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山河鎮

淋山河鎮

淋山河鎮隸屬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位於團風縣北部,與武漢市新洲區毗鄰。全鎮版圖面積114平方公里,其中:鎮區面積5平方公里,轄49個行政村,39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萬餘人,耕地面積3.2萬畝,山林面積4.3萬畝,水面面積2.1萬畝。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淋山河鎮行政大樓
淋山河鎮位於團風縣北部,與武漢市新洲區毗鄰,版圖面積114平方公里。全鎮轄49個行政村,39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5676人,耕地面積3.2萬畝,是團風縣唯一的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全省百名重點發展小城鎮之一,並被列為全省信息化建設示鎮。淋山河鎮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內外交通十分便利,106國道京九鐵路兩條交通大動脈貫穿全鎮,京九鐵路團風站設在鎮區內,距陽邏港口45公里,距武漢市50公里,達武漢天河機場僅45分鐘的行程。正在動工建設的武英、大廣兩條高速公路穿鎮而過,鎮內村與村之間的通村公路也四通八達,由此形成了快速便捷、安全暢達的交通網路。
淋山河鎮資源豐富,擁有山林面積達4.3萬畝,其中林果1.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4.6%。林木主要以濕地松、馬尾松、經濟林為主;淡水資源充足,擁有千萬庫容量的水庫3座,3000畝的淡水湖泊一個;還有蘊藏量很高的石英石、蛭石花崗石等石材資源。
改革開放以來,全鎮經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優勢明顯,特色凸現。以具有國家特級資質湖北山河建工集團為龍頭,鑄造建築航母,營造建築之鄉;發揮自身優勢,鼓勵能人創業,打造出了山河環保板材、張崗無公害蛋雞養殖、謝河辣椒王道茶葉等品牌,湧現了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和創業能手。
淋山河鎮發展前景廣闊,建設穩步推進。鎮區已形成了“三縱四橫”的鎮城格局,市場繁榮活躍,移動、聯通、有線電視信號覆蓋全鎮;鎮區教育、衛生設施日趨完善,農民生活富裕。全鎮人民團結一心,決心用勤勞的雙手將淋山河鎮建設得更美、更強。

區位優勢

淋山河鎮資助儀式

淋山河鎮東接黃岡市區,距黃岡市區僅40公里,西鄰武漢市,距武漢市區僅60公里,南望鄂州、黃石,集四個大中城市輻射一身。
武漢素稱“九省通衢”,以武漢為圓心,在半徑400公里範圍內,輻射45箇中等以上城市;在半徑1200公里範圍內,涵蓋中國14個GDP超千億元城市中的12個,淋山河是武漢對外開放的東大門,是通向鄂東的門戶。
黃岡、鄂州黃石三城市隔江相望,是湖北重要的輕紡、服裝、飲品、副食生產基地。淋山河鎮形成了副食、建材、日用飲品、服裝、生產的主要配送基地,已成為鄂東連線武漢與黃岡、鄂州、黃石的橋樑。

交通優勢

淋山河鎮油菜花

106國道、318國道、京九鐵路貫穿全鎮,京九鐵路團風站就設在鎮區內,連線鎮區與車間的站前大道已建成通車。西距團風縣城15公里,南距黃岡市區36公里,距武漢市區60公里。淋山河鎮距武漢天河機場75公里,距正在建設的陽邏新機場僅45公里,距滬蓉高速、京珠高速公路45公里。縱橫交錯的公路與鐵路構成了淋山河西進東出,南來北往,快速便捷的交通網路。

產業鏈條

淋山河鎮慰問

按照“調整興鎮,開發富民”的工作思路,全鎮“五帶產業”(萬畝林果帶,萬畝蔬菜生產帶,萬畝鮮魚養殖帶,5000畝藥茶棉種植帶,6000畝蓮藕種植帶)已經形成並已發揮效益。其中:蔬菜生產帶、藥茶棉生產帶被納入縣級“三帶產業”,特別是棉花、馬蹄種植有著近百年的歷史,棉紡織業歷經200多年的發展,造就了大批棉紡企業和技術人員,團風縣種植棉花10萬畝,年產棉花60萬擔,為大規模紡織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素有“地下雪梨”之稱,吃後順氣養顏的馬蹄種植有3萬畝;以山河建工集團為龍頭的國家民建一級企業享譽省城武漢,建築市場遍布全國百個大中城市,正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年建築業承接工程量10億元,為建材生產與銷售提供了廣闊的銷售市場。

基礎設施

淋山河鎮鎮貌

淋山河鎮經歷屆鎮委、鎮政府的努力建設,已形成功能齊全的集鎮。街道整潔寬敞,市場繁榮活躍,以山河大道為紐帶,以山河大市場為龍頭,從事各類個體私營業主達800餘戶,從業人員近萬人,年集市貿易成效額過5億元。鎮區擁有515KVA的變電站一座,日供水2000噸的自來水廠已經建成通水。移動通信、有線電視、郵政、電信業務飛速發展,鎮區建有移動和聯通發射塔各2個,移動、聯通及有線電視覆蓋全鎮每個角落。GSM工程已向全鎮提供優質的移動和寬頻網業務。

爭強進位

淋山河鎮危房
淋山河鎮黨委組織全鎮各村支部書記、全體國家幹部和鎮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共100餘人,在鎮政府會議室召舉行“淋山河鎮爭強進位大討論”,大討論由鎮委副書記、人大主席曹紅生主持,討論現場氣氛非常活躍,各村支部書記、鎮直單位主要負責人紛紛對照要求找差距,並就鎮委、鎮政府怎樣在2008年實現爭強進的目標位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還分別結合本村和本單位實際,怎樣在2008年實現進位交流了思想、坦露了心田,各村支部書記還就本村08年各項工作要實現怎樣的工作目標、達到什麼樣的具體效果進行當場表態,極大地鼓舞了幹部士氣,振奮了人心,收到了很好的討論效果。
鎮委、鎮政府組織各村支部書記、治保主任、婦女主任召開了全鎮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兩個“一票”工作的動員會,鎮委副書記、副鎮長徐正發宣讀了鎮委《2007年計畫生育工作兌現結賬的決定》,鎮委書記、鎮長程永富為14個計畫生育先進村頒發了總計2.1萬元的獎金。會上,主管計畫生育和綜合治理工作的鎮委領導分別就怎樣抓好2008年的工作作了具體的安排部署。鎮委副書記、人大主席曹紅生結合當前嚴峻的工作形勢作了重要講話。最後,鎮委書記、鎮長程永富作了的總結講話,他要求全鎮上下要痛定思痛,要通過找差距、定目標,達到觸動鎮村幹部心靈的目的,進而以實際行動踐行諾言,推動全鎮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共同實現淋山河鎮2008年爭強進位的目標。

淋山河高中

淋山河鎮淋山高中

淋山河高中的前身是淋山河國中,創建於1958年。校址在淋山河鎮老街。是當時淋山河地區(包括團風的王家坊)唯一的一所國中,只有三個教學班。一、二、三個年級。教職工近20人。1970年更名為淋山河高中,開始招收高中生。1990年與淋山河鎮中合併,形成了一個完全中學校名仍為淋山河高中。
學校現有25個教學班,教職工100多人,專任教師9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的有10人,中級職稱的43人,在校學生1800多人,校園面積39600平方米。建有教學樓,綜合辦公樓,男女宿舍樓,教職工單元住宅樓,學生食堂,功能齊全的運動場一個,校園內主幹道全部硬化,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四季鮮花不斷,是團風縣“綠化先進學校”。
學校距106、318國道汽車站、京九鐵路團風站不到一公里,交通便利。淋山河高中歷屆領導班子及全體老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竭盡全力教書育人,恢復高考後。升學率高,中高考成績突出,近幾年為黃岡中學輸送了以曹虎文,曹志鵬等奧賽選手為代表的十多位優秀學生,,每年都向縣一中輸送幾十名品學兼優的學生。近幾年高考一年一個台階,高考升學率不斷上升,連續幾年受縣委縣政府嘉獎。學校連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縣級主明單位“為鄂東農村普高先進學校。
桃李遍寰中,梓楠春滿園,面向21世紀,新一代淋高人,以人才強校為理念,吸引一流師資,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以調整最佳化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為支撐,以改善辦學基礎條件為保障,以建設成為黃岡市普通高中示範學校為目標,力爭在全市普通高中中起骨幹示範作用。

會龍禪寺

淋山河鎮會龍禪寺

會龍禪寺,位於團風縣淋山河鎮會龍禪寺,始建於明朝弘治三年,距今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
歷史上會龍禪寺分上大雄寶殿中天王殿、下山門三重殿,東有觀音殿、西有客堂。周圍樹木、竹子環繞廟宇,風景優雅。
抗戰時期,拆廟修碉樓,毀壞嚴重,解放後面目全非。
改革開放後,國家政策規定,歷史文物、淵源文化遺址受到保護,可復建。於是,在當地廣大信眾的護持下蓋一小廟,不足300平方米。
1995年,新洲道觀河釋學智接管會龍禪寺,任主持,於1996年釋學智法師帶領大眾開始規劃重修,並設立組建理事會。1996年開始實施,現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地藏殿千手觀音殿、玉佛殿5間,東西單寮房14間,齋堂7間,建廚房2間,小齋堂1間、水井2口,2005年建山門9重,總面積2800平方米,寺內設施齊全,環境優雅,實為朝山拜佛,旅遊避暑之聖地

遊子捐贈

淋山河鎮學習
在淋山河鎮國小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捐贈儀式,淋山河鎮在外遊子--徐進,捐資10萬元幫助淋山河國小改善辦學條件。據徐進同志介紹,他於1972年9月生於淋山河鎮,在淋山河國小讀了2年書,於九歲時隨父母搬遷至外地,通過讀書求學、不懈工作,36歲的他如今已是勝利油田某煉油廠負責人。“離開家鄉一別就是20多年,但淋山河這片熱土一直讓你夢魂纏繞”徐總這樣說道,今天,他實現了多年的夢想,回到兒時讀書的學校,見見兒時的朋友,得知母校辦學條件有限,主動拿出10萬元捐給學校,他的高尚善舉動、言真意切的話語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並很快在淋山河鎮傳為佳話。如今,該鎮在外老闆、遊子回報家鄉的氛圍更加濃厚,競相回報鄉親、建設家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