是在清掃了里里外外之後,還要舉行一些地方習俗很濃的祭祀活動。

初一不出門:大年初一按當地的習慣,人們一般不出門,這主要是為了合家團聚、談古論今、共敘家事。初二才開始走動,相互拜年。

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十五又叫"燈節",古稱"上元節",元宵節的習俗一是吃湯圓,二是觀花燈。

二月二龍抬頭:舊時把農曆二月初二,視為"土地節"這天農村人大多要攤煎餅,供奉土地神

端陽:玉門人過端陽節流行吃米糕油餅子、飲黃酒、婦女們還講究繡"香包"、扎花線

"六月六"沙浴節:每年農曆六月六日,柳河官莊子北邊的黑沙窩非常熱鬧,周邊民眾來此,一為湊熱鬧,二為通過曬沙治療各種風濕病等。

中秋節:玉門人過中秋節也有祭月習俗,一家人團聚敘舊,吃月餅、吃鍋盔。

傳統社火

傳統社火:玉門民間延襲至今的社火內容比較豐富,有高蹺、獅子、旱船、東洋車、腰鼓、秧歌、地蹦子、跑驢等,除以上幾種形式之外,玉門民間流行的傳統社火,還有霸王鞭、大頭娃娃、鐵芯子、太平鼓等,近年來,從外地還引進了豬八戒背媳婦、二鬼摔跤、耍燈籠等,使玉門社火更加豐富多彩。

人文景觀

玉門市玉門市
玉門文物古蹟眾多,名勝風景獨特。全市被省、地、市保護的景點104處。著名的有距今3700多年的中國最大、最古老的古代羌族文化遺址——火燒溝原始部落村、昌馬石窟、紅山寺騸馬城吾艾斯墓等文化遺址和乾海子候鳥自然保護區、夢江南玫瑰溝度假村及“中國石油第一井”、“鐵人”故居紀念館等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老君廟和老一井

老君廟和老一井座落在玉門市區南端,最早建於清同治二年,因抗日戰爭期間在此發現和開發當時中國最大的油田而聞名全國,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中享譽全球。1980年,玉門石油管理局為紀念玉門油田發現和開發,重建了老君廟,並在老君廟前原玉門油田第一井的鑽鑿處安裝了抽油機,銘刻了“老一井”的碑文。老君廟和老一井現由玉門油田分公司採油廠管理。

玉門市老君廟

玉門油田有著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早在抗日戰爭期間,玉門油田就用多產油、產好油的方式,有力的支持了抗戰。全國解放後,玉門油田又為全國各大油田輸送了10萬幹部職工和4000多台套設備,成為了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近年來,隨著國內旅遊業的發展,玉門油田又建設了礦史展覽館,完善了旅遊接待設施,健全了旅遊接待的規章制度,並寓教於游,對遊客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2004年7月1日,國家旅遊局已經把玉門油田命名為“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省地旅遊部門正在將玉門油田工業旅遊景區編排在全省的旅遊線路中,玉門油田也正在規劃和建設這一旅遊景區。我們相信,隨著玉門油田工業旅遊景區開發建設的深入,她的社會教育功能將進一步增強。
“鐵人”王進喜故居紀念館
玉門市“鐵人”王進喜故居紀念館

王進喜故居紀念館座落在赤金鎮平村,該館建於1992年,1994年被甘肅省委和玉門市委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故居紀念館由時任甘肅省委書記顧金池同志題寫館名,玉門市市長主持了開館儀式。
故居於1994年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和赤金鎮人民政府共同籌資修建,座落在王進喜故居赤金鎮和平村,嘉玉赤公路與312國道交匯之處,距玉門市區25公里,距國營四0四廠15公里處。紀念館由王進喜故居、王進喜銅像、王進喜生平事跡展示館三部分組成,再現了“鐵人”王進喜的成長曆程和生平事跡。該館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被甘肅省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酒泉地區國際教育委員會命名為國防教育基地。該景點1996年被甘肅省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被玉門市政府確定為紅色旅遊景點。
故居紀念館前院矗立著高大雄偉的“鐵人”王進喜銅像,底座正面有江澤民同志的贊語:“王進喜同志為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步入展覽大廳,從分為四個方面內容的百餘幅珍貴照片和真實的文字紀錄中,人們可以領略到王進喜和玉門“老石油”當年為開發玉門油田而做出的卓越貢獻,可以領略到六十年代中國石油工業發展中所取得的輝煌成果。
展廳北側,是仿建的王進喜故居。故居共有三間小屋,那破舊的門窗、漆黑的牆壁,斑駁塵封的土鍋台,一把帶著歲月陳跡的芨芨草笊籬,還有那三條腿的破舊桌凳、襤褸的破羊皮襖……無不浸透著那個黑暗年代王進喜一家貧困的生活和悲慘的境遇。

玉門市“鐵人”王進喜故居紀念館

“鐵人”王進喜出生在甘肅省玉門市赤金鎮和平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還未成人時就到舊中國玉門油礦的揚子建築公司做工;後又成為油礦的一位原油運輸工人,成了玉門油礦著名的“石油娃”。中國解放後,王進喜迅速成長為新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的鑽井隊隊長,多次創全國鑽井先進記錄。調入大慶油田後,更是用肩扛手拉的方式豎起了井架,用身體替代攪拌機壓住了井噴,成長為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為了緬懷鐵人業績,學習鐵人精神,繼承鐵人遺志,弘揚鐵人精神,近年來,全國各大油田和企業的職工及遊客前來參觀者逐年增多。“鐵人”王進喜故居紀念館也因勢利導,制定了遊客接待制度,培訓了講解員,在旅遊接待中對遊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
王進喜故居紀念館,從內容和實物展覽方面著重突出了這位農民的兒子,如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翻身得解放、當家做主人,如願以償地當了一名石油工人的成長曆程,以及他滿懷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對社會主義祖國的強烈情感,獻身祖國的石油工業發展,呼喊出“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錚錚誓言。並從多方面的文字描述和藝術的層面表現謳歌了這位當代石油鐵人的不朽功績。

旅遊景觀

金玉陽光旅遊渡假村

玉門市 玉門市
玉門市 玉門市

美麗的赤金峽水庫

玉門市 玉門市
玉門市 玉門市

生態旅遊-沙浴
玉門市玉門市

紅山白塔

玉門市玉門市

地方特產

頗具特色的花鍋盔

玉門的花鍋盔做起來很講究,用上好的麵粉、清油雞蛋牛奶,加入香豆粉、花椒等等,而後在面盆大小的生面上用針描畫。描畫圖案的內容大多是"嫦娥奔月"、"松竹梅蘭"、"仙桃果"之類。麵餅上除嫦娥外不畫其他人物。這種約兩寸厚的生麵餅做好後,便放入燒鍋中用麥草點火燒烙,因為鍋子很小,每次只燒一個,往往一戶人家要燒半個月。為了做成各種味道的花鍋盔,加入南瓜(窩葫蘆)、紅曲黃曲薑黃(均為調味食色粉)、棗泥等,做成別具風味的鍋盔。

玉門市羊羔肉

清泉羊羔肉

玉門盛產羊肉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火燒溝遺址中就有大角羊和無角羊形象。古今往來,羊羔肉一直作為玉門人待客的美食佳肴備受推崇。

清泉羊羔肉是一種獨特的地方風味美食。其特色在於獨特的灘羊品種,獨特的生長環境,獨特的加工方法,獨特的藥膳滋補價值。清泉鄉地處祁連山前山地帶,造就了獨特的氣候環境。境內水草豐茂,氣候涼爽,生長著柴胡麻黃益母蒲公英黃苓桔梗薄荷乾草等數十種草藥,山中水流潺潺,礦物富集,羊羔日食藥草,夜飲礦泉,從而使羊肉細胞成分改變,造就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清泉羊羔肉,國家工商局正式授予"清泉羊羔肉"商標。

清泉羊羔肉以其獨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五大類20多個系列產品。主要有爆炒、蒸、煮、烤、燉等十種方法,配以30多種調料、10多種藥材相佐,具有溫中補氣、健胃益腎之功效,已走出清泉,成為河西走廊飲食文化一朵絢麗的奇葩。

雪雞

玉門市雪雞

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祁連山區,形似家雞,善走,不能飛,食草為生,其肉有較高藥用價值,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黃羊

地方名"長尾羊",亦稱"蒙古羚",學名"鵝侯羚",偶蹄目,牛科。在玉門境內荒漠戈壁和荒漠草原地區都有分布,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中國城市一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誌,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同時,城市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

甘肅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