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馬伕

跳馬伕

跳馬夫,又寫“跳馬夫”。是如東地區的一種舞蹈,氣勢雄壯,表現古代勞動人民剽悍勇武。


歷史

如東跳馬夫如東跳馬夫
“跳馬夫”原是流傳於如東一帶的祭神舞,所祭之神為“都天王爺”。據傳,“都天王爺”是唐肅宗對其守將張巡的追封諡號。唐至德二年(757)十月,張巡(709—757)為抵抗安祿山叛軍,守唯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十月,彈盡糧絕,乃羅雀掘鼠,給將士充飢。叛軍再犯,張用奇謀令軍士身系馬鈴,在城頭奔跑,使叛軍疑是援軍已到,魂飛魄散。張巡終因寡不敵眾,以身殉國。後來朝廷追封,百姓建廟,並於其生日進行祭祀。明清之時,倭寇海匪經常騷擾沿海,當地人們寄情於張,追思英烈,祈求神明消災降福,於是將供奉逐漸演化為“燒馬夫香”,這一活動一直延續到20世紀50年代初,在如東豐利、馬塘、掘港尤甚。70年代末、80年代初,如東民間舞蹈“跳馬夫”被收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成》,得以重放光彩,並先後至南通、南京乃至北京中南海演出。

特點

參加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開幕表演剪影參加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開幕表演剪影

簡潔、整齊的舞姿,鏗鏘的節奏,粗獷的吶喊乃至排山倒海、撼天動地的氣勢,被外國人稱之為“中國迪斯科”。“跳馬夫”是男子群舞,無音樂伴奏,主要靠馬夫身上佩戴的馬鈴聲伴舞,舞蹈機動多變。舞台上一排排粗獷剽悍的馬夫,身系馬鈴,口銜銀針,頭戴紅纓嵌寶牌面,手執馬扦,腿裹素布,腳著草鞋,胸懸護心掛鎖,腿系鏤空黑底短圍,目不斜視,群起舞蹈;跺步跳,橫步跨,盪步跳,縱步跨,整體動作剛韌有力。它向世人訴說一個以鈴聲嚇破敵膽的動人故事,頌揚了張巡驅妖鎮魔的無畏氣概,寄託著人們對消災祈福的良好願望。一聲悠長而低沉的號鳴,一通緩慢而莊嚴的鑼鼓,似成千上萬隻馬鈴同時發響,巨幅杏黃龍幡迎風翻騰,渲染出古代將士們縱馬廝殺的悲壯,人們仿佛置身於古代兩軍對壘的戰場。。“呵呵,哈嘿!呵呵,哈嘿!”吼聲越來越大,節奏越來越快,眾馬夫步應鼓點,陣隨鑼變,時而飛鳥穿林,時而巨龍吐須,隊形瞬息萬變。號聲、鑼聲、馬鈴聲、吶喊聲,聲震遐邇,驚天動地。他們時而跨馬步,高舉馬扦作虔誠的祭祀;時而跳躍向前,義無反顧。龍蟠舞,呼啦啦;鈴兒聲,響叮噹;吶喊聲響遏行雲,猶如猛虎下山,恰似蛟龍出海……驀地,各種聲音戛然而止。“跳馬夫”全過程遂告結束,整個舞蹈充滿尚武精神,洋溢著戰鬥氣息。
“跳馬夫”動作的風格,可用八句來概括:
腳站八字似座鐘,腿臂微屈像勁弓。
挺胸收腹須沉穩,氣貫丹田身如松。
跳踢顛磋講紮實,邁步敦實肩微動。
目光堅定不斜視,剛健質樸顯威風。

該舞為民舞中少有的富有陽剛之氣漢族男子群舞,動作沉而不懈,梗而不僵,具有雄渾剛健、豪放、有力之特點,經過整理加工,由祭神之舞改編,剔除其迷信色彩,成為百花園中的藝術奇葩,自一九八三年以來,十多次赴市、省、國家演出,並出訪日本、羅馬尼亞、匈牙利、義大利、奧地利等地,都受到熱烈的歡迎。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作為範本,收進《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江蘇卷》,推介至全國,成為中國民間舞蹈中的珍品。

人文

如東實際是借“都天王爺轅”活動來紀念張士誠。他曾來掘港、豐利販私鹽,在掘港附近楊家坂率領鹽民跟官兵斗。用鰳魚當大刀嚇退官兵。當地流傳民謠:楊家坂,楊家坂,燒鹽的好大膽,官兵來捕殺,鹽民就造反。沒有刀和槍,拿起鰳魚綁扁擔,把個官兵死里趕。“無論是紀念張巡還是張士誠,都是對英烈的追念,對不屈鬥爭精神的崇敬,寄託著祈求英靈、消災降福的期望。舞蹈中,扮演馬夫的人口銜銀針,形似都天王爺的戰馬,身佩馬鈴,跳舞時鈴聲作響。每人手中皆握一根銀扦,稱為”馬扦“。整個舞蹈充滿沿武精神,以崇敬都天王爺為願望,洋溢著濃郁的戰鬥氣息。如今,“跳馬夫”已升華為如東精神的象徵。為了和平與安寧,人們不屈不撓,勇往直前,即使是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

參賽

2010年作為江蘇省選送的四個表演節目之一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東跳馬夫》廣場舞蹈,由我校師生表演。6月16日上午,“如東馬夫”在北京農展館參加了中國首屆農民藝術節演出,並榮獲金穗獎。
為了組織《如東跳馬夫》廣場舞蹈參加中國首屆農民藝術節,如東縣委、縣政府撥出專款,由姜曉靜副縣長親自掛帥,縣委農工辦、縣文廣新局、縣教育局聯合組織該節目的集訓活動。節目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6月1日至6月12日,在導演任乃貴的指導下,“如東馬夫”進行了封閉式訓練。訓練中,“馬夫”們不畏酷熱、刻苦訓練,在中國首屆農民藝術節上,他們跳出了“如東馬夫”的豪氣,展示了“如東馬夫”的風采。

批准為國家項目

系列活動報導系列活動報導
《如東跳馬伕》廣場舞蹈已經被批准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是如東第一職教中心校傳統文藝節目,近幾年來,該校多次代表如東參加諸如全國首屆農民藝術節、江蘇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等大型表演活動,肩負著傳承如東馬伕精神的重任。
2010年5月31日下午,在我校綜合樓四樓階梯教室召開了“《如東跳馬伕》赴京演出集訓動員大會”,大會由如東縣委農工辦周載群主任主持,如東縣政府於立忠副縣長作動員報告,南通市委農工辦政治處高銀田主任、如東縣文廣新局季鐵泉副局長、如東縣教育局朱亞飛副局長等在大會上講話。6月1日至6月12日,在導演任乃貴的指導下,72名“如東馬伕”進行了封閉式訓練。訓練中,“馬伕”們不畏酷熱、刻苦訓練,6月16日上午,“如東馬伕”在北京農展館參加了中國首屆農民藝術節演出,在中國首屆農民藝術節上,他們跳出了“如東馬伕”的豪氣,展示了“如東馬伕”的風采,並榮獲金穗獎。11月19日,由如東縣教育局副局長朱亞飛、如東第一職教中心校校長余飛帶領的58名學生組成的
系列活動報導系列活動報導
《如東跳馬伕》表演隊又赴鎮江參加了第九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表演藝術類現場決賽。“五星工程獎”是省文化廳設立的省級社會文化藝術政府獎,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每兩年舉辦一屆。第九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表演藝術類現場決賽,由省文化廳、鎮江市政府主辦,省文化館、鎮江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承辦,全省各大市共報送235個作品參加角逐,是參賽作品和人數最多的一屆比賽。進入演藝類決賽的節目共有74個,分為廣場文藝、音樂、舞蹈和曲藝、小戲、小品5個專場進行現場決賽。如東第一職教中心校“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如東跳馬伕》舞蹈節目參加了在鎮江大市口廣場舉行的廣場文藝決賽。
第九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決賽成績於11月23日揭曉,由如
系列活動報導系列活動報導

東第一職教中心校58名學生表演的《如東跳馬伕》廣場舞蹈獲表演藝術類金獎。

高度評價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由農業部、文化部、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16日在中國農業展覽館開幕。來自全國22個省區市10多個民族的38支農民演出隊聯合奉獻了一場精彩演出。作為第二個節目登場和為整個演出活動串場的《如東跳馬伕》以其精湛的表演,獲得了高度評價。
如東民間舞蹈《跳馬伕》是迎神賽會中的祭神舞,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少至三五百人,多至三千餘人的“燒馬夫香”,頭扎彩色布,身穿馬夫裝,腳登草鞋,腰系銅鈴,手執鐵釺,跳著剛健簡樸的舞步,發出震耳的吼聲,以驃悍、粗獷和勇往直前的氣勢,展示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
《如東跳馬伕》是中國民間舞蹈中的珍品,今年5月初,經市、省層層推選,參加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開幕式演出。如東縣政府重新製作表演服裝和道具,92位演員由如東縣第一高級職業中學學生和縣文化館工作人員出任。

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1)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