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扇舞

棕扇舞

哈尼族棕扇舞是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之一,流行於元江羊街鄉那諾街哈尼族聚居地。舞蹈的起源與古老的狩獵採集生活和祭祀活動有關,從模仿狩獵中的禽獸飛躍奔跑和表現獵人凱鏇歸來的心情,到表現手拿棕扇驅鬼祭神的場景都有體現。

舞蹈簡介

棕扇舞棕扇舞

棕扇舞是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之一,流行於元江羊街鄉那諾街哈尼族聚居地。舞蹈的起源與古老的狩獵採集生活和祭祀活動有關,從模仿狩獵中的禽獸飛躍奔跑和表現獵人凱鏇歸來的心情,到表現手拿棕扇驅鬼祭神的場景都有體現。
棕扇舞最初主要用於祭祀活動,舞姿不求統一,但每個動作均有象徵性,男性模擬動物或鳥類,女性手持棕扇模擬白鷳鳥動作,各自起舞,表示對死者的尊敬和懷念,既莊重肅穆又感情真摯。隨著社會發展,棕扇舞逐漸淡化祭祀成分,發展為今天既可用於祭祀儀式更是自娛活動的舞蹈,不僅在祭祀、喪葬時歌舞,逢年過節、農事休閒時亦歌亦舞。
棕扇舞以鋩、鼓、鈸和嗩吶等為伴奏樂器,道具由內裝穀子、包穀、蕎子、銀鏈、銅幣的一對竹筒及若干松枝組成,擺放在竹篾席上。棕扇為女子專用道具。舞蹈有一定技巧性,動作古樸、厚重、風趣,多用腳步顫動,起伏開跨及大小手臂的甩轉,部分舞姿與岩畫舞圖相似。有“老熊洗臉”、“猴子作揖”、“猴子抱瓜”、“老鷹叼小雞”、“老熊穿褲”、“猴子摟腰”、“公雞斗架”、“猴子掰包穀”、“老鷹拍翅膀”、“老熊走路”等10多套動作,形態逼真、舞姿優美,民族特徵鮮明,有濃郁的地方風味。

起源及傳說

棕扇舞棕扇舞

《棕扇舞》是源於哈尼族古代圖騰崇拜的祭祀舞蹈,人們手拿棕櫚葉,充當能為民族帶來吉祥幸福的白鷳鳥羽翼,在具有傣族舒緩、柔美特點的樂曲伴奏下,模擬白鷳鳥在樹下嬉戲、漫步、四處窺探等自然形態。舞蹈動作古樸、細膩,充分表現了哈尼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據紅河縣哈尼族民間傳說:遠古時候,一位叫“奧瑪妥”的先祖母要將棕扇舞教給中老年婦女,但未教完先祖母就升天了。先祖母的拐杖插在村頭,長成了參天大樹。人們把它看作先祖母的化身,每年農曆二月屬牛或屬虎日,全村婦女都去“神樹”下悼念先祖母,同時跳起“棕扇舞”。

元陽縣麻栗寨村民李黑諸家譜上載,第一個祖先就是“奧瑪”(天女)。從“奧瑪”往下至哈尼族普遍公認的男性始祖“搓莫耶”,相隔二十餘代。紅河哈尼族把“奧瑪”和“神樹”共同視為神靈崇拜。祭時,由婦女揮棕扇環歌,踏足起舞。從整個舞蹈的形式及內容來看都表明棕扇舞有悠久的歷史。

舞蹈特點

棕扇舞棕扇舞

棕扇舞舞姿不求統一,但每個動作均有象徵性,男性模擬動物或鳥類,女性手持棕扇模擬白鷳鳥動作,各自起舞,表示對死者的尊敬和懷念,既莊重肅穆又感情真摯。

哈尼族棕扇舞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他手持棕扇,合扇向眾位鄉親作三次揖,然後將扇一展開,示意棕扇舞盛典開始。一時,鑼、鼓聲震天動地,在歡快的樂聲中,先由主持儀式的老者繞著宴席跳一圈,動作多為甩手抖身,意為跳掉身上的灰塵和疾病,迎來新的一年的吉祥和幸福。接著,參加宴席的其他人,手持棕扇,依次單人或多人繞宴席跳一圈。跳到高潮時,眾人群起而舞。
在豪尼人的心目中,白鷳、蝴蝶、蜜蜂是吉祥物,斑鳩是孽鳥。所以,他們善用吉祥物的動作來象徵對美好的追求,用驅趕孽物的動作來象徵對它們的痛恨。

表現形式

棕扇舞棕扇舞

在棕扇舞盛典的日子裡,成年男子們每天都端著自己家裡的佳肴、米酒,成群結隊地聚在一個廣場上,把酒菜沿廣場直擺成長長的宴席,舉行規模宏大的棕扇舞活動。
棕扇舞最初主要用於祭祀活動,舞姿不求統一,但每個動作均有象徵性,男性模擬動物或鳥類,女性手持棕扇模擬白鷳鳥動作,各自起舞,表示對死者的尊敬和懷念,既莊重肅穆又感情真摯。隨著社會發展,棕扇舞逐漸淡化祭祀成分,發展為今天既可用於祭祀儀式更是自娛活動的舞蹈,不僅在祭祀、喪葬時歌舞,逢年過節、農事休閒時亦歌亦舞。
棕扇舞只限於男性參加,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他手持棕扇,合扇向眾位鄉親作三次揖,然後將扇一展開,示意棕扇舞盛典現在開始。一時,鑼、鼓聲震天動地,在歡快的樂聲中,先由主持儀式的老者繞著宴席跳一圈,動作多為甩手抖身,意為跳掉身上的灰塵和疾病,迎來新的一年的吉祥和幸福。接著,參加宴席的其他人,手持棕扇,依次單人或多人繞宴席跳一圈。跳到高潮時,眾人群起而舞。在豪尼人的心目中,白鷳、蝴蝶、蜜蜂是吉祥物,斑鳩是孽鳥。所以,他們善用吉祥物的動作來象徵對美好的追求,用驅趕孽物的動作來象徵對它們的痛恨。人們時而像白鷳展翅,象徵身棄塵穢,展翅迎新;時而像白鷳喝泉水,象徵新的一年的生活將會像泉水一樣甘美;時而像蝴蝶採花、蜜蜂采蜜,象徵豪尼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時而像嚇唬斑鳩,象徵趕走農田災害,爭取新的一年獲得豐收。舞蹈獨特優美,反映了豪尼人民祛穢迎表的心愿,又反映了他們善良、奮進的美德。
一陣歡舞后,人們有的沿長席而坐,邊吃邊喝邊唱,相互敬酒敬食,相互用歌聲來祝賀康泰、吉祥。有的仍繼續跳舞,沉醉在舞蹈的歡樂里。那悠悠動聽的歌聲、古樸多姿的棕扇舞、開懷暢飲的笑語歡聲,使整個盛宴充滿了歡樂,使人們在新一年裡充滿幸福美好的希望,使豪尼人更加團結和睦,去戰勝一切自然災害,迎來新的一年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舞蹈傳承

棕扇舞棕扇舞

《續修易門縣誌》已有哈尼族棕扇舞的記載,每年正月初三至初五都要舉行。傳統的舞規,只限於男性起舞,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他手持棕扇,合扇向眾鄉親作三次揖,然後將扇一展開,示意棕扇舞開始。

鉉、鼓聲震天動地,在歡快的樂聲中,先由主持儀式的老者繞著酒宴跳一圈,動作多為甩手抖身,意為跳掉身上的灰塵和疾病,迎來新一年的吉祥和幸福。接著,參加宴席的其他人,手持棕扇,依次單人或雙人繞宴席跳一轉。跳到高潮時,眾人起舞,時而象白鶴展翅,時而象白鷳飲水。90年代的“豐收節”期間曾進行表演,獨具特色,很受觀眾的歡迎。

棕扇舞主要傳承方式為師傳,由師傅向徒弟傳授舞蹈的主要動作和基本技法。作為哈尼族舞蹈代表作之一,棕扇舞多次在國內獲獎,曾赴瑞典、義大利等國家演出。

入選國家級非遺推薦名錄

棕扇舞棕扇舞

棕扇舞是源於哈尼族古代圖騰崇拜的祭祀舞蹈,人們手拿棕櫚葉,充當能為民族帶來吉祥幸福的白鷳鳥羽翼,在具有傣族舒緩、柔美特點的樂曲伴奏下,模擬白鷳鳥在樹下嬉戲、漫步、四處窺探等自然形態。舞蹈動作古樸、細膩,充分表現了哈尼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中,元江縣哈尼族棕扇舞榜上有名。
哈尼族棕扇舞是元江縣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之一,流行於哈尼族聚居地。舞蹈的起源與古老的狩獵採集生活和祭祀活動有關,從模仿狩獵中的禽獸飛躍奔跑和表現獵人凱鏇歸來的心情,到表現手拿棕扇驅鬼祭神的場景都有體現。棕扇舞以鋩、鼓、鈸和嗩吶等為伴奏樂器,棕扇為女子專用道具。舞蹈有一定的技巧性,動作古樸、厚重、風趣,多用腳步顫動,起伏開跨及大小手臂甩轉,舞姿不求統一,但每個動作均有象徵性,獨特而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濃郁的地方風味。
隨著社會發展,棕扇舞逐漸淡化祭祀成分,成為民眾自娛自樂的舞蹈,其濃厚的神秘色彩豐富了人類舞蹈語言,逢年過節、農事休閒時哈尼人亦歌亦舞,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了這種原始、古老的傳統舞蹈。通過申遺,元江縣哈尼族棕扇舞將得到更好的挖掘、保護和傳承。

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1)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