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

武穴市

武穴是一座美麗的江城,地扼吳頭楚尾,素有“三省七縣通衢”、“鄂東門戶”和“入楚第一港”之稱。前身為廣濟縣,古稱“佛國”,取“廣施佛法,普濟眾生”之意。全市版圖面積1246平方公里,轄12個鎮處、325個行政村,耕地面積50萬畝,總人口87萬人(2018年)。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武穴市東西最大橫距43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2公里,版圖面積1200.35平方公里,武穴港是長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同時中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和中國最長的高速滬渝高速出入口,使武穴成為中國少見的“三長”交匯之地,處在中國實施梯度開發的戰略的“結合部”,成為湖北長江經濟走廊建設和邊緣發展戰略的重點傾斜地區。武穴市擁有中國綠化模範縣市、湖北省園林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黃岡市文明城市,中國武術之鄉、中國科技先進市,“中華詩詞之鄉”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武穴市武穴市

武穴位於湖北省東部,面積1246平方公里,人口69.83萬,國民生產總值19.56億元,第一、二、三產業比重為25.6%,42.7%,31。7%。武穴工業基礎較好,形成了醫藥、化工、輕紡、機械、食品、建材等支柱產業,共有工業企業275家,工業產品400多種,63種產品獲國、省、部優稱號,喹乙醇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武穴現有耕地53.49萬畝,林地47萬畝,水產養殖面積21.9萬畝。農產品除糧、棉、油外,還出產豬、魚、茶、杉樹、山藥生薑等、苧麻柑桔珍珠遠銷日、美、歐。武穴商業發達,全市有批發市場58個,商業零售點4290個,個體商業點3788個。銷售總額4.7億元,出口額1.3億元。

武穴港是長江中可停靠大型貨輪的港口,境內長江岸線52公里,碼頭泊位47個,境內有318國道,和省級公路,京九鐵路貫穿全境,距黃石長江大橋50公里,市內公路縱橫,內河航運發達,形成了公路鐵路水運交通網。市內大型變電站3座,日供水6萬噸,開道了國際電話業務。

建設沿京九線經濟帶,力爭本世紀末鐵路經濟帶產值占全市的40%左右,大力發展三高農業,京九通車後沿線水果產量超過一億公斤,水產品500萬公斤,逐步建成4個工業基地,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在12平方公里的開發區進行規劃建設。建設武穴火車站至武穴市區的長10公里,寬80米的中心大道,新建改建13座碼頭,在武穴火車站建成2500萬公斤的糧庫,建成聯接中南、華東的微波通信站,日供水2萬噸的自來水廠 。

歷史沿革

1987年武穴撤縣建市1987年武穴撤縣建市
武穴市行政區劃圖武穴市行政區劃圖

武穴歷史悠久,據考古學家在境內大金鎮尺山遺址發現,遠在新古器時代3000-5000年以前,武穴就有人類活動。

夏商周時代屬荊州管轄;春秋戰國屬楚國

秦朝屬九江郡;漢代屬江夏郡(《湖北通志》載:“廣濟為漢蘄春、潯陽二縣地);三國時屬吳,隸屬蘄春郡;西晉時期,廣濟境地仍分屬蘄春、尋陽二縣。

東晉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蘄春名為蘄陽。義熙八年(公元412年),尋陽縣治遷至江南柴桑,原江北境地劃入蘄陽。至此,改蘄陽縣名為齊昌。陳太建五年(公元573年),齊昌地屬陳。公元579年,北周占齊昌地,將廣濟境地從齊昌縣劃出,立為永寧縣,隸屬蘄州齊昌郡。

隋初,永寧縣屬蘄州總管府(後改稱蘄州、蘄春郡)。末,廢永寧縣制,併入蘄春縣。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分蘄春,復置永寧縣,屬淮南道蘄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因與河南永寧縣和江南東道永寧縣同名,唐玄宗乃親自取佛教語“廣施佛法,普濟眾生”之意改名廣濟縣,屬蘄州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蘄州郡為州,廣濟仍隸屬。

五代十國,屬淮南道蘄州。

宋代,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屬淮南西路蘄州。

高宗南渡後,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廢縣為鎮,不久恢復縣置。

元代,廣濟屬河南江北行省蘄州路。

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蘄州路為府,廣濟屬該府。洪武九年降蘄州府為州,廣濟屬湖廣布政使司黃州府蘄州,不久改屬河南布政使司。洪武二十四年還屬湖廣。

清代,初屬蘄州,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屬黃州府。末廢府立道,廣濟屬湖北省江漢道。

民國初,廣濟仍屬江漢道。1926年廢道,廣濟直屬湖北省。1932年10月,實行省、專、縣三級制,廣濟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36年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1940年屬鄂東行署。1945年11月屬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設立為廣濟縣,一直隸屬湖北省黃岡地區。

1987年10月23日,撤銷廣濟縣,設立武穴市,以駐地武穴鎮為名。

武穴一級道路G220國道武穴一級道路G220國道

1996年,武穴市面積1200.4平方千米,人口約70萬人。轄4個街道、8個鎮、4個鄉:武穴街道、刊江街道、田鎮街道、龍坪街道、梅川鎮、余川鎮、花橋鎮、鄭公塔鎮、大金鎮、石佛寺鎮、四望鎮、大法寺鎮、橫崗鄉、太平鄉、兩路鄉、南泉鄉。市政府駐武穴。境內有1個國有農場和1個科技經濟開發區。

1997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兩路鄉,設立兩路鎮,鎮政府駐地由雀兒山遷至登高山。1998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田鎮街道辦事處駐地遷至盤塘。至此,全市轄4個街道、9個鎮、3個鄉、1個農場。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武穴市總人口719426人,其中:武穴街道102245人,刊江街道36880人,田鎮街道27184人,龍坪街道46684人,梅川鎮52011人,兩路鎮32708人,余川鎮44734人,花橋鎮36682人,鄭公塔鎮42739人,大金鎮42007人,石佛寺鎮58832人,四望鎮43676人,大法寺鎮51505人,橫崗鄉12695人,南泉鄉35508人,太平鄉23871人,武穴開發區23348人,萬丈湖農場6117人。

2000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兩路鎮、橫崗鄉、南泉鄉,併入梅川鎮;撤銷太平鄉,併入余川鎮;撤銷鄭公塔鎮,併入花橋鎮;撤銷龍坪街道,設立龍坪鎮。同年,將刊江街道的江家林、吳谷英、新磯、樟樹下、朱奇武、郭應龍6個行政村劃歸武穴街道管轄。調整後,全市轄3個街道、8個鎮(包含1個農場):武穴街道、刊江街道、田家鎮街道、梅川鎮、余川鎮、花橋鎮、大金鎮、四望鎮、石佛寺鎮、大法寺鎮、龍坪鎮(包含國營萬丈湖農場區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一直隸屬湖北省黃岡地區。1987年10月23日,撤銷廣濟縣,設立武穴市 。

漢以前為鄔家閱,唐號武家閱,元代更名為武家穴,後演變為武穴。1987年改設武穴市,以駐地武穴鎮為名。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穴市轄4個街道、8個鎮。共有23個居委會、315個村委會。

序號 鄉鎮名稱 面積 序號 鄉鎮名稱 面積
01 武穴街道 43平方千米 02 刊江街道 45平方千米
03 田鎮街道 45平方千米 04 萬丈湖街道 13平方千米
05 梅川鎮 268平方千米 06 余川鎮 190平方千米
07 花橋鎮 138平方千米 08 石佛寺鎮 104平方千米
09 大金鎮 76平方千米 10 四望鎮 103平方千米
11 大法寺鎮 117平方千米 12 龍坪鎮 69平方千米
資料來源於官網

辦事處駐刊江大道,人口123996人,面積43平方千米。轄12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東新村、下港、正街、西菜園、西新村、鐘樓、大世界、龍鳳、劉家巷、北新村、螺絲鏇、大橋、二里半、李頂武、江家林、新磯、郭應龍、朱奇武、樟樹下、吳谷英。

刊江街道辦事處駐保康路16號,人口36082人,面積34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朱木橋、高湖、陳高、團山、泉塘、魏垸、龍里、劉桂、余祥、中官、龔隆、張竹林、梅府。

田鎮街道辦事處駐盤塘,人口25276人,面積45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田鎮、盤塘、郭沖、山上、上郭、田鎮、馬口、鑄錢爐、韓垸。

萬丈湖街道辦事處駐新港,人口6900人,面積1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個村委會:新港、萬丈湖、太白、黃湖。

梅川鎮鎮政府駐登高山,人口132761人,面積26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79個村委會:梅川、從政、梅浦、桑梓園、靈山、楊垸、五里坡、王勝、白石、張煥、下程、銅鼓、十里舖、橋頭、困龍、走馬、范柏樹下、阮廊、范應佑、吳伏七、李興泗、羅林、包法、永西、胡政、王埒、解念慈、盧子珍、解金坡、呂興祖、魯全二、塔水橋、栗山、胡立、楊鋪、陳福祿、思河、張思濟、插箕、乾山垴、吳畈、石牛、石船、解垴、李雲二、仙人口、南村、宋林、李受益、趙俊、岳山、郭埋、吳大、宋沖、荷葉林、綠林、峰口、同心、下趙、觀山、泉口、長嶺、張德先、王貴、張牌、居文勝、馬壠、上郝、陶斯、方洪、居槓、劉昌、饒為市、蔡林、盤古檔、胡導章、呂四房、夏柳、司古塔、回壠。

余川鎮鎮政府駐松山咀,人口70552人,面積19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45個村委會:松山咀、蘆河、大祝、十里、車坊、大壩、石水、王沖、龍門沖、下汪宕、菁蒿、邢元、邢山、徐沖、余沖、上汪宕、向宕、馬乾、太平橋、桃樹嶺、梅宕、彭河、蓮花塘、周芳遠、陳寨、畢架寨、蔣鋪、荷葉塘、螞蟻河、徐政、龍腰、吳文、雙城驛、西沖、仰天、余川、劉朝二、田慶二、孫弄、周國、鳳凰、汪壠、乾仕、王憲、砌石、龜山。

花橋鎮 鎮政府駐花橋,人口83340人,面積138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38個村委會:花橋、鄭公塔、團山河、陳其、戴文義、呂谷、洋西港、羅皮塘、郭德元、饒垴、塘角頭、吳文貴、毛仁山、楊二嶺、沖里、上屋何、陳巷、下屋郭、樊祥、觀音寨、下彭、王祥、馬塘、喻格、項壩、柏樹林、楓樹林、向垸、蘭傑、曹塘、胡曹坊、劉六西、菱角塘、郭大垸、雨場山、戴伯章、劉常、赤湖橋、童司牌、饒家山。

石佛寺鎮 鎮政府駐石佛寺,人口62036人,面積10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石佛寺、陳德榮、馮秀、武山寨、楊林、李世英、賈家、胡羅玉、湖南販、魏高邑、機車下、蔡啟常、楊民望、朱華、宋巷、蘇天一、孫福二、董官房、觀音湖、連湖、王勝祖、伊家橋、董家山、峨山、朱河、張嶺上、雞公嶺、胡家壠、胡福泗、游家咀。

大金鎮 鎮政府駐蘇家垴,人口42608人,面積7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蘇垴、宋天佑、花園、楊山、舒家沖、周乾、張塝、劉陶、上周煜、草鞋嶺、周易賢、程繼勝、庫家咀、也子咀、張天二、胡大、周梓、下周煜、大梅、塗秀六、劉元、劉元政。

四望鎮 鎮政府駐新廟,人口47486人,面積10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新廟、陸政、樂斯、向邊、饒文科、張沖、大蔣、胡勝、栗木、壟口、魏家、田北海、田下垸、落針八、田南仲、倉下、劉婆店、何橋、高垴、田應祖、吳興、竹隱山、李應福、陶垴、周篤、德里橋、劉壽、鋪爾垴、吳義嶺、紫石針。

大法寺鎮 鎮政府駐大法寺,人口52850人,面積117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鳳咀、下鄭、八峰山、大屋雷、上桂、中桂、下桂、畈上、梅均、步塘、李垸閣、西岸、湖咀上、劉葉、李茂洪、張良祖、劉鳳袍、兩李、西畈、游亭下、東畈、湖北、李德升、李邊、李貞、崇山、張百可、李堂選、楊門、芭茅巷、月塘、下伍、湖橋、白龍潭、雙廟。

龍坪鎮 鎮政府駐龍坪,人口50043人,面積69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花園、下馮、大樹、五里、朝陽、朱河、沙墩、向文、牛車。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武穴武穴

武穴地域形成經歷了多期地殼演變,境內地層出露比較齊全,地質構造地處揚子準地台和大別山台隆兩個大地構造單元的接合部位,構成了以平原丘陵為主的地貌結構。北部一隅為連綿起伏的低山,中、西部為丘陵,南部和東南為平原。地勢北部高而東南部低,自北向東南傾斜。在低山、丘陵中分布著盆地和谷地。平原中分布一些窪地。

山地

主要分布在市境北部邊緣地帶,由大別山二支脈太平山、橫崗山組成,面積84.5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7.04%。位於東北部的太平山,北面屬蘄春、東面屬黃梅,南面屬武穴,北南走向。其山高起沖雲霄,故名東沖山。清鹹豐年間,周圍農民上山躲避戰亂,故改今名太平山。主峰名一尖,海拔1063.4米,是全市最高點,東面有一山峰白砂裸露,颳大風時白砂隨風飄揚,似雪片紛飛,舊縣誌載稱為廣濟十景之一的“東沖積雪”。位於北部的橫崗山,因橫亘於蘄春、武穴之間故名。東南至西北走向,北面屬蘄春、南面屬武穴,主峰名為天柱峰。北面懸崖陡峭,南面較平緩。古時雜灌蔥蘢,舊縣誌載稱為廣濟十景之一的“橫崗聳翠”。

丘陵

主要分布在中部以及西北部和西南部一角,面積約397.9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3.15%。按形態分為高丘和低丘,山頂高度40-500米。高丘分布在中部偏北,緊臨低山地帶,丘高而密,坡度一般小於20度,溝谷比較開闊,水田比重大,土層深厚,宜於發展農、林、牧業。低丘主要分布在中部,崗坡和緩,崗壟相間,發展糧、棉、油、苧麻和柑桔的條件極為優越,因而成為全國聞名的糧食生產大縣、油菜之鄉和長江中下游優質水果基地,是湖北省唯一的糧棉油綜合高產示範市和“噸糧田”、“雙百棉”同時達標的縣市。

平原

分布在倉頭埠--大金鋪--花橋--鄭公塔以南至長江沿岸,面積約717.8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59.81%。按成因分為長江沖積平原和湖積平原。長江沖積平原包括沿江田家鎮、武穴、龍坪一帶,面積約150.91平方公里,東西長、南北窄,地面平坦,局部稍有起伏,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是棉花的主要生產基地。湖積平原分布在縣境南部和東部濱湖地區,面積約566.95平方公里,湖泊密布,殘山孤丘夾雜其間,土質肥力較高,灌溉便利,發展糧油生產和水產養殖條件優越。

河流

主要有長江、梅川、荊竹、大金、戴文義河,現存湖泊有太白湖、武山湖、馬口湖。

水庫

主要有梅川水庫、荊竹水庫、仙人壩水庫、大金水庫4座中型水庫和小型水庫多處。

氣候

武穴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的主要特點,一年內日均溫等於或大於10攝氏度,植物生產期長,雨量較多。春季開始期在3月中旬,夏季開始在5月下旬,秋季開始期在10月上旬,冬季開始期在11月下旬。夏季炎熱,梅雨明顯,秋高氣爽,冬季較暖,氣候溫和濕潤,是適宜於農、林、牧、漁全面發展的多宜地區。

境內日照年輻射的總量多年平均值為106.799千卡/平方厘米,市年平均125.4天晴日,年均日照時數為1913.5小時。

全市年平均氣溫16.8攝氏度,最高年為17.6攝氏度(1961年),最低年為16.2攝氏度(1969年),以7月氣溫最高(平均29.1攝氏度),1月氣溫最低(平均4.1攝氏度),年相差25攝氏度;

全年多東風和東南風,但隨季節有所轉換。一般年份,1—8月東風最多,9月份西北風和西風漸盛,10~11月以西北風和西風為主,12月西北風和西風減少,東風和東南風增多。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1278.7~1442.6毫米;降雪一般初日是在12月,少數年出現在11月,1968年出現在11月10日;終日一般在3月,年平均降雪7.3天。初霜日期多出現在11月下旬,終霜日期多出現在3月上旬,無霜期年平均262.3天,最長是1980至1981年為302天,最短是1962年至1963年為215天。

自然資源

植物

橫崗山橫崗山
林木類共有林木樹種64種,其中用材林48種,經濟林16種。喬木主要樹種有楊、柳、榆、桑、杉、金錢松、馬尾松、銀杏、梧桐、八角、茴香、廣玉蘭、楠木、合歡、苦楝、楠竹、淡竹、荊竹、水竹、桃、李、栗、棗、梅、杏、柿等。灌木主要樹種有白櫟、毛栗、黃荊、油茶、石榴、野山楂、獼猴桃、山雞椒、牡荊等。
藥材類境內出產的中草藥品種有132科、500餘種,估算總蘊藏量約為630萬公斤,其中,大宗藥材品種50個。蘊藏量較大的有薄荷藥25萬公斤以上;木防已、石蒜、馬鞭草、虎杖、小青草等均在10萬公斤以上;益香草、香附子、茵陳、乾薑、陳皮、夏枯草、野菊花等均在5萬公斤以上;苦參、烏藥、貫眾、車前草、丹參、蒼耳子、陰行草、箕盤子、亥白、女貞子、水菖蒲等均在2.5萬公斤以上。

動物

余川鎮林業站余川鎮林業站
武穴境內野生動物共有水生、獸禽、昆蟲等幾大類。
水生類境內有團魚、長吻鯿、鰣魚(長江武穴段出產)、銀魚(太白湖出產)、鰻鱺(俗稱白鱔)等、青蛙、蠑螈等90餘種。
獸類有金錢豹、小靈貓(俗稱香狸)、鬣羚、穿山甲(俗名鯪鯉)、小麂。
昆蟲類及其它境內主要有蠶、蜜蜂、土別蟲(註:上述昆蟲亦人工餵養)、野蜂。兩棲、爬行類動物主要有蛇、壁虎、蜈蚣等。

水文

荊竹水庫荊竹水庫
武穴境內地表水文網密布。長江自西向東流經市境西南部和南部邊緣。全市流域面積主屬長江下游幹流區華陽河系,源出北部低山和中部丘陵的梅川、荊竹、大金、戴文義、鐵石等河注入武山湖、太白湖匯集東流入華陽河,幹流自武山湖經豐收大港至太白湖。流域面積總計953.2平方公里。其次屬長江中游幹流區蘄水河系,源出西北丘陵的松陽、栗木、百園等山河,向西注入蘄春赤東湖,流域面積126.7平方公里。此外,有馬口湖流域面積76平方公里,以及長江武穴段流域面積44.45平方公里(包括新洲水面)。
全市現有總水面145.6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12.14%。境內地表水文網密布其中湖泊面積37.26平方公里,河港面積9.2平方公里,水庫塘堰面積58.9平方公里,長江水面40.31平方公里。現有太白(與黃梅共有)、武山、馬口3個湖。境內幹流長20公里以上的季節河有4條,即梅川河、荊竹河、大金河、戴文義河,20公里以下的小河7條,此外有豐收、西港、百米、新港等4條大港。

礦產

武穴礦產資源武穴礦產資源
武穴境內金屬礦產有40多種。金屬礦主要有鉛、鋅、銅、金紅石。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以石灰岩、白雲岩、花崗岩占優勢,其次為磷、鉀礦、煤礦。
鉛鋅礦分布於陽城的湖北垸至下伍一帶,余川田慶二及荊竹水庫大壩等地亦有礦化點、有益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鉛和鋅的平均品位較高,為中型礦床。
金紅石礦分布於南泉、梅川、橫崗、太平一帶。計有27個礦體,伴生礦物有黃鐵礦、磷石灰,地質儲量為114.73萬噸,二氧化鈦的總量4.15萬噸。
鐵礦磁鐵礦礦點在龍神寨和蘆河藍家窯。褐鐵礦礦點在陽城的駱駝山和石佛寺的破頭山,規模均很小。
銅礦有小型礦床2處(劉元、赤銅山),礦點3處,礦化點2處。 
磷礦、鉀礦主要分布於大林山一帶,已探明磷鉀礦D級儲量2167.95萬噸。
白雲岩礦變質型礦床,分布於北部的北泉凹至大林山,銅鼓寨至崔爾寨,葫蘆山至岳山,趙俊至李受一,青嵩鋪至上、下楊垸,牛皮坦至周家垸、羅爾嶺等地。斷續出露長約19公里,總面積約120平方公里。礦石成分主要有白雲石95%—99%,還有少量方解石、閃石、白雲母、石英、磁鐵礦等。
石灰岩礦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分布在馬口、田家鎮、盤塘等地。
花崗岩礦面積約300平方公里,塊度大、成材率高,開採條件好。
矽石礦八里岩礦點純白色、隱晶質結構,含量99.85%。四望山礦點5個有礦體,推測儲量為817.28萬噸。
石棉礦有趙俊、困龍、羅林、黃土嶺及田北海等地5個礦點。趙俊礦點為多水海泡石石棉、質量較好,儲量為0.25萬噸。
煤礦分布於西南部沿江一帶,探明儲量958.22萬噸,其中工業儲量472.26萬噸。

人口民族

截止到2010年武穴市戶籍人口784201人,常住人口644247人,家庭戶197718戶,家庭戶人口為61743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2人;男性為337072人,占總人口的52.32%。女性為307175人,占總人口的47.68%;0-14歲的人口為124854人,占總人口的19.38%;15-64歲的人口為457067人,占總人口的70.95%;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2326人,占總人口的9.67%;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26582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77139人;具有國中程度的237100人;具有國小程度的188842人。各個鄉鎮的人口分布:武穴辦事處161605人,刊江辦事處34026人,田鎮辦事處18948人,萬丈湖辦事處4083人,梅川鎮113248人,余川鎮50297人,花橋鎮64680人,大金鎮35921人,石佛寺鎮44857人,四望鎮32203人,大法寺47311人,龍坪鎮37068人。
截止到2010年武穴市有31個少數民族民份,630人,男性189人,女性441人。白族4人,布依族21人,藏族4人,朝鮮族11人,傣族1人,侗族22人,高山族1人,哈尼族3人,回族34人,京族3人,拉祜族1人,黎族137人,傈僳族4人,滿族28人,毛南族2人,蒙古族14人,苗族59人,仫佬族4人,納西族1人,怒族2人,普米族3人,畲族2人,水族1人,土族3人,土家族142人,佤族16人,維吾爾族2人,瑤族21人,彝族7人,仡佬族2人,壯族68人。

政治

政府機構

武穴市政府組成機構
政府工作部門 市政府辦、市發展和改革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科學技術局、市公安局、市監察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市水利局、市糧食局、市商務局、市環境保護局、市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市衛生局、市人口和計畫生育局、市審計局、市統計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部門管理機構 市物價局、市林業局。
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市旅遊局、市體育局、市廣播電視台、市城鄉規劃局、市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市招標投標工作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領導班子

市委書記:郝勝勇
市長:李新橋
常務副市長:高維鵬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勇平
市政協主席:郭茂蘭

經濟發展

概況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2億元,增長10%;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0億元,增長1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4億元,增長24.9%;

全口徑財政收入19.1億元,增長18.2%,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4億元,增長16.2%,總量居黃岡市第一,地方稅收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6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億元,增長15.6%;外貿出口8500萬美元,增長33%,居黃岡各縣市區首位;實際利用外資480萬美元,增長231%。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省、黃岡市平均水平,經濟質效好於黃岡總體水平。

2016年,武穴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0.7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96.4億元,同比增長11.7%。其中輕工業完成121.9億元,重工業完成27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8%、13.8%,增加值同比增長8.9%。盈虧相抵實現利潤10.11億元,同比增長3.91%。

2016年,武穴市全口徑財政收入34.03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6.69億元,同比增長13.5%,各項稅收完成15.39億元,同比增長7.9%。截止於十二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265.04億元,貸款餘額達109.03億元,分別比同期增長15.1%和9.9%。

保障

武穴武穴城區鳥瞰
2012年全市用於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達到9.6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50.4%。農民人均純收入8438元,增長2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0元,增長14.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3.1%。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礦山資源保護和粉塵治理投入1.8億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連續7年下降。

2016年武穴市用於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持續增收。伴隨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城鎮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26526元,同比增長10.5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63元,同比增長7.93%。

項目

2012年全年實施各類500萬元以上項目447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5個,新開工億元項目25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4.5億元,增長32.7%。其中,發改部門爭取中央及省預算內投資3.25億元;全年新引進項目33個,其中億元項目11個,協定引資額101億元;利用省外資金41.3億元,增長253%;成功引進世界500強江蘇沙鋼集團投資項目落戶武穴;企業自主投資和全民創業投資70億元。

工業

廣濟藥業廣濟藥業
2012年全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家達到114家,實現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213億元,增長24.5%。 工業總產值過億元企業45家。全年新發展個體工商戶6875戶,增長24.6%;新發展私營企業533戶,增長21.7%。祥雲集團被評為2012年第二屆湖北民營企業100強,列第34位。迅達藥業再次通過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並榮獲2012年度全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濟藥業、龍翔藥業被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火炬計畫。廣濟藥業榮獲第二屆大別山質量獎,祥雲集團通過長江質量獎現場評審。武穴市擁有中國名牌2個、湖北名牌12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3個。“廣藥”圖形商標實現黃岡市國家行政認定馳名商標零的突破。

農業

2012年全市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農民收入實現“六連快”。主要農產品產量實現全面增長。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80億元。農村土地流轉面積擴大到10.4萬畝。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8個。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74.3%。建成水產八大無公害基地。建戶用沼氣3050口。氣象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萬村千鄉”建設深入推進,完成農家直營店建設68家,農家店信息化改造100家,鎮處商貿服務中心面積達15萬平方米。

服務業

2012年橫崗山納入黃岡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龍珠峽漂流投入營運,龍潭賓館評定為四星級酒店。全年接待遊客55萬人次,增長15%;旅遊收入8980萬元,增長16%。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為136家企業辦理了12.8億元的融資擔保業務。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42.4億元,增長17.3%;貸款餘額59.2億元,增長13.8%。商業保險保費收入4.3億元。

教育

中等教育

武穴中學 武穴師範學校 武穴市育才高中 武穴市實驗中學
小橋中學 梅川高中 紅旗中學 武穴理工中專
石佛寺中學 石佛寺雞公嶺中學 花橋中學 松陽中學
大金中學 大金高中

初等教育

武穴市實驗國小 武穴市第二實驗國小 武穴師範附屬國小 團山國小
大金國小 石佛寺國小 梅川國小 花橋國小

交通

武穴市客運總站

武穴市客運總站武穴市客運總站
始建於1992年,是武穴市主樞紐二級AAA車站,現日發班車近1000台次,年客運量300萬人,客運周轉量3億人公里。擔負著省內外長、短途旅途客運任務。該站坐落在武穴市民主路與北川路的交匯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為便捷。截至2010年武穴市客運站開通武穴至有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廣東等國內省際班車10條線路25個班次。具體省際班車有:武穴至上海、武穴至南京、武穴至杭州、武穴至寧波、武穴至宿松、武穴至溫州、武穴至九江、武穴至南昌、武穴至深圳、武穴至石獅。開通省內班車有武穴至武漢、武穴至宜昌、武穴至黃岡、武穴至黃石、武穴至鄂州、武穴至陽新、武穴至黃梅、武穴至圻春等8條線路,87個班次。市內班車有武穴至梅川、武穴至橫崗山、武穴至松楊、武穴至太平、武穴至青蒿、武穴至松山咀、武穴至乾仕、武穴至豐收、武穴至鄭公塔、武穴至童司牌、武穴至蓮花塘、武穴至蔣鋪、武穴至楊二嶺、武穴至龍坪、武穴至鐵石、武穴至田北海、武穴至上伍、武穴至田鎮、武穴至盤塘、武穴至新廟、武穴至居槓村、武穴至大法寺鎮、武穴至黃家山等23條線路,日發班800多次 。

武穴港

武穴港武穴港
武穴位於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鄂東邊緣,四周與蘄春、黃梅、陽新、江西省的九江、瑞昌等地為鄰。地扼吳頭楚尾,歷來是鄂、皖、贛毗連地段的“三省七縣通衢”。武穴港是長江中游北岸深水良港,早在明代成為臨江重鎮,清初發展成為“商賈雜處鱗聚之要埠”,《煙臺條約》闢為外輪停泊港口,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列入開發計畫,民國中期成為鄂省“七大商埠”之一,素有“入楚第一門”、“鄂東門戶”之稱。城西田家鎮一帶江窄水急,扼長江之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被喻為”楚江鎖鑰”。全市東西最大橫距43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2公里,版圖面積1200.35平方公里,北部為大別山余脈,中部丘陵起伏、湖港交錯,南部為帶狀長江沖積平原。武穴港是長江十大深水良港之一,在長江北岸武漢至安慶433公里的區間內,唯有武穴港可停靠5000噸級以上的客貨輪船,客流量在湖北僅次於武漢港。同時,全國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和全國最長的高速滬蓉公路出入口,使武穴成為全國少見的“三長”交匯之地,處在全國實施梯度開發的戰略的“結合部”,成為湖北長江經濟走廊建設和邊緣發展戰略的重點傾斜地區。

滬渝高速武穴段

滬渝高速武穴互通滬渝高速武穴互通
湖北省黃(石)黃(梅)高速公路是國家規劃建設的滬渝高速、福銀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湖北省“九五”計畫重點建設工程的啟動項目。其主線西起鄂東長江公路大橋北引線,止於鄂皖交界的界子墩,途徑浠水、蘄春、武穴、黃梅四個縣(市),全長109.65公里,與安徽省高界高速公路相接;另建有黃(梅)小(池)高速 至九江長江公路大橋支線,長31.37公里,與江西省昌九高速公路相聯,具有“一路連三省”的特點。

武穴長江大橋

武穴長江大橋武穴長江大橋
武穴長江大橋是規劃中的麻城至陽新高速公路的過江通道,連線麻竹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公路、武英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和眾多的省道和縣道,是聯繫鄂東北及其以西以北地區與江西、福建等中國東南部地區的省際快速通道。該橋採用上游通道的B線余祥-上巢湖橋位,推薦橋型方案為主跨768米高、低塔斜拉橋方案。推薦方案B線路線全長31.293公里,其中主體大橋全長1958米,主橋斜拉橋長1328米,北岸接線長18.642公里,南岸接線長10.701公里,其中山嶺隧道4座,全長6.389公里。全線設定管理監控分中心1處、養護工區1處、服務區1處 。

京九鐵路

武穴火車站武穴火車站
武穴火車站位於湖北省武穴石佛寺鎮,火車站建於1996年,是京九鐵路的一座火車站,等級為四等站,距北京西火車站1256公里,距九龍紅磡火車站1151公里,本站及相鄰上下行區間均為電氣化區段。車站建於1996年,現辦理客運、貨運業務 。

南昌鐵路局,2005年後隸屬新的武漢鐵路局為四等站,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

黃黃高鐵

黃黃高速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之一的武杭高鐵、京九高鐵段的組成部分。北起武岡城際黃岡市黃岡東站,向東南途徑浠水縣,蘄春縣,武穴市,黃梅縣,正線作為京九客專湖北省南段接入孔壟功能站進入九江,黃岡至黃梅鐵路是京九高鐵湖北南段的一部分,也是武杭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整個黃岡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宗教

武穴前身為廣濟,取“廣施佛法,普濟眾生”之意,在唐朝便有“千廟之縣”的盛名。境內宗教文化活躍,佛教、道教始傳於東晉時期,清朝末年,基督教、天主教先後傳人。

佛教

武穴寺廟武穴寺廟
佛教傳人始自東晉時期。據清康熙丁末《廣濟縣誌》載,佛教淨土宗創始人之一慧遠於東晉太元初(公元376—380年)卓錫廣濟,在雙河口(今藍傑村老虎壠附近)立寺廟,後於太和六年(公元381年)去廬山。南北朝時,在梅川出生的司馬道信7歲從僧學經、14歲師事禪宗三祖僧粲,後繼承衣缽,是為禪宗四祖,在黃梅破額山卓錫:唐代,境內寺廟大興,香火盛極一時,有“佛國”之稱。主要古廟依次有:黃牙寺、大藏寺、青著寺、幽居寺、頭陀寺、南山寺、禪居寺、真武殿、馬口寺、石門寺、元寺庵、萬民寺等。現正式批准登記場所有16處,分別為:林隱寺、棲賢寺、武聖寺、龍隱寺,龍湫寺、龍池寺、禪居寺、孝友寺、象山寺、妙音寺(含顯通寺、大官寺)、圓通寺、面佛寺、公興庵,、甘霖寺、仁壽寺、普慧寺;臨時登記場所10處,分別為:水府寺、呂祖寺、高峰寺、石門寺、烏林寺、荊林寺、白髮庵、玉石寺、普濟寺、大茂寺。武穴市佛教協會辦公場所設在甘霖寺,林隱寺主持惟森還兼任湖北省佛協常務理事、黃岡市佛協副會長。

道教

武穴道教武穴道教
境內從東晉太元年間至唐代有道教活動。
宋代梅川建有道觀。明代,境內道教興盛,有道觀7座。著名道觀有:玄妙觀、武當觀、善潭觀、清水觀等。

基督教

基督教又名耶穌教,清同治四年(1865年)傳入境內,這一年,有英國傳教土希爾來武穴,在船民中從事傳教活動,同治十年(1871年),英國循道會先後派傳教土計有6人,並在梅川、武穴、龍坪、田家鎮設立教堂。

天主教

清同治九年(1870年),有義大利神甫由九江來田慶二、吳伏七等地進行傳教活動,發展教徒400餘人。教堂神甫由義大利人、奧地利人擔任,從1917年起,改由中國神甫主持。

文化

武穴地處鄂皖贛毗連地區,先民多來自五湖四海。武穴自古受吳、楚文化雙重影響,其傳統習俗與其他地區交流融合,兼收並容,以漢俗為基本里俗,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徵。康熙《廣濟縣誌》載稱:“廣濟俗多朴茂,民愛稼穡,士喜讀書,以孝友為先,然其人椎(註:意為樸實)而戇(意為厚道而剛直)”人民民眾敦厚淳樸,勤勞克儉,重孝義,知廉恥,勇悍倔強的習性世代相傳。

黃梅戲

送戲下鄉送戲下鄉
本地流行採茶調(或稱調兒戲、廣濟採茶戲)、文曲戲、黃梅戲等地方劇種。有獨立的黃梅戲團(現已改為武穴市文曲戲劇團)。曾於2007年舉辦湖北省第六屆黃梅戲藝術節。武穴市地處古代荊州和揚州的分界,武穴市大部分居民都是明朝以前從江西贛撫平原(瓦屑壩)一帶遷入,保留著明顯的贛地風俗和語言(贛語)。民風重教,婚喪、生子、節日、房屋落成等儀式保留較多傳統漢族習俗。飲食注重土菜,不避辛辣。

岳家拳

岳家拳岳家拳
武穴是岳家拳傳承發展地。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岳飛蒙難後,其子岳震、岳霆和部分將士隱居廣濟縣(今武穴市)養馬嶺村,與遺留下來的岳家軍將士一起研習岳家拳術,岳家拳自此得以發展,並散播民間,至今已860餘年。

武穴是著名的“武術之鄉”,武術文化底蘊深厚。2008年,武穴岳家拳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岳家拳已成為武穴的文化品牌,該市多次派武術代表團前往香港、台灣交流表演,特別是在香港國際武術大賽中,勇奪七金十銀,使武穴岳家拳譽滿香江。

武穴話

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武穴方言處於西南官話、下江官話、北方官話的河南話和贛方言的交界區,是一種難以劃入某種確定的方言區而存在的特殊“楚語”,也可以說是一種混合性的方言。

武穴方言主要特徵:在語音方面具有獨特的U組韻母;鼻音聲母有m、n、g等四個;有入剩字,都帶有喉塞音收尾;調類有六個,去聲有陰陽之分。在語法方面,有一些句型的詞序與國語有別。在辭彙方面,遺留有較多的楚語古詞,還融匯了許多外來詞。

凡來到或來過武穴的外來賓、商旅者無不感到武穴民間稱謂奇特。比如:稱祖輩為“爹”,稱父輩為“爺”,稱母親為“易”稱妻子為“馬馬”。

武穴姓氏

武穴市系傳統漢族聚居區域。有民諺曰"萬羅蘇、雷駱簡。未有廣濟縣、六姓已在先。"武穴鎮自漢代有漁民居住,形成鄔家閱(後稱武家閱)以來,北方士族不斷南遷潯陽一帶。隋唐以前著名姓氏有徐、梅、田等。居住在武穴市境內的主要姓氏大都為宋元明前後從江西贛撫平原(瓦屑壩)一帶遷入。民諺曰:上有周劉二姓,下有朱郭兩家。從1847年至1968年的一百餘年間,戶族械鬥不下百餘次。其中,1911年七月,大金地區周、胡兩姓為爭岳林咀碼頭髮生械鬥,持續五六天,雙方共死亡23人;1947年,大金地區周、劉兩姓因為抓壯丁意外引發大規模械鬥,這次戶族械鬥牽動了全縣的大部分地區,震動了全國。居民以大姓聚居成垸的分布方式為主。望族有彭城劉氏、義門陳氏、沛國堂朱氏、三槐世家王氏、潁川乾氏等。武穴還是漢族藍姓主要聚居地之一。

特產

武穴酥糖:武穴酥糖原名桂花董糖。上個世紀80年代初,該品種被收入《湖北糕點》名錄;1983年9月,被湖北省商業廳評為全省商業優良名特傳統產品獎。武穴生產酥糖為主的食品企業有二、三十家,規模較大的有美雅、廣濟、振雄、德勝等,廣濟酥糖廠還開發出玉米酥糖。

山藥:武穴種植山藥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有三個品種:一為扁根,形似掌狀;二為塊根種,形似馬蹄;三為長根種,形似棒狀。前兩種質量較好。武穴大力發展山藥經濟帶,梅川、余川等地山藥面積達到3萬畝,使武穴成為長江流域最大的山藥生產基地。

武穴卷鮮武穴卷鮮
翡翠卷鮮:先將青菜葉放熱水裡面澇一下,將地米菜(嫩白菜秧亦可)、白豆腐、醬豆乾、榨菜、水發香菇等切成米丁炒熟,拌上小麻油作餡,用湯匙勺餡在澇好的青菜葉上,包成三角塊,也可以包成方塊,放入鍋里用小火油煎,煎成兩面黃時取出裝盤即成。特點是色金黃、味鮮美、是佐酒佳肴。 元宵節武穴地區流行吃“卷鮮”。

大金板鴨:大金板鴨是武穴著名特產。板鴨從選料、製作到煮食,都是一整套傳統方法,食法可燉可燒。

“雙低”油菜:武穴水田三熟制油菜在全國聞名,被譽為“油菜之鄉”,是國家長江流域雙低油菜開發示範區項目。

龍鬚油麵龍鬚油麵
龍坪油麵:銀絲細油麵系祖傳特殊手工藝製作而成。相傳起始於明萬曆年間,後清乾隆帝六下江南,路經龍坪訪師金德嘉,而品嘗此油麵大為讚許,並御賜為朝廷貢品。銀絲細油麵內含有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份,並含有碳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E以及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具有增強細胞活力,增強記憶力、抗衰老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是產婦產後催乳、老人健身防病、婦女美容養顏、兒童補充營養的佳品。

生薑:武穴以產姜著名,有兩個品種:黃瓜姜和台姜。黃瓜姜自古就有栽培,產於橫崗、太平一帶,以百家園、邢家園出產的最佳。形狀像雞爪,個小,辣味較重。台姜是1978年引進的新品種,個大,水份足,纖維少,肉多,辣味輕。

豆泡:武穴豆泡外觀光滑,內面被食用油炸成發泡筋絡狀,所以燉肉、燒肉佐以豆泡的菜餚在武穴城鄉有著悠久的歷史,民眾將此菜名呼為“豆泡燉肉”或“豆泡燒肉”。豆泡燉肉或燒肉經肉湯燉煮,紅燒軟和後,豆泡外觀柔軟,內面發豆泡豆筋網路含有湯法。

春燕皮蛋:春燕皮蛋創牌於二十世紀初期,至今有一百餘年的歷史,有“鄂東第一蛋”之稱。

廣濟桂米:武穴“廣濟桂米”,是湖北省首屆優質稻米評審委員會首次嚴格按照國家最新頒布的GB/T17891-1999標準進行評定的一級優質稻米。

旅遊

橫崗山

橫崗山橫崗山
橫崗山為大別山南端一峰,位於湖北省位於蘄春、梅川鎮重巒疊嶂,宛如龍臥其巔,故名“橫崗”,最高峰815米,素有鄂東屏嶂之稱。唐朝開國功臣尉遲恭有游山碑文尚存。寺廟景觀有真武殿、聖母殿、祖爺殿、玉皇殿、雲蓋寺。橫崗山寺廟始建於隋初,禪宗上祖道信幼年曾在此出家,卓錫七年。當年修煉時在石壁上留下的指印以及石凳、石椅、石屋至今仍在。唐宋時佛道合一,山上佛寺道觀盛極一時,有“廟宇七座,殿廂塔室七十餘間”。1990年新落成之靈隱寺大雄寶殿,又使香火漸盛,現每年來山上進香觀光者多達數十萬餘人。1988年經省民宗局批准,正式開放佛寺活動。1992年橫崗山被中國林業部(現部門改為中國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橫崗山森林公園” 。

浴佛井

浴佛井浴佛井
浴佛井位於武穴市梅川鎮今糧管所右側,又名清淨井。人們為紀念道信誕生,把每年三月初三定為廟會日,還把那口井取名叫“浴佛井”。父親司馬申就把兒子托福給二祖慧可扶養。道信自幼篤信佛教,聰穎過人。他7歲時到附近橫崗山廟出家,十四歲問法皖,拜見三祖僧粲,二十歲時具戒,二十四歲得承三祖衣缽,稟為四祖,在黃梅縣西山雙峰建起四祖寺。浴佛井內圓外方,井口長0.6米,寬0.53米,一塊正六邊形的青石井圈覆蓋其上,井壁上端由一圈花崗石鑲嵌而成。井圈每個角和邊都刻有一朵荷花瓣,雕刻精細,形態逼真,宛如12朵盛開的蓮花。井口北側立有一塊石碑,上鐫明代萬曆年間所書“浴佛井”三個大字,蒼勁渾厚。人據地而名,地藉人而靈。“浴佛井”的得名,源於中國禪宗四祖道信。歷史上曾先後稱為永寧縣、廣濟縣的湖北省武穴市,因佛事興盛,素有“佛國”之稱。據《廣濟縣地名志》載:相傳北周大象初年,東土禪宗四祖司馬道信出生時,其父司馬申為其沐浴,故稱“浴佛井”。

靈山

梅川東隅五里許之靈山山麓,有溪水一灣,潺緩流淌,清澈見底。溪中有巨石一拳,狀如船形,重約數千斤,既非人力所能運至,又非溪中原有石體,無根無砥,不知是何時從何處移來,有人疑為隕石,但又不見載之史志,鄉人均雲系由溪水浮來,則又悖於物理,姑妄言之,姑妄聽之。行人抵此,無不摩挲嘆異。故名之曰:“靈山浮渡”。

龍湫寺

龍湫寺龍湫寺
龍湫寺,坐落余川鎮乾仕垸附近,寺祀費季龍君偶像,神座下有暗泉一眼,遊人投以銅錢,則叮噹作響,串串不絕。寺側有名為螺絲鏇溪澗一曲,乾旱不涸,溪水淙淙作響,靜中諦聽,如雨聲淅瀝。故名之曰:“龍湫夜雨”。

東沖山

東沖山(今名太平山),主峰名一尖。海拔1063.4米,系縣境最高點。其東面一山峰,白沙裸露,狀如銀屑,山高風急,沙隨風飄,蒙蓋東沖一尖,皚皚皆白,終年有如積雪不化,入夜翹首仰望,儼如“明月照積雪”,寒光閃爍,冷氣逼人。其側有南朝宋代傑出詩人鮑照讀書台遺址。故名之曰:“東沖積雪”。

鳳咀港

鳳咀港位於大法寺鎮張勝垸之鳳咀港,富產魚類,港水清澈,波光粼粼,香稻四圍,綠柳沿岸。鄉人多以捕魚為業。白晝則漁舟點點,入夜則漁火熒熒。風雨晦暝,則波濤洶湧;雨過天晴,則一碧萬頃,水天一色,景色醉人。故名之曰:“鳳港波濤”。

靈泉洞

靈泉洞靈泉洞
大法寺鎮張秀九垸,八角林山山麓有溶洞一處,洞內溶岩自然百態,人物有童叟仕女,動物有走獸飛禽,靜物有几案書劍,形象惟妙惟肖,鬼斧神工,誠大自然之傑構,洞深邃莫測,寬處可容百人,窄處亦能陳設四五席。更有支洞若干處,有傴僂可入者,亦有僅能匐匍可進者。洞中泉水,終年外溢。故名之曰:“靈泉古洞”。

武山湖

武山湖(圖片摘自文粹一葉論壇)武山湖(圖片摘自文粹一葉論壇)
武山湖,古名青林湖,以湖畔依青林山而得名。後以湖中聳峙武山,遂改名為“武山湖”。湖闊水深,武山青凸水面,宛若“水晶盤裡擁青螺”。且以盛產魚類,故有“金湖”之稱。湖周黃蘆白荻叢生,武山林木蔥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陸地則牧笛悠揚,水上則漁歌互簽。夜間漁火星星。槳聲款乃;晴宵皓月懸空,靜影沉壁,遊蹤駐此,其樂何極!故名之曰:“武湖明月”。

積布漁磯

田鎮西五里處之馬口村,其北側有積布山,南瀕長江,有石磯一座,狀似方台,伸入江中,其上可供數人垂釣,亦為漁舟維纜處所。江濤間漁船出沒,入夜漁火隱現不定,與星空上下爭輝,置身其間,頗有心曠神怡之趣。故名之曰:“積布漁磯”。

龍珠峽漂流

龍珠峽漂流景區位於武穴市梅川鎮五里村徐堰塆北部山區層峰山,漂流全長3.5公里,落差120米,全程30多處2米以上的跌水,落差最大的跌水9.8米,為湖北省最驚險刺激的漂流河道之一。

人物

隋唐:司馬道信。
宋:余玠、游侶。
明:劉天衢、王士謨、舒其志、吳亮嗣、胡士容。
清:劉醇驥(清史稿·儒學列傳)、張仁熙(清史稿·儒學列傳)、毛炳(順治九年壬辰科進士)、張先基(順治九年壬辰科進士)、饒軫中(順治十六年己亥科進士)、宋叡(順治十八年辛丑科進士)、吳瑾(康熙九年庚戌科進士)、金德嘉(康熙二十一年壬戌科進士、會元)、張易源(雍正八年庚戌科目進士)、朱榮經(雍正十一年癸丑科進士)、張壯國(乾隆元年丙辰科進士)、方楚正(乾隆元年丙辰科進士)、徐天球(乾隆十年乙丑科進士)、郭本才(乾隆十三年戊辰科進士)、張德源(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進士)、劉思輿(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進士)、陶金烇(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科進士)、文鳳喈(道光九年己丑科進士)、劉映丹(道光十六年丙辰恩科進士)、張殿賓(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進士)、饒豐(道光三十年庚戌科進士)、魏邦達(鹹豐六年丙辰科進士)、劉燡(同治二年癸亥恩科進士、解元)、夏汝鏞(光緒十二年丙戌科進士)、劉寅浚(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進士)、楊濟泰(名醫)、肖光際(民間傳說的機智人物)。
民國:居正、饒漢祥、郭泰祺、劉文島、潘宜之、章水泉、周武彝、劉賾、夏一燦。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陳康將軍、藍僑將軍、張春森將軍、陳金鈺將軍、杜國平將軍、郭錫章將軍、孔瑛將軍;政治:郭超人、吳定富、乾以勝;學術:吳國盛、張鍾浚;企業家:武盛林。

湖北行政區劃

湖北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是長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