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架山街道

筆架山街道

於1986年始建筆架山街道。1974年成立易家鋪鄉。1986年石首撤縣建市改東方街道。2001年3月,筆架山街道與東方鎮合併成立新的筆架山街道。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石首市地圖石首市地圖

筆架山街道辦事處地處湖北省石首市城北,於一九八六年七月撤縣建市時成立,是三國時期劉備迎娶孫夫人故址。石首方誌雲“龍者,系筆架、馬鞍、龍蓋三峰逶迤其形”。故辦事處以筆架山命名。石首山望夫石東嶽寺等名勝古蹟就在其境,三國勝境在其懷中,可欣賞“九曲迴腸”荊江風光,“繡林十景”的山水景觀大都在此,可謂旅遊勝地。2001年3月,鄉鎮體制改革,筆辦與東方鎮合併為新的筆架山街道辦事處。合併後的筆架山辦事處轄11個自然行政村和7個社區居委會,轄區版土面積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萬人,其中鄉村人口總數20653人,耕地面積19476畝。2007年實現財政收入1025萬元。

“工業立處,工業富處,工業強處”是辦事處長期發展戰略。全面實行民營化改制。現擁有各類企業200餘家,從業人員3000餘人,形成以塑膠、電線電纜、醫藥化工、建材家私、電器燈飾、冶金機械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格局。充分利用省級張城垸工業園區的輻射和帶動進行招商引資,私營工業已逐步成為新興產業和重要的稅源渠道。

社會發展

石首市東嶽寺石首市東嶽寺

農業經濟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綜合開發先後實施,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條件,現已形成蔬菜、雜交油菜“兩菜”、意楊等為主要特色的城郊綠色產業基地。農村稅費改革穩步推進,農業稅稅率減免及“一降兩補”等政策得到全面落實,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98元。

社會事業獲得長足發展。地處中心城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轄區內有長江之畔的多功能綜合性年吞吐量達100萬噸的石首港和客運線路廣布的市汽動公司,轄區內有建設路規模年交易額在500萬以上的集貿市場,修通了貫通全處的村級公路,水電設施完善,通訊網路暢通。文化教育設施齊全。支街小巷全面實行硬化、綠化、美化,近幾年爭創省級園林城市、省級衛生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城市建設面貌煥然一新。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筆架將進一步發揮區位優勢,突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服務於省級工業園區、創新新型社區建設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等“四個”工作重點,進一步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投入,確保社會穩定,全面推進社會各業協調、持續和健康發展,建設一個和諧文明、繁榮富強的新型城區街道辦事處。

荊州市行政區劃

區縣街道鄉鎮
沙市區

解放路街道| 崇文街街道| 中山路街道| 勝利街街道| 朝陽路街道| 岑河鎮| 觀音壋鎮| 鑼場鎮 | 關沮鄉| 立新鄉| 聯合鄉

荊州區

西城街道 | 東城街道| 城南街道| 紀南鎮| 川店鎮| 馬山鎮| 八嶺山鎮| 李埠鎮| 彌市鎮| 郢城鎮| 太湖農場| 菱湖農場

洪湖市

新堤街道| 濱湖街道 | 螺山鎮| 烏林鎮| 龍口鎮| 燕窩鎮| 灘鎮| 峰口鎮| 曹市鎮 | 府場鎮| 戴家場鎮| 瞿家灣鎮| 沙口鎮 | 萬全鎮| 汊河鎮 | 黃家口鎮| 老灣回族鄉

松滋市

新江口鎮| 南海鎮| 八寶鎮 | 涴市鎮| 老城鎮| 陳店鎮 | 王家橋鎮 | 斯家場鎮| 楊林市鎮| 紙廠河鎮| 街河市鎮| 洈水鎮 | 劉家場鎮| 沙道觀鎮| 萬家鄉| 卸甲坪土家族鄉

石首市

繡林街道 | 筆架山街道 |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 東升鎮 | 高基廟鎮 | 南口鎮 | 高陵鎮 | 團山寺鎮 | 久合垸鄉|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監利縣

容城鎮 | 朱河鎮 | 新溝鎮| 龔場鎮| 周老嘴鎮 | 黃歇口鎮| 汪橋鎮 | 程集鎮 | 分鹽鎮| 毛市鎮| 福田寺鎮| 上車灣鎮| 汴河鎮 | 尺八鎮| 白螺鎮 | 網市鎮| 三洲鎮| 橋市鎮 | 紅城鄉| 棋盤鄉| 柘木鄉| 大垸農場| 荒湖農場

江陵縣

資市鎮| 灘橋鎮| 熊河鎮 | 白馬寺鎮| 沙崗鎮| 普濟鎮 | 郝穴鎮 | 馬家寨鄉| 秦市鄉| 江北農場| 三湖管理區| 六合垸管理區

公安縣

斗湖堤鎮| 埠河鎮| 夾竹園鎮| 閘口鎮| 楊家廠鎮| 麻豪口鎮 | 藕池鎮 | 黃山頭鎮| 孟家溪鎮 | 南平鎮 | 章莊鋪鎮| 獅子口鎮 | 斑竹壋鎮| 毛家港鎮| 甘家廠鄉| 章田寺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