涴市鎮

涴市鎮

涴市鎮位於松滋市東北部,地處長江南岸,因江水在此北折東流,呈回曲之貌而得名。國土面積148平方公里,為平原湖區地貌。涴市鎮轄17個行政村292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涴市鎮總數15860戶,常住人口51690人(2005年),其中城鎮居民6511人。形成了以生產無紡布系列產品、造紙、機械加工和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石油開發為主體的工業經濟體系。

基本信息

概況

涴市鎮涴市鎮

涴市鎮位於松滋市東北部,地處長江南岸,因江水在此北折東流,呈回曲之貌而得名。涴市鎮位於荊(州)、松(滋)、枝(江)三縣市區六個鄉鎮的邊緣結合部,與荊州區彌市鎮、松滋市沙道觀鎮接壤,與松滋市八寶鎮老城鎮和枝江市百里洲鎮七星台鎮隔河(江)相望,距新江口城區35公里。國土面積148平方公里,為平原湖區地貌。涴市鎮轄17個行政村292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涴市鎮總數15860戶,常住人口51690人(2005年),其中城鎮居民6511人。2005年,涴市鎮工農業總產值53961萬人民幣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7435萬元人民幣,農業總產值10646萬元人民幣),財政收入592.46萬元人民幣,農民人均純收入2918元人民幣,分別為1985年的3.2倍、3.5倍、7.2倍。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57810萬元人民幣,其中工業29538萬元人民幣,農業16465萬元人民幣,人均純收入4106元人民幣。

工農業發展

農業

改革開放以來,涴市的農業一年一個新台階。糧棉油生產在合理調整品種結構,最佳化栽培模式上求突破,糧棉油穩定增產。專業村組、專業戶的建設步伐加快,特色農業逐漸形成。鎮郊村的蔬菜種植面積已達2000畝;生豬150模式養殖場5個;涴市鎮發展黃鱔養殖水面1800畝,有網箱4.5萬口,丁家垴村獲得“松滋黃鱔養殖第一村”的美譽;紅花村的花卉種植、小龍蝦養殖已初具規模。

工業

上世紀九十年代,涴市鎮加大鎮辦集體企業轉制步伐,14家鎮辦企業採取破產、拍賣等方式先後轉為民營企業。1998年,原鎮塑膠廠走破產拍賣之路,成功引進湖北海興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到2005年,湖北海興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已成為年銷售收入2946萬元、稅金100萬元的規模企業。2005年,原大同磚瓦廠破產拍賣,成功引進裕陽紙業有限公司。1997年,中國石化採油廠落戶涴市,到2005年,累計開採原油7萬噸。2005年,涴市鎮民營企業達到32家,其中年工業產值500萬元以上的達到3家,100萬元以上的達到20家,初步形成了以生產無紡布系列產品、造紙機械加工和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石油開發為主體的工業經濟體系。

其它

涴市鎮區用地62.12公頃。1988年到2008年,先後投資兩千多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鎮區對外開放的環境不斷改善。鎮區工業、商業、生活居住用地布局合理,路、水、電、有線電視四通。主街道1.5公里均為水泥(瀝青)路面;有日產300噸的自來水廠一座,有35千伏安的變電站一座。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發達。民眾性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鼓樂隊、腰鼓隊活躍城鄉;有線電視於2000年與荊州有線電視網路聯通,可收看35套電視節目,有3420戶入網,占涴市鎮22%,有8個村7040戶實現了“村村通”;涴市鎮有完全國小3所、幼稚園7所,中學1所,按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每年可招國小生300名;鎮中心衛生院綜合實力居全市鄉鎮衛生院前列,擁有病床40張,有舒適的就醫環境和先進的診療設備,2001年在全市率先實行了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涴市鎮16家村級衛生室建設得到規範和發展。涴市鎮個體工商業發展迅速。近10年來,涴市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389家,其中商業374家,飲食服務業15家。水陸交通便利。涴市港為常年深水港,枯水期可停泊2000噸級以上的貨駁,現有糧食、棉花、農資、建材等四個簡易的專用碼頭;陸路有50多輛巴士、面的、的士聯通鎮內各地,可通荊州宜昌松滋城區和涴市鎮各地。涴市鎮城鄉已有5913戶安裝了電話,已擁有266家電腦用戶。

榮譽

鎮委、鎮政府所獲榮譽:被松滋市政府授於“鄉鎮規模工業培植工作獎”、“稅源培植”工作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綜合治理工作優勝單位”;“小城鎮建設”二等獎;“通村公路建設先進單位”;“交通血防工作先進單位”;“殯葬改革全市第一名”;“水上交通安全先進單位”;被荊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新農村發展

調整新的產業結構

著力調整新的產業結構,培植髮展龍頭企業,促進農民增收。

涴市鎮堅持“結構調優,產量調增,質量調高,效益調好,經濟調活,農民調富”的原則,調整了涴市鎮的產業結構。一是以整治村四興垸、魏家堤、復興場、同興、楊家垴等村為重點進一步最佳化糧棉油品種品質。六個整治村落實“八寶棉”面積1.35萬畝,占涴市鎮2.7萬畝的一半,種植示範戶150戶。二是以整治村紅星為重點利用城郊優勢,立足特色,發展了無公害蔬菜基地2000畝,其中蒜苔1000畝。紅星村無公害蔬菜1000畝,新增了200畝,發展反季節蔬菜大棚45個,新增了15個,上半年畝平效益近2000元。三是以同興、復興場、魏家堤村為龍頭髮展了1萬畝麥——瓜——棉種植模式,實行了“基地+農戶+市場”的經濟模式。四是以楊家垴、四興垸、魏家堤、同興等村為龍頭髮展黃鱔,蝦稻連作養殖。2008年上半年涴市鎮網箱養鱔已達到2萬口,蝦稻連作達到了近千畝,其中六個整治村網箱養5000口,稻連作已達300畝。五是培植了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經濟。涴市鎮已有三家棉花貿易加工廠,一家油脂加工廠龍頭企業。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著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創新農村經濟運作機制,從而形成了新的生產方式。

為了大力培植避災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西瓜蔬菜、水產、黃鱔、牲豬等產業相應成立了各類協會中介組織,促進了這些產業生產的發展。通過對外求援,對上爭取,對內集資,2008年六個月里六個整治村已有三個增建排灌站,提高了抗災能力。

經濟建設

積極實施市委1188稅源培植計畫,以招商引資、全民創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舉的方針,推動招商引資向全方位、寬領域、縱深化方向發展,著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1、成立領導小組。鎮委、鎮政府成立了以書記、鎮長為組長的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小組成員一人聯繫一個招商、技改項目,幫助解決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的具體總是和實際困難。

2、設立招商引資獎勵制度。對引進外部資金來涴市鎮投資興辦實業的單位和個人,按項目建成投產後入庫稅金的2%實行獎勵。

3、組建協調工作專班。對簽約項目實行跟蹤服務,在項目的土地徵用、手續辦理過程中努力提供方便。為支持和保護裕陽紙業公司;湖北海興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在實行技改和擴建生產車間過程中,政府牽頭組織土管、城建部門現場辦公幫助辦理手續,為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未來發展狀況

農村小城鎮建設是一個地區發展活力,對外形象和精神面貌的直觀寫照,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最基本落腳點,是走“一主三化”之路的基本內容。鎮委、政府根據涴市集鎮瀕臨長江、歷史悠久的優勢,提出利用幾年時間,加大各方投入加強綜合治理,群策群力,努力建造一個規劃科學、街道整潔明亮、功能配套齊全、市場繁榮有序、依法管理服務的花園式新型集鎮,為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居住生活環境,為進城務工經商者提供一個優美的創業平台,為對外展示涴市形象提供一個視窗的工作目標。

荊州市行政區劃

區縣街道鄉鎮
沙市區

解放路街道| 崇文街街道| 中山路街道| 勝利街街道| 朝陽路街道| 岑河鎮| 觀音壋鎮| 鑼場鎮 | 關沮鄉| 立新鄉| 聯合鄉

荊州區

西城街道 | 東城街道| 城南街道| 紀南鎮| 川店鎮| 馬山鎮| 八嶺山鎮| 李埠鎮| 彌市鎮| 郢城鎮| 太湖農場| 菱湖農場

洪湖市

新堤街道| 濱湖街道 | 螺山鎮| 烏林鎮| 龍口鎮| 燕窩鎮| 灘鎮| 峰口鎮| 曹市鎮 | 府場鎮| 戴家場鎮| 瞿家灣鎮| 沙口鎮 | 萬全鎮| 汊河鎮 | 黃家口鎮| 老灣回族鄉

松滋市

新江口鎮| 南海鎮| 八寶鎮 | 涴市鎮| 老城鎮| 陳店鎮 | 王家橋鎮 | 斯家場鎮| 楊林市鎮| 紙廠河鎮| 街河市鎮| 洈水鎮 | 劉家場鎮| 沙道觀鎮| 萬家鄉| 卸甲坪土家族鄉

石首市

繡林街道 | 筆架山街道 |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 東升鎮 | 高基廟鎮 | 南口鎮 | 高陵鎮 | 團山寺鎮 | 久合垸鄉|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監利縣

容城鎮 | 朱河鎮 | 新溝鎮| 龔場鎮| 周老嘴鎮 | 黃歇口鎮| 汪橋鎮 | 程集鎮 | 分鹽鎮| 毛市鎮| 福田寺鎮| 上車灣鎮| 汴河鎮 | 尺八鎮| 白螺鎮 | 網市鎮| 三洲鎮| 橋市鎮 | 紅城鄉| 棋盤鄉| 柘木鄉| 大垸農場| 荒湖農場

江陵縣

資市鎮| 灘橋鎮| 熊河鎮 | 白馬寺鎮| 沙崗鎮| 普濟鎮 | 郝穴鎮 | 馬家寨鄉| 秦市鄉| 江北農場| 三湖管理區| 六合垸管理區

公安縣

斗湖堤鎮| 埠河鎮| 夾竹園鎮| 閘口鎮| 楊家廠鎮| 麻豪口鎮 | 藕池鎮 | 黃山頭鎮| 孟家溪鎮 | 南平鎮 | 章莊鋪鎮| 獅子口鎮 | 斑竹壋鎮| 毛家港鎮| 甘家廠鄉| 章田寺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