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區

襄州區

襄州區是中國湖北省襄陽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隸屬於湖北省襄陽市,原名襄陽區,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東接棗陽市,西接老河口市、穀城縣、南連宜城市、南漳縣,北與河南省的鄧州市、新野縣、唐河縣接壤。[1]截止到2006年,襄州區總面積2306平方千米,總人口999941人。2010年12月2日,襄陽區更名為襄州區。

基本信息

歷史

襄州區地理圖 襄州區地理圖

襄陽縣建縣於西漢初年,以縣治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新莽時曾一度改稱“相陽”,東漢復稱襄陽。漢屬荊州刺史南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屬襄陽郡;東晉時,因雍州(今陝西一帶)人避難流入襄陽等地,為安置流民,孝武帝於太元十四年(公元389年)以襄陽為中心僑置雍州;以後或屬襄陽郡,或屬襄州,至宋屬襄陽府,元屬襄陽路,明初屬襄陽府。

民國初年屬襄陽道,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後,縣直屬於省,民國17年(1928年)屬鄂北行政公署,民國21年屬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25年改屬第五行政督察區。其間1930年7月至1932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黃龍壋一帶建立了襄陽縣蘇維埃政權,屬鄂豫邊區領導。

1948年1月,襄陽縣愛國民主政府成立,屬桐柏行政區公署第三專署及漢南辦事處。

1949年2月,屬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湖北省襄陽專員公署(1968年8月改稱襄陽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改稱襄陽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10月,屬湖北省襄樊市。2001年底,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襄陽縣,成立襄樊市襄陽區

2010年1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原襄樊市襄陽區更名為襄陽市襄州區。

地理

襄州區位於鄂西北,地處漢水中游,東臨棗陽,東南與宜城交界,西北接老河口,南與襄樊市襄城區隔漢水相望,北與河南省的鄧州、新野、唐河接壤。區人民政府駐張灣鎮。距省會武漢市347公里(公路)。地形由四周向中部緩緩變低,形成漢水夾道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

北部是秦嶺和伏牛山支尾的交接地帶,為波形黃土崗地,坡度多為10度左右,高差10至30米,屬有名的“鄂北崗地”的一部分;中部為漢水、唐河、清河、滾河諸河流沖積平原;南部是大洪山和荊山余脈延伸的低山丘陵。

氣候

襄州區屬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氣候過渡區,處於南北分界線上,氣候優兼南北,四季分明,降水適中,雨熱同季。歷年平均氣溫,襄北15.3℃,襄南15.8℃;極端最低氣溫,襄北零下17.7℃,襄南零下14.8℃;極端最高氣溫,襄北41℃,襄南42.5℃;歷年各月平均相對濕度,襄北74%,襄南76%。一般春、夏季多東南風,秋、冬季多西北風。常出現寒潮大風和雷雨大風。

年平均降雨量878.3毫米,最多為1251.1毫米,最少為564.2毫米。大致是南部大於北部,東部大於西部;夏最多,冬最少,春略多於秋。一年中,降水集中在4—9月,占76%左右;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主要災害類型為水災、旱災、龍捲風、冰雹等。年平均無霜期,襄北為237天,襄南為245天。

行政區劃

襄州區轄14個鎮:張灣鎮、龍王鎮、石橋鎮、黃集鎮、伙牌鎮、古驛鎮、朱集鎮、程河鎮、雙溝鎮、張家集鎮、黃龍鎮、峪山鎮、東津鎮、米莊鎮。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鹿門風景名勝區,438個村委會,12個居委會,3087個村民小組。

經濟

襄州區的農副土特產品豐富;工業基礎較為堅實,已形成輕工、紡織、服裝、建材、化工、食品、機械七大門類;交通、電力、通訊、文教衛等基礎設施成龍配套,初具現代化中等城市規模。這裡已成為客商投資的熱土,東風汽車集團、泰國正大集團、成都希望集團、福建經緯集團、廣東華強集團和美國豐年食品有限公司等紛紛在此落戶。 

綜合

2012年,襄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0億元,同比增長13.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5億元,增長47.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0億元,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億元,增長16%;外貿出口1.3億美元,增長32.5%;利用外資6000萬美元,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00元,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10100元,增長18%。

農業

2012年,襄州區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投資3.2億元,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核心區”三縱三橫”道路等基礎設施基本完成;高標準完成49棟1186戶池陽新村主體工程;53.8平方公里現代農業示範片全面建設。全區糧食總產146萬噸,增長9.5%,實現”九年增”,保持”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殊榮。全區扶持壯大正大、金旭等項目,加快畜牧產業規模發展,預計豬、牛、羊、禽分別出欄160萬頭、25.4萬頭、42.8萬頭、2116萬隻,同比增長11.2%、3.3%、8.7%、10.4%。全區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54家,新增10家。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65家,新增126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3家。全區新流轉土地5萬畝,規模種植達到23萬畝。全區農機保有總量9.1萬台,新增8000台。襄州區被授予”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先進縣”,三農綜合考評獲全省第一名。

工業

2012年,襄州區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投資1.2億元。全區預計規模工業總產值420億元,同比增長29.2%;增加值125億元,增長26%。全區新登記企業673家,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58家,新增30家;產值過億元企業80家,新增9家,過10億元9家,過20億元2家,過30億元1家。鷹牌軸承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兆山機械等4家企業5個產品被認定為省級名牌。百盟集團、萬寶糧油、仁傑糧油躋身湖北民營企業100強。全區申請專利450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我區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科技創新先進縣(市、區)”。

服務業

2012年,襄州區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投資2億多元,完成襄陽國際物流園一期1平方公里土地平整,光彩、乾通等4個物流項目全面開工,完成投資69億元;物流企業達到257家,新增84家,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16億元,增長48.2%。全區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達到225家,新增22家,個體戶新登記8853戶,增長51.5%。汽車4S店發展到22家,汽車及零部件經銷店100多家。

人口

截止到2006年,襄州區年報總人口999941人,其中,男性人口512692人,女性人口487249人,人口密度為434人每平方公里。

文化

襄州區人文資源有荊楚文化、三國文化;自然資源有山嶽森林、溶洞、廟宇、江河湖泊、峽谷溪流。襄州區境內共有人文、自然景觀達380處,遠古至清的文物珍品達3500多件。襄陽北有古都洛陽、少林寺,南有蜚聲中外的三峽、張家界,西有武當、神農,為發展襄陽旅遊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已形成已襄陽為中心的華中旅遊網。

唐代詩人孟浩然曾隱居在襄東鹿門山中,鹿門寺山川秀麗,泉水清甜,被闢為國家森林公園,三國著名軍事家諸葛亮(字孔明)當年曾在隆中隱居躬耕,留下了劉備三顧草廬隆中對等千古佳話。古老的隆中松柏參天,山水清幽,三顧堂、武侯祠、木馬車、六角井等一批建築古蹟保存完好,牡丹園、桃花園、翠竹園相映成輝;襄陽城馳名中外,城外護城河是我國現有最大,開發最好的城河;位於隆中以西10公里處的九天娘娘洞,洞內鍾乳低垂、石鏝如幛,龍、獅等石像妙趣橫生,被海內遊客稱為“中原第一洞”。眾多的名勝捧托著襄陽燦爛的文化。 

景區

旅遊景點

隆中風景名勝區 隆中風景名勝區

國家森林公園鹿門寺風景區:鹿門山位於襄陽城東南15公里,原名蘇嶺山,東漢建武中,習郁立神祠于山北麓,刻二石鹿夾神道口,因而人稱神祠為鹿門寺,蘇嶺山隨之改名為鹿門山。該寺西晉時曾改名萬壽宮,又名萬壽禪寺;漢末襄陽名士龐德公不受刺史劉表數次延請,攜其妻棲隱鹿門。後來,山東麓遂建有龐公祠。唐代孟浩然、皮日休也相繼在此隱居,山上有孟浩然歸隱處和皮日休書屋。因此,唐以後有“鹿門高士傲帝王”之說。鹿門寺原先規模宏大,工藝精巧,古樸雅致,故歷代常有名僧來此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間最為興盛,當時有佛殿、僧寮、齋堂、方丈室共500餘間。

在寺後200米遠的山腰處有一口八角井,又稱八卦井,井下泉水往下暗流20餘米,又匯一泉稱天坑,也稱恬靜;再往下暗流,經一天然石洞,洞中鐘乳石紛多,有一大石塊向外伸出尺許,泉水順此石突然懸空傾泄,散如珠,垂如簾,稱暴雨池。泉水再流至寺門前,從兩個石雕的龍口中噴入龐公洗缽池,晝夜不停。1992年被定位國家森林公園。近年來,經過修復、重建、新建,形成了“三區五線”的遊覽新格局。三區即“山門翠薇景區”、“園林風光景區”、“鹿門名勝風景區”;五線即“山門系列遊覽線”,包括山門牌坊、伏虎碑亭、月牙橋、虎穴、黑白石林等景點;“九園園林風光遊覽線”,包括牡丹園、植物園、動物園、盆景園、櫻花園、櫻桃園、梅園、柿園、竹園、等景點;“佛殿遊覽線”,包括佛殿、過殿、廂房、山門、聰明泉、龍泉池、天井、八角井、望江亭等景點;“龐公系列遊覽線”,包括文物陳列館、孔明拜師堂、浩然墓、龐公製藥洞、漢樓、漢房等景點;“浩然系列遊覽線”,包括浩然讀書屋、三高祠、碑廊、和尚塔、浩然亭等景點。 

文物古蹟

中國影壁三絕——綠影壁 中國影壁三絕——綠影壁

襄州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分別為:朝陽城遺址、楚王城遺址、鹿門寺、水星台、“湖廣北界”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分別為:祖師爺像、鳳凰咀遺址。一級文物有獸紐素麵鏡、圜底扁足豎耳圓穿大鐵鼎。其中,獸鈕素麵鏡為唐代用品,直徑21厘米,緣寬1.6厘米,鏡面圓整平滑,鏡背略內凹,獸形鈕,獸腹中有一穿孔,無座,鏡緣凸起呈尖唇,內區有三圈凸弦紋,重量2400克。

1989年在黃龍鎮陳崗村徵集,1994年1月由省文物鑑定專家組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圜低扁足豎耳圜穿大鐵鼎為宋代用品,口徑88厘米,通高83厘米,耳高17.5厘米,圓穿直徑11厘米,腹深44厘米。尖唇,多沿,鼓腹,圜底,最大直徑在腹中部,豎耳有一仿銀錠圓穿,扁足。1993年4月在石橋鎮莊闊村收交。1994年1月由省文物鑑定專家組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革命勝地

1、紅二十六師師部舊址:位於黃龍鎮境內,1930年5月29日,農民自衛軍鄂北總隊在太山廟整編,正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第二十六師”,余益庵任黨代表,張香山、謝耀武任正副師長,趙英任政治部主任,師部設在月兒沖馬槽嶺,後因革命低潮時,建築物被破壞,現已無任何遺物。1984年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2、襄陽縣線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峪山鎮姚崗村,1930年7月,襄陽縣蘇維埃政府在此成立,下轄4個區,20多個鄉。主席趙英,黨代表朱佑文。1931年12月,圍剿襄棗宜蘇區的國民黨五十一師占領並燒毀了縣蘇維埃所在地姚崗村全部建築物。1984年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3年,襄州區已發現有用礦種16種,礦產地近20處,已開發的礦種有9種, 礦石產量每年約400萬噸。全區礦產品種分別為:矽石、耐火粘土、石灰石、膨潤土、黃沙、卵石、黃鐵礦、白雲石、瓷土、石膏、煤、磚瓦用粘土、累托石、錳、沙金、赤鐵礦、礦泉水。全區已開發且一定規模的礦種有石灰石、黃沙、卵石、磚瓦用粘土、沙金。其中黃沙、卵石平均每年開採量約200萬噸。全區尚未開發利用的礦產有矽石、白雲石、黃鐵礦石膏、托累石、煤、赤鐵礦7種。

水利資源

襄州區具有漢江、唐河、白河、唐白河、滾河、清河、淳河七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82條。其中:承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19條,50-100平方公里的10條,5-10平方公里的5條,區境內河流總長度1392.9公里,河道所占面積為178.36平方公里。全區水域面積62.9萬畝,河流11.8萬畝,堰塘17.9萬畝,水庫12.1萬畝,大中小型水庫221座,區境內降水資源比較少,多年平均降水量29.973億方。

主要河流

1、漢江:發源地在陝西省寧縣,匯入口在漢陽入長江,全長1542公里,流域面積為15900平方公里,其中河道占地面積1116.25平方公里。
2、清河:發源地在河南省析川,匯入點在張灣鎮李家店入漢江,全長91.4公里,流域面積1978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積2.7平方公里。
3、唐白河:發源地河南省南召縣,匯入口張灣鎮入漢江,全長531.6公里,流域面積為24001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積11.52平方公里。
4、唐河:發源地河南省伏牛山,匯入口雙溝鎮入唐白河,全長為279公里,流域面積為12270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積11.09平方公里。
5、滾河:發源地在棗陽市, 匯入口在王河鄉唐店村入唐白河,全長工157公里,流域面積2948平方公里,河道占地面積3.8平方公里。

生物資源

1、花 類:
水仙、臘梅、梅花、山茶花、鬱金香、蘭花、菖蘭、月季、月月紅(紫月季)、杜鵑花、海棠、芍藥、牡丹、夾竹桃、繡球花、玫瑰、薔薇、百日紅(紫薇)、虞美人、蜀 葵、鳳仙、荷花、石竹、茉莉、雞冠花、晚香玉、玉簪花、牽牛花、桂花、菊花。
2、野生動物:
狼、獾、狐、九節狸、黃鼠狼、鼠、鼴鼠(地老鼠)、野兔。
喜鵲、烏鴉、斑鳩、鵪鶉、麻雀、鷂、鷹、貓頭鷹、野雞、秧雞、野鴨、畫眉、八哥、黃鶯、燕、雁、布穀、鷺鷥。
蛇、龜、鱉。
蝦、蟹、螺、蚌、螞蟥
鯉、鯿、鯽、青魚、草鯇、餐魚、鰱、白、魴、宗、感、 、鯝、鱅、赤眼鱒、黃顙、鱖、鰍、崐刺、銀魚、銅魚、鑽、鰻鱺、黃鱔、塘、黑色。
晴蜒、蚊、虻、蚋、蟻、跳、臭蟲、 螂、蜣螂、草鞋蟲(蚰蜒)。
3、藥用動物:
全蠍、蜈蚣、地鱉、斑蝥、蚯蚓、刺蝟皮。

社會事業

教育

基礎教育
國小:襄陽市二十中學、襄陽市米公國小、襄陽市大慶路國小、襄陽市實驗國小、襄陽四中國小部、襄陽市三十九中國小部等;
國中:襄陽市實驗中學、襄陽市三十一中、襄陽市諸葛亮中學、襄陽市三十五中、襄陽市三十八中、襄陽市三十九中、襄陽四中國中部、襄陽五中實驗中學等;
高中:襄陽一中、襄陽三中、襄陽四中、襄陽五中、襄州一中、襄陽市致遠中學、襄陽市三十六中學等。
高等教育
襄陽市有六所高等學府:湖北文理學院、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襄陽職業技術學院、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軍事經濟學院襄陽士官學校、武警黃金技術學校。

交通

襄陽自古即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歷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襄陽西接川陝,東臨江漢,南通湘粵,北達宛洛,是鄂、渝、川、陝、豫五省市毗鄰地區的交通樞紐。如今的襄陽更是交通優勢突出,”一條漢江、兩座機場、三條鐵路、四條高速公路的四通八達格局”是襄陽水、陸、空立體交通的寫照,尤其是高速公路發展十分迅速,以襄陽為中心的高速公路呈”十”字形與周邊城市相聯,距武漢290公里,並可與1000公里左右的大城市朝發夕至。

風俗

飲食起居

襄州區人民習慣日食三餐,兩稀一乾(即早晚吃稀,中午吃乾)。農忙時五餐。舊時麥類、豆類、小米、包穀、高梁、紅薯為主,除歐廟、東津、峪山、黃龍、泥咀等產稻區可吃些大米外,其它各地均以麵食為主,很少吃到大米。建國後,由於大力興修水利,水稻生產得到發展,民食以大米、白面為主,很少吃雜糧,大麥、注小米、高梁根本無人再吃了。襄北人民的飲食習慣變化尤大。平時菜蔬尚儉,一二樣素菜即可,農忙、節日尚豐。喜慶則一席十葷。襄北習慣吃醃菜,襄南習慣吃熟菜。

婚嫁禮儀

襄州區古時有”六禮”。民國時期簡化為訂親四個步驟。傳庚,谷稱”拿八字”,即由紅爺(媒人)女方庚貼送交男方,但須先按生辰八字推算,若雙方八字合得來,才可訂親,如果相犯,即退還庚貼。訂了親,男方每年給婦方送一次禮物,叫”填庚”,到結婚為止。

方言特色

襄州區方言以襄樊話(襄、樊兩城土著居民的語言)為代表。襄樊話屬於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西南邊受秦巴方言的影響,語言”清輕略帶秦”,東北邊語言濁得近豫音。從語音、辭彙、語法諸方面來看,襄樊話與國語均有差異,而以語音差異較大。

重要事件

劉備三訪諸葛亮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冬,劉備前往隆中草廬三次拜訪諸葛亮,諸葛亮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向劉備提出了三分天下、聯吳抗曹的戰略,即著名的《隆中對》。

韓夫人築城

孝武帝寧康三年(375年),前秦苻丕進攻襄陽,守將朱序之母韓夫人率城中婦女在城牆單薄的西北角築起新城,擋住秦軍,後人稱此城為”夫人城”。

李自成建立大順國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農曆12月,李自成進駐襄陽,改稱襄陽為襄京,建立義軍政權,國號大順。

紅巾軍起義

鹹豐六年(1856年)農曆8月,高二先、范二娃、馮三典等率眾在竹條鋪舉行起義,好稱紅巾軍。義軍取樊城,攻襄陽,後轉戰鄂、豫兩省二十餘州縣,給清統治者以沉重打擊。[3]

襄陽光復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11月30日張國荃、黃仁炎率光化義軍自小北門入城,襄陽光復。

襄陽縣蘇維埃政權建立

1930年7月,縣蘇維埃政權在黃龍壋建立。次年冬,國民黨鄂北蘇區發動”圍剿”。縣長趙英、黨代表朱佑文被叛徒出賣,在武昌遇害,縣蘇維埃政權遭破壞。

襄陽解放

1948年1月襄北解放,襄陽縣愛國民主政府在古驛鎮張坡村建立。同年7月2日至16日,人民解放軍攻打襄陽,歷時半月,活捉國民黨將領康澤,襄陽(襄樊)獲得解放。1950年5月1日,襄陽市(襄樊市)人民政府建立,市、縣分治。

著名人物

東漢時期,襄州區有著名隱士、諸葛亮之師,人稱”風雛”的龐統,著名將領習珍、習禎、蔡瑁、楊儀、廖化、張悌等。
東晉時,襄州區有著名的史學家習鑿齒。
北齊時,襄州區有”昭明太子”蕭統
南朝時,襄州區有著名高僧慧達、慧曠。
隋朝時,襄州區有名將羅藝,高僧法琳、法喜。
唐朝時,有著名詩人杜審言、孟浩然、杜甫、張繼、皮日休、杜易簡、張子容、柳 識。
北宋時,有著名的書法家米芾、米友仁,著名女詞人魏玩。
清朝時,有著名的白蓮教起義領袖王聰兒、宋之清、齊林、姚之富、高均德、王廷詔等,還有翰林院編修、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紅巾軍起義首領郭大安、高二先、馮三典等。清末有辛亥武昌首義領導人之一劉公,辛亥志士雷炳焜、鄭江顥、潘公復等。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襄陽人民為了新中國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僅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857名。有早期傳播馬列主義,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董曦轡,有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二十六師的創建者和領導人謝耀武、趙英,有新四軍六師參謀長兼第十六旅旅長羅忠毅和抗日女英雄楊威。襄陽還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高級幹部,如曾經擔任過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建國後任中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的李實,曾任湖北、廣東省委書記的王全國,國家計委副主任周仲英,北京大學黨委第二書記、副校長馬適安,著名的作家、文藝評論家、文化部顧問陳荒煤,郵電部副部長彭洪志等。著名人物還有中國著名藥物化學家、九三學社常委薛愚,國家運動健將、獲全國第五屆運動會舉重金牌的劉宗友,亞運會賽艇金牌得主周秀華;全國第八屆”梅花獎”得主李喜華;全國勞動模範姬建強;全國三八紅旗手陶桂芬;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魏家讓;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張光新;共和國衛士余愛軍;全國先進工作者胡顯珍。此外,還有國民黨上將朱綬光,原台灣”外交部長”朱撫松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