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區

鄂城區

鄂城區位於湖北省東部,西鄰省會武漢,東連“礦冶之城”黃石,北與黃岡城區一橋(鄂黃長江大橋)相通,是鄂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轄9鎮1鄉1個省級開發區,國土面積592.9平方公里,人口60萬。東漢以前為鄂邑、鄂郡、鄂縣。公元221年,吳王孫權在此建都,告天稱帝,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鄂城是有名的“古銅鏡之鄉”以及佛教“淨土宗”的發祥地。鄂城區地處鄂東南城市群武漢城市圈核心區。北枕長江,西距武漢天河機場70公里,京珠、瀘蓉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106、316國道和武(漢)福(州)鐵路穿境而過。長江過境46公里,建有4座港口。鄂城西山有吳王避暑宮、九曲亭、西山古剎、菩薩泉、涵息泉、滴滴泉、彭楚藩烈士墓、怡亭銘摩崖石刻、龍蟠磯等名勝。

基本信息

自然環境

【地理】
鄂州市位於湖北省的東部,

鄂城區鄂州市鄂城區
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東經114°32′-115°05′,北緯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漢,東連“礦冶之城”黃石,北與黃岡地區隔江相望,南同鹹寧地區瀕湖毗鄰。這裡曾為三國吳王故都,又是歷史文化名城。全市總面積1504平方公里,整個版圖輪廓呈“三葉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間低平;最高點“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點梁子湖,海拔11.7米。境內擁有大小湖泊133個,水域面積65萬畝,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魚米之鄉”。其中,中國十大名湖之一的梁子湖方圓300多平方公里,湖中有島,島中有湖。
【氣候】
鄂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位於中緯度地區,季風氣候明顯,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嚴冬暑期時間短,主要災害天氣有暴雨、乾旱、大風、冰雹和冰凍等。市年均氣溫17.0攝氏度,為鄂東地區最高值。地溫的變化同氣溫一致,也系冬低夏高,最低月在元月,最高月在八月。月際變化與氣溫一樣。隨著深度的增加
鄂城區鄂州市鄂城區

年平均地溫基本無變化。
春季(3至5月中旬)氣候特徵:升溫快、雨日多、天氣變化劇烈。
夏季(5至7月上旬)氣候特徵:初夏:暴雨多、濕度大、雨量集中。
盛夏(7月中旬至8月)後:晴熱少雨、高溫高濕,日照強,蒸發大。
秋季(9至11月)氣候特徵:秋高氣爽,晴多少雨。秋季是夏季向冬季過度的季節,北方冷空氣迅速南夏,本地常受單一的冷氣團控制,氣溫比較穩定,有利於秋收秋播。入秋後,氣溫下降比較快。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氣候特徵:
寒冷少雨,氣候乾燥,以偏北風為主。寒潮過後天氣回暖時,早晚有霜凍現象。
【降水】

鄂城區鄂城區

年平均降水量為1282.8毫米,年際變化大。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點是:西北部略多於東南部,中部和西南部介於量者之間。
【風】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節氣候十分明顯,秋、冬兩季主導風向是偏北風,春、夏兩季主導風向是偏東風。
【日照】
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03.7小時,平均每天5.5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45%,為鄂東地區高值區。

行政區劃

東漢以前為鄂邑、

鄂城區鄂州市鄂城區
鄂郡、鄂縣。三國時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稱武昌。此後,鄂州或為郡治,或為州府。1914年改壽昌縣為鄂城縣。1949年屬大冶專區,1952年屬黃岡專區,1960年改鄂城縣為鄂城市。1965年屬鹹寧專區,1970年屬鹹寧地區。1979年屬黃岡地區,並劃城關鎮及近郊置鄂城市。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鄂城市、鄂城縣,設立鄂州市(地級)。以鄂城市、鄂城縣及黃岡縣的黃州鎮為其行政區域 。

1985年,設立鄂州市鄂城區。1987年8月10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87]139號)鄂州市行政區劃調整:將花湖、楊葉、沙窩、杜山4鄉和燕磯、汀祖、澤林、碧石渡4鎮劃歸鄂城區。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鄂城區轄4個街道、9個鎮、1個鄉。共有44個居委會、126個村委會。
古樓街道 辦事處駐濱湖西路,人口108000人,面積13平方千米。轄11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
鳳凰街道 辦事處駐鳳凰路,人口87000人,面積16平方千米。轄15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
樊口街道 辦事處駐樊川大道,人口17115人,面積13平方千米。轄3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
西山街道 辦事處駐濱湖西路,人口76977人,面積23平方千米。轄7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
杜山鎮 鎮政府駐歐家大灣,人口27347人,面積6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
新廟鎮 鎮政府駐橋洞,人口20297人,面積28平方千米。轄7個村委會。
花湖鎮 鎮政府駐開發區,人口28530人,面積4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
楊葉鎮 鎮政府駐劉卜正,人口26955人,面積3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
碧石渡鎮 鎮政府駐萬家垴,人口29933人,面積30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
汀祖鎮 鎮政府駐汀祖,人口55882人,面積7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燕磯鎮 鎮政府駐燕磯街,人口46864人,面積5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
澤林鎮 鎮政府駐澤林,人口61733人,面積7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
長港鎮 鎮政府駐夏家溝,人口17065人,面積42平方千米。轄5個村委會。
沙窩鄉 鄉政府駐前沙窩,人口33190人,面積54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

經濟發展

【概況】
鄂州是長江中游南岸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鄂城區建有花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城東港口經濟區、杜山工業園、燕磯金剛石刀具產業園、杜山農業高新科技推廣示範園等五大工業、農業園區,形成了礦產冶金、建築建材、金屬製品、機械製造、食品輕工和蔬菜、水產、畜禽、苗木等九大支柱產業。鄂城是鄂東“冶金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支撐,是武漢城市圈主要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全區現有各類企業21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0多家,湖北省名牌產品3個,馳名商標6個。
【基礎設施】


通訊:15萬門程控電話與國際國內聯網,傳真、行動電話、無線尋呼等現代通訊設施齊備,特快傳遞俱全。
供電:鄂州地處華中電網中部,電力供應充足,市區現有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各2座。總裝機容量300萬千瓦的鄂州電廠第一期工程60萬千瓦已建成發電。
供水:市區建有自來水廠兩座,日供水40萬噸。
其它:區內各類銀行和證券機構齊全,擁有6座公園、遊園,8個大中型購物商場,30多家賓館,其中三星級以上賓館4家。
【開放】
鄂州投資環境優越。1985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鄂州為乙類對外開放城市。1988年,湖北省為擴大對外開放,實施“在中部崛起”的發展戰略,批准鄂州為全省的“經濟改革開放試驗區”。鄂州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視窗,是國家確定的開放城市和對外開放口岸,是湖北省唯一的“經濟改革開放試驗區”,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二十佳開發區之一,湖北省紅蓮湖旅遊度假區、花湖民營開發區已具有一定規模。有近300多箇中外合資項目。
【資源】
鄂州礦藏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冶金、機械、建材等產業的物質基礎。從已探明的地質資料看,計有、金、等金屬礦數十種和沸石、膨潤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屬礦30餘種,其中尤以鐵、鉛礦藏儲量大、品質好。早在3000多年前,鄂州先民就大規模地開發地下礦藏,並發展了冶煉事業,史稱“冶石為器,千爐齊設”。三國時期,鄂州的金屬采煉、瓷器製造、銅鏡加工和造船業就相當發達,是長江中游著名的礦冶古城和手工業中心,又是“古銅鏡之鄉”,有“銅綠山礦冶遺址”。宋乾德5年(967年)割武昌三鄉置大冶縣,將今黃石、大冶一帶都劃了出去,礦產資源亦隨之划去不少,但在這方面仍有優勢。
【工業】
1949年後,進行了重點投資開發建設,興辦了一批重點企業,其中包括武漢鋼鐵公司的重要礦山-程潮鐵礦,湖北省最大的地方鋼鐵基地鄂城鋼鐵廠,國內有名的立窯水泥廠-鄂城水泥廠。1983年鄂州市成立以後,發展了食品、紡織、服裝、輕工等新興產業,成為產業結構比較協調、產品布局比較合理的新興工業城市。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鄂州電廠建設起來後,鄂州將為鄂東南的重要能源基地。以鋼鐵為主體的冶金工業,以服裝和紡織為主體的紡織工業,以陶瓷、水泥和新型建築材料為主體的建材工業,以工具機、模具和汽車零部件為主體的機械工業,以鍶鹽、化肥、精細化工為主體的化學工業,以食品、造紙和日用消費用品為主體的輕工業,以新型抗生素、生化藥品、中成藥為主的醫藥工業。
【高新技術產業】
以高新技術裝備的電子通訊、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
【農業】
鄂城區鄂州市鄂城區農業

鄂州農業向稱發達,是名副其實的江南魚米之鄉。全市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由丘陵、平原、湖區組成,尤以湖泊眾多而著稱,號作“百湖之市”。市域內,湖泊、庫塘星羅棋布,港汊溝渠連成網路,共有水域面積近50萬畝,可養殖面積30多萬畝,適於養魚、育蚌、植蓮,是馳名海內外的武昌魚的故鄉。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過渡區,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具有發展種養業的良好條件。有稻、麥、豆等農作物品種200多個,銀魚,胭脂魚螃蟹等水生動物100餘種,蓮、菱、芡實等水生植物20多種,豬、牛、羊等畜禽品種近百個,楊、柳、松等樹木數百種,主產糧、棉、油,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頭等農副產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已吸收五分之二的農村勞動力,農村工業化、鄉村集鎮化初步形成。開發糧、油、果樹、蔬菜、花卉等農作物優質高新品種、新技術開發,蔬菜、花卉無土栽培系列化生產,優良種畜種禽、水產苗種繁育,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糧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產品貯藏、保鮮、乾燥、加工新技術、新設備。

歷史演變

據考古發現,前3000年前後,境內即有人類繁衍生息。華容和尚山村落遺址具屈家嶺文化特徵。蒲團吳家大灣村落遺址具龍山文化特徵。新廟羅家嘴、西山團魚山、葛店墳山地、華容螺絲眼、廟嶺大山、太和金盆垴、長嶺雞鳴祠等地亦發現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及文化遺存。
約前2550——前2070年,帝堯時為樊國。羅泌《路史·國名紀》載:“帝堯時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
前2070——前1600年,夏為古三苗之地。


前1600——前1046年,殷商時為鄂國。《史記 殷本紀》載:“紂王封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沙窩陳林寨、燕磯側船地、七窯山及太和梅家祠等地遺址出土商代青銅觚、爵和陶器,其中青銅器大都有氏族銘文及族徽。
前879年(西周夷王七年),楚君熊渠伐揚越,至鄂。封中子紅為鄂王,築鄂王城。熊渠卒,熊紅嗣位,仍居鄂;傳六王至熊咢猶居於此,為楚之國都。熊咢鑄“夜雨楚公鍾”(宋政和三年出土)。有汀祖官山、新廟樓塘、華容碼頭、沼山金老墳、葛店平頂山、段店城子山、塗鎮金盆地、公友龜山等西周至東周遺址。
前770——前476年,春秋時為楚之別都。楚共王熊審封其三子子皙為鄂君。始鑄銅鏡。
前522年(楚平王六年),伍子胥奔吳,舊傳縣東三里有接渡石。澤林申映灣傳為申包胥故里。
前475——前221年,戰國時為鄂邑。
前323年(楚懷王六年),懷王封其弟啟為鄂君,頒發“鄂君啟金節”(安徽壽縣出土),鄂邑水陸商隊貨運楚國各地。
前278年(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屈原放逐江南,行吟鄂渚。《九章·涉江》云:“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西山有屈原“望楚亭”。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鄂縣,屬南郡。其領域西北界長江、東抵江西、南接湖南。
前201年(漢高祖六年),漢為鄂縣,屬江夏郡。劉邦封大將樊噲於鄂縣,灌嬰築鄂縣城。
209年(漢建安十四年),孫權與周瑜、魯肅張昭於城東虎頭山商議建都大計,聞鳳鳴,遂築鳳凰台。
220年(魏黃初元年),孫權在樊口設樊山戍。
221年(魏黃初二年),四月孫權自公安遷鄂縣,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縣。分江夏立武昌郡,轄武昌、陽新、沙羡、下雉、柴桑、潯陽等六縣。八月曹丕封孫權為吳王。築吳王城。次年鑄數千銅釜。
224年(吳黃武三年),佛門名士支謙與印度僧人維祗難、竺律炎居武昌,共譯《法句經》、《太子瑞應本起經》,江南始傳佛教
226年(吳黃武五年),孫權采武昌銅鐵作千口劍、萬口刀。後出土有孫權之侄銘文弩機、侄孫“孫將軍門樓”。朱應、康泰出使南海諸國,朱應著《扶南異物志》,康泰著《吳時外國傳》。
229年(吳黃龍元年),四月孫權稱帝,是為吳大帝;在南郊築壇祭天。傳有黃龍蟠於江心磯上積日方去,遂改元黃龍。由建業遷富戶千家落籍武昌,居民增至10萬。於西山建避暑宮、讀書堂。頒屯田令,鼓勵墾荒。武昌為全國四大鑄鏡中心之一,有“銅鏡之鄉”美譽。
265年(吳甘露元年),九月,末帝孫皓自建業遷都武昌。不願意離建業者編唱“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童謠,樊口鯿魚始名“武昌魚”。次年十二月還都建業。
280年(吳天紀四年西晉太康元年),三月龍驤將軍王濬率巴蜀之軍克武昌,進逼建業,吳亡,三國歸晉。分武昌縣復置鄂縣。武昌仍為郡治,屬荊州。
291年(西晉元康元年),武昌郡屬江州。
311年(西晉永嘉五年),陶侃任武昌太守,於城東辟“夷市”,開集貿;城西植“官柳”。西山東麓建陶侃讀書堂,堂前有“陶公井”。後出土“侃”字印。
334年(東晉鹹和九年),陶侃卒於樊口。庾亮接任江荊豫益梁雍六州都督,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鎮武昌。世稱南樓為庾亮樓
307——312年(東晉永嘉年間),葛洪駐足武昌。有葛山石洞、洗藥池等遺蹟。
420年(東晉元熙二年),車胤卒,葬燕磯車湖。胤幼貧勤學,囊螢照讀,傳千古佳話,後封臨湘侯。植物學家、武昌人戴凱之著中國第一部《竹譜》。
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武昌郡領武昌、陽新、鄂三縣屬郢州,州治設夏口。
532年(南朝梁中大通四年),分郢州置北新州,州治設武昌。
589年(隋開皇九年),廢鄂、西陵二縣歸武昌縣,置武昌郡,改郢州為鄂州,武昌縣隸屬鄂州。
598年(隋開皇十八年),晉王楊廣於白雉山煉銅鑄錢,開鄂邑鑄銅幣之端。
605年(隋大業元年),縣令羲仕暄在葛店白滸鎮築城塘城。又築武昌縣城。
607年(隋大業三年),改鄂州為江夏郡,分武昌縣西境置城塘縣,同屬江夏郡。
613年(隋大業九年),廢城塘縣仍併入武昌縣。
755年(唐天寶14年),韓仲卿(韓愈之父) 任武昌縣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德,李白作《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
757年(唐至德二年),李白來武昌,任宋若思幕府參謀,登南樓作《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詩。孟浩然、劉長卿、常建、岑參錢起盧綸遊歷武昌,留詩甚多。
763年(唐廣德元年),元結辭官隱居武昌,自號“漫郎”,撰《退谷銘》、《抔湖銘》、《廣宴亭記》等。
842年(唐會昌二年),杜牧任黃州刺史,游武昌作《南樓夜》《悲吳王城》等詩。
1080年(宋元豐三年),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元佑元年,蘇軾於汴京作《武昌西山詩》,蘇轍、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三十餘名士唱和。西山寺“東坡餅”為江南名點。
1134年(宋紹興四年),岳飛抗金有功,被封為武昌縣開國子,次年晉封為武昌郡開國侯,有岳鄂王廟遺址。
1171年(宋乾道七年),陸游游武昌,作《武昌感事》《泊三江口》詩。
1221年(宋嘉定十四年),武昌縣升為武昌軍,次年改名壽昌軍,為江西路治所。
1239年(宋嘉熙三年),宋將孟珙屢敗蒙軍,後諭葬武昌金紫山。
1277年(宋景炎二年),壽昌軍升為散府,仍領武昌縣。
1301年(元大德五年),廢散府,武昌縣屬武昌路。
鄂城區碧石鎮鄂城區

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陳友諒占領武昌,縣治一度遷保全。
1362年(元至正二十二年),丁鶴年避亂武昌,人稱“丁孝子”,隱居南湖畔,留詩甚多。
1374年(明洪武七年),朱元璋游太和清峰寺,御書“清峰古剎”匾額。
1573年(明萬曆元年),始建武昌石城。
1634年(明崇禎七年),三月地震。
1666年(清康熙五年),始纂修《武昌縣誌》。
1852年(清鹹豐二年),彭大士、柯一貴、王安德等聚眾於靈溪、馬跡山區反清,號稱“三十六王”,與太平軍相呼應。
1878年(清光緒四年),兵部尚書彭玉麟考察樊湖,提出修堤建閘、江湖分治方案。西山有其梅花石刻。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廢書院,辦學堂,改壽昌書院為武昌高等國小。
1913年(民國二年),武昌縣改名壽昌縣,屬武漢黃德道。熊晉槐創辦小輪公司,首辟漢口至葛店航線。
1914年(民國三年),壽昌縣改名鄂城縣,屬鄂東道。
1927年(民國十六年),城關集會慶祝北伐勝利。賀龍率軍移駐鄂城。
1930年(民國十九年),彭德懷率工農紅軍進入鄂城。縣蘇維埃政府成立。
1931年(民國二十年),8月長江水位26.1米,粑鋪大堤潰口。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8月28日,日軍轟炸鄂城。國民政府軍第五十五師率民眾奮戰。10月23日,鄂城淪陷。王水、況公僕、王蘇等組建梁湖抗日游擊隊。
1949年5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四十三軍渡江,鄂城解放。6月,鄂城縣人民政府、中共鄂城縣委員會成立。鄂城為大冶專區治所。
1952年,撤銷大冶專區,鄂城縣屬黃岡專區。
1960年,撤銷鄂城縣,設立鄂城市。次年恢復鄂城縣。
1979年,鄂城縣、市分設,同時劃屬黃岡地區。全縣遭受大冰雹和8級大風。
1983年,撤銷鄂城市、鄂城縣,將黃岡縣黃州鎮併入,合併成立省轄鄂州市。下設鄂城、黃州兩個直轄區。

鄂城名人

鄂州歷史悠久,

鄂城區
自春秋戰國以來,始為東楚首府,繼為鄂邑、鄂郡、鄂縣,其間曾兩度成為帝王的都城。在歷史上,即是鄂東南的重要商埠,亦是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國時期,東吳立國60年,鄂州作為其國都和陪都,先後達45年之久,與南京(古稱“建業”)並稱“東都”、“西都”。兩晉迄於宋遼,鄂州時為郡治,時為州府,始終是長江沿岸的政治和軍事重鎮。

鄂州人有楚熊渠、吳孫權、晉陶侃等歷代王侯重臣,或承封襲爵,或建都駐蹕,鄂王城、吳王城、點將台等遺蹟故址,記載著他們在鄂州的文治武功。李白蘇軾丁鶴年等,或結廬隱居,或慕名遊歷,都曾在鄂州揮毫濡墨,有《武昌釣台篇》、《武昌西山詩》、《松風閣》等詩詞歌賦。近現代,鄂州以彭楚藩、吳兆麟為代表在辛亥革命中首舉義旗;范鴻戢、劉伯垂等向國人傳播馬列主義,參與創建了北京和武漢共產主義小組。還有書壇宗師張裕釗,中國工人運動女活動家張金保,近代武術教育家萬籟聲,中國現代話劇萬籟平,全國戰鬥英雄趙怡忠等。

交通旅遊

【交通】
鄂州地理位置優越,在長江流域處於“得中”地位。東去上海,西上重慶,水路距離都在1100公里左右。長江依市而過,境內江岸線長達90公里,有大小港口5座,江海直達,常年可泊5000噸級輪船。106國道縱貫市區南北,武(昌)九(江)鐵路、316國道和宜(昌)黃(石)一級公路三線並行,橫穿鄂州東西。寧(南京)漢(武漢)渝(重慶)光纜數控通訊工程的開通,又使鄂州成為鄂東南地區的通訊樞紐。鄂州基礎設施完備,通訊、供電、供水條件完備。
【旅遊】

鄂城區鄂州市鄂城區

鄂州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城市。東漢以前為鄂邑、鄂郡、鄂縣。三國時吳王孫權在此建都,改稱武昌。此後,鄂州或為郡治,或為州府,始終是長江中游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
鄂州是是長江之濱的旅遊城市,山、水、城渾然一體,有以西山、梁子湖、洋瀾湖為主體的山水自然景觀,以“怡亭銘”摩崖、吳王城、觀音閣為重點的古蹟景觀,以孫權元結、蘇軾等歷史名人的遺蹟為代表的人文景觀,以及以佛教“淨土宗”發祥地古靈泉寺為標誌的佛教景觀,是國內有名的“古銅鏡之鄉”的發祥地。遍布全市各地,使鄂州成為“三國旅遊線”和“長江旅遊帶”上的重要城市,成為湖北楚文化旅遊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九龍茶莊
位於鄂城區新廟鎮水月村,盛產優質茶葉,是一座集品茶休閒、旅遊觀光、享受農家風情於一體的綜合性茶莊。茶莊占地面積2000畝,年產優質茶5000斤,茶莊所產雲霧茶、龍井茶、翠峰茶,茶質優良,榮獲湖北省“名茶優質獎”、“鄂茶杯金獎”和“誠信消費者認可產品獎”。推出的採茶踏青一日游,可由遊客自己動手採茶、制茶、沏茶、品茶;農家生活一日游,可由遊客參加農業勞動、煮農家飯、住農家屋。
●日月潭度假村
位於鄂城區新廟鎮文塘村,依山傍水,樹木蔥蔥,是集休閒、餐飲、娛樂、垂釣於一體的農家風味綜合性度假村。日月潭度假村占地20餘畝,有別墅型客房9棟,擁有水面200餘畝,可以休息垂釣、採摘新鮮蔬果、做農家活、品農家菜、唱農家歌、住農家屋。

湖北行政區劃

湖北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是長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