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鎮

南平鎮

南平鎮地處南川西南面,距市中心16公里,占據重慶市區進入南川市的東南門,位於南川石蓮、神童、興隆、南城、金山、景星、叢林等鄉鎮辦事處中心。境內川湘公路、渝道路、萬南地方鐵路橫貫而過,交通四通八達。幅員面積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635畝,城鎮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海拔640米,年降雨量1360毫米,平均氣溫16℃。全鎮轄22個村,3個居委會,156個村民小組,14個居民小組,人口11000戶,36000人,其中農業人口9100戶,31500人,非農業人口5047人;流動人口3000人;少數民族55戶,255人,南平鎮是南川市唯一的苗族聚居地。鎮黨委轄1個黨總支,44個黨支部,1299名黨員,其中農村黨員872名。轄區內有89個個事業單位。已建成南川市級文明單位22個、南川市級文明村3個,鎮級文明單位31個、文明村5個。

基本信息

概況

南平鎮南平鎮
曾由重慶市政府命名的村民自稱模範鎮和重慶市安全生產委員會命名的勞動安全衛生工作先進集體。2001年3月被評為重慶市文明鎮和重慶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重慶市優秀市級試點小城鎮,重慶市鄉村青年文化節先進集體,南平黨委榮獲南川先進名鎮黨委稱號。黨委書記劉先暢被評為重慶市優秀黨務工作者。2001年12月成為重慶市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鄉鎮,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2002年1月接受重慶市文明辦的檢查驗收,將成為重慶市級文明單位。

南平鎮小城鎮建設管理躍上新台階,實現了以商活鎮,堅持編制規劃與實施規劃相結合、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相結合、城鎮建設與城鎮管理相結合、發展城鎮與發展經濟相結合,用夠用活政策,按市場經濟規律精心打造“工貿型”重慶市級試點小城鎮。三年來,累計投資2488萬元,完成了中心街片區、石橋片區一期、國稅所片區一期、家具廠片區一期綜合開發改造工程,建成開放了南平廣場;啟動了猴子洞片區、家具廠片區二期和育人路片區舊城改造工程;完成了國稅片區二期、影劇院片區舊城改造工程的規劃、立項、報批等前期工作;啟動建成了池井農民新村。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立城管綜合執法隊,強化城鎮環境綜合管理,城鎮交通、衛生、市場、建築、治安秩序明顯好轉,小城鎮日趨繁榮。

經濟建設

南平鎮南平鎮
南平鎮通過招商引資和企業改制改造,目前企業達到了19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家,全鎮產值在百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185家,布局上基本形成了煤、玻璃水泥、再生紙為主,機械、化工等為輔的經濟新格局。不僅如此,該鎮還加強了“煤碳、玻璃、水泥、再生紙、硫化鹼”五大產業的技改擴能,促進工業的快速發展。

以工促農,工業反哺農業。該鎮投資6萬元高標準規劃示範村建設,投資300多萬元推進示範村建設。目前,已經完成了五保家園建設,“一池五改”202戶,硬化村公路9條11.06公里,引資30萬元新辦了餅乾廠和硫精沙廠。
07年,該鎮已完成工農業總產值80000多萬元,同比增長12.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00多萬元,同比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46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9元。

2001年,全鎮完成農業企業總產值30505萬元,同比增長22%。其中:企業總產值23709萬元,同比增長28.8%。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410元,淨增90元。財政收入832.1萬元,增長16%,人均創財政收入繼續穩居全市第一名。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00萬元,集貿市場成交額4000萬元。新增光纖電視用戶300戶,光纖電視總數達3468戶。新增程控電話間342門,電話總數達2950戶。光纖電視入戶率和電話入戶率分別達47%和40%。全鎮計生率達98.5%,人口出生率1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南平鎮是南川首批達到的億元鄉鎮。小康鄉鎮;初級電話鎮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1998年被列為重慶市級試點小城鎮。

城鎮工作

南平鎮南平鎮
“加快建設,規範管理,發揮小城鎮輻射作用,”小城鎮是連線城鄉的重要紐帶,是農村經濟社會的中心,是農副產品加工流通的載體。加快小城鎮建設,是南平新世紀發展的一項戰略工程、基礎工程和希望工程。要用夠用活優惠政策,繼續推進小城鎮建設,增強對鎮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要新建一批高樓,給小城鎮強筋壯骨;要強化城鎮管理,給小城鎮提神補氣;要現人文景觀,給小城鎮增添色彩。大力提高南平的城鎮化水平,積極爭創重慶市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把南平建設成為功能強、質量高、品味濃、形象新、環境美的工貿型旅遊小城鎮。

推進舊城改造,加快新區開發。改善配套設施,強化城鎮管理,是增強小城鎮功能的內在需要。要加快供水、通訊、交通、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南平小城鎮的整體功能。要著眼未來,從長計議,進一步擴大水源。建立激勵機制,加快村社通訊建設,不斷提高全鎮電話普及率。動員各方力量,改造完善村社公路,疏通村社經濟動脈。盡力開闢公共綠地,裝扮南平小城鎮“客廳”,提高小城鎮整體環境質量。不斷加大小城鎮管理力度,持續開展創建文明衛生小城鎮活動,整頓規範小城鎮交通、衛生、治安、市場秩序,把小城鎮建設成為秩序井然、賞心悅目的可愛家園。吸納輻射能力,促進投資增加,刺激城鄉消費,加快商品流通,強力推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要爭取改革住房制度和戶籍制度,拓寬商品房銷售市場,吸引農民轉為城鎮戶口,在小城鎮買房落戶置業,與城鎮居民一道共創共享城鎮文明。

加大投入,完善設施,開發旅遊帶動功能。旅遊是一業帶百業的產業。我們要充分利用河堡、八角、樟梓等村奇山怪石、青山綠水、千年古剎等富集的旅遊資源,依託南平小城鎮、金佛山旅遊和萬盛黑山旅遊的帶動功能,加快資源開發和旅遊設施建設。認真規劃,精心包裝,竭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和消閒旅遊,以適應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帶動嶺壩貧困山區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城鄉共繁榮。

南平鎮求實創新,富民強鎮,努力搶抓機遇,與時俱進,固農強工興城鎮,全力發展新南平,為譜寫新南平的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南平鎮黨委始終堅持黨的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團結帶領全鎮人民銳意進取,不斷開拓,紮實工作,促進了南平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繁榮,創建成為重慶市文明鎮、重慶市村民自治模範鎮、重慶市勞動安全衛生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1997-2000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重慶市鄉村青年文化節先進鄉鎮、重慶市優秀試點小城鎮和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基本實現了“南川明珠”、“重慶重鎮”的建設目標

湖北省南平鎮

南平鎮南平鎮
公安縣南平鎮位於湖北省西南部,歷史悠久,五代時設南平郡,1995年以前一直是公安縣政府、經濟和文化中心。交通這便利,通訊發達,基礎設施完備,全鎮國土面積87平方公里,總人口6萬人,是湘鄂邊界重鎮,素有“荊楚門戶”之稱。

改革開放以來,南平鎮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思想不動搖。高舉發展大旗,以“三鳥飛天下,八龍游大海”為代表的畜禽養加銷一條龍聞名全國。1991年南平鎮被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級南平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全省改革的試驗田和開放的視窗。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年均遞增8.4%,累計引進外資1.6億元,產品出口創匯累計達到3000萬元,經濟實力位居荊州市鄉鎮前茅。

2001年,南平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7.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2億元,財政收入80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2600多元,被省政府確定為中心城鎮。南平鎮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猛,文化、教育、衛生、城鎮建設等位居公安縣前列,社會穩定,民風淳樸,是理想的投資樂園。

波爾山羊原種場

公安縣波爾山羊原種場在公安縣肉聯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00年8月從澳大利亞引進波爾山羊原種106隻,德國雜交莎能奶山羊2270隻,已建成種源基礎地1個,繁殖基地7個,建有圈養舍3160平方米,種草200畝,總投資406萬元。

2001年,波爾山羊原種場院繁殖波雜一代5526隻,出售波爾山羊原種196隻,當年收入300.3萬元,
去年10、12月份聘請內蒙畜牧科學院專家來場進行波爾山羊胚胎移植工程指導,為波爾山羊原種繁殖速
度提高10倍。

鎮委、鎮政府抓住羊業生產市場前景廣闊、飼料廣泛、技術服務有保障、見效快,適宜農戶養殖的特點把羊業生產作為農民增收的一個亮點

08年元月,鎮成立了以原種場為龍頭的波爾山羊養殖協會,形成公司+農戶的產供銷網路。政府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對原種場進行扶持,在擴場征地、建欄舍給予最大的優惠,對周邊地治安、草場等問題進行協調。原種場也對社會予以回報,對羊業協會會員實行三個無償、四個必須、二個獎勵"的辦法,極大地調動了農民養羊的積極性,參加協會的農戶由最初的87戶發展到現在的158戶,存欄羊由4000隻發展到8200隻,外省外縣到原種場參觀、學習,訂種後絡繹不決,種源供不應求,預計羊業生產今年可新增產值187萬元,人平增純收入39元。

南平鎮南平鎮金華蛋廠
南平鎮金華蛋廠

南平鎮蛋廠創建於一九八四年,現有固定資產30萬元,職工十五人,年收購鮮蛋2000多噸,年加工天平分級味蛋320萬枚,年創產值500多萬元,產品銷往上海、廣西,並出口香港、越南。

該廠由徐金華同志興起,徐金華現年49歲,國中文化、中共黨員,原系南平供銷社職工,在1984年,他看到農民生產出來的蛋品無銷路,即收購也賣不出好價,甚至炎天署熱積壓在家賣不出,農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於是他就是84年春天辭去南平供銷社的工作,打定主意開始了蛋品銷售深涯,跑上海、重慶、四川、江蘇、江西,下廣東、南寧、廣西等省市摸行情,捕信息。回家後就開始了蛋品收購的艱苦創業工作,他走村串戶,跑鴨棚,上門收購。

十五年來如一日與農戶和商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經濟交往,他在生意交往中,從不刻斤扣兩,也從不少付半分錢,贏得了廣大農戶和商販信任,生意也越來越紅火。目前他與周邊鄉鎮的500多個養殖大戶和100多個商販簽定了收購協定。徐金華同志由一個小小的蛋販子發展到現在的味蛋收購加工的大老闆,產品並打進了大城市,走出了國門。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具大的經濟效益,他每年租用汽車五輛,耗費達80萬元,安排就業人員達15人近8萬餘元。給本鎮及周邊鄉鎮農民帶來了經濟效益近60多萬元,民眾反映說:“徐金華賺的是分分錢,我們得的是駝駝錢,的確我們得實惠”農民即得到了實惠,蛋品也賣到了好價錢,蛋品廠也得到了壯大和發展,又給農民發展蛋品生產打通了銷路,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通過徐金華等幾位業主的網點,向外銷售味蛋,帶動了周邊鄉鎮養殖業的發展,並使南平鎮蛋品業經久不衰。

周氏味品廠

南平鎮橋頭周氏味品廠座落於松東河畔,南與鄭東隔河相望,北有207國道側畔而過。2000年3月,由個體私營老闆周世平投資102萬元興建而成,該廠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擁有廠房車間兩棟共42間,職工人數22人,年設計生產加工能力達2000噸,已成為我鎮最大的農副產品加工廠。

該廠主營榨菜蘿蔔辣椒農副產品的收購、加工、銷售,並與周邊農民簽訂了定單種植契約,2001年3月,該廠正式投入生產,當年創產值達20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廣東、福建、廣西、武漢等城市。08年,該廠在原有規模上擴大廠區6000平方米,並分三期投入建成三條生產線。即:以榨菜、醃製為主的綠色食品加工;糧食加工,並擴大500畝無公害蔬菜種植。該廠在爭取定單的同時狠抓品種創新。今年春季已簽訂銷售契約達300萬元,並且打創"如意居"新品牌真空包裝上市。全年力爭實現產值200萬元。

該廠積極抓住農業產業的機遇,不斷發展壯大,緊緊圍繞蔬菜生產鏈,帶動區域經濟的騰飛,成為南平鎮農副產品加工枝柱產業和新的經濟成長點,同時該廠的興起,促進我鎮農業結構的調整,消化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在南平鎮起到了具大推動作用。

荊州市行政區劃

區縣街道鄉鎮
沙市區

解放路街道| 崇文街街道| 中山路街道| 勝利街街道| 朝陽路街道| 岑河鎮| 觀音壋鎮| 鑼場鎮 | 關沮鄉| 立新鄉| 聯合鄉

荊州區

西城街道 | 東城街道| 城南街道| 紀南鎮| 川店鎮| 馬山鎮| 八嶺山鎮| 李埠鎮| 彌市鎮| 郢城鎮| 太湖農場| 菱湖農場

洪湖市

新堤街道| 濱湖街道 | 螺山鎮| 烏林鎮| 龍口鎮| 燕窩鎮| 灘鎮| 峰口鎮| 曹市鎮 | 府場鎮| 戴家場鎮| 瞿家灣鎮| 沙口鎮 | 萬全鎮| 汊河鎮 | 黃家口鎮| 老灣回族鄉

松滋市

新江口鎮| 南海鎮| 八寶鎮 | 涴市鎮| 老城鎮| 陳店鎮 | 王家橋鎮 | 斯家場鎮| 楊林市鎮| 紙廠河鎮| 街河市鎮| 洈水鎮 | 劉家場鎮| 沙道觀鎮| 萬家鄉| 卸甲坪土家族鄉

石首市

繡林街道 | 筆架山街道 |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 東升鎮 | 高基廟鎮 | 南口鎮 | 高陵鎮 | 團山寺鎮 | 久合垸鄉|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監利縣

容城鎮 | 朱河鎮 | 新溝鎮| 龔場鎮| 周老嘴鎮 | 黃歇口鎮| 汪橋鎮 | 程集鎮 | 分鹽鎮| 毛市鎮| 福田寺鎮| 上車灣鎮| 汴河鎮 | 尺八鎮| 白螺鎮 | 網市鎮| 三洲鎮| 橋市鎮 | 紅城鄉| 棋盤鄉| 柘木鄉| 大垸農場| 荒湖農場

江陵縣

資市鎮| 灘橋鎮| 熊河鎮 | 白馬寺鎮| 沙崗鎮| 普濟鎮 | 郝穴鎮 | 馬家寨鄉| 秦市鄉| 江北農場| 三湖管理區| 六合垸管理區

公安縣

斗湖堤鎮| 埠河鎮| 夾竹園鎮| 閘口鎮| 楊家廠鎮| 麻豪口鎮 | 藕池鎮 | 黃山頭鎮| 孟家溪鎮 | 南平鎮 | 章莊鋪鎮| 獅子口鎮 | 斑竹壋鎮| 毛家港鎮| 甘家廠鄉| 章田寺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