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市鎮

資市鎮

資市鎮地處江漢平原湖區,位於江陵縣東北部。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10公里。東與三湖管理區接壤,西與國營農場、灘橋鎮毗鄰,南與白馬寺鎮、熊河鎮交界,北與沙市區岑河鎮相連。資市鎮國土面積為87.67平方公里,轄15個村、2個居委會。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資市鎮資市鎮農貌
資市鎮黨委政府秉承“調整結構富民、振興工商興鄉”的發展理念,堅持“電業米業果業養殖業”四業並舉,不斷壯大鄉村經濟,2005年工農業總產值達32796萬元,人均純收入3085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90萬元,財政收入262.74萬元。通過招商引資,現有勝達塑業、永盛米業、雲達米業、武漢八維新材料公司、新宇塑膠廠等大小5家企業落戶萬家,企業發展健康有序。資市鎮黨委政府將按照既定的發展思路,全面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全面的市場觀和馬克思主義民眾觀,全力打造殷實、秀美、和諧的資市鎮。

鄉鎮發展

資市鎮資市鎮小麥種植
資市鎮有生養殖大戶110戶,占總農戶的19%。1000頭以上養殖小區有近10個,零星分布在8村1社區,養殖產生的糞便嚴重污染環境。針對這一情況,2007年鄉政府進行了推廣新能源,建設新農村的“聯戶沼氣項目”建設。資市鎮推廣新能源,建設沼氣池,抓重點大戶是關鍵。資市鎮通過大戶示範,整村推進,使資市鎮項目村劉家河村沼氣池建設成效顯著,從而輻射帶動了資市鎮沼氣池建設。沼氣池施工生產必須具備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實行持證上崗,專業施工隊伍必須具備資質,所使用的沼氣灶具及配套產品定點購置,符合標準。為確保沼氣池施工高標準,資市鎮組織了專門人員,對所建沼氣池進行統一驗收,確保建一個,成一個,用戶滿意一個。

資市鎮農業結構進一步調整。由過去單一種糧發展到多業並舉,至現在優質果園26470畝,規模養殖65戶,溫棚蔬菜生產,其中塑膠大棚920個、480畝,日光溫室55個、52畝。投資50萬元建成小坪窪300畝優質桃品種引進,此項目已實施完成。農業基本條件得到改善,生態環境得到治理。借西部大開發的良機,按照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原則,採取返租倒包等形式,全面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

區位優勢

資市鎮資市鎮
資市鎮地處監利縣西陲,南枕長江荊江大堤,西鄰江陵、石首兩縣市,為監利西大門。沙(市)洪(湖)公路橫穿全境;程(集)姚(集)公路直達古鎮,輻射各村,具有較便利的交通條件。境內河網密布,縱橫交錯,自然生態環境良好。資市鎮版圖面積124平方公里,下轄37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58198人,其中農業人口51116人,非農業人口7082人,耕地面積8.9萬畝,水田55855畝,旱地33145畝,屬監利縣傳統的農業大鎮。2005年度實現國民生產總值21784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053萬元,農業產值5306萬元,人均純收入為2578元。

資市鎮境內有歷史悠久的資市古鎮(史稱資市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王就在此修建了豪華的離宮――荊台;南宋嘉定年間,有位程姓富商臨河闢建石級碼頭開設店鋪,臨河一帶始成小街,人稱“程家集”;明初,憑藉得天獨厚的發達水陸交通,便成為遠近聞名的商埠碼頭。程集古鎮便利的交通、發達的商業為這裡遺存了大量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其現存明清古建築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江漢平原乃至湖北都是獨一無二的。1985年11月4日,監利縣人民政府公布“資市鎮明代民居群”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資市鎮優越的交通條件和繁榮的商貿市場,曾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29-1932年,該地曾是賀龍、周逸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後勤物質集散地;紅二軍團曾在此設伏,阻擊沙市之敵,一舉攻克了監利縣城;新四軍第五師襄南指揮部分分支機構曾設於此,有力地指揮了監沔抗日鬥爭。

資市鎮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商埠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專家、媒體和遊客到此駐足。“武俠小說之父”金庸先生在其《連城訣》里就多次提到過“資市鎮”;《槍聲再起》、《老轍》等多部影視劇也把資市鎮老街作為外景拍攝地。很多歷史、建築、民俗、旅遊等方面的專家到程集進行考察後,認為資市鎮的民居是“最具湖北特色的商埠建築”。省、市新聞媒體曾多次專題採訪報導過古鎮的建築藝術風格、歷史人文景觀及保護利用等方面的內容。現在慕名前來參觀遊覽的人群逐年成倍增長。為了完整地保護好古鎮民居群,資市鎮人民政府於1985年在古鎮以北另闢了新的城鎮發展區,並將新老區相接,使之渾然一體,使之既有古鎮古色古香的風貌,又有現代文明氣息的華章。

資源優勢

資市鎮資市鎮
1、水產資源豐富:資市鎮境內河、溝、渠縱橫交錯,塘、池、湖、庫星羅棋布,現有水域面積15000畝,其中大小湖泊水庫6000畝,精養漁池6000畝,塘堰3000畝,可供養殖面積12000畝,已養水面10000畝。資市鎮現有低湖田16000畝,龍蝦養殖蓬勃發展,水域水質優良,水溫適中,水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天然經濟魚類品種繁多。現年捕撈產量已突破10000噸,其中:魚類9000噸(青草魚3600噸,鰱鱅魚3400噸,鯉魚800噸,鯽魚1000噸,美國斑點叉尾鮰100噸,團頭魴100噸)、河蟹100噸,甲魚100噸,大口鯰50噸,龍蝦1000噸,黃鱔200噸,水產產業已成為資市鎮一大支柱產業,並確認為無污染、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公安縣獅子口鎮與資市鎮同屬王家大湖垸,水域資源豐富,養殖水面達1.4萬畝。湖南澧縣是湘鄂邊界最大的水產品集散地,距離資市鎮僅30分鐘的車程。

2、水陸交通便利:資市鎮地處鄂西南長江中游、危水河畔王家大湖之濱,境內交通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水泥路網達50餘公里,省道紅東公路橫穿而過,距207國道15公里、荊東高速公路章莊鋪入口15公里、枝柳鐵路松滋火車站30公里、距宜黃高速公路入口和松滋口碼頭僅半小時車程,交通十分便利。

3、電力資源充沛:資市鎮境內有35KV的金羊山變電站1座,自2006年起,石牌水電站發電併網進入金羊山變電站,能夠確保電力供應。電力價格分時段計量。

4、產業基礎厚實:水產品加工企業是解決漁民賣魚難和增收難,幫助漁民增收和提高水產品品位的項目,系國家支持和扶持的優勢產業,建成後不但幫助了資市鎮漁民增收,而且能成為輻射松滋、公安、湖南澧縣兩省三縣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資市鎮政府積極推廣蝦稻連作模式,大力發展龍蝦放養,確保蝦稻連作面積達到10000畝,全面推廣美國斑點叉尾鮰養殖。

5、品位十分獨特:資市鎮王家大湖垸繫上世紀70年代圍墾而成,土壤有機質豐富,富含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具備龍蝦、淡水魚天然養殖的條件,氯元素在標準範圍之內。龍蝦、淡水魚口感好,味道美

主要景點

資市鎮資市鎮白果樹
位於資市集鎮的古白果樹,樹高31米,胸徑148厘米,夠3人合抱。此樹何人栽,樹齡有多長,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中國佛學院南京分院講師釋隆恩法師說:“白果樹應該是元末明初資福寺主持無聞和尚栽種,樹齡約700餘年。”“看到白果樹,不怕鬼迷路”,這是流傳於資市的一句老話。因為白果樹所在地海拔高度是33米,比西乾渠東6個村高2~7米,比西乾渠西10個村高1~2米,加上樹高30多米,在資市的任何地方都是可以見到的,因此白果樹成了人們行船走路的航標和路標。白果樹春夏之際,枝繁葉茂,青翠欲滴,就是數九寒冬,冰封雪蓋,也像銀裝素裹的玉柱,更顯得蒼勁挺拔。資福寺被日寇焚毀後,白果樹能倖存下來,是一奇蹟。於是民眾中出現了各種傳言,說大火燒過古樹時,佛祖顯了靈,觀音灑了楊枝水等,因而古樹被神化了。到古樹下的人,不說髒話,不隨地大小便,不攀枝、打葉、摘果子,不挖土傷根等,這些成了人們自覺的行為規則。每逢舊曆初一、十五,一些老人還到樹下焚,祈禱平安。樹上落下來的葉子,人們一片片地拾起來,帶回家洗淨曬乾,製成銀杏茶,拾得多還作禮品饋贈親友。如果有幸能拾到幾粒果子,就高高興興帶回家,給老人或孩子們吃,說是吃了能消災祛

黃岡荊州鄉鎮(二)

黃岡市和荊州市是湖北兩個重要的城市它們地大物博,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黃岡和荊州的一些鄉鎮吧~

荊州市行政區劃

區縣街道鄉鎮
沙市區

解放路街道| 崇文街街道| 中山路街道| 勝利街街道| 朝陽路街道| 岑河鎮| 觀音壋鎮| 鑼場鎮 | 關沮鄉| 立新鄉| 聯合鄉

荊州區

西城街道 | 東城街道| 城南街道| 紀南鎮| 川店鎮| 馬山鎮| 八嶺山鎮| 李埠鎮| 彌市鎮| 郢城鎮| 太湖農場| 菱湖農場

洪湖市

新堤街道| 濱湖街道 | 螺山鎮| 烏林鎮| 龍口鎮| 燕窩鎮| 灘鎮| 峰口鎮| 曹市鎮 | 府場鎮| 戴家場鎮| 瞿家灣鎮| 沙口鎮 | 萬全鎮| 汊河鎮 | 黃家口鎮| 老灣回族鄉

松滋市

新江口鎮| 南海鎮| 八寶鎮 | 涴市鎮| 老城鎮| 陳店鎮 | 王家橋鎮 | 斯家場鎮| 楊林市鎮| 紙廠河鎮| 街河市鎮| 洈水鎮 | 劉家場鎮| 沙道觀鎮| 萬家鄉| 卸甲坪土家族鄉

石首市

繡林街道 | 筆架山街道 |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 東升鎮 | 高基廟鎮 | 南口鎮 | 高陵鎮 | 團山寺鎮 | 久合垸鄉|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監利縣

容城鎮 | 朱河鎮 | 新溝鎮| 龔場鎮| 周老嘴鎮 | 黃歇口鎮| 汪橋鎮 | 程集鎮 | 分鹽鎮| 毛市鎮| 福田寺鎮| 上車灣鎮| 汴河鎮 | 尺八鎮| 白螺鎮 | 網市鎮| 三洲鎮| 橋市鎮 | 紅城鄉| 棋盤鄉| 柘木鄉| 大垸農場| 荒湖農場

江陵縣

資市鎮| 灘橋鎮| 熊河鎮 | 白馬寺鎮| 沙崗鎮| 普濟鎮 | 郝穴鎮 | 馬家寨鄉| 秦市鄉| 江北農場| 三湖管理區| 六合垸管理區

公安縣

斗湖堤鎮| 埠河鎮| 夾竹園鎮| 閘口鎮| 楊家廠鎮| 麻豪口鎮 | 藕池鎮 | 黃山頭鎮| 孟家溪鎮 | 南平鎮 | 章莊鋪鎮| 獅子口鎮 | 斑竹壋鎮| 毛家港鎮| 甘家廠鄉| 章田寺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