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與黃土高原西部過度地段,境內草原廣闊。海拔2960米,平均氣溫1.7℃,無霜期短,日照時間時長,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因行政區域在甘肅省南部,並以藏族為主體自治民族而得此名。 甘南南與四川阿壩州相連,西南與青海黃南州、果洛州接壤,東部和北部與隴南市、定西市、臨夏州毗鄰,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00°46′~104°44′,北緯33°06′~36°10′之間。轄合作市和臨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瑪曲、碌曲7個縣,面積40201平方千米,人口73萬。州委、州政府駐合作市。 甘南州地方民族工業已初步形成了以水電能源、畜產品加工、建材、採礦冶煉、藏醫藥、山野珍品等為主的體系。有藏、漢、回、土、蒙等24個民族。以優美的藏族彈唱聞名於藏區。州府合作市位於甘肅西南部,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處,也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
甘南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類開發這塊亘古荒原,甘南的羌部逐漸建立自己的部落聯盟或依附中原王朝。

秦時部分地方已屬臨洮管轄。西漢時,東部屬隴西郡、北部屬金城郡,設白石、羌道兩縣。

隋時的臨洮郡、桴罕郡、宕昌郡分別管轄今甘南的西北和東南部部分地區。

唐朝初年廢郡置州,甘南境內曾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屬吐谷渾、吐蕃的範圍。

元代屬宣政院管轄,吐蕃等處宣慰司統領。

明代屬陝西都司管轄,清乾隆時,州境大部屬鞏昌府,夏河由循化撫番廳管轄。

1913年廢府設道,臨潭縣屬蘭山道,西固縣(今舟曲縣)屬渭川道。1928年建立夏河縣、改屬甘肅管轄,1937年成立卓尼設治局。

1949年9月~12月,臨潭、卓尼、夏河、西固相繼解放。1952年7月設立甘南藏區委員會,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區成立,1955年7月1日改為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設在合作市,是甘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甘南下轄夏河、瑪曲、碌曲、卓尼、迭部、臨潭、舟曲七縣和合作市,99個鄉(鎮、街道辦)

,其中瑪曲、碌曲、夏河、卓尼、合作五縣(市)為純牧業縣(市),迭部、臨潭、舟曲三縣為半農半牧業縣。

區劃 面積 下轄區域
夏河 6274平方千米 拉卜楞鎮、王格爾塘鎮、阿木去乎鎮、桑科鄉、甘加鄉、達麥鄉、麻當鄉、曲奧鄉、唐尕昂鄉、扎油鄉、博拉鄉、吉倉鄉、科才鄉
瑪曲 10191平方千米 尼瑪鎮、歐拉鄉、歐拉秀瑪鄉、阿萬倉鄉、木西合鄉、齊哈瑪鄉、采日瑪鄉、曼日嗎鄉
碌曲 5299平方千米 郎木寺鎮、瑪艾鎮、尕海鄉、西倉鄉、拉仁關鄉、雙岔鄉、阿拉鄉
卓尼 5694平方千米 柳林鎮、木耳鎮、扎古錄鎮、納浪鄉、喀爾欽鄉、刀告鄉、尼巴鄉、完冒鄉、阿子灘鄉、申藏鄉、恰蓋鄉、康多鄉、勺哇土族鄉、洮硯鄉、藏巴哇鄉
迭部 5108平方千米 電尕鎮、益哇鄉、卡壩鄉、達拉鄉、尼傲鄉、旺藏鄉、阿夏鄉、多兒鄉、桑壩鄉、臘子口鄉、洛大鄉
臨潭 1557.7平方千米 城關鎮、新城鎮、冶力關鎮、初布鄉、古戰回族鄉、卓洛回族鄉、長川回族鄉、羊永鄉、流順鄉、店子鄉、洮濱鄉、三岔鄉、王旗鄉、石門鄉、羊沙鄉、八角鄉
舟曲 3010平方千米 城關鎮、大川鎮、曲瓦鄉、巴藏鄉、大峪鄉、立節鄉、憨班鄉、峰迭鄉、坪定鄉、江盤鄉、東山鄉、南峪鄉、果耶鄉、八楞鄉、武坪鄉、插崗鄉、拱壩鄉、曲告納鄉、博峪鄉
合作 2670平方千米 當周街道、伊合昂街道、堅木克爾街道、通欽街道、卡加曼鄉、卡加道鄉、佐蓋多瑪鄉、佐蓋曼瑪鄉、勒秀鄉、那吾鄉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長江、黃河上游,東與定西、隴南地區毗鄰,南與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西與青海省果洛、黃南州相連,北靠臨夏回族自治州。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00°46′~104°44′,北緯33°06′~36°10′之間。東西長360.7公里,南北寬270.9公里,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處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境內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區在3000米以上。甘南分三個自然類型區,南部為岷迭山區,山大溝深,氣候溫和,是全省重要林區之一;東部為丘陵山地,高寒陰濕,農林牧兼營;西北部為廣闊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區。

氣候特徵

甘南地處高原,常年氣溫較低,年平均氣溫只有4度。高原天氣多變,經常風雨驟至,晝夜溫差大,日照強烈。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甘南藏族自治州梯田甘南藏族自治州梯田

截至2009年,甘南共發現有鐵、銅、鉛、鋅、貢、銻、金、銀、鉑族元素、釩、鈦、鈷、鎢、錫、鉬、鉍、鍺、鎵、鈰、鑭、硒、鈾、釷、鐳、鈹、硫、砷、白雲岩、矽石、冶金灰岩、化工灰岩、煤、泥炭、大理岩、飾面石料、冰洲石、石墨、綠松石、瑪瑙等45種礦種。已經探明的有23種,其中金、鈾、砷、汞、鉍、泥炭儲量為甘肅省第一位;鐵、錫為第二位;鉛、銻為第三位;銅、硫鐵礦為第四位;銀、磷為第五位。

水電資源

地處長江、黃河上游,境內有以黃河、洮河、大夏河、白龍江為代表的120多條幹支河流。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為361萬KW,占全省的1724.15KW的20.94%;可開發量為215萬KW,占全省1062.54萬KW的22.42%。

藥材資源

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北半坡,是甘肅省主要的藥材區之一。境內蘊藏的純天然野生中藏藥材850餘種,中藏藥材蘊藏量為5243萬公斤。大多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經過多年馴化,現已有部分中藏藥材進行人工栽培種植階段,截至2003年底,甘南已種植的中藏藥材600多種,種植面積為6.95萬畝,產量達到13621.1噸,占全國主要中藏藥材數62.5%。

畜牧資源

甘南州是甘肅省主要的畜牧業基地,擁有亞高山草甸草場4084萬畝,占甘南總面積的70.28%,草地可利用面積3848萬畝,占草場面積的94.22%。是青藏高原和甘肅省天然草地中載畜能力較高,耐牧性較強的草場,理論載畜量621萬個羊單位。

人口民族

2010年,州內有藏、漢、回、土、蒙等24個民族,總人口68萬,其中藏族34萬,占總人口的50%;農牧業人口56.04萬,占總人口的82%。2012年年末甘南常住總人口69.3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01萬人,增加1.0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71‰,比上年上升0.02個千分點;人口出生率14.74‰,上升0.03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7.03‰,上升0.01個千分點。0-14歲人口16.29萬人,占全部人口的23.5%;15-64歲人口48.50萬人,占全部人口的70.0%;65歲及65歲以上人口4.52萬人,占全部人口的6.5%。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方式單一,鐵路、航空、水運還處於起步階段,甘南交通運輸僅靠公路,而且技術等級和網路化程度低;1764個自然村不通村道,農村公路上缺橋少涵的現象十分突出。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道213線臨夏至合作二級公路改造建成通車,達九灘至賽爾龍公路基本建成,蘭郎高速公路臨夏至合作段在建,合作至和政、碌曲至青海河南縣公路進入路面鋪築,迭部至九寨溝公路、鐵尺梁隧洞及6條通鄉公路均已開工建設,建成臨潭古戰至術布等6條通鄉油路。

2011年12月2日,臨夏至合作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引洮入潭”“引洮濟合”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甘南州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等方面的項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截止2013年5月17日,甘南機場建設進度過半,臨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合作至冶力關二級公路建設進展順利,岷合二級公路、尕秀至瑪曲公路、冶木峽隧道及接線工程基本建成。

經濟

綜述

2013年甘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8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34億元,增長5.6%,對經濟的貢獻率為11.9%,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28.55億元,增長12.9%,對經濟的貢獻率為32.6%,拉動GDP增長3.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56.01億元,增長10.4%,對經濟的貢獻率為55.5%,拉動GDP增長5.5個百分點。

2013年甘南人均生產總值15658元,比上年增長9.3%。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12年的22.2∶26.9∶50.9,調整為22.3∶26.2:51.5,第一產業比重上調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降低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調0.6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3年甘南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4.34億元,比上年增長5.6%。2013年甘南完成農作物種植面積106.48萬畝,比上年增加1.42萬畝,增長1.4%。糧食作物53.24萬畝,減少0.67萬畝,下降1.2%。經濟作物39.08萬畝,增加4.98萬畝,增長14.6%,其中,油料18.01萬畝,增加0.17萬畝,增長1.0%;中藥材19.31萬畝,增加4.59萬畝,增長31.2%;蔬菜1.52萬畝,增加0.26萬畝,增長20.6%。青飼料14.16萬畝,減少2.89萬畝,下降17.0%。糧、經、飼比重由上年的51.3:32.5:16.2調整為50.0:36.7:13.3,糧食作物比重降低1.3個百分點,經濟作物比重上調4.2個百分點,青飼料比重降低2.9個百分點2013年甘南糧食總產量8.81萬噸,增長1.9%;油料總產量2萬噸,增長5.3%;藥材產量3.51萬噸,增長24.6%;蔬菜產量1.94萬噸,增長21.2 %。

2013年各類牲畜總增數129.44萬頭、只,增加2.91萬頭、只,總增率33.7%,提高1.4個百分點;出欄各類牲畜164.20萬頭、只,增加4.50萬頭、只,出欄率42.8%,提高1.9個百分點;商品畜141.20萬頭、只,增加4.84萬頭、只,商品率36.8%,提高2個百分點。年末各類牲畜存欄380.96萬頭、只,比上年減少2.85萬頭、只。其中:大牲畜存欄132.21萬頭,增加0.92萬頭;綿山羊存欄225.09萬隻,減少4.56萬隻;豬存欄23.66萬頭,增加0.79萬頭。2013年甘南肉類總產量6.54萬噸,比上年增加0.24萬噸,增長3.8%,其中:牛肉3.24萬噸,增加0.09萬噸,增長4.8%;羊肉1.90萬噸,增加0.09萬噸,增長5.0%;豬肉1.35萬噸,增加0.06萬噸,增長4.7%。牛奶產量8.71萬噸,增加0.09萬噸,增長1.0%;綿羊毛產量0.22萬噸,減少44噸,下降2.0%。

2013年甘南造林面積8.16萬畝,比上年增加1.57萬畝,增長23.8%。封山育林面積192.17萬畝,增加6.44萬畝,增長3.5 %。當年零星(四旁)植樹208.18萬株,增加20.09萬株,增長10.7%。實有育苗面積3.06萬畝,增加2.01萬畝,增長91.4%,其中:2013年新育面積1.94萬畝,增加1.15萬畝,增長2.5倍。

2013年末甘南農業機械總動力37.86萬千瓦。拖拉機5256台。農用化肥施用實物量8364噸,增長2.2%。甘南耕地灌溉面積6.35萬畝,林地灌溉面積0.08萬畝,園地灌溉面積0.02萬畝,牧草地灌溉面積4.91萬畝。

第二產業

2013年甘南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25.79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2.95億元,增長10.2%。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增加值12.84億元,增長14.5%。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完成增加值1.59億元,增長8.4%;股份制經濟完成增加值11.05億元,增長10.4%;私營經濟完成增加值0.31億元,下降5.1%。

2013年輕工業完成增加值1.27億元,增長10.0%,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1.68億元,增長10.3%,輕重工業比為9.8:90.2。

2013年甘南生產鮮凍畜肉7752噸,比上年增長93.1%;發電量28.83億千瓦時,增長19.7%;水泥145.03萬噸,增長18.7%;黃金4695千克,增長5.3%;乳製品6427噸,下降17.4%。

甘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98億元,下降1.9%;利潤總額4.07億元,下降41.7%;稅金總額1.58億元,增長14.5%。虧損企業7戶,增加1戶,增長16.7%,虧損企業虧損額0.45億元,增長68.8%。

第三產業

2013年甘南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75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城鎮零售額為24.59億元,增長14.1%;鄉村零售額5.16億元,增長10.2%。

2013年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23.63億元,增長12.4%;住宿餐飲業6.12億元,增長17.8%。2013年甘南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442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出口總額14422萬美元,增長11.0%。甘南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220.20億元,同比增長14.3%。其中:單位存款105.10億元,增長10.0%;個人存款106.96億元,增長16.4%;財政性存款7.63億元,增長47.7%。各項貸款餘額為138.90億元,增長28.4%。其中:短期貸款33.92億元,增長62.4%;中長期貸款104.98億元,增長20.3%。

2013年存貸比由上年的56.1%,上升到63.1%,上升了7個百分點。2013年保險費收入31620萬元,比上年增長39.8%,其中:財產險收入26881萬元,增長51.9%;壽險收入3587萬元,下降5.2%;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1152萬元,增長1.5%。2013年賠付額15461萬元,增長34.5%,其中:財產險賠付14970萬元,增長39.1%;壽險給付491萬元,下降9.9%。

社會

教育事業

2013年甘南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95所,其中:國小439所,普通中學42所,職中9所,中專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17744人,其中:國小66548人,初級中學29029人,高中20378人,職中210人,中專1479人,特殊教育學校100人。幼稚園129所,在園幼兒12600人。各級各類學校校舍面積1355307平方米,危房面積84014平方米。

2013年中國小及幼稚園少數民族在校學生和幼兒78927人,其中:藏族學生和幼兒63876人,占80.9%。開設藏文課的中國小141所,占甘南中國小數的29.3%,實行藏漢“雙語”教學的中國小生45053人,占甘南中國小生數的38.9%。寄宿制學校197所,占甘南中國小數的41.0%,寄宿學生87478人,占甘南中國小生數的75.4%。甘南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78.0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76.02%,聯考升學率達到91.88%,學前一年、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9.89和44.27%。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國小為353元,中學為560元;生均圖書國小19冊,國中26冊;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3.78平方米,生均體育場地面積6.41平方米。8310名學生參加了全國中國小各科競賽活動,159名國小生獲得全國國小生英語競賽獎項,124名國中生獲得全國國中數學、物理、化學競賽獎項。共申報52項甘肅省教育科研規劃課題,10項課題參加甘肅省集中鑑定。2013年落實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金879萬元,受益學生5860人,資助面達到30%以上。落實中職學校免學費資金197萬元,助學金135萬元,受益學生分別為983人和899人,向5750名學生髮放助學貸款3000餘萬元。落實學前教育營養改善計畫資金407萬元,6526名農牧村幼兒吃上了營養餐。落實高中免費教育資金1611萬元,受益學生達20063人。

文化事業

2013年末甘南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演出574場,觀眾29.63萬人次,其中:農牧村演出261場,觀眾15.14萬人次。甘南群藝(文化)館9個,組織文藝活動26次,舉辦展覽21個;博物館(紀念館)12個,藏品4433件、套;公共圖書館9個,總藏量37.09萬冊、件,接待讀者7.21萬人次。2013年甘南完成文化產業增加值1.29億元,占GDP的1.2%。文化產業法人機構143個,增加34個,從業人員3017人,增加564人。

2013年廣播綜合復蓋率100%。無線廣播綜合復蓋率89.95%,電視綜合復蓋率100%,無線電視綜合復蓋率87.29%。廣播電視農村直播衛星用戶151951戶。有線電視用戶32465戶,比上年增加5621戶,其中:模擬電視用戶7504戶,減少6465戶;數位電視用戶24961戶,增加12086戶。2013年出版發行藏漢兩文報紙275.93萬份,下降9.4%。其中:藏文報26.88萬份,下降19.2%;漢文報249.05萬份,下降8.2%。

醫療事業

2013年末甘南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98所。各類醫療衛生技術人員3578名。藏醫藥專業人員807名。664個行政村已建村衛生室476所,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420所,占已建村衛生室的88.24%。有村醫的行政村152個,占行政村的22.89%。

體育事業

2013年甘南組隊參加了甘肅省青少年田徑、摔跤、柔道、籃球、武術、跆拳道、桌球和足球錦標賽等八個大項的比賽,共獲得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3枚。甘南共培養發展2、3級社會體育指導員600餘名。2013年批授國家二級運動員27名。14所中(小)學確定了網點教練員14名,常訓運動員321名。新成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健身氣功協會、籃球協會、腳踏車協會4個協會。

社會保障

2013年甘南城鄉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60.10萬人,參保率86.6%。其中:城鎮五項保險參保人數24.09萬人,參保率92.3%。城鎮五項保險參保人數中,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70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66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50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1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8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0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91萬人。

2013年城鎮五項社會保險基金征繳3.44億元,增長6.2%,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14億元,增長6.1%。甘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6.01萬人,參保率98.4%。2013年征繳個人養老保險費0.32億元,為7.45萬名60周歲以上人員發放養老金0.63億元。甘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2.33萬人,增長1.2%,參合率98.8%。201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集基金總額1.78億元,增長18.7%,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40元。新農合基金支出1.76億元,增長22.2%,參合農牧民收益85.53萬人次,下降6.6%。

甘南共有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156家,130家已完成刷卡機具的布放,完成率為83%。各縣市與省級新農合平台對接“一卡通”已啟用。甘南城市低保對象38436人,發放低保資金11615萬元。農村低保對象168041人,發放低保資金21494萬元。農牧村五保供養對象4378人,發放供養資金990萬元。城市醫療救助24864人,發放救助資金520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39724人,發放救助資金2324萬元。臨時救助4655人,發放救助資金146萬元。

文化習俗

地方文化

傳記文學

從整個藏族文學史上來看,一個令人驚奇的現象就是傳記文學尤為繁多。

素有“安多地區藏族政治、經濟、宗教以及文化之中心”的拉卜楞寺,就是一個典範,它是古代安多地區藏族文化之大成,不僅是文學藝術的寶庫,也是一個歷史資料、文物的博物館。這座保存著卷帙浩繁的藏文經典、歷史檔案和名著經版寶庫,為當今世界所矚目。據《拉卜楞寺總書目》統計,現存經籍六萬五千餘部,其中傳記類就有380種之多。

史志典籍

文史不分,是藏族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特點。藏族史志典籍,既記述了古代藏族的歷史,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同時又有很高的文學性。其中有些史志,本身就是很好的散文作品,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對後世文學的發展,對藏族文學語言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整體看,流傳於世的這些史志記錄了安多藏區各大寺院的高僧、各地歷史、民族風情、風物傳說、歷史變革、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情況,不但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而且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甘南風俗

甘南藏族的風俗習慣是甘南藏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的一種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著甘南藏族的生活方式、歷史傳統和心理感情,是藏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藏族特點的一個重要方面。

服飾

甘南藏族由於長期生活在氣候寒冷的高原上,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喜歡穿用羊皮縫製的藏袍,藏袍寬大肥長、耐磨保暖,白天束帶為衣,夜晚解帶當被。藏袍一般樣式是領寬,腰肥、袖管長出手面1尺多,下襟長出腳面2—3寸,開右襟。

飲食

安多藏族人家每日3~4餐,有奶茶、油條、糌粑,還有優酪乳、肉餃、肉包、麵條和手抓羊肉等,調劑花樣甚多,以肉食為主。

蕨麻是藏族人民喜歡吃的食品。每到秋末,人們去挖蕨麻,曬乾後儲存。比較普遍的吃法是將大米和蕨麻熬成粥,並加糖和酥油,稱“蕨哲”。只把蕨麻煮熟,加糖和酥油液,也是民眾喜食的美味,將蕨麻炒熟後與乾乳酪一起磨碎,用糖和酥油液拌勻,倒在圓形淺底器皿中,以紅棗鑲嵌在表面,凝固後就成了“星”。它是甘南牧區藏族的糕點。

民居

甘南藏族的住室有兩種。牧民住的是帳房,農民住的是土木結構的平房。帳房是氂牛毛加工而成的,均為黑色,結實耐用。帳篷中間是長形土灶,左右兩側住宿,上席供奉佛像及經典,並陳設用銅、銀製成的淨水碗和酥油燈。一般帳篷呈四方形,用8根立柱支撐著,有10數根牛毛繩的一端與篷頂拴結,牽另一端至帳外,拴在約一丈遠的木橛上,使得帳篷平展、穩固。帳篷面積一般為20平方米,頂高1.7至1.8米。頂部正中留一道寬一尺、長丈余可以開合的空隙,打開可以通風、排煙、散熱,合蓋則能防風雨、保溫暖。

行路和運輸

甘南藏族主要以牛馬為交通工具。馬是藏民的翅膀,氂牛被稱為“高原之舟”,在藏區的生產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婚姻家庭

一般甘南藏族的未婚男女,戀愛婚姻比較自由,但是正式結婚要聘娶,要雙方父母同意。通婚範圍,父系親族嚴禁通婚;母系親族經過幾代以後方可通婚。藏族婚姻戀愛,雖然也講究門當戶對,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一般說來,較為自由。

搶婚是又一種婚姻形式。男女青年相愛,但女方父母不同意,男方便約好夥伴3—5人,夜間在女方的家門或帳篷柱上悄悄掛上一條哈達,瞞著女方家長把姑娘領走,第二天清晨托媒人到女方家求婚,待女方父母應允後,再舉行結婚儀式,這就叫搶婚。招女婿也是甘南藏區常見的一種婚姻形式。有一些家庭,在女兒相中對象後,便托媒說親,經對方父母同意,招為女婿。贅婿,不論在家庭和社會上,都受到尊重。

喪葬

甘南藏族認為人體是由土、水、火、氣4種物質形成的,死後屍體仍要化為4種物質,所以甘南藏族的葬式分為土葬、水葬、火葬、風葬四種,最普遍的是風葬(也叫天葬)。

往來禮俗

甘南地區的藏族,重禮節、講友誼、熱情好客。見面時伸出雙手,掌心向上,笑臉相迎。尊卑之間禮節極為嚴格,不能稍事疏忽。

遇婚喪和主要節日互送禮物。春節前殺牛宰羊,按戶分成份子,相互贈送,對貴客則用帶羊尾的脊骨肉做成手抓款待,表示格外尊敬。在家中同席飲酒、喝茶、吃飯,自覺地按年齡排序,長者上坐,如年長者遲到,則全體起立相迎。

禁忌

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過去長期受到宗教的束縛,在生活上的禁忌特別多。有的禁忌屬於衛生範圍,如禁忌用自己的茶缸、飯碗在水缸內舀水;忌諱對著人面咳嗽等。有的屬於禮貌等道德範疇,如禁忌背對著人,禁忌反手用勺添茶倒水等等。有的禁忌反映出宗教的影響,認為與生死禍福息息相關,如不用刀宰殺牲畜,忌吃馬、驢、騾等圓蹄牲畜的肉,禁食狗、貓、老鷹、麻雀、烏鴉等有爪子動物肉,也不得借用他人的工具、炊具宰殺和煮食這些肉類。在家中,不能用腳踩踏鍋灶,不能向著供佛的方向和老年人伸腿,不能跨越別人置放的衣帽,從別人身上跨過,不能吹口哨。家有病人或遇不幸事件,抑或是生孩子,家門口都得放火堆、貼紅布、插柏枝,這些都是忌門的象徵,生人不得入內;家中煨桑的火或酥油燈上,禁忌接火吸菸或燃蠟燭;家中不能唱情歌,不能講愛情或與戀愛有關係的事情,在寺院裡忌諱不尊重喇嘛、經典和寺院的言行。信仰佛教的人,在路上遇到瑪尼堆或寶塔要下馬、下車,順時針方向繞一周;走進寺院要脫帽,表示對喇嘛和寺院的尊重;不準用手撫摸經典、佛像和法器,更不能跨越。灶火門前禁忌烤腳,烤鞋襪,也禁忌把鞋襪放在高處;禁忌對死者家庭成員再提死者的名字,更禁忌打殺鹰鵰等等。

節日

甘南藏族的主要節日有春節、六月會,四月佛月節,五月端午節和十月燃燈節等。其中最熱鬧的是春節和六月會。

甘南藏族傳統的節日很多,地區性的節日更不計其數,內容繁雜,

生產習慣

甘南農區的藏族背土、送糞、春耕、夏耘、秋獲等,多由婦女操作。解放前生產技術落後,生產工具較為原始。對水、旱、蟲、雹等災害無能為力,一般求之於宗教,-進行念經,煨桑活動。山地輪歇、作物倒茬等則是藏族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畜的適合當地情況的生產經驗。在農業生產中一般都有自然形成的勞動組織形式,如“送糞組”、“耕種組”、“修渠組”、“收割組”等。

節慶活動

碌曲瑪艾鄉插箭節

插箭節是藏族草原上獨特的民俗活動之一,也是僧俗共同舉行的一項宗教活動。意義是在離天最近的地方,將戰爭時使用的武器交給天神,以祈禱和平,所以插箭節都在各個村落最高的山上舉行。因為是與戰爭相關的節日,所以女人都是不被允許參加的。

東部藏區特別是安多地區,各個部落、各個地域都有著自己的保護神。對於老百姓來說,這些神是與眾生命運息息相關、關係部落生死前途的救世主。因此,各部落對保護神的供奉十分豐厚。在供品中,箭鏃便是最重要的一種。這一意識促成了甘青川一帶牧區、半農半牧區的插箭節的產生。

某一部落、地域、村莊的"保護神",均設在這一地域最高的山巔或扼守交通要衝的山埡隘口上。人們以五彩的箭垛作為供奉的象徵,每年為這些"保護神"舉行供奉儀式--插換新的彩箭。

藏傳佛教

瑪曲縣寺院

采日瑪寺,全稱為"采日瑪賽德林,稱帳篷寺活動點",是由原來的帳篷寺改為定居寺院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跟瑪曲縣采日瑪鄉向東約17公里。該寺是第二世喇嘛洛桑蓋西丹貝尼瑪的於參讓部洛解體時,在當地佛教敬敵德奉獻的處參讓哇瑪垢地方的兩頂帳篷的基礎上建立真情煌帳篷寺。1958年由於平判,反封建鬥爭的影響,活動點游腳僧人各歸各隊參加勞動,帳篷寺自動解體。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散落在各年由瑪曲縣人民政府仳準開放。

西合強寺院全稱西合強寺格丹夏珠曲闊林,由第四世色拉倉於1906年創建軍,當時有40多名僧侶,是一所帳篷寺。現在的西合強寺位於木西合鄉贊格奧梅唐的右側山包,歸屬格魯派,寺院奉行近續傳承儀軌。於1983年開始修建。

外香寺坐落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向北3公里處,外香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寺院之一.也是最初按照六世班禪大師的囑託由二世嘉木樣大師久美昂布創建軍於公元1780年,此間大師授勝樂金剛灌頂,並創建了密宗學院,此後三世喜木樣創立了哲學院,任命嘉堪欽為該寺寺主。公元1909年四世嘉木樣成立了時輪的修法儀軌。1936年五世嘉木樣大師又成立了密集金剛之修法。所以該寺顯密修學風氣逐漸形成。

薩日瑪寺全稱為薩日瑪扎西華丹林,原稱薩日瑪日朝培林,位於阿萬倉鄉瑪寧扎西曲隆之地,始建於1873年,該寺系拉卜楞寺院108座屬寺之一,寺主為開倉傳承統. 寺院占地面積為532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76平方米。,

娘瑪寺院於藏曆第十四月出生水跎年(公元1834年)由康區多智欽寺奧達喇嘛創建,1937年正式搬遷至扎西貢賽灘,當時有僧人80多位,已修建經堂1座囊欽3座,僧舍70封佘院。在1957年之前寺內有多平。拉嘎旺,讓召,樣日三位喇嘛活佛。1958年平叛。反封建鬥爭中,寺院被關閉,"文革"期內全部僧舍,囊欽都被拆除,只保留了大經堂。1981年7月,瑪曲縣政府批准恢復開放,載止2008年4月全寺有僧侶228名。寺院現已恢復到:有大小經堂內有蓮花生大師金像1座,釋迦牟尼,無量壽佛,大悲觀音菩薩等佛像,師君三尊等佛以壁畫,唐卡60多幅,<<甘珠爾>>大藏經2套,《丹珠爾》1套,金汁書寫的《解脫經》,銀汁寫的《般若八千頌》及《賢動經》,《大寶伏藏》等千佘卷,黃銅鑄寶塔8對等。該寺重新批准開放後,由法師負寺院全部務。多智欽.更桑久美丹貝尼瑪成來為第一任法師.讓召為第二任法師,華桑為第三任法師,奧堅龍珠為第四任法師;西熱加措遵照第四世多智欽倉.久美圖旦成來任為第七任法師(1990年去逝),桑青為第七任法師(1994年6月逝世),此後由珠阿旺羅周為第八任法師。

乃日瑪寺,藏語全稱為"桑俄塔爾哇朗",意為"密乘脫洲",位於瑪曲縣采日瑪鄉境內黃河南流段岸向西約14公里,該寺於藏曆十六統迥金馬年(公元1930年)由甘赤哇羅桑華旦創建。屬拉卜楞寺的屬寺。1981年由瑪曲縣人民政府批准開放。僧侶60多院,目前正修大經堂。寺內供奉有甘丹哇索活佛所賜《甘珠爾》大藏經及霍爾藏倉活佛,大法台華旦加措所賜吉祥天女唐卡。寺院的主要法會有:每年舉行密集,十三尊大妻德,普明等自入法會七次;夏季舉行坐夏法事。

木拉寺由西鐵活佛嘉貢·仁青加華道吉於1692年創建,當時有45名僧侶,是一所帳篷寺。是一座寧瑪派修行禪院,歸屬西康寧瑪派噶陀寺,寺院奉行近續傳承儀軌。現位於木西合鄉木拉村噶曲河與交宗雜瑪山之間黃河之濱魯衛隆哇之地。

齊哈瑪扎西曲朗寺位於齊哈瑪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96公里,始建於1918年,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歐拉鄉年圖寺位於克勤村崗爾隆溝口,距鄉政府2公里,始建於1781年(當時為帳篷寺),全稱為年圖寺格丹達木貢吉林,第二世嘉木樣·貢去乎久美昂吾授意並由第一世年圖交巴倉創建。

參智合寺,全稱參智合噶丹扎西曲沛林寺,位於曼日瑪鄉毛然大山南邊,創建於藏曆第十四勝土免年(公元1819年),由第三世參智合堪布.貢曲陳來華桑布創立。系藏傳佛教格魯派。此後該寺年擴建,至公元1957年詆成為瑪曲縣最大的一座寺院。1996年4月1日由瑪曲縣人民政府批准並登記。

碌曲縣寺院

碌曲縣寺院碌曲縣寺院

郎木寺院位於碌曲縣郎木寺鎮郎木村,藏語全稱"郎木寺噶丹雪珠皖嘎昭吾林",意為"郎木寺具喜論修白連花解脫洲",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寺主是郎木賽赤活佛。該寺由第五十三任噶丹賽赤堅贊桑蓋大師於1748年創建,歷經五世賽赤活佛的護持和擴建,成為甘·青·川交界地區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的名寺。1958年前,該寺設聞思、續部、時輪、印經、醫學等五個學院,建有大經堂、金瓦殿等殿堂囊欠近二十座,靜修院兩處,信教民眾分布在碌曲郎木寺、阿拉及卓尼、迭部和四川江岔熱瓦等地。該寺在1958年和"文革"中先後被拆毀,1981年5月批准開放復建。

西倉寺院位於碌曲縣西倉鄉新寺村,藏語全稱"西倉噶丹曲科林",意為"西倉具喜法輪洲",由第二德哇倉活佛加洋士旦尼瑪於1839年創建,寺主是德哇倉活佛,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清道光皇帝御賜"智度寺"、"松額寺"銅質和木質匾額。1958年前設有聞思學院,建有大經堂等殿堂10座,大小活佛囊欠19院,僧舍197院,常住活佛5位,僧侶497人。1933年曾遭魯大昌兵匪洗劫,燒毀了除大經堂和3座囊欠以外的所有建築,後逐步復建。該寺1958年"民改"中得到保留,"文革"中被毀,1981年6月批准開放復建。

拉仁關寺院位於碌曲縣拉仁關鄉唐科村,藏語全稱"拉仁關舊寺噶丹瓊培林",意為"拉仁關舊寺具喜法興洲",該寺創建於1712年,由第一世嘉木樣大師的親傳弟子云旦然降巴創建,是拉卜愣寺院的屬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958年前設有續部學院,建有大經堂1座,佛殿、護法殿2座,大佛塔1座,活佛囊欠4院,活佛寢宮3院,僧舍42院,住寺僧侶近百人。該寺院在1958年及"文革"中先後被毀,1981年批准開放復建。

毛日寺院位於碌曲縣雙岔鄉毛日村,藏語全稱"毛日寺噶丹桑培林",意為"毛日寺具喜依仁洲"。該寺創建於1780年,由二世薩察倉.吉美南木卡活佛創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寺主是薩察倉活佛。清朝嘉靖皇帝御賜"依仁寺"匾額。新中國成立前該寺的佛事由四川格爾底寺院管理,委派赤巴(法台)。該寺1933年遭國民黨軍閥魯大昌兵匪洗劫,燒毀了2座囊欠及許多文物。1958年前設有上續部學院、紅教扎倉,建有大經堂1座,佛殿4座,囊欠3座,僧舍29院,僧侶96人,紅教教職人員40餘人。"文革"中寺院被拆毀,1981年9月批准開放復建。

旺藏寺院位於碌曲縣雙岔鄉落措村,藏語全稱"旺藏桑欽曲培林",意為"旺藏寺大密法盛洲"。該寺創建於1844年,由依拉文布創建,後將寺院獻給郎木賽赤,成為郎木寺院屬寺,寺主是郎木賽赤活佛和依拉久美活佛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958年前設有上續部學院,建有大經堂1座,佛殿2座,活佛囊欠2院,大小佛塔10座,僧舍70餘院,僧侶130餘人。寺院在"文革"中被毀,1981年6月批准開放復建。

松多寺院位於碌曲縣雙岔鄉多松多村民小組,藏語全稱"娘倉多松多寺噶丹雪珠彭措熱吉林",意為"娘倉多松多寺具喜論修圓滿興盛洲"。該寺創建於1305年前後,由娘官人羅哲及達溫波官人二人創建,寺主是娘倉活佛,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958年前設有下續部學院,建有大經堂1座,活佛囊欠1院,僧舍23院,住寺僧侶60餘人。寺院在1958年及"文革"中被毀,1981年9月批准開放復建。

吉扎寺院位於碌曲縣阿拉鄉吉扎村,藏語全稱"吉扎寺彭措蓋派林",意為"吉扎寺圓滿善盛州"。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該寺由卓尼昂毛羅藏毛蘭木於1738年創建後獻給郎木賽赤活佛,成為郎木寺院的屬寺,寺主是郎木賽赤活佛。1958年前設有下續部學院,建有大經堂1座,佛殿2座,佛塔1座,囊欠5院,僧舍43院,由郎木寺院委派的常住赤哇1人,僧侶80餘人。寺院在"文革"中被毀,1981年9月批准開放復建。

丁果寺院位於碌曲縣阿拉鄉田多村,藏語全稱"丁古噶·德欽塔哇林",意為"丁古寺大樂起安洲",屬藏傳佛教格魯派。該寺始建於1734年,由卓尼吊主·羅藏毛蘭木將原有的四處小寺及靜修院合併建成,後將寺院獻給郎木寺賽赤,成為郎木寺院的屬寺,寺主是郎木賽赤活佛。1958年前設下續部學院,建有經堂兩座,佛殿3座,活佛囊欠3院,佛塔1座,嘛呢經輪房四處,茶房公房各1院,僧舍92院,僧侶190多人。寺院"文革"中被毀,1981年批准開放復建。

旅遊景點

景點列表

甘南可供開發利用的景區景點有7大類33種153處。

自然景觀
蓮花山 迭山 翠峰山 太子山 白石崖溶洞
臘子口溶洞 黃河母親石 象形山石 則岔石 扎尕那石
六字真言石 黃河首曲 冶木峽 尕海湖 達宗湖
冶海湖 桑科草原 甘加草原 尕海候鳥保護區 阿夏溝熊貓棲息地
赤壁幽 常爺池 鴨蛋島 大海溝 大峪溝
人文景觀
拉卜楞寺 郎木寺 禪定寺 貢巴寺 遠古苯教甘加佐海寺
華年古城 漢零王國天子珊瑚城遺址 磚瓦窯遺址 蘇維埃舊址 合作米拉日巴九層佛
甘加八角城堡遺址 唐蕃邊塞重鎮漢百石縣舊址 明代城牆 羊巴古城 桑科古城
茨日那村毛主席居 天險臘子口 唐蕃古道 中央政治局俄界會議
民族風情
正月十三曬佛節 正月十四跳神節 正月十五酥油燈會 七月和十月的大法會
博峪採花節 黑水溝朝水節 元宵節松棚燈會 蓮花山花兒會
插箭節 萬人拔河 草原香浪節 賽馬會

旅遊貼士

甘南地區是宗教影響力極大的地區,切記要尊重當地不同民族的風俗和宗教習慣。比如,參觀清真寺前,需徵得寺里管理人員的同意。參觀時,最好有穆斯林的帶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不要隨便拍攝寺廟、僧侶,不要隨便摸喇嘛的頭等。

旅遊線路

甘南四日游

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1、線路特色:四天的遊覽時間基本可以復蓋甘南的各主要景點。

2、線路設計:

第一天

桑科草原--拉卜楞寺--貢唐寶塔

桑科草原遼闊無際,是一處極為寶貴的自然旅遊景區。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最高佛學學府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貢唐寶塔位於拉卜楞寺西南角,因塔內供有從尼泊爾迎請來的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像而享譽海內外。

第二天

米拉日巴佛閣--合作森林公園--當周草原

米拉日巴佛閣反映藏傳佛教內容的各類壁畫規模巨大,繪畫技法高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合作森林公園地處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南郊,杉樹、楊樹連片成林,藏式佛塔、亭、閣掩映其間,花團錦簇,曲徑通幽。當周草原陰坡地帶綠樹成蔭,陽坡地帶綠草連天,高山、森林、草原和亭台帳篷融為一體,是一個地勢平緩開闊的自然風景旅遊區。

第三天

則岔石林--尕海湖

則岔石林全長10公里,是一處由地殼變化上升造成的矽灰岩石景觀,經過長年累月的風雨剝蝕和流水的侵蝕,形成各異的奇峰怪石,巍然屹立,遠遠望去,如一片岩石森林。尕海湖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東部的一塊重要濕地,被譽為高原上的一顆明珠。

第四天

黃河首曲--格薩爾廣場--郎木寺

黃河流經瑪曲大草原時,突然一個回灣,形成了秀美絕倫的“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之首曲景觀。觀賞完黃河首曲後,前往瑪曲縣城,參觀格薩爾廣場的格薩爾神馬雕塑。之後前往郎木寺鎮,參觀佛教寺院。

政府供養

2015年8月,中國政府加大對藏區僧人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力度,甘南州9成以上的僧人都納入醫保,4成左右的僧人納入低保,並且所有在冊僧人每人每月還能領取150元的補助金。

藏區僧人群體老齡化,僅就甘南藏區來說,共有70歲以上老年僧人700多名,分布在123個寺院。西倉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規模較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之一,擁有僧人332人,但像貢去嘉措這樣的老年僧人就占了將近三分之一。

政治經濟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7個縣。即合作市,夏河、碌曲、瑪曲、臨潭、卓尼、迭部、舟曲7個縣。

甘南藏族自治州行政區劃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南臨四川,西界青海。東經100°46′-104°44′, 北緯33°06′-36°10′。總面積40201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甘南藏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7個縣。即合作市,夏河、碌曲、瑪曲、臨潭、迭部、舟曲7個縣。
合作市當周街道|伊合昂街道| 堅木克爾街道| 通欽街道| 卡加曼鄉| 卡加道鄉| 佐蓋多瑪鄉| 加茂貢鄉| 勒秀鄉| 那吾鄉
夏河縣拉卜楞鎮| 王格爾塘鎮| 阿木去乎鎮| 桑科鄉| 甘加鄉| 達麥鄉| 麻當鄉| 曲奧鄉| 唐尕昂鄉| 扎油鄉| 博拉鄉| 吉倉鄉| 牙利吉鄉| 科才鄉
碌曲縣郎木寺鎮| 瑪艾鎮| 尕海鄉| 西倉鄉| 拉仁關鄉| 雙岔鄉| 阿拉鄉
瑪曲縣尼瑪鎮| 歐拉鄉| 歐拉秀瑪鄉| 阿萬倉鄉| 木西合鄉| 齊哈瑪鄉| 采日瑪鄉| 曼日嗎鄉
臨潭縣城關鎮| 新城鎮| 冶力關鎮| 術布鄉| 古戰回族鄉| 卓洛回族鄉| 長川回族鄉| 羊永鄉| 流順鄉| 扁都鄉| 店子鄉| 新堡鄉| 總寨鄉| 三岔鄉| 龍元鄉| 陳旗鄉| 石門鄉| 羊沙鄉| 八角鄉
迭部縣

電尕鄉| 益哇鄉| 卡壩鄉| 達拉鄉| 尼傲鄉| 旺藏鄉| 阿夏鄉| 多兒鄉| 花園鄉| 桑壩鄉| 臘子鄉| 洛大鄉

舟曲縣

城關鎮[舟曲縣]| 大川鎮[舟曲縣]| 曲瓦鄉| 巴藏鄉| 大峪鄉[舟曲縣]| 立節鄉| 憨班鄉 | 峰迭鄉| 坪定鄉| 江盤鄉| 弓子石鄉| 中牌鄉 | 南峪鄉| 三角坪鄉 | 池乾鄉| 八楞鄉| 武坪鄉 | 插崗鄉| 拱壩鄉| 鐵壩鄉| 大年鄉[舟曲縣]| 博峪鄉

卓尼縣柳林鎮| 木耳鎮| 扎古錄鎮| 納浪鄉| 大族鄉| 卡車鄉| 刀告鄉| 尼巴鄉| 完冒鄉| 阿子灘鄉| 申藏鄉| 恰蓋鄉| 康多鄉| 勺哇土族鄉| 洮硯鄉| 柏林鄉| 藏巴哇鄉

甘肅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