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市鄉

秦市鄉

秦市鄉地處江陵縣東南邊陲,東與監利毗鄰,南與石首市相連,國土面積55.75平方公里。轄有20個行政村、16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萬人。耕地面積3.2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3萬畝,旱田面積9000畝。該鄉“荊陵”牌黃鱔遠銷上海、浙江等地,響徹全國各地。

基本信息

秦市鄉秦市鄉領導講話
秦市鄉地處江陵縣東南邊陲,東與監利毗鄰,南與石首市相連,全鄉版圖面積55.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萬畝,其中水田面積2.3萬畝,旱地面積9000畝,轄20個行政村、161個村民小組。到2004年底,全鄉總人口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75‰,人口自然增長率在2.93‰以內,計畫生育率為100%

鄉鎮概述

該鄉“荊陵”牌黃鱔遠銷上海、浙江等地,響徹全國各地。畜禽養殖已初具規模,十萬隻三黃土雞養殖場已在東

秦市鄉秦市鄉漁業發展
陳嶺村建成投產,帶動農戶1000戶。血防衛生防疫體制進一步完善。秦市鄉先後籌措資金850萬元,完成了背時湖血吸蟲的綜合治理,2004年共改廁60口,建沼氣池8口,治療血吸蟲病人585人,免費救治晚血病人43人,全鄉晚血病人救治率達100%

秦市鄉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大力實施縣委、縣政府提出的“項目興縣,工業強縣”戰略,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得到蓬勃發展。2004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4億元,比2003年增2045萬元,比2000年增8903萬元,5年平均增幅11.9%。其中工業產值1.4億元,比2003年增1745萬元,比2000年增6645萬元,年均增幅為16.9%。農業產值9718萬元,比2003年增300萬元,比2000年增2618萬元,年均增幅為7.3%,農業總產值中,多種經營產值6056萬元,比2000年的5200萬元增長16%。農民人均總純收入為4534.1萬元,比2003年的4270.8萬元增6.1%。比2000年的1189萬元增2.81倍。

農業增收幅度穩步增長,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揚,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特別是中央一號檔案出台後,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2004年,全鄉過“兩補一降”,民眾每畝獲得各項補貼31.78元,農業稅畝平減少29.55元,全鄉共向民眾發放各類補貼128.58萬元,農民種田積極性空前高漲,糧食種植面積達到了歷史新高,複種指數達到98%,全縣十萬畝水產開發戰略啟動後,該鄉萬畝水產開發計畫取得突破性進展。2004年,水產品產量達到2800噸,比2003年增100噸,比2000年增1357噸,黃鱔養殖面積達到6000畝,年產黃鱔2700噸,是2003年的1.5倍,是2000年的3倍,“荊陵”牌黃鱔遠銷上海、浙江等地,響徹全國各地。畜禽養殖已初見雛形,十萬隻三黃土雞養殖場已在東陳嶺村建成投產,帶動農戶1000戶。血防衛生防疫體制進一步完善。秦市鄉先後籌措資金850萬元,完成了背時湖血吸蟲病、綜合治理,2004年共改廁60口,建沼氣池8口,治療血吸蟲病人585人,免費救治晚血病人43人,全鄉晚血病人救治率達100%。農田水利建設力度加大,五年共改造農田1萬畝,完成土方280萬方,得到了縣、市領導及全國人大代表的肯定與讚揚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鄉共投入基礎建設資金630萬元,新修鄉村水泥公路11.6公里,特別是五秦公路的通車,解決了秦市鄉部分民眾出行難的問題。大力發展生態林業,積極擴大經濟林生產規模,2004年全鄉共投入資金20萬元,綠化面積1140畝,是2000年110畝的9.36倍。

經濟發展

秦市鄉秦市鄉報告會
2004年全鄉財政收入491.56萬元,比2003年減28.46萬元,比2000年增長95.5%,其中國稅完成48.89萬元,比2003增36.7%,地稅完成23.3萬元,比上年增15.9%,完成農業稅126.08萬元,比2003年減94.56萬元,比2000年增21.08萬元,從2003年起農業稅占整個稅收的比例將逐年遞減。農村信用合作社不斷加大信貸支農力度,2004年存款額達2000萬元,比2003年增700萬元,比2000年增297萬元;2004年,共發放金融貸款1100萬元,比2003年的1020萬元增80萬元,比2000年的735萬元增365萬元,增幅分別為7.8%,49.7%。其中農業貸款為985萬元,比2003年的905萬元增80萬元,增幅為8.8%,比2000年的344萬元增641萬元,增幅為186%。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逐步邁向和諧統一。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2004年全鄉共登記低保對象83人,累計發放低保金額5.1萬元,農村特困對象常年救助達75戶201人,累計發放救助金2.4萬元.勞動就業保障體系基本建立,2004年全年共輸出勞力6400人,是2000年的1.5倍。計畫生育工作成果不斷鞏固,全鄉持續保持低生育水平,2004年人口出生率為7.75‰,比2000年的7.86‰減少0.11‰,出生性別比逐步趨於正常化,2004年為100:108,2003年為100:109,2000年為100:115。村鎮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集鎮面貌得到逐步改善。五年來,共投入資金100多萬元改善集鎮面貌,使之渙然一新,髒、亂、差現象得到改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普九成果不斷鞏固,五年來適齡兒童入學率年年達100%,中考年年位居全縣前列。普法工作進一步深入,社會治安穩定。2000年11月,聶堤村被省人事廳、司法廳評為“優秀人民調解委員會”,2002年,秦家場村村民雷超發、雷超新兩兄弟被湖北省綜合治理委員會授予“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郵政、電信事業快速發展,全鄉已實現村村通電話。2004年,全鄉電話擁有量達2200部,是2000年的47%。

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五年來,秦市鄉高度重視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基層組織戰鬥力不斷加強。2004年9月,東陳嶺村被中共湖北省授予“全省農村黨的建設五好村黨組織”榮譽稱號。在完善農村基層建設同時,秦市鄉不斷完善自身建設。2000年12月,秦市鄉被省委組織部授予“先進鄉鎮”稱號,2001年3月,被中共荊州市委授予“十面紅旗”稱號,同年,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先進基層組織”稱號。

工業農業

秦市鄉秦市鄉開會
工業經濟發展加快步伐,主導產業初現雛形。五年來,全鄉上下強化“項目興鄉,工業富鄉,商貿活鄉”意識,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發展私營企業為突破口,以技改擴規為途徑,以跟蹤服務為手段,不斷擴大企業規模,提高企業效益,全鄉工業經濟得到迅猛發展。2004年,全鄉實現利潤620萬元,入庫稅金84萬元。其中康龍王化工有限公司入庫稅金就達41萬元,被評為“全縣十強企業納稅光榮戶”。在大力扶持化工企業的同時,秦市鄉黨委、政府抓住千合、拖船埠等地棉製品加工業發展的機遇,全方面、多層次地拓展企業規模,到2004年底,全鄉共發展5家棉製品公司,共累計投資1680萬元,解決就業人員1000多人,日加工棉花能力為200噸。2003年麻布拐棉製品加工業共征繳國稅和地稅22.4萬元,比2002年增16萬元,增幅為71.4%。2004年,僅順通棉業一家就上交稅收達18萬元。農田水利建設力度加大,五年共改造農田1萬畝,完成土方280萬方, 得到了縣、市領導及全國人大代表的肯定與讚揚。

秦市鄉高度重視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基層組織戰鬥力不斷加強。2004年9月,東陳嶺村被中共湖北省授予“全省農村黨的建設五好村黨組織”榮譽稱號。在完善農村基層建設同時,秦市鄉不斷完善自身建設。2000年12月,秦市鄉被省委組織部授予“先進鄉鎮”稱號,2001年3月,被中共荊州市委授予“十面紅旗”稱號,同年,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先進基層組織”稱號。

機構設定

秦市鄉秦市鄉領導視察
(一)秦市鄉內設機構。秦市鄉內設4個機構、1個直屬所。個內設機構是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武裝部。1個直屬所是財政所。

1、黨政綜合辦公室:主要承擔黨委、管委會交辦的各項日常工作,承擔人大、政協、紀檢(監察)、群團、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社會治安)、人事、編制、信訪接待、發展與改革、物價、統計、審計以及各部門、各方面的綜合協調工作,督促檢查有關工作的落實。

2、經濟發展辦公室:主要承擔轄區內發展規劃的編制及實施,農田基本建設及防汛、抗災和招商引資等工作,協調財政、稅收、工商、金融保險技術監督郵電交通、電力、糧食、供銷,商貿等部門的工作事項。

3、社會事務辦公室:主要承擔人口與計畫生育、秦市鄉小城鎮規劃建設、文化體育、民政優撫、民族宗教、勞動和社會安障、科技、公共衛生等工作,協調教育、廣電、國土、環保等其它與社會事務相關的工作。

4、人民武裝部:依法履行國防動員、民兵訓練、預備役管理等職能。

5、財政所:主要承擔秦市鄉財政財務管理、農業稅費改革、惠農政策的落實,國有資產(含土地)經營契約管理和零戶統籌等工作。

(二)縣派駐機構:派出所、司法所、土管所、交通管理站、林業管理站、血防站、獸醫站、水利站、廣播電視站。

相關詞條

黃岡荊州鄉鎮(二)

黃岡市和荊州市是湖北兩個重要的城市它們地大物博,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黃岡和荊州的一些鄉鎮吧~

荊州市行政區劃

區縣街道鄉鎮
沙市區

解放路街道| 崇文街街道| 中山路街道| 勝利街街道| 朝陽路街道| 岑河鎮| 觀音壋鎮| 鑼場鎮 | 關沮鄉| 立新鄉| 聯合鄉

荊州區

西城街道 | 東城街道| 城南街道| 紀南鎮| 川店鎮| 馬山鎮| 八嶺山鎮| 李埠鎮| 彌市鎮| 郢城鎮| 太湖農場| 菱湖農場

洪湖市

新堤街道| 濱湖街道 | 螺山鎮| 烏林鎮| 龍口鎮| 燕窩鎮| 灘鎮| 峰口鎮| 曹市鎮 | 府場鎮| 戴家場鎮| 瞿家灣鎮| 沙口鎮 | 萬全鎮| 汊河鎮 | 黃家口鎮| 老灣回族鄉

松滋市

新江口鎮| 南海鎮| 八寶鎮 | 涴市鎮| 老城鎮| 陳店鎮 | 王家橋鎮 | 斯家場鎮| 楊林市鎮| 紙廠河鎮| 街河市鎮| 洈水鎮 | 劉家場鎮| 沙道觀鎮| 萬家鄉| 卸甲坪土家族鄉

石首市

繡林街道 | 筆架山街道 |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 東升鎮 | 高基廟鎮 | 南口鎮 | 高陵鎮 | 團山寺鎮 | 久合垸鄉|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監利縣

容城鎮 | 朱河鎮 | 新溝鎮| 龔場鎮| 周老嘴鎮 | 黃歇口鎮| 汪橋鎮 | 程集鎮 | 分鹽鎮| 毛市鎮| 福田寺鎮| 上車灣鎮| 汴河鎮 | 尺八鎮| 白螺鎮 | 網市鎮| 三洲鎮| 橋市鎮 | 紅城鄉| 棋盤鄉| 柘木鄉| 大垸農場| 荒湖農場

江陵縣

資市鎮| 灘橋鎮| 熊河鎮 | 白馬寺鎮| 沙崗鎮| 普濟鎮 | 郝穴鎮 | 馬家寨鄉| 秦市鄉| 江北農場| 三湖管理區| 六合垸管理區

公安縣

斗湖堤鎮| 埠河鎮| 夾竹園鎮| 閘口鎮| 楊家廠鎮| 麻豪口鎮 | 藕池鎮 | 黃山頭鎮| 孟家溪鎮 | 南平鎮 | 章莊鋪鎮| 獅子口鎮 | 斑竹壋鎮| 毛家港鎮| 甘家廠鄉| 章田寺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