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湖北省地級市]

黃石[湖北省地級市]
黃石[湖北省地級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石,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東北臨長江,與黃岡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區,西靠武漢市江夏區、鄂州市梁子湖區,西南與鹹寧市鹹安區、通山縣為鄰,東南與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瑞昌市接壤。黃石是新中國成立後湖北省最早設立的兩個省轄市之一,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華中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全國資源枯竭轉型試點城市,也是國務院批准的沿江開放城市。2017年6月,黃石市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黃石市國土總面積4583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3月末,下轄4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設有1個國家級開發區,全市常住人口268.93萬人。2016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05.55億元。黃石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內有以“三山三湖”為代表的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於一體的風景名勝。2018年10月,獲得“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基本信息

概述

黃石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是繼武漢之後湖北建立的第二座城市,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和國務院批准的沿江開放城市之一。黃石擁有湖北地市首家保稅區——黃石(棋盤洲)保稅物流中心。先後獲得“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首個“電子政務試點城市”、“國家級創建創業型城市”、“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國家節水型城市”、“2010中國十大經濟轉型示範城市”、“全國集郵文化先進城市”、“全國創業先進城市”、“中國觀賞石之城”、“中國男裝名城”、“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擠出模具之都”、“國家外貿轉型升級黃石服裝示範基地”、“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城市”稱號和“全國水環境治理人居環境項目範例獎”。毛澤東主席曾兩次親臨黃石視察工作。

歷史沿革

古代

黃石黃石
公元前887年(周夷王七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楊粵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紅為鄂王,市地為楚國鄂王轄地。春秋戰國屬
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分南郡竟陵以東及江南置江夏郡,從此鄂縣南移屬江夏,江夏郡統有鄂、下雉等14縣,市地在鄂縣境內。
221年(三國時期蜀漢章武元年、魏黃初二年),孫權自公安遷都於鄂(今鄂州),改鄂為武昌,並割鄂之南建陽新縣,以武昌、下雉、陽新、柴桑、沙羡、潯陽六縣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陽新兩縣之間的下雉縣境內。
223年(魏黃初四年),孫權將郡治遷至夏口(今漢口)。又改武昌郡為江夏郡,市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陽新縣境內。
280年(西晉太康元年),改江夏郡為武昌郡,以武昌、柴桑、鄂縣、陽新、沙羡、沙陽、高陵等七縣屬地。市地在武昌、鄂縣、陽新三縣境內。不久,武昌與鄂縣合併,仍為武昌縣,市地在武昌、陽新兩縣境內。
317年(東晉元帝建武元年)江州由豫州移至武昌。384年(至孝武帝太元九年),始移潯陽。412年(安帝義熙八年),下雉縣併入陽新縣。市地在武昌、陽新兩縣境內。
589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改陽新為富川,不久又改富川為永興,市地在武昌、永興兩縣境內。梁置西陵縣於此,後廢。
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興兩縣境內。唐末,南方九國興起,市地在吳國境內。905年(唐哀帝天祐二年),吳王楊行密將永興縣和武昌劃出一塊地盤置青山場院,進行大規模採礦、開爐冶煉。市地在吳國鄂州境內。
五代十國時市地在鄂州武昌縣、永興縣境內,時屬後周北宋初時屬南唐。
967年(宋乾德五年)以前。李煜南唐主時,以境內礦產豐富,冶煉業發達,升青山場院並劃武昌三鄉與之合併,新設一縣,取自殷商以來一直“大興爐冶”之意,便定名為大冶縣。從此,自宋至民國市地隸屬興國路、興國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縣。

近代

1927年(民國16年),大冶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1930年成立大冶縣蘇維埃政府,先後隸屬於湖北省鄂東革命委員會、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鄂東辦事處,湘鄂贛省鄂東南蘇維埃政府。1932年(民國21年)國民政府在省、縣之間設立湖北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市地屬湖北省第二專署大冶縣;1938年改屬第一專署。
1938年(民國27年)大冶淪陷,日軍在大冶建立偽政權,盜稱“中華民國湖北省大冶縣政府”,並在石灰窯和黃石港兩鎮建置“石黃示範區”,國民黨大冶縣政府則流亡至毛鋪等地。1942年(民國3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五師14旅,在大冶、陽新、鄂城等地先後建立大鄂政務委員會、鄂大政務委員會、陽大政務委員會,統屬於鄂南政務委員會領導。1945年(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國民黨大冶縣政府接管,復置石灰窯和黃石港兩鎮,隸屬大冶縣轄。1948年(民國37年)將石灰窯和黃石港兩鎮合併為石黃鎮,隸屬於大冶縣。

現代

1949年5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石黃鎮。不久,經中原臨時人民政府批准,設定湖北大

黃石黃石
冶特區辦事處,直屬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同年10月,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礦特區人民政府。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號文,向中南軍政委員會請求,將石黃工礦區改組為市,定名“黃石市”。1950年8月21日,在原黃石港和石灰窯江濱集鎮的基礎上,正式建立省轄黃石市(駐石灰窯)。
1952年6月,大冶縣劃歸黃岡專署管轄。
1959年1月26日,原屬黃岡專區的大冶縣從黃岡地區劃出,改屬黃石市。同年12月,撤銷大冶縣建制,併入黃石市。
1962年6月1日,恢復大冶縣建制,仍屬黃石市。
1979年,黃石正式設立黃石港、石灰窯、下陸、鐵山4個縣級市轄區。
1994年4月28日,大冶撤縣建市,定名大冶市,由黃石市代管。1995年1月1日,大冶正式建市。
1995年,大冶市河口鎮劃歸黃石市石灰窯區管轄。
1996年12月2日,國務院批准,將鹹寧地區管轄的陽新縣劃歸黃石市。
1999年,建立黃石高新產業開發區、花湖開發區、團城山開發區。
2001年12月16日,黃石市石灰窯區正式更名為西塞山區。
2002年,黃石整合開發區,正式建立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副廳級)。
2006年6月20日,大冶市政府委託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託管汪仁鎮、金山街道,黃金山工業新區正式成立。
2013年5月,陽新縣所轄的大王鎮、太子鎮和金海煤炭開發區,由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託管。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11月13日,黃石市轄4個市轄區:黃石港區、西塞山區、下陸區、鐵山區;1個縣級市:大冶市;1個縣:陽新縣;1個國家級開發區: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
中國共產黨黃石市委員會、黃石市人民政府、黃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黃石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駐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東路01號。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黃石市國土總面積4583平方公里,地跨東經114度31分至115度30分,北緯29度30分至30度15分之間。東北臨長江,與黃岡市(浠水縣、蘄春縣、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區,西靠武漢市江夏區、鄂州市梁子湖區,西南與鹹寧市鹹安區、通山縣為鄰,東南與江西省武寧縣、瑞昌市接壤。

地形地勢

黃石地形總的趨勢是西南高,東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延綿於湘江鄂贛三省邊境的幕阜山脈,在陽新境內有大小山峰411座。進入大冶,分為大同山(又稱南山)、天台山、龍角山、雲台山、茗山、黃荊山等去脈。境內較大的山有東方山、黃荊山、雲台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最高峰為陽新境內的七峰山主峰南岩嶺,海撥867.7米(吳淞高度,下同),次高峰為大冶太婆尖,海撥840米,最低處為陽新境內的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撥8.7米。

氣候

黃石地處中緯度,太陽輻射季節性差別大,遠離海洋,陸面多為礦山群,春夏季下墊面粗糙且增濕快,對流強,加之受東亞季風環流影響,其氣候特徵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能豐富,雨量充沛,為典型的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黃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黃石年平均氣溫17℃。最熱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無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時,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時數的31℅-63℅。境內多東南風,年平均風速為每秒2.17米。全境氣候溫和、濕潤,冬寒期短,水熱條件優越,有利農作物生長。但由於大氣環流、地形、季節變換,氣候各要素年際、年內變化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強風、伏秋連旱等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

經濟

總述

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GDP)925.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8%。其中,第一
黃石黃石
產業增加值68.81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577.56億元,增長20.9%;第三產業增加值279.59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比重為7.4:62.4:30.2,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5.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4.8個百分點。
2011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8074元(常住人口),比上年增長33.9%。人均財政收入3790元(常住人口),增長28.5%。

農業

黃石農業耕地面積180.63萬畝,人均0.69畝;林地面積254.70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麻類、糖類、果類,如苧麻、棉花、甘蔗、柑橘、桃、李、杏等。蔬菜主要品種有油菜、菠菜、大白菜、四季豆、黃瓜、南瓜、蓮藕。畜牧業以生豬、雞、鴨為主。水果主要品種有柑橘、桃子、梨子、李子、柿子等。漁業以養殖、捕撈為主,休閒漁業為輔,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淡水水面467.13平方千米。
黃石名優特農產品有陽新的苧麻、吳茱萸、杏鮑菇、山茶油、湖蒿、金銀花、柑桔、枇杷、金竹雲峰茶、紫甘薯、網湖瘤麗蚌、陽新屯鳥、春魚,大冶的紅心薯、黃金湖淡水魚、大董雜果、保全水芹菜、沼山狗血桃、金山店向陽李、綠殼雞蛋、保全湖王蟹、黃金湖嘎子窖魚、寶峰優質大米等,綠色環保農產品有富川牌山茶油、香麻油、長豐園牌富春香米、豐園紅米、春潮牌湖蒿、杏鮑菇、金柯辣椒、靈溪豆豉、九味牌老家牛肉、楚仙魚面、中國勁酒等。

工業

黃石是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全市已形成黑色金屬、有色金屬、機械製造、建材、能源、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化工醫藥等八大產業集群。其中,有11家企業入圍湖北百強,數量穩居湖北前三。同時,大冶有色金屬公司進入中國企業500強,華新水泥進入全國製造業500強。黃石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大冶經濟開發區、陽新工業園、黃石港工業園、西塞工業園、下陸長樂山工業園、大冶靈成工業園等7個省級工業園區。

外貿

2011年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達353.24億元,比上年增加17.72%。主要產品有紡織服裝、冶金、機電、化工、鞋類、醫藥保健、輕工食品及其他等8類500多個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按貿易方式劃分,一般貿易出口7.8億美元,加工貿易出口2.5億美元。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大冶市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的有金屬、非金屬、能源和水氣礦產4大類計64種,黑色金屬有鐵、錳,有色金屬有銅、鎢、鉬、鋅、鉛、鈷,貴重金屬有金、銀,稀散元素礦產有鍺、鎵、鉈、銦、硒、碲等;非金屬礦有磷、硫、含鉀岩石、石灰石、重晶石、方解石、天青石、膨潤土、石膏、矽灰石等39種;燃料礦有煤炭,其中矽灰石質量居世界第二。具有品種全、礦產配套程度高,主要礦產相對集中,交通方便,易采易選,共(伴)生礦產可綜合開發利用等特點。已列入儲量表的礦產有42種,其中銅、鈷、鎢、鉬、金、銀、鍶、錸、矽灰石、透輝石、泥灰岩、熔結凝灰岩、飾面大理岩等14種礦產儲量潛在經濟價值達4000多億元。
主要礦產的儲量公布十分集中,全市小型以上的鐵、銅、金礦床共190多處。銅礦保有儲量占全省的91.8%,共有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9處,為大冶有色金屬公司重要的供礦基地。金礦保有儲量占全省的88%。水泥用石灰岩礦床規模大、質量好、礦層厚度大,宜於露天開採,為發展水泥等建材行業奠定了雄厚的基礎;鐵礦石保有儲量雖只占全省儲量的23.7%,但產量居全省第二,襄陽第一,共有大、中型鐵礦床6處,是武漢鋼鐵鐵礦石原料重要產地。

水利資源

長江自北向東流過市境,北起與黃石接址的鄂州市楊葉鄉艾家灣,下迄陽新縣上巢
黃石黃石
湖天馬嶺,全長76.87公里。市境內由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全湖水系及若干幹流、支流和258個大小湖泊組成本地區水系。最大的水係為陽新境內的富水水系。富水河發源於通山,由西向東,流入長江,全長196公里,流域面積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內河段長81公里,流域面積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流域面積1339平方公里,保全湖水系流域面積570平方公里。市境內河港縱橫,湖泊、水庫星羅棋布,大小河港有408條,其中5公里以上河港有146條,總河長1732公里。湖泊258處,主要湖泊有11處,即:磁湖、青山湖、大冶湖、保全湖、網湖、舒婆湖、寶塔湖、十里湖、北煞湖、牧羊湖、海口湖,總承雨面積2469.76平方公里。水庫266座,總庫容25.05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42.43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資源量為8.05億立方米。

林業資源

黃石地區在中國植被區劃上屬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而地帶性植被類型則是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實際上亞熱帶針葉林占一定優勢。此外,還有亞熱帶竹林、灌叢、荒山草地及人為栽種的混合植被型(街道、公園綠化帶)。
黃石植被種類繁多,已知的主要植被種類有:裸子植物7科18屬30多種,被子植物150多種300餘屬2000餘種,蕨類植物有18科30多屬60餘種,還有藻類、菌類、地衣、苔蘚等各類植物。被子植物占絕對優勢,其中又以菊科、禾木科、豆科、十字花科、薔薇科、葫蘆科、莧科、毛莨科等植物品種為最多。
黃石地區的長樂山三疊系地層中有魚化石,金山店等地石灰岩一、二疊系地層中普遍有腕、珊瑚化石,石龍頭地區有豪豬、大熊貓、野豬、中同鬣狗、東方劍齒象、中國犀牛、斑鹿等化幫石,表明在兩億年前黃石地區有軟體動物活動,在四五十萬年前有脊椎動物活動。由於滄桑變遷,有些古代動物不復存在,但豪豬、野豬、虎、豹、狼等動物繼續生存。

人口

人口概況

2010年11月1日零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為2429318人。全市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戶683236戶,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3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84人減少了0.46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259260人,占總人口的51.84%;女性為1170058人,占總人口的48.16%。總人口性別比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0.57下降為107.62。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422413人,占總人口的17.39%;15-64歲的人口為1817352人,占總人口的74.81%;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89553人,占總人口的7.8%。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65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0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56個百分點。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189381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399759人;具有國中程度的947734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3761人上升為7796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2893人上升為16456人;具有國中程度的由32226人上升為39012人;具有國小程度的由36992下降為23249人。在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06540人,文盲率由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7.03%下降為4.39%。

人口分布

地區 人口數(人)
黃石港 193100
西塞山區 233708
下陸區 110925
鐵山區 57327
開發區 169511
陽新縣 997631
大冶市 927116
全市總人口 2429318

民族宗教

民族

黃石市是一個少數民族雜散居地區,全市共有回族、滿族、土家族、壯族、苗族、蒙古族、白族、瑤族、布依族、錫伯族、侗族、土族、彝族、朝鮮族、基諾族、黎族、畲族、僳僳族、塔塔爾族、維吾爾族、藏族、京族、水族、仡佬族、仫佬族、傣族、東鄉族、高山族、哈尼族、怒族、普米族、毛南族、門巴族、佤族、納西族、羌族、景頗族、達斡爾族、拉祜族、裕固族、哈薩克族等41個少數民族,常住少數民族人口有5435人,占全市總人口0.21%,人口最多的是土家族(1340人),滿族(1099人),回族(917人),壯族(449人)苗族(404人)。

宗教

佛教:弘化禪寺(東方山)
道教:飛雲山飛雲洞道觀
伊斯蘭教:黃石市清真寺(開發區市委黨校)
天主教:團城山天主教教堂
宗教協會及負責人

協會 主要負責人 出生日期
黃石佛教協會會長 演覺 1963年9月
黃石市天主堂本堂神父 塗耀兵 1975年7月
黃石市基督教牧羊堂/天恩堂主任牧師 徐承香 1973年10月

交通

概述

黃石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物流便捷,距省會城市武漢僅70公里。城區有國家一級鐵路幹線武漢——九江鐵路
通過,黃石火車站為二級鐵路客貨運站,擁有湖北省第一條全封閉的武黃高速以及漢鄂高速,武九動車組貫穿整個市域。武黃城際鐵路於2014年6月18日開通,黃石直達武漢僅需35分鐘。滬蓉高速、京珠高速和106國道以及規劃建設的大廣高速和杭瑞高速,鹹黃高速穿城而過。黃石長江大橋和鄂東長江大橋使黃石與中國中部東西軸線區域的各個城市都形成了順暢的連線,沿高速公路至上海8小時、南京6小時、合肥4小時、九江2小時、武漢1.5小時、長沙4小時;沿武九動車組至南昌2小時。

公路

三縱三橫一環

三縱三橫一環三縱三橫一環
一縱:麻城至陽新高速公路及武穴長江公路大橋,境內長約20公里。
二縱:黃石至陽新高速公路,全長約50公里。
三縱:大廣高速東方山至陽新龍港段,全長約77.6公里。
一橫:滬渝高速及鄂東長江公路大橋。
二橫:黃鹹高速及棋盤洲長江公路大橋,境內全長約71公里。
三橫:杭瑞高速陽新龍港至界首段,全長約65公里。
一環:即由黃鹹高速大冶金湖至陽新棋盤洲段、棋盤洲長江公路大橋、滬渝高速管窯至散花段、鄂東長江公路大橋以及大廣高速花湖至金湖段組成,形成涵蓋面積近6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高速公路外環,環線總長度約108公里。

水運

黃石是沿江開放城市,依託長江可上溯宜昌、重慶,下至南京、上海,直達出海口,外貿碼頭可適應國際標準貨櫃和重大件裝卸作業。十二五規劃建設棋盤洲港區(黃石新港),提升黃石長江主要港口功能。建成棋盤洲新港區一、二期工程並形成生產能力,港口吞吐能力達到2400萬噸;適時啟動棋盤洲港區三期工程,使棋盤洲港區的總吞吐能力達到4500—5000萬噸,為全市港口總吞吐能力的2倍。到2015年,黃石港計畫新增碼頭泊位19個,達到157個;新增港口年吞吐能力2400萬噸,達到4850萬噸,其中:外貿年通過能力達300萬噸,貨櫃22萬標箱,旅客年通過能力135萬人次;新增Ⅳ級航道里程34公里,Ⅴ級航道里程81.3公里。

航空

與武漢天河機場距離:約1小時30分鐘車程,該機場具有直飛國內各大城市班機,並且已開通直飛香港、澳門航班。武漢天河機場已在黃石設立了中部城市首個候機樓。

鐵路

黃石站:二級客貨運輸站,可到達上海南北京西福州溫州寧波深圳西安等地。

黃石站黃石站
黃石車站為武九複線改造後新建車站,自2003年11月動工,2006年1月9日完工。位於武九線108公里+146米處,處在黃石與大冶兩市的結合部,設計能力為一等客運站。車站建築形式為框架結構,建築總面積為23795平米,外型呈軸線型藝術對稱布局。候車廳面積4131平方米,分為一、二樓普通候車室、母嬰候車室、軟席候車室、貴賓候車室,可同時容納旅客3442人。設有8個售票視窗(車站內6個,黃石代售點1個,大冶代售點1個)。站內有兩座站台,均設有"V"字形風雨棚,一站台面積8250平方米,二站台面積6655平方米,一,二站台間設有全封閉天橋一座,地下通道一個,為上下車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的通行。車站還設有650平方米的行包託運倉庫,辦理全國各地行李包裹業務。站前廣場面積近80000平方米,為出行旅客提供了休閒場地。黃石車站每天傳送旅客800餘人,春運高峰期可達到8000人。
黃石東站(老火車站):運營武黃短途客運(即“武黃快巴”)以及黃石市、大冶市及周邊地區的旅客運輸任務,現為三等客運站。
黃石北站:黃石北站是武石城際鐵路在黃石市區設立的站點,為高速鐵路站。武石城際鐵路已於2014年6月18月開通運營,每天均有七對列車開往武漢。
大冶北站:武石城際鐵路在黃石大冶設立的站點,為高速鐵路站。大冶北站為武石城際鐵路終點站。
陽新火車站:三級客貨運輸站,地處陽新縣城城西南處,舊火車站於1989年建成通車,連通武九線和漢丹線。現為武九複線改造後新建車站,於2005年8月20日通車。可到達上海南、北京西、福州、溫州、南昌、寧波、深圳西、汕頭等地。(時間截至為2013年3月30日)

公交

黃石地區共有公交線路61條(其中大冶14條,陽新9條),黃石市城區共開闢38條公交線路,分為一票制和階梯票制(7路、18路、19路、21路為階梯票制,6路、11路、28路、31路、201路、201路支為2元一票制,22路為3元一票制,其餘為1元一票制,部分線路夏季加收0.5元空調費);其中7路、18路、22路有部分線路位於黃石大冶市境內,由黃石市、大冶市共同管理;9路、14路、16路線路延伸至鄂州市花湖地區;19路線路延伸至黃岡市浠水縣散花鎮境內;101路、102路為夜間專線,201路為“一中至大橋局”專線、201路支為“一中至教育局”專線,301路為鐵山微循環。

計程車

計程車起步價5元,超過1.5公里每公里1.4元,每500米調價一次,每次0.7元。

輪渡

黃石設有由上窯輪渡碼頭開往江北散花輪渡碼頭的輪渡航線,黃石輪渡公司擁有三艘客輪,分別是“鄂黃石輪渡16號”、“鄂黃石輪渡18號”和“鄂黃石輪渡19號”,票價為2元。

文化事業

歷史文化

黃石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楚文化與吳文化交融包容,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極為豐富。早在二、三十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石龍頭舊石器時代遺址”、西周前期的“鄂王城遺址”等各類古文化遺址2103處;三千年前,先人曾在此大興爐冶,留下了世界著名的銅錄山古礦冶遺址;一百年前,民族工業先驅張之洞在黃石創辦了大冶鋼鐵廠;1907年成立湖北華新水泥公司,曾有過"遠東第一"的稱號;為這片熱土留下了深厚的工業文化底蘊。黃石是革命老區。全市有革命紀念館2個,烈士陵園5個,龍港革命舊址、紅三軍團舊址、大冶兵暴舊址等6處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文化深入人心。民間文化繁榮。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西塞神舟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項,其中陽新採茶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特色文化

礦冶文化

黃石黃石
黃石文化內容豐富,不僅有豐富的民間曲藝,石雕文化,飲食文化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礦冶文化。
黃石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逕其北,即黃石磯也。”因其“石色皆黃”(《湖北通志》注)故名黃石。黃石礦產資源豐富,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由此,黃石一名又寓意為“黃金和寶石堆積而成的地方”。
黃石礦冶歷史悠久,礦冶遺址眾多,享有“青銅古都”、“鋼鐵搖籃”、“水泥故鄉”的美譽,在中國礦冶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黃石因礦立市,以冶興市,礦冶文化上承殷商春秋戰國,下啟兩漢唐宋元明清。源遠流長的礦冶歷史文化,鑄就了黃石成為中國具有工業文明特殊職能的歷史文化名城。
黃石礦產資源豐富,礦冶歷史光輝燦爛。黃石已發現金屬、非金屬、能源和水氣礦產4大類計77種。其中,矽灰石儲量居中國第一。已列入儲量表的礦產有42種。其中,銅、鈷、鎢、鉬、金、銀、鍶、錸、矽灰石、透輝石、泥灰岩、熔結凝灰岩、飾面大理岩等14種礦產儲量潛在經濟價值達4000多億元。
紅色文化
在土地革命時期,彭德懷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在大冶、陽新組建了紅三軍團、紅八軍、紅十五軍等主力紅軍,後來成為紅一、紅四方面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威震湘鄂贛的紅十二軍在南山毛宕村組建,震撼大江兩岸的“六州”劉仁八起義在南山頭髮動,“大冶兵暴”在南山頭策劃,聞名中外的紅三軍團在南山腳下的劉仁八村誕生。
陽新被譽為紅色港灣和中國革命烈士縣。當時全縣60萬人口中,有30萬英雄兒女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留下了大冶劉仁八紅三軍團建軍舊址、陽新龍港紅軍街、湘鄂贛邊區紅軍烈士墓林等一大批革命遺址遺蹟。
紅色文化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3處,它們是龍港革命舊址群、紅三軍團建軍舊址、大冶兵暴舊址。

“非遺”名錄

至2010年10月,已入選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個,國家級名錄4個,省級名錄5個,市級名錄20個,大冶市、陽新縣建立了各自的保護名錄。

項目名稱 入選名錄 分類
西塞山神舟會 2009年世界級非遺 民俗
陽新採茶戲 第一批國家級非遺 民間音樂
尹解元石雕 第一批國家級非遺 民間工藝
陽新布貼 第二批國家級非遺 民間美術
大冶石雕 第二批國家級非遺 民間美術

文物保護

截至全市現有各類文化遺蹟210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座(陽新縣龍港鎮)。各類博物館、紀念館7座。館藏文物1萬多件,其中珍貴文物2000多件。

項目 單位類別 所在地區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冶市銅綠山
鄂王城城址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冶市西畈鄉
龍港革命舊址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陽新縣龍港鎮
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石市黃石港區、西塞山區
大冶兵暴舊址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冶市
紅三軍團革命舊址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冶市
黃石市汪家巷遺址 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黃石市下陸區
黃石市李家灣遺址 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黃石市鐵山區
黃石市老鶴廟遺址 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黃石市下陸區
黃石市岔路村遺址 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黃石市鐵山區
黃石市王家坳遺址 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黃石市黃石港區
黃石市艾家宇遺址 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黃石市下陸區
黃石市博物館 博物館 黃石市下路區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 博物館 大冶市銅綠山
大冶鐵礦博物館 博物館 黃石市鐵山區張之洞廣場
大冶市博物館 博物館 大冶市
紅三軍團革命舊址紀念館 博物館 大冶市劉仁八鎮劉仁八村
陽新縣博物館 博物館 陽新縣興國鎮陵園路20號
龍港革命歷史紀念館 博物館 陽新縣龍港新街61號

教育衛生

教育

小 學
黃石市老虎頭國小 黃石市武漢路國小 英才國小 黃石市老虎頭國小
黃石市磁湖國小 黃石市龔家巷國小 黃石市團城山實驗學校 柯爾山國小
黃石市廣場路國小 黃石市中山國小 黃石市沿湖路國小 黃石市下陸國小
黃石市市府路國小
初級中學
肖鋪中學 鐵山一中 有色二中 黃石九中 黃石八中
黃石十中 黃石十四中 黃石十五中 黃石十六中 黃石十七中
黃石十八中 黃石二十一中 黃石市團城山實驗學校 大冶實驗中學 鵬程中學
四棵中學 汪仁中學 東嶽中學
高級中學
類 型 學校名單
省重點高中 黃石一中(原黃石實驗高中) 大冶一中 黃石二中
市重點高中 大冶實驗高中(原大冶五中) 黃石三中 陽新一中
陽新縣高級中學 有色一中 黃石七中
普通高中 陽新實驗中學 黃石七中 黃石二十中
黃石五中 黃石四中 黃石六中
陽新縣興國高中 湖山高中

院校列表 
類 型 學校名單
高等院校 湖北師範學院 湖北理工學院 湖北師範學院文理學院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中等職業院校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中專部) 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鐵山校區(原湖北黃石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黃石藝術學院(藝術高中 黃石城市職業學校
特殊教育 黃石市特殊教育學院

醫療衛生

三級甲等

黃石市中心醫院(原黃石市第三人民醫院)

黃石市中醫醫院三級甲等中醫院

各區醫院列表
區位 醫院名單
黃石港區 黃石婦幼保健院、中心醫院、中醫院、第二人民醫院、第七人民醫院
西塞山區 第一人民醫院
鐵山區 第四人民醫院
下陸區 第五人民醫院、中醫院團城山分院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 精神病醫院(原第六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團城山分院
其他醫療機構
華中福康醫院 愛康醫院 普仁(惠民)醫院 華新醫院
十五冶醫院 有色金屬公司醫院 大冶鐵礦醫院
全市市區所有街道均成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滿足城市社區醫療衛生需求。
大冶、陽新地區也各自形成農村醫療保障體系。

旅遊

概述

黃石市地理區位優越,自然環境優美。市區形狀成“入”字形,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風光綺麗的磁湖鑲嵌區中心,是一個盆地城市。城區中心地段海撥一般在20米左右。黃石處於京廣、京九兩條鐵路大動脈與京珠、滬蓉、大廣、杭瑞四條高速公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地帶,是承東啟西、貫南通北之地。黃石城區襟江懷湖,依山傍水,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環水繞,環境優美,擁有“三山兩湖”(東方山、西塞山、小雷山、磁湖、仙島湖)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於一體的風景名勝。黃石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之稱。
景區列表
級別 景區
省級風景名勝區 磁湖風景區 東方山風景區 仙島湖風景區 雷山風景區
省級以下風景名勝區 西塞山風景區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七峰山生態風景區 湘鄂贛邊區鄂東南革命烈士陵園
陽新龍港紅色旅遊區 大冶市青龍山公園 大王山風景區 黃坪山生態旅遊區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陽新縣龍港鎮
省級森林公園 東方山森林公園 雷山森林公園 黃荊山森林公園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鄂王城遺址 紅三軍團革命舊址 大冶兵暴舊址
龍港革命舊址 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1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個。

大冶市旅遊景點: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小雷山(國家AAAA級景區)、三台八景(即“天台、雲台、宮台山和金湖湛月、銅海飛煙、鹿頭夕照、龍角朝暾、太和雲霧、雪嶺石林、沼開疊翠、虹經鍾靈”)。
陽新縣旅遊景點:仙島湖風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陽新革命烈士陵園、王平將軍紀念園、七峰山、伍家宗祠。
此外章畈國際溫泉度假村、大眾山風景區、黃荊山森林公園、大冶保全湖濕地公園、陽新網湖濕地公園正在規劃和建設中。

景點

相關簡介 代表景點圖片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位於鐵山區東北郊,是中國首座國家礦山公園,擁有“亞洲第一天坑”,國家AAAA級景區。市區乘坐6路、11路、29路公車可到。鐵山區將以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為依託,“十二五”期間投資200億元,建造包括“神秘的北緯三十度廣場”、“歐洲礦冶小鎮”等在內的“世界鐵城”。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西塞山 軍事古塞西塞山又名雞頭山。虎視江北,扼守長江,地勢險要,自古為軍事要塞,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古戰場。孫策攻黃祖,周瑜破曹操,劉裕攻桓元,曹王皋復淮西、陳玉成大戰清軍等事皆於此。西塞山景色壯麗,臨江懸崖峭壁之上有“桃花古洞”現於流雲之間。此洞有6平方米,為天然石洞,洞中又有小洞與山中溶洞相通。進洞小道寬不過2尺,只能貼壁側行,頭上陡崖倚天,腳下江水喧囂。驚心動魄,人稱“一步險”(1985年建有鐵索護欄)。洞下臨江處有元真子釣魚台。洞左上側百米處臨江面有一塊4米多高的岩石,刻有“西塞山”三個陰文大字,為明代董其昌題署;在桃花洞右側磯頭上有一鐵樁,高80厘米,寬3厘米,厚1厘米,為吳王孫皓建鐵索橫江留下的遺痕。還有飛來船、佛掌、月窟、鏡岩、鵝掌、鰲魚石、過兒洞、蚊龍窟、雲林得意筆、標乾仞等景觀。唐代李白、江淹、劉禹錫、皮日休、書應物、韋莊及宋代陸游、張文潛、黃庭堅等著名詩人,都曾在西塞山吟詩賦詞,抒發情懷。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王浚船樓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秋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西塞神舟會黃石市西塞山區道士袱村民慶賀端午節的傳統盛會,主要活動有製作神舟、唱大戲、祭祀、巡遊、送神舟下水等系列儀式和活動。從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祖誕生之日舉行龍舟的開工儀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時由道士主持儀式為神舟開光,直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會正式會期,整個活動歷時40天,是目前國內端午節時間較長的祈福和祭弔活動。 2009年9月30日,湖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湖南汨羅市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和江蘇蘇州市的“蘇州端午習俗”共同組成的“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西塞山 西塞山

東方山 東方山景區位於下陸區和鐵山區交界處,距市區20公里。山勢巍峨,海拔495.2米。山“在武昌(今鄂州)東界故名東方”,即因方位得名,以聞名。山頂有弘化寺,建乾唐憲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原名“寶峰招提”四字乃唐憲宗御筆寫出,並賜開山和尚德聰禪師法號“智印”。現存弘化寺古建築群為清同治年間重修。殿堂樓閣,鱗次櫛比,金碧輝煌,規模宏大。山門“三楚第一山”和反面匾額“白蓮淨城”為清大學士余國柱所書。正殿門“弘化寺”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手書。寺內原有佛像千餘尊,其中有3米高銅鑄大佛像和鋼鐵合鑄大佛像3尊,有暹邏(泰國)送來的金玉石佛像一尊和大量佛經藏書,還有2噸多重的鑄鐘4口,為佛教活動較集中的場所。東方山自然景色秀麗,有“靈泉錫卓”、“仙履日喧”、“青松倒插”、“白蓮頻開”、“鐵山懶臥”、“石船高撐”、“禪關同福”、“道洞雲停”等八景。現已闢建為東方山風景區,是國家AAA級景區和省級森林公園。
東方山 東方山
磁湖 黃石市磁湖風景名勝區是1997年8月獲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級風景名勝區,磁湖位於市區內。北宋詩人蘇軾、蘇轍兄弟曾在此泛舟,留下“蘇公石”供人游瞻。古有磁湖寨。今在湖濱建有鮎魚墩、澄月島(魚躍鳶飛景區)、團城山公園(逸趣園)等景點。市區返往團城山的杭州路已通車。2013年3月15日通過省廳專家論證後,省住建廳分別徵求了省發改委、省國土廳、省林業廳、省環保廳、省水利廳、省旅遊局意見,並報省政府批准,同意黃石市磁湖風景名勝區面積由原來的23.96平方公里調整為87平方公里。調整後的磁湖風景區由礦山公園景區、東方山景區、團城山景區(含磁湖水面)、黃荊山景區、西塞山景區組成。
磁湖 磁湖
仙島湖 仙島湖是省級生態風景區。位於湖北省陽新縣西南部,幕阜山北麓。大廣、杭瑞兩條高速和106、107國道擦肩而過。距武漢市120公里。20世紀70年代,在王英鎮與三溪鎮交界處修築了一條高75米、長225米的混凝土雙曲拱壩,從而形成了一座庫容量為5.817億立方米的峽谷型水庫,庫內可供遊客潛水、垂釣、捕魚、泛舟遊覽。1997年向社會開放。是集遊覽、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區。
仙島湖兩岸青山夾峙。連綿不斷的高山將水面切割成南北兩個狹長的大湖。兩湖之間,一道長約1公里的峽谷是溝通兩湖的天然水道。仙島湖因此呈“工”字形;北湖東西長約22公里,南北寬3公里;南湖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不足1公里。仙島湖風景區版圖面積276平方公里,1002個島嶼鑲嵌在4.6萬畝的水面上,恰似銀河星座,享有荊楚明珠,華中第一奇湖之稱。仙島湖自然資源豐富,植被良好,動植物種類繁多,現擁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種、二級保護動物4種、省級保護動物25種。仙島湖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山上森林密布,竹木參天,空氣的負離子濃度每立方米1010個;夏季日平均氣溫約25℃,冬季約8℃;仙島湖水質優良,水體常年透明度7米以上,部分水域可達10米,屬國家一級水質。
仙島湖 仙島湖

遺址

相關簡介 代表圖片
石龍頭遺址 石龍頭遺址位於西塞山區河口鎮章山村石龍頭為長江中游一處較重要的遺址,距今28.4萬年。於1971年冬開山炸石時在一個石灰岩洞中發現。洞內發現石製品88件,石器類型和製作方法為中國舊石器時代的傳統技術,略有進步。時代略晚於北京猿人。伴出的動物化石有東方劍齒象、大熊貓、中國犀、中國鬣狗、豪豬等。石龍頭遺址與伴生動物化石的生存年代屬於中更新世晚期,為了解中國南方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還有屬於新石器時代特徵的王家坳遺址(黃石港區)、老鶴廟遺址(下陸區)、艾家宇遺址(下陸區)和李家灣遺址(鐵山區),均在1956年11月被列為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石龍頭遺址 石龍頭遺址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黃石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全國首批國家礦山公園、湖北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十大示範基地之一。位於大冶市西南3公里處的大冶有色金屬公司銅綠山礦區內,距黃石市區28公里。是一座展示中國古代銅礦采冶發展史的專題型遺址類博物館。遺址1973年被發現,博物館於1984年建成並對外開放。 清同治版《大冶縣誌》記載:銅綠山“山頂高平,巨石對峙,每驟雨過時有銅綠如雪花小豆點綴土石之上,故名。”銅綠山豐富的銅礦資源吸引著歷代礦工前來開發。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的年代始於商代晚期,經西周、春秋、戰國一直延續到漢代,歷時一千餘年。此外,唐、宋時期古人也曾在此開採冶煉銅礦。是迄今為止中國年代久遠,生產規模宏大,內涵極豐富,連續采冶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大型銅礦采冶遺址。自1974年起,經過長達11年的礦山考古發掘,共清理出不同時代、不同結構、不同支護方法的豎井(盲井)、平巷(斜巷)數百個,無支護豎井十多個,大小平巷近百條,春秋早期鼓風煉銅豎爐十座、戰國晚期煉銅豎爐兩座和宋代煉銅地爐十七座及一大批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的采冶技術獨立發展、自成體系,已經進入了相當成熟階段。採礦方面,最顯著的特點是深井開採,最深已達60餘米,並且成功地解決了井下通風、排水、提升、照明和井巷支護等一系列複雜的技術問題;冶煉方面,古人完全掌握了鼓風豎爐的構築、礦料的整粒、造渣與配礦、爐溫的控制等一系列複雜的技術,用現代科學儀器對其遺留下來的粗銅塊和煉渣進行分析,其粗銅純度達94%,煉渣含銅量僅為0.7%,和現代銅礦的冶煉水平相差無幾。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是我國古代礦業及冶金技術發展的縮影,被譽為世界礦冶奇觀。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銅綠山古銅礦遺址

名優特產

概述

黃石市的特產有所謂的黃石八珍,這八珍分別為:中國勁酒、黃石港餅、松花皮蛋、珍珠果米酒、金柯辣椒、靈溪豆豉、爽口小蘿蔔、猛漢酒。此外還有印子粑、金牛千張等。

中國勁酒

20世紀80年代初,挖掘古方,在清末宮廷御酒總監陳伍榮老先生提供的原始組方基礎上,
中國勁酒中國勁酒
配以御蓯蓉、淫羊藿等三十多種名貴動植物藥材,套用現代生物醫學技術,潛心研究,經過十餘次組方,開發出“中國勁酒”,率先開拓中國滋補保健酒市場。中國勁酒是中國滋補保健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抗疲勞、免疫調節等保健功能。十幾年來,中國勁酒以其醇厚的酒質、怡人的口感和顯著的功效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暢銷全國,並遠銷韓國、台灣和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勁酒三次在國家級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連續五次被評為“湖北消費者滿意商品”,並於1997年被國家衛生部認定為“保健食品”。

黃石港餅

黃石港餅是湖北省黃石市的地方名特產品,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2011年3月被商務部評為“中華老字號”。黃石的糕點食品歷史悠久,相傳三國時,劉備到東吳招親攜帶的“龍鳳喜餅”,就是在黃石採購的,龍鳳喜餅是黃石港餅的前身。
黃石港餅是由麵粉、芝麻、冰糖、小麻油、金錢桔餅、糖桂花等十幾種上等原料組成.以其起鑼弦鼓邊,麻色黃亮,松酥爽口,甜潤清香,順氣開胃,回味悠長和具有濃郁的天然麻香味的獨特風味名揚湖北,暢銷全國。

松花皮蛋

松花皮蛋造型十分精美,蛋身內清晰可見一些松針形的小花,就是這些“花”,使松
松花皮蛋松花皮蛋
花皮蛋聞名遐邇。逢年過節黃石松花皮蛋一定是走親訪友的必備珍品,特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買上一兩盒黃石珍品——松花皮蛋給端午增添不少節日氣氛,可見其珍,“珍”點了佳節。

米酒

珍珠果米酒是傳統的地方風味,早在明代就出了名,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以優質糯米為原料,用黃石特製的酒麴——風窩酒麴做發酵劑,經糖化發酵製成的。成熟的原汁米酒米散湯清,顏色碧綠,蜜香濃郁,入口甜美,濃而不沾,稀而不流,食後生津暖胃,回味深長。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胺基酸等營養成分,飲後能開胃提神,並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產婦和婦女經期多吃,尤有益處,是老幼均宜的營養佳品。

金柯辣椒

金柯辣椒產於湖北省黃石大冶市南部高寒山區——金柯村,該地空氣清新,無工業污染。產的辣椒個大肉厚,清脆爽口,再加入該地山泉精心泡製而成。成品色澤黃亮、解膩開胃、肉質厚實、清脆爽口、堪稱一絕。

靈溪豆豉

豆豉又名“幽菽”,其生產歷史距今已2000多年,它以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深受人們喜愛。
靈溪豆豉靈溪豆豉
營養成份與牛肉相等,蛋白質含量高達40%,脂肪含量3%左右,營養豐實,滋味鮮美。用於烹飪,無論蒸、炒、拌食、調味,葷素皆宜。豆豉除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外,自古即入藥,歷代醫書治病入藥皆有記載。《本草綱目》說豆豉有開胃增食,驅風散寒,增強腦力,防治高血壓,預防癌症,消除疲勞,減緩衰老,治水土不服,解山嵐嶂氣等功效。
靈溪豆豉是大冶市靈溪豆製品有限公司採用唐代宮庭傳統工藝,引用靈溪天然山泉,結合現代生物技術,由華中農業大學科技食品系微生物專家反覆調配,精心釀造而成。其產品口味多樣,配料獨特,內含成份豐富,產品真空包裝,高壓滅菌,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開瓶、開袋即食,家庭佐餐、炒菜、調味省心省時,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爽口蘿蔔

爽口小蘿蔔精選優質新品小蘿蔔,採用傳統農家工藝,結合現代技術泡製而成,具有香脆味美,酸甜可口的特點。特點:外觀美、肉質脆、口味鮮、營養開胃、保持期長、不含防腐劑,是宴請休閒的理想食品,產品深受各地消費者的青睞,開發成功以來一直供不應求,遠銷北京、上海、武漢、青島等大城市。

猛漢酒

黃石市今陽保健品廠科研人員聯合國內藥學專家通過數載攻關,在傳統中醫藥學理論基礎上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研製開發出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滋補保健名酒——猛漢牌保健酒。猛漢牌保健酒自投放市場以來,以其品質優良、功效卓越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一九九九年,中國猛漢酒被國家衛生部批准為“保健食品”;同年十一月第五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上,“中國猛漢酒”以其酒質功效的絕對優勢,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二OOO年公司被黃石市知識產權局定為黃石市專利重點保護企業;二OO一年,被評為“湖北市場質量信得過品牌”、“黃石市酒類產品推薦品牌”等稱號。

印子粑

在大冶市南部的“果城裡”(劉仁八鎮)那裡的印子粑,具有千餘年的歷史,每年製作兩次。
印子粑印子粑
一次在春節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後。臘月二十四開始過小年,家家戶戶洗米出舂碓,用篩籮篩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兩種,一種是高梁粑,紅色,代表日子越過越紅火;一種是白粑,蒸熟後在粑中點紅,代表豐收、喜慶和聖潔。過春節時,當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親友作禮品。印子粑也有綠色的,表示期望來年風調雨順,禾苗蔥壯。果城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製作印子粑,時間是農曆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製作特別講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秈米為主,兌進適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籠蒸熟。如果堆粑山,則要趁熱堆,冷卻後不易堆成。粑印用木製,每個粑印有1-3個空模,形狀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馬、牛、羊、雞、龍、犬以及鳥雀、花、草等各種動植物圖案,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瑩透亮,造型美觀,堪稱優秀的民間藝術品。其形狀如銀元,印有福祿壽喜等各種圖案,而且因其粘而不膩,香而柔軟,既可蒸食,又可烤食,還可和葷。

金牛千張

千張皮,簡稱皮子,也叫千張,是金牛的特產,也是鄂東南的風味食品。作千張皮
金牛千張金牛千張
的主要原料是黃豆和冬豆,七月烏豆、泥豆也行。
製作方法和步驟大體是:先將豆子用清水浸泡24小時,用手掐掉豆殼,豆殼浮於水面,用撈子撈去豆殼,再用清涼井水洗淨豆子,然後磨成漿糊狀,裝進布袋,加入少量食油腳子,邊摻清水邊舀動,過濾出來湯狀的豆汁,放進大鍋煮沸後,倒進缸中,慢慢點進熟石膏水,俗叫點豆漿。邊點漿邊用水瓢在上面來回攪動,待出現小顆粒狀為止,蓋上木蓋,待20分鐘左右便成腦漿狀,這就是豆腐腦。再用小竹帚攪勻,用瓢澆進事先放在專用木架上的木匣(匣約26厘米見方,10厘米高)棉布片上,澆一層蓋一層布片,可澆至1米高以上,再用木槓將略小於木匣的術頭壓進匣內將水榨乾,然後將布片從匣內取出,用手輕輕的一層層剝落,就成千張皮。黃豆是一種健脾食品,金牛皮子由黃豆深加工而成,薄而脆,香而甜,松且軟。千張皮食用時,可切成絲條狀或3厘米寬的條條結成皮子花,用鮮魚一起煮,味道鮮美,其中尤以鱖魚燜皮子聞名遠近。

各界名人

古代

東晉,著名文人孟嘉等。
北宋:朝奉郎盛子充,龍圖閣直學士吳中復,工部尚書明彥才,抗金名將吳玠、吳璘,著名詩人、詞人吳則禮等。
南宋:著名經學家、詩人、文學家王質,奉政大夫明復之等。
明朝:開國元勛、興安侯徐祥,文淵閣大學士呂調陽,歷仕四朝的禮部尚書劉春,巡按御史劉台,廣西參政、河南布政徐鏞,副都御史、貴州巡撫劉彭年,素有“後七子”之稱的一代文豪吳國倫,浙江巡撫潘師道,貴州按察使成務,廣東按察使曹志遇,浙江道巡撫、監察御史劉之待,中憲大夫馮之圖等。
清朝:官至武英殿大學士、戶部尚書余國柱,翰林院庶吉士、鹹豐帝的老師陳光亨,抗俄御日主將、一品建威將軍江自康,一品振威將軍敖天印,廣西巡撫、兵部侍郎柯逢時,都察御史柯瑾,中憲大夫盧高,榜眼秦定三,太平天國首科狀元劉繼盛,台州知府潘觀藻,湖南直隸知州劉鳳綸,浙江雲和知縣陳治策,興國軍總領、驍將孫從鶴,著名女詩人費墨娟等。

近、現代

將軍高幹:王平上將,余立金中將,少將有賀俊偵、梅盛偉、王義勛、馬龍、汪克明、吳嘉民、朱直光、喬信明、彭方復、呂作松;國民黨將領徐遠舉、陳時傑少將,中將賈伯濤、皮震;民國陸軍中將、將軍府平威將軍石星川,湘鄂贛紅十六師政委方步舟;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軍副軍長、參謀長饒惠潭;航天工業部部長朱滌新、民革中央副主席賈亦斌;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基地司令員、中國飛彈衛星火箭專家李恆星中將;國民黨中央委員、教育次長劉先雲等。
專家學者:翻譯家徐霞村,哲學家成中英,科學家洪登禮,軍事家伍修權,教育家董純才,武術家鍾雲龍,歌唱家曹燕珍,作曲家李家高,戲曲理論家鄭傳寅,經濟學家夏道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孔祥復,鄉土菜大王陳緒榮,駐芬蘭公使朱紹陽等。
革命元勛:曹亞伯、石瑛、劉湛恩、向海潛、黃申薌等。

當代

軍政界
彭清華、喬曉陽、張昌爾、陳緒國、賀之軍、劉石泉、柯漢民、盛茂林、柯良棟、王銘德、葉賢林、范曉光、彭水根等。

娛樂界
陳數、王若涵、徐溢、王雪兒、王舒心、袁思怡、龔澤藝、侯磊等。

陳數陳數

體育界
程菲、李珊珊、邵婷婷、袁培琳、劉蕙瑕、張勇軍、張箐、柯釗、邱慧芳、鄭凱木、胡軍、余泱漪等。
程菲是中國女子體操選手獲得世界冠軍最多的隊員,以其名字命名的動作“程菲跳”舉世聞名。

商界
吳少勛、張震遠、柯建剛、陳木森、楊聞孫、伍佳元、何小鵬、袁知安、蔡翔、艾進、萬峰、吳文剛、汪加勝、何中林、曹祥來、許望武、夏春生、劉先明、陳海斌、趙繼宏等。

文藝界
張寧馨、韓晗、徐卓陽、衛鐵、徐高棟等。

教育界
王月娥

宗教界
正慈法師(湖北省人大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常務理事、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東方山弘化禪寺方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