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洛陀

密洛陀

《密洛陀》是流傳於廣西都安、巴馬等地瑤族聚居區的神話古歌,融神話、創世、英雄為一體,描述了女神密洛陀開天闢地、創造人類的壯烈業績。文化的傳承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古老、最堅韌的生活方式之一。為了更好的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可滋泉參與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通過多年的保護和推廣,將巴馬泉水女神《密洛陀》、祝著節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密洛陀密洛陀

《密洛陀》是流傳於廣西都安、巴馬等地瑤族聚居區的神話古歌,融神話、創世、英雄為一體,描述了女神密洛陀開天闢地、創造人類的壯烈業績。文化的傳承是人類又是以來最古老、最堅韌的生活方式之一。為了更好的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可滋泉參與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通過多年的保護和推廣,將巴馬泉水女神《密洛陀》、祝著節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背景

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瑤族是其中之一。據統計,當前瑤族總人口在270萬以上,主要分布於廣西、貴州、湖南、雲南、廣東等省、自治區。瑤族共有四個支系:盤瑤、平地瑤、布努瑤、拉伽瑤。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瑤族人口達145萬以上,其中40多萬是布努瑤人。

瑤族是中國一個古老民族,有獨特的服飾、節慶與生活習俗。比如,廣西都安布努瑤除了過與漢族一樣的節日,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外,還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即每年農曆五月二十九日的祝著節。布努瑤的民間傳說中認為,這一天是人類的“始祖娘娘”密洛陀的誕生日。瑤族先輩稱密洛陀為創造萬物的天神,是瑤族人民生產、生活的保護神。在傳說中,她每年五月二十九日下凡來巡視瑤族的各家子孫,帶來幸福與吉祥。每逢密洛陀降臨日,各家必備甜酒,甚至殺母豬來敬奉她,祈求密洛陀保佑族人五穀豐登、人畜平安。同時,還要舉行聚餐、跳銅鼓舞、點火炮、對唱山歌、吹奏嗩吶、射弓弩、斗鳥、表演武術等豐富多彩的民眾性活動來慶祝。這些場面壯觀、熱鬧紅火的活動,構成了布努瑤獨特的傳統歡樂節日,自古至今,經久不衰。

密洛陀所以在布努瑤深入人心、婦孺皆知,與世代流傳在桂西山區的布努瑤民間口頭文學創作《密洛陀古歌》是密不可分的。“密洛陀”是瑤語合成詞,意思是“古老的母親”。《密洛陀古歌》是布努瑤的創世史詩,主要敘述始祖母親密洛陀造天、造地、造萬物、造人類的漫長而曲折的經過,其間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民間傳說故事。《密洛陀古歌》以自由詩體為表現方式,集布努瑤的歷史、風俗、信仰、道德、倫理、民約於一體,熔布努瑤神話、歌謠、俚諺、寓言及傳說故事於一爐,篇幅浩瀚、氣勢恢宏、內容包羅萬象,是一部關於布努瑤發展壯大的生動形象的百科全書。加上歌詞歌曲優美、藝術性強,成為布努瑤人民引以為自豪的偉大民間文學史詩。

布努瑤崇拜密洛陀的習俗

民族心理

密洛陀藝術節密洛陀藝術節

1、因為密洛陀是造天造地造萬物的神,故把她敬為創業神。

2、人類是密洛陀造的,故把密洛陀敬為始祖神。

3、密洛陀從始至終為造人類和育人類操勞,故把她暱稱為“密”,即“母親”;密洛陀年代(母系民族)久遠,故稱“密洛陀”,即“古老年代的母親”,亦為“古老的母親”。

4、把密洛陀敬為至高無上的神,並把她列為地位最高的家神,稱為“娓羅根井”,即“籬笆牆邊的老母親”,單獨在籬笆牆上設神位祭供。

5、把密洛陀神位當作神聖的地點,不得隨意靠近,更不得隨意觸動。

6、行為謹慎,不敢做有違密洛陀古規古訓的事,如偷竊、姦污、亂倫、不孝等,不得移動被視為“密洛陀的東西”的物件,以免密洛陀怪罪受懲罰。

安設神位

1、設神位。家家戶戶都在側房後牆上設密洛陀神位(一般用一塊木板在齊人高的籬笆牆上固定成一個小平台,平台上放置一個用竹筒做成的香爐。有些人家怕小孩無知而觸動神位,特意把神位處圍成一個小間,無事不許人入內)。

2、分設神位。分家出去單獨居住的,先在新居備好設神位的材料。搬入新居時,在老房燒香插在密洛陀神位上,把分家之事告知密洛陀,手持一把香從神位邊走出來,口裡念請密洛陀“跟著香走”。到新居後,殺雞祭祀密洛陀,同時安好新神位,點燃香火插進香爐,告知密洛陀,這是她的香火位。分設神位儀式即結束。

3、遷移神位。要拆房重建或遷址,須在舊房旁或新址旁搭一小棚,殺雞祭密洛陀後把密洛陀神位拆下來安放在小棚里。這種習俗叫“暫寄神位”(暫寄期間,若需祭祀密洛陀的,得在小棚里進行)。進新房當天,也要殺雞祭密洛陀,同時把神位搬進新房安放好。如果搬遷路途遠,則把密洛陀神位諸物連同一把香裝在一起帶上隨行,念請密洛陀“跟著香走”。到達新家祭祀密洛陀的同時,安好她的神位並點燃香火插在香火爐,即結束神位遷址活動。

4、拆換神位籬笆牆。安放密洛陀神位的籬笆牆壞了,先殺母雞祭祀密洛陀,把因由告知密洛陀,才得把密洛陀神位拆下來,換好新的籬笆牆後重新把密洛陀神位安上去,並點上香火。

5、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布努瑤“男在中堂,女在側房”的古俗,密洛陀的神位安在側房,而本家列祖列宗男神的神位在中堂,但沒有本家列祖列宗的女人們的神位。在布努瑤家中,有神位的女人只有密洛陀一個。

生產生活

1、置辦紅白喜事等場合必須先念請密洛陀“入席就餐”;平時家裡有酒有肉時,一位家長都要提前坐在桌邊念請密洛陀等祖先家神先“入席就餐”,估計神靈們就餐結束,一家人才圍坐桌邊吃喝。

2、春種的第一天,晚餐酒肉上桌後,家長在桌邊念請密洛陀及祖先家神“入席就餐”時,還叫他們“邊吃邊聽”,請求他們“攔鼠攔鳥”,不讓獸禽挖吃春種的種子,讓本家“種一粒長一粒”,保證來年豐收。

3、小米或旱谷收穫前夕,先挑成熟的收一把回來在屋外曬乾(不得拿進屋內,以防密洛陀“看見”)舂淨,一部分拿來煮熟發酵成甜酒,另一部分蒸成糯飯,叫巫公到家來祭祀密洛陀,請密洛陀先嘗“新飯新酒”後家人才能嘗新,也才能收新糧進屋。若是不種小米和旱谷,只種玉米,則也收一些成熟的玉米拌進舊米煮成“新酒”,祭請密洛陀“嘗新”後,才得用新米煮酒喝。

4、家中物件,被視為密洛陀的物件。若需搬動相對固定的物件,諸如床架、米桶、箱櫃之類的東西,得先祭請密洛陀準予搬動,不然不得搬動。

5、家養母豬,被視為密洛陀的豬。母豬產小豬,先殺一頭小豬祭密洛陀,才得處置餘下的小豬;要殺母豬,先祭密洛陀並叫密洛陀來“接豬命”,然後才殺;母豬病死了,家人不得作聲,先請巫公來祭密洛陀,告訴說“殺”母豬要她“接命”,才得處理豬屍。

6、除燒香插進香爐外,無事不得觸動密洛陀神位。經常告誡孩子,不得靠近密洛陀神位。神位上的清潔工作只能由家長老人負責,有蜘蛛網則用手在空中劃斷,有灰塵則用口吹走,不得用工具或用手觸碰。

祭神驅鬼

1、家裡有人鬧肚子痛或上吐下瀉,迷信人家一般認為是密洛陀怪罪而造成,主家立即拿一張沙紙“領債”,說若是密洛陀所為,就請密洛陀把災病帶走,承諾待病好後,讓密洛陀“吃一餐”。說完把沙紙掛在靠近密洛陀神位的牆上,然後才得請醫治病。若病見有好轉,就請巫公來家用這張沙紙祭祀密洛陀後,把紙燒掉,說是送紙錢給密洛陀。同時,還殺一隻雞給密洛陀“吃”。

2、凡祭祀其他神驅趕其他鬼,都要另外殺一隻母雞祭請密洛陀單獨“吃”。

3、大還願是布努瑤最大的祭祖宗教活動。在舉行大還願的前一天,先殺一頭大母豬祭祀密洛陀,請求密洛陀護佑大還願活動順利進行。

4、在布努瑤的宗教活動中,不管是祭什麼神趕什麼鬼,巫公歌師都要唱一段與這個宗教活動有關的《密洛陀古歌》內容。只有舉辦大型宗教祭祖活動——大還願,除唱儀式程式歌外,各路歌師必須把《密洛陀古歌》全部內容按古俗分工唱完。

歌場聚會

1、年輕人談情說愛聚會,都要用愛戀歌語言進行盤唱,除了互表愛戀之意,還要盤問比試通曉密洛陀創世歷史的程度,即是比試“乖”的程度,一問一答,答不上來的,問的人便自答,教被問者和旁聽者也“乖”。這種歌場隨時隨地都可以舉行,圩集邊、路上、山坳、山邊地頭、房內屋外等都可以是盤歌的地方。

2、中老年人走親訪友,或者因事聚會,能講會唱者都會情不自禁地“講講唱唱”。講者一般是男人,他們圍坐桌邊,邊喝酒邊互相盤問密洛陀創世史和彼此之間的通親關係史,間或還以笑酒和酒歌助興。唱者一般以一對男女為一組,每兩組坐在一個火塘邊,以薑湯和酒水來潤喉,用史歌語言來盤唱密洛陀創世史,一唱就是幾天幾夜,不到盡興處不分手。

婚嫁酒會

1、嫁女酒宴或娶媳婦酒宴,男女雙方都要派出通曉古今且能說會道的代表,互相盤問古今,特別是盤問密洛陀創世史和彼此兩個家庭之間的通婚史。不同的是,在嫁女酒宴上,由女方代表專門問,男方代表專門答;在娶媳婦的酒宴上,反過來由男方代表專門問,女方代表專門答。

2、在其他諸如立房、進新居、過三朝、續壽、打獵歸來等喜慶宴席上,能說會道的老者和歌手們也會分別互相盤問和盤唱密洛陀創世史,日以繼夜,難捨難分。

過年過節

1、春節殺豬,部分人家趁有“豬命”,請巫公來祭祀密洛陀和給老人續壽。大年晚,每家每戶都弄一頓豐盛的酒菜,家主先給密洛陀神位和列祖列宗神位上香,接著坐在桌邊念請密洛陀及祖神們“入席就餐”,把一年來做的好事喜事,一年來的各種收穫,一年來災病的袪除,一年來的興旺和安康等都說是神們的護佑的結果,給神們說好話。第二天清晨,即新春第一天早晨,又備一桌酒肉,照樣燒香敬神,照樣請神入席,照樣對神說話,把新年需要神們護佑的事一件件說給神們聽,祈求新年興旺安康。正月十六“掃春日”,又備一桌酒肉,如是請神敬神,如是祈求護佑。春節期間,有親戚朋友帶禮物來,主家都要在酒桌邊把他們一一介紹給神靈們,把他們帶的禮物點給神靈們,祈請神靈護佑他們。

2、祝著節到來之前,瑤民們清掃屋內外衛生,檢修門前階梯,個別農戶還祭祀密洛陀,祈求密洛陀護佑節日平安。因為祝著節是祭祀密洛陀及世代祖神的節日,五月廿三日視為神靈降臨的日子,從這一日起,各家各戶保持密洛陀神位香火不斷,每餐飯前都要請密洛陀及祖神們“入席就餐”;每天都敲銅鼓跳銅鼓舞取樂,年輕人還帶銅鼓到神山去敲打,在神山祭供神靈。節日期間,不管是老年人、中年人或者青年人,都各自聚在一起盤唱或盤問密洛陀創世史,講唱聲此起彼伏,歡聲笑語持續到廿九日,即“神歸日”的夜裡才結束。祝著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按古俗煮五色糯飯祭供密洛陀。

喪葬

在布努瑤創世史詩《密洛陀古歌》中,說密洛陀派九大神抬她的滿女媧娘到月宮去埋葬,叫螟蛉背火灰去撒在墳墓上以隔陰陽。還說密洛陀仙逝後,九大神備酒肉舉行宗教活動送她的亡靈歸祖。布努瑤根據這一古俗,凡死了成年人,都要在新墳上撒火灰隔陰陽,並請巫公歌師來舉行宗教活動,把死者亡靈送到古時候老祖宗居住的地方,和老祖宗們的亡居住在一起。

相關新聞

廣西9項目新入選國家非遺目錄密洛陀等升國家級

2011年6月10日,國務院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共19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目錄164項,廣西共有8個項目9個子項榜上有名,密洛陀、黃泥鼓舞,侗戲等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目前,共有37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而第一批和第二批分別有19項和9項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布羅陀和劉三姐歌謠等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3批共193項入選自治區級目錄,共有240名民間大師成為國家或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加上市、縣級的“非遺”項目,總計有名錄5627項,建成國家、自治區、市、縣四級目錄體系;評出3批共240位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此次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廣西非遺如下——

【民間文學】:密洛陀

申報地區:都安瑤族自治縣

內容介紹:《密洛陀》是流傳於廣西都安、巴馬等地瑤族聚居區的神話古歌,融神話、創世、英雄為一體,描述了女神密洛陀開天闢地、創造人類的壯烈業績。

【傳統音樂】:

1.京族獨弦琴藝術

申報地區:東興市

內容介紹:獨弦琴,京族彈弦樂器。京語稱旦匏,流行於東興市。獨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間竹製樂器。我國南方盛產竹材古代就有了用粗大的竹子製作的管形樂器,挑起竹皮為弦(俗稱篾弦),用以敲擊或彈撥,並由此使弦鳴樂器得到不斷發展。

2.吹打(廣西八音)

申報地點:玉林市

內容介紹:玉林八音,又稱桂南八音、吹笛兒、吹六笛,是玉林地區唯一的吹打樂。它源自秦漢時期宮廷和軍中的吹鼓樂,至明末清初傳至玉林,是由中原古樂以及桂東南民間音樂融合而成,被音樂界同仁稱為“桂東南交響樂”,廣泛流傳於桂東南城鄉的各種慶典、紅白喜事以及舞龍、舞獅和地方戲曲、舞蹈的伴奏。

【傳統醫藥】:

壯醫藥(壯醫藥線點灸療法)

申報單位:廣西中醫學院

內容介紹:壯醫藥線點灸療法,是採用廣西壯族地區出產的壯藥泡製成的藥線,點燃後直接灼灸人體體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一種醫療方法。該療法挖掘於民間,經研究整理提高,至今仍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

【傳統舞蹈】

1.藤縣獅舞

申報地區:藤縣

內容介紹:藤縣獅隊屬南派舞獅,其表演形式主要是采青和高樁表演。表演者通常是二人合舞一個獅子,舞獅在高樁設計、舞獅動作設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念,獨創了“靈猴攀樹”、“鋼絲翻筋斗”等一系列高樁舞獅的動作,以及側空翻下樁、鋼線上一字腿、上樁的猿猴攀樹、探峰攀崖等高度難動作和飛距2.8米(獅尾起至落點),獨樁挾腰轉體450°絕技,名揚東南亞,飲譽粵、港、澳、台。

2.田陽壯族獅舞

申報地區:田陽縣

內容介紹:田陽壯族舞獅,有高難、驚險、奇美的特點,體現濃郁的民族特色。它已經流傳了450多年,並逐漸由建國初期以拜年、慶典、助興為主的地面舞獅發展到擁有“獅子上金山”、“獅子過天橋”、“刀尖獅技”、“高樁飛獅”、“金獅雄風”等一系列絕技的高空表演。田陽舞獅具有世家相傳的特性,傳統特色保持相對完整,最難能可貴的是,田陽舞獅在近代的發展中,不拘泥於單一的傳承,而是在傳統舞獅套路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提高了技術含量,增強了觀賞性。

3.黃泥鼓舞

申報地區:金秀瑤族自治縣

內容介紹:黃泥鼓屬於長鼓中的一種,黃泥鼓是瑤族的一種膜鳴樂器,是居住在大瑤山上瑤族人民喜愛的民間樂器,因演奏時鼓面塗以黃泥而得名,而打長鼓、慶豐收、祭祖先是瑤族人民的傳統習俗。

【傳統戲劇】:侗戲

申報地區:三江侗族自治縣

內容介紹:侗戲,作為發源於清代的少數民族劇種之一,具有濃郁的侗民族特色。由於侗民族有語言卻沒有文字,侗戲成了侗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紐帶,堪稱侗文化的“活化石”。

【傳統美術】:

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

申報地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內容介紹:廣西環江縣毛南族花竹帽,是當地毛南族婦女當作雨具的一種精美的手工藝品。毛南族稱花竹帽為“頂卡花”,意為“在帽底編織花紋”。花竹帽是用當地盛產的金竹和墨竹蔑子編織而成的,具有工藝精緻,花紋美觀,帽形大方,結實耐用等特點

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1)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