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鄉

杉木鄉

杉木鄉是著名烈士鄧雅聲的故鄉,也是黃梅縣第一個農村支部的誕生地,位於黃梅縣城東郊,地勢北高南低,屬丘陵平原相間。地勢北高南低,屬丘陵平原相間,版圖面積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1萬畝,山林面積2.5萬畝,105國道、城五二級公路、黃黃高速公路、合九鐵路越境而過,交通極為便捷,鐵礦石、石灰石、陶瓷土、絹母等礦產資源豐富,水稻、蔬菜、林果特等農業生產後勁十足;宏信化工廠、礦產公司、建築公司等鄉辦企業發展前景可觀,郵政、電訊、電力、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經濟發展較快,2008年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6481萬元,工業總產值38064萬元,農村人平純入1910元。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杉木鄉杉木鄉

常年糧食產量7408噸左右,常年烤菸面積12000畝,產值1200萬元。年養殖牛0.89萬頭以上(出欄1900頭),年養殖生豬3.3萬頭以上(出欄25800頭),小家禽年養殖6萬隻以上,果園1403畝,農業產值64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10元。鄉內有溪流4條,全長51公里,赤水河源於鄉內山關村水利基礎設施:山坪塘4口,渠道75千米,煙水池180個。道路基礎設施建設,1條縣道從磨槽口至木拉10公里,鄉主幹道4條,35公里,鄉村道10條71公里,村內公路82條,131公里。教育基礎實施:觀興中學1所,中心完小1所,一般完小4所,村小8所,衛生事業:鄉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站2個,有10個村通電話,共1900門,建移動機站6個,網路覆蓋杉木鄉8個村,縣廣播電視光纖傳輸2個村460戶,觀興場鎮街道硬化500米,鄉內主要企業有石粉廠1個,頁岩紅磚廠2個,加油站1個,水泥預製廠1個,麯酒廠1個,木材加工廠4個,白酒小作坊32家,個體工商業180戶,周邊鄉鎮有8輛客運車輛往返於縣城,農業生產主產水稻、玉米洋芋、烤菸、蔬菜,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是烤菸、木材,水果有木拉梨基地1個,肉牛產業化基地1個,鄉林場3個。

歷史淵源

杉木鄉杉木鄉
杉木鄉歷史悠久,相傳漢代即成街,名"萬景街";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興市,更名為"萬福街";後因蜀漢後主劉阿斗的玉帶落入鎮旁八角井而更名為落帶,唐宋時隸屬靈泉縣,明朝時改隸簡州,清朝時曾更名為"甑子場"。1950年,簡陽成立第八區,區人民政府駐洛帶湖北會館。1955年,洛帶為簡陽第十四區,轄10個鄉。1976年,杉木鄉所轄的十個公社劃歸龍泉,同時撤區建鄉至今。

杉木在三國時建鎮,傳說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鎮旁的八角井而得名。唐宋時,隸屬成都府靈泉縣,名排東山“三大場鎮”之首。清朝時更名為甄子場,後復原名並沿用至今,是一個千年古鎮和歷史文化名鎮。鎮內傳說眾多、古蹟遍地,場鎮老街以清代建築風格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廣東江西、湖廣、川北四大客家會館、客家博物館和客家公園座落其中,是名符其實的“客家名鎮、會館之鄉”。被譽為“中國客家第一鄉”。

企業概括

杉木鄉杉木鄉

鄉宏信化工廠,自去年抬商引資初建以來,已擁有固定資產500萬元,主要是生產磷酸,今年又作手投資500萬元,新上一條磷酸二氫鉀生產線,發展前景看好。鄉礦產公司,主要產品鐵礦石。年產量2萬噸,年產值300萬元。

農業概括

杉木鄉杉木鄉
杉木鄉屬丘陵平原相間,林果特生產發展迅猛,發展面積已達到12000畝,主要品種為黃花梨、板栗
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近兩年來,杉木鄉在水稻新品種生產和林果特生產上,實行技術承包入股的形式,提高生產科技含量。

農村建設

杉木鄉杉木鄉
1.總人口和人口組成
項目區內總人口9707人,總戶數2884戶,分為64個村民小組,總勞動力4568人。其中高筧村3297人、874戶,和樂村2016人、602戶,天竺社區1992人、720戶,三洞村2402人、688戶。

2.土地面積和不同類別的組成
根據2004年台帳,項目區內總面積16590畝,農用地13101.5畝(耕地11270.3畝),建設用地2815.5畝(宅基地2402.7畝),其它用地131.5畝。其中三洞村總面積3599畝,農用地2961.6畝(耕地2516.9畝),建設用地637.4畝(宅基地554畝)。天竺社區總面積4369.4畝,農用地2867.8畝(耕地2447.9畝),建設用地977.2畝(宅基地710.6畝),其它用地9.8畝。和樂村總面積3315.5畝,農用地2688.3畝(耕地2337畝),建設用地943.7畝(宅基地502.7畝),其它用地78.8畝。高筧村總面積5307.1畝,農用地4584.1畝(耕地3968.5畝),建設用地654.1畝(宅基地635.4畝),其它用地42.9畝。

3.村鎮建設和農民居住狀況
按照杉木鄉農民新型社區規劃,將分期分批逐步引導農民向杉木鄉及高筧、天竺農民集中居住區集中。
2008年,項目區內2893戶農戶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沿道白路及各村、組道路散居於各林盤中,農民住房結構:磚木結構2418戶,占總戶數84%,樓房475戶,占總戶數16%,其中道白路拆遷新建樓房平房涉及農戶65戶。

4、新型農村經合組織發展情況
項目區內,三村一社區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基礎較差,每個村集體經濟基本上無收入,其中豐豐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域高筧村。

2008年來,為發展農村經濟,帶動民眾致富,項目區內先後成立了綠之源禽業合作社(現有會員611個,聯繫帶動農戶數2128戶,年組織農戶產銷售6200萬元,家禽飼養量520萬隻,註:會員及帶動農戶不僅限於白頭境內),杉木鄉綠之源黃金梨協會(現有會員6個,帶動農戶12戶),杉木鄉積余村養殖協會(現有會員6個,聯繫帶動農戶21戶,年組織農產品銷售12萬元)。

社會生活

杉木鄉杉木鄉
困難民眾的生活牽掛著黨委、政府的心。為積極回響市委、市政府的號召,2007年元月23日,財政局領導,帶著全局幹部職工的囑託,走訪慰問了杉木鄉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和困難黨員。在杉木鄉敬老院,局領導仔細詢問了老人們的生活狀況,並給老人們送去了慰問金,祝願老人們新春愉快,晚年幸福。隨後,又看望了杉木鄉三洞村貧困老黨員岳志成,送去了慰問金、豬肉糧油等慰問品,祝願他身體健康,春節快樂。

2007年9月21日,潤志達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奶牛種養平衡循環經濟項目正式落戶杉木鄉豐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黃岡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鄭明鵬、市政府副市長劉榮華參加了奠基剪彩儀式。

繼新眾公司奶牛養殖項目竣工投產後,潤志達公司的落戶標誌著園區以肉鴨養殖、奶牛養殖為主導的養殖業步入了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經營的軌道。該項目是農村發展局和杉木鄉共同引進的重大農業產業化項目。項目總投資2500萬元,流轉土地1500畝。一期工程預計明年3月建設完工,存欄奶牛1000頭,年利潤可過400萬元左右,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近百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