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市鎮[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曹市鎮]

曹市鎮[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曹市鎮]
曹市鎮[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曹市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曹市鎮位於渦陽、蒙城、濉溪三縣交界處,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大鎮、革命老區和歷史文化名鎮。

基本信息

簡介

曹市鎮位於渦陽、蒙城、灘溪三縣交界處,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大鎮、革命老區和歷史文化名鎮。

曹市鎮先後獲省“杜鵑花工程”試點鎮、亳州市新農村建設先進鄉鎮、亳州市五佳文明鄉鎮、亳州市科學發展十佳鄉鎮、亳州市計生工作先進鄉鎮、亳州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鄉鎮、亳州市依法治鎮先進鄉鎮,綜合評比連年穩居全縣前列。

渦陽縣曹市鎮距京滬鐵路宿州站51公里,西南距阜陽飛機場120公里,西距京九鐵路亳州站90公里,北距濉阜鐵路青疃站10公里,渦宿公路橫貫境內。

鎮轄總面積162平方公里,現轄17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總人口7.8萬人,耕地面積12.8萬畝。

北淝河東西橫貫境內三十華里,鳳凰溝南北與濉溪為界,長二十餘華里,殷家河貫穿腹地,曹青河、渡江溝兩大人工水系在境內垂直交叉,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

曹市鎮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曹市集原曹店子,三國魏武帝立祠於曹市北的紅栗城,名曰“曹操祠”(市為祠的諧音),曹市因此而得名。

境內名勝古蹟星羅棋布,殷家河畔的侯氏孤堆為仰韶文化的歷史遺蹟;東大清宮為道家鼻祖老子故里;紅栗城為三國魏武帝曹操屯兵之所,紅栗城遺址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淝河為趙宋時期主要運糧河道;石佛寺、柴村廟等古蹟久負盛名;牛氏宗祠是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的地方;彭雪楓張震等將軍曾在這裡留下英勇戰鬥的足跡;輝山革命烈士陵園是省級重點革命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栗城遺蹟、輝山革命烈士陵園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鎮辦企業已成為曹市鎮經濟建設的支柱產業。醬醋廠、飼料廠、麵粉廠、養雞廠、水泥預製廠等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矗立在工業小區內。

地理位置

曹市鎮位於渦陽、蒙城、濉溪三縣交界處,渦宿公路橫貫境內。鎮轄總面積1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551公頃,人口6.6萬人,為亳州市第一農業大鎮。
曹市鎮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地勢平坦,河流密布,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境內北肥河、渡江溝、曹青河、殷家河等河流縱橫交錯密如蜘網,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歷史

曹市鎮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
北肥河為趙宋時期主要運糧河道;
石佛寺、柴村廟等古蹟久負盛名;
牛氏宗祠是新四這游擊隊第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的地方;
彭雪楓、張震等將軍曾在這裡留下英勇戰鬥的足跡;輝山烈士墓下長眠著三百多名光榮殉國烈士的英靈;
1994年軍委副主席張震同志故地重遊,感慨萬千。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孕育了純樸善良的曹市人民;使曹市這塊風水寶地成為知識的沃上、智慧的海洋、文化聖地、道德之鄉。

經濟發展

曹市鎮物華天寶,資源豐富,盛產糧食、棉花、肉食、皮革。油料等農副產品,是國家商品糧及化質棉生產基地。
曹市鎮曹市鎮

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為指導,帶領全鎮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膽改革,銳意進取與時俱進,抓農田基本建沒和產業結構調整,修通了柏油路,新建了變電所,開通了程控電話,改造了老集鎮發展了鎮辦企業,農業基本實現種養加、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的現代生產模式。鎮辦軋花廠、肉聯廠、鑄造廠、波爾山羊養育基地等企業已成為曹市鎮經濟建設的支柱產業。糧食、蔬菜、黃牛、肉食、針識等一個個規範化的大市場倍受消費者青睞。商業街,城市型道路兩側一幢幢新穎別致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建築拔地而起,集鎮建設日新月異,方興未艾。
曹市集、輝山集、順河集、長營集、大清集在境內錯落分布,方便了民眾生活,繁榮了市場經濟。文化廣場,梆劇團等設施大大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曹市這座古老美麗而又富饒的集鎮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孕育著勃勃生機,宛如一顆范燦的明珠鑲嵌在渦北大地上,現已成為商賈投資的沃土、雲集的海洋。

小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方興未艾,如今這裡商業街、廣場、花園一應俱全,嶄新的道路兩側一座座新穎別致、現代氣息濃郁的建築拔地而起,集鎮中心矗立的一座古香古色的紅城塔成為曹市新的地理標誌。
按照“拉開大框架,改造老街道,完善大配套,建設新城鎮”的總體思路,以新理念經營城鎮。採用引進外資、盤活土地等多種形式,先後對曹市集淝河西路、曹青北路、紅城北路、迎賓大道、西環路等幾條商業街進行轉讓和開發,使原來的廢塘、荒地成為黃金地段和商貿中心,既美化了環境,又繁榮了商貿,同時獲得集鎮建設資金400多萬元。利用這些資金,我鎮先後對淝河路、紅城路、迎賓大道等道路進行了硬化、亮化、美化和綠化,全鎮初步形成了四縱四橫八條街道的新型格局。
合理完善功能配套。以抓重點、出精品、創一流的意識,結合實際,在主幹街道兩側修建了綠化帶,安裝了路燈,修建了供排水管道及人行道等。紮實開展“七個一”創建活動,新建完善多條集鎮街道、新建了農貿市場、垃圾填埋場和2座水沖式衛生廁所,投資120餘萬元的垃圾焚燒廠投入使用,正常運轉。
同時配備一輛機動垃圾運輸車,建垃圾池50處,配備垃圾桶230個。投資100多萬元的曹市鎮全民健身廣場成為集鎮建設的亮點,每天早晚鍛鍊的人群達千人,充分調動了全鎮上下的“精、氣、神”。與此同時,以高長營為代表的新農村建設也方興未艾、初具規模。
該鎮總投資1389.73萬元,新建村村通工程,新修水泥路29.36KM,新修柏油路25.72KM。不再是過去的“出門頭碰牆,抬腳街走完”的景象,呈現在大家眼前的而是一派花香蝶舞、綠草如茵的城鎮風光。
高長營村新農村建設成亮點
高長營村位於曹市鎮中部,緊鄰袁店二礦,下轄6個自然村,691戶,3400人,原來的狀況是:自然村規模小,居住分散,基礎設施嚴重滯後,人居環境較差,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2007年以來,該村緊抓袁店二礦興建機遇,申報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
2008年以來,實施了和諧新村一期工程,328套商住房、住宅小區全部竣工入住,所有道路、人行道、供排水、管線、路燈、綠化全部完工。
2011年,高長營村實施占地848.26畝的中心村二期工程,集中安置塌陷區居民1500餘戶,新建封閉式九年一貫制學校、濱河公園等公益設施。鎮黨委、政府按照《袁店二礦採煤沉陷動遷安置實施方案》積極穩妥操作,聘請規劃設計院對安置區及住宅戶型進行全面勘察規劃設計,積極借鑑外地成功經驗,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圖紙、統一標準、統一建設,水、電、道路、通訊、路燈等綜合配套一次到位,安置小區還將新建國小、幼稚園、衛生室、村辦公樓、文化廣場及環保公廁以及集購物、休閒、餐飲於一體的購物廣場,以此帶動就業,拉動當地經濟發展。
紮實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幾年來,高長營村新建了國小、衛生室、環保公廁,新建占地5600平方米文化廣場一處,配套健身器材安裝到位,供水能力20000人的全自動化安全飲水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農民公園正在建設之中。這些工程的實施,大大改善了民眾的生活條件。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高長營村是小麥高產攻關示範村和蔬菜生產專業村,在抓好糧食作物生產的同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成立蔬菜種植等專業合作社,扶持種養大戶,推動土地流轉,全村湧現種植大戶15個、養殖大戶20個,提高了土地效益和生產效益。
依託袁店二礦,促進農民增收。高長營村緊抓袁店二礦建設這一發展機遇,大力發展以運輸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礦域經濟。全村成立運輸企業十多家,擁有各類車輛500多台,安置就業1000多人。新興餐飲、商場等個私企業100多家,在拉動消費的同時,加快了集市發展,使廣大村民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情系民眾,構建和諧。幾年來,在完善制度、理順關係、加快發展的同時,加強精神文明創建,實施村容村貌整治,開展文明戶評選,大力倡導婚育新風,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了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提升了全村的人文風貌。
在公共設施建設上,高長營村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實行高強度整合,得到了縣、鎮兩級的大力支持,該村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民眾最關心、最能看得見、摸得著的設施建設上,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受到廣大民眾的好評。
高長營和諧新村二期工程將於2012年12月實現完工入住。屆時的高長營和諧新村將成為一個道路寬敞、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現代化花園式新集鎮,也將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新亮點。

目標定位

依託袁店二礦採煤塌陷區,發展濕地旅遊,打造江南水鄉式的現代化新城鎮,圍繞北淝河、曹青河、殷家河三條水系,抱河發展,建設生態集鎮;與集鎮開發相結合,建設中心衛星城鎮。在北淝河北岸、集鎮東南部建設聖母廟,在北平城重建曹操祠堂,圍繞輝山革命烈士陵園,打造建設紅色旅遊勝地;在集鎮東北部規劃建設工業產業園區,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利用塌陷區拆遷安置,在北平城南部、集鎮北部,突出漢城特色,規劃高標準的居民小區;對集鎮範圍內所有溝塘進行綜合整治,實施活水工程,高標打造集鎮水上公園;進一步繁榮商貿流通,規劃建設農產品、農資等專業大市場,打造皖北商貿重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