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穴鎮

郝穴鎮

江陵縣郝穴鎮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荊江北岸。其中心地點在北緯30度02分,東經112度25分附近。郝穴鎮地勢平緩,除荊江大堤外,平均高度在海拔30--31米之間,大堤堤面平均高於堤內陸地10--20米。本鎮土質一般為沙質和淤泥,地耐力為0.8kg~1.2kg每平方厘米之間。由於有充沛的降水和長江水的補給,地下水常年豐富,並且水位變化不大。郝穴鎮2006年總面積38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5平方公里。郝穴鎮總人口39806人,其中農業人口18603人,非農人口21203人。郝穴鎮總戶數12863戶,其中農業戶4918戶。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地圖地圖

基層政權設定:下轄10個村民委員會,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64個村民小組,98個居民小組。

2006年郝穴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9644萬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工業總產值53415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業總產值6229萬元,比上年增長4%,糧食總產6725噸,油料總產1331噸。

2006年郝穴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219元,城鎮職工平均可支配收入7280元。

經濟發展

討論會討論會

郝穴鎮是江陵縣委、縣政府的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2004年底,郝穴鎮民營企業12家,其中規模以上的有毛巾、星火、彩印、儀表、火柴、天繪等6家企業。改制企業紛紛加大技改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能力。荊州市大地火柴廠投資20萬元改進工藝,開發餐館、賓館及旅遊火柴等新產品。三江彩印投資60萬元購買地基、設備,進行紙箱加工。隆豐農藥技改後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輕機廠的伸縮式不鏽鋼平架已達到出口標準。2004年,縣委、縣政府在城區建立了工業園區,郝穴鎮協助園區開展土地收儲工作,分別在雙港、新躍、新園、齊心等村收儲土地700畝,並啟動了基礎設施建設。緊緊圍繞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堅持用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過去的傳統農業開始向特色農業轉變。郝穴鎮種植菊花1500畝、黎蒿1000畝、甘蔗2000畝、反季節蔬菜1000畝、無籽西瓜2000畝,畝平創效益均在2000元以上。農業專業化合作組織逐漸成熟。相繼成立了郝穴鎮菊花協會、黎蒿協會、甘蔗協會。2004年底,菊花協會被評為全省100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之一。積極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和各類專業大戶。到2004年底,郝穴鎮先後建成了荊州市鶴林養生茶業公司、江陵縣旺旺米業有限公司、江陵縣粒粒辛米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形成了30畝以上種植大戶5戶,2005年出欄生豬200頭以上大戶6戶,2005年出欄牛羊100頭以上大戶2戶,2005年產禽蛋200噸以上大戶1戶。認真執行農村稅費改革政策,農民負擔得到減輕。2004年度,農民人平負擔132元,畝平124元,比稅費改革前人平減98元,畝平減87元。2004年,江陵實驗豬場和江陵縣鑫種養殖場落戶郝穴。江陵實驗豬場存欄三元雜交豬500頭,二元母豬80頭,杜洛克公豬5頭,實行自繁自育,2005年出欄可達1000頭以上。鑫種養殖場現存籠蛋雞1萬隻,2005年產蛋量可達200噸。

工業狀況

鎮政府鎮政府

湖北省江陵縣賓海棉紡廠是一家由廣州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饒啟泉先生

出資擴建的獨資企業。 該公司位於江陵城區郝穴鎮,現有在冊職工568人,其中技術人員168人。主要生產純棉、化纖、混紡、 麻類三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現有環錠紡2.094 萬錠, 氣流紡4000頭,主輔機設備247台(套),折合生產能力2.6萬錠。

可年產紗線4000餘噸,銷售收入5000萬元。 為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增強企業市場防禦能力,本著以促進發展為前提,以提高效益為基礎。該公司將從提高產品質量,最佳化產品結構和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增加產品附加值上著手,內抓管理,外拓市場,擴大企業生產規模,高標準、高起點來發展企業。

歷史名人

與本鎮歷史有關的人物

羊祜(221--278),西晉大臣,字權子,泰山南城(令山東費城西南)人,歷官秘書監,武帝(司馬炎)受禪,累官尚書右僕射,泰始五年(公元269年),都督荊州諸軍事,出鎮襄陽,在鎮十年,甚得江漢人心。羊祜鎮荊時,江陵澤中多鶴, “常取之教舞,以娛賓客,後遂名其地日鶴穴。”郝穴之名即由此演變而來。後人為了紀念他,在本地修建了羊子廟。漢語成語“不舞之鶴”就出自羊祜“養鶴教舞”的故事。

清代人物

黃禮維,字中玄,貢生,清康、乾時期人,多次主修郝穴周圍橋樑道路,災荒年曾捐資賑粥。

黃禮綸,字賜佩,貢生,清康、乾時期人,十歲喪父,事母至孝,曾主修郝穴關廟大橋及其他橋樑多處,常為近鄰排解糾紛,熱心救濟貧困。享年七十。

黃義尊,禮維長子,前清進士,乾隆二十八年癸卯科(1763)三甲弟95名,朝議大夫,原任吏部員外郎加二級,監察御史署吏工二科掌印給事中,翰林院檢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主修《江陵縣誌》計20卷。

黃義超,禮綸長子,賜進士出身,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恩科(1780)三甲弟21名,誥授奉直大夫候補員外郎,乾隆五十九年(1 794)與黃義尊共修《江陵縣誌》。

黃義模,禮綸次子,清乾隆優貢生,任谷城教諭。乾隆五十五年(1790)捐資修郝穴磯頭。

黃義遷,禮維次子,廩貢生,任利川訓導。與義模同修磯頭。

黃氏,黃義尊女,丈夫去台灣,一去不歸j憂慮成疾,死前捐資修郝穴石路。

沈華旭,字吻谷,乙卯科進士,官刑部主事,治獄多所平反,後任保定知府,坐事戍邊,後主講荊南書院。著“吻谷制藝”、“念修堂詩”。乾隆六十年乙卯恩科(1795)三甲第四名。著名書法家,與平子期、王魂和魯西同稱“荊州三隻筆" (王善大字,魯善小字,合稱一隻筆)。弟華啼,嘉慶庚午舉人,著“星谷制藝"、“懷棣堂詩存”。

朱如標,傳說為清嘉慶年間秀才,初與黃家交往甚密,後因故斷交作對,曾大鬧黃家當鋪,控告一,黃家修九重皇王殿,有造反企圖”。後因黃家官高勢大,死獄中。

丁鳳梧,處州(令浙江麗水縣)人,清嘉慶郝穴汛主簿。後任郝穴水利分縣,癸酉(1813)江水猛漲,堤身告警,鳳梧獨立險處,自午至夜,寸步不離,誓以身殉。里人深為所動,奮力搶築,終於脫險。此後人們均以丁阿公相稱,以示尊敬。死後塑象於許仙觀,繼專修丁公祠,以懷其德。往後每逢大水必奉丁公木雕象於險處,以為鼓勵鬥志,後又以“丁公鎮水”相神化。

旅遊資源

鎮安寺鐵牛

郝穴鎮郝穴鎮

鐵牛建於清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由荊州知府唐際盛主

持,金火工甘福興鑄造。採用泥模拼塊組合,群爐鐵水澆鑄工藝。造型雄偉,神態威武逼真。其背上銘文為:“嶙嶙峋峋,其德貞純。吐秀孕寶,守捍江濱。駭浪不作,怪族胥馴!千秋萬代兮,福我下民。”表達了江陵人民戰勝洪水,企盼幸福的美好願望。荊江大堤鎮江鐵牛和鐵牛磯,已成為創建中華第一堤的標誌,是人民戰勝洪水的象徵。1976年,鐵牛磯護岸工程的興建,鐵牛南側新修的江陵抗戰紀念園,以及大堤內外灘高大的水杉樹林,已闢為人民民眾的休閒娛樂場所和遊樂景點。

氣候特徵

郝穴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郝穴鎮太陽年輻射總量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1800一20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9—16.6℃,≥10℃年積溫5000-5350℃,年無霜期242—263天,多數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有足夠的氣候資源供農作物生長。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陽輻射量占全年75%,≥10℃的積溫為全年80%,水熱同步與農業生產季一致的氣候條件,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發育。

未來發展

古瓶古瓶

江陵縣郝穴鎮黨委和政府在抓好當前各項工作的同時,認真分析

鎮情,提前謀劃今後五年發展思路,為郝穴鎮繪就了鼓舞人心的發展藍圖。

郝穴鎮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經濟發展全局,堅持走“一主三化”的發展道路,大力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加大城鎮建設力度。

預計到2011年,郝穴鎮將實現工農業總產值 144619萬元,年均遞增15%。其中,工業總產值達到135959萬元,年均遞增16%。農業總產值實現9010萬元,年均遞增6%;財政收入達到 1092萬元,年均遞增10%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139元,年均遞增8%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5821元,年均增長7% ;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7‰ 以內,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 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新增就業人口3500人;土地、水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文化、衛生、科技、教育、衛生環境等方面都有較大的發展,郝穴鎮經濟走在全縣前列。

縣委領導

縣委

陳愛平,男,漢族,湖北荊門人,生於1963年10月,1981年9月參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黨校研究生,現任江陵縣委書記。
1979.09-1981.07 畢業於荊門師範學校;
1981.09-1992.04 荊州地委辦公室機要科幹部、副科長(期間:1984.09-1987.07湖北廣播電視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學習);
1992.04-1996.03 荊州地(市)委辦公室秘書科科長(期間:1996.08-1998.12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本科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6.03-2000.06 荊州市委辦公室副主任;
2000.06-2004.02 松滋市委副書記(其間,1999.09-2002.07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04.02-2005.11 荊州市人事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
2005.11-2007.06 荊州市綜合招標投標管理委員會中心主任(正縣級);
2007.06-2008.06 荊州市綜合招標投標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2007.09-11參加省委黨校秋季培訓班學習);
2008.06-2009.11 荊州市人事局局長、黨組書記;
2009.11-2011.11 江陵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
2011.11  江陵縣委書記。

政府

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分管縣監察局、審計局。
萬玲玲,女,漢族,生於1980年9月,湖北松滋人,2002年9月參加工作,200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本科學歷,現任江陵縣委常委、副書記、縣長。
1998.09-2002.07 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學習(新聞學);
2002.09-2005.04 松滋市委組織部辦公室、組織科科員、組織科副科長;
2005.04-2006.11 松滋市委組織部組織科副科長(副科,掛職松滋市紙廠河鎮黨委副書記);
2006.11-2007.12 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2007.12-2010.11 共青團荊州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2010.11-2010.12 石首市委常委;
2010.12-2011.09 石首市委常委、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市委統戰部長、市社會主義學校校長、市總工會主席;
2011.09-2011.11 江陵縣委常委、副書記、副縣長、代縣長
2011.11  江陵縣委常委、副書記、縣長

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

負責縣政府常務工作及沿江產業園建設、縣政府機關、縣政府辦公室、外事僑務、財政、發展和改革、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稅務、保險、菸草等工作。
胡成宏,男,漢族,1974年10月出生,湖北松滋人。1995年1月參加工作,199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大學文化,現任中共江陵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
1995.01-1997.03 松滋市博物館工作(期間:1996.09-1998.12湖北大學自修大專漢語言文學專業);
1997.03-1999.04 松滋市文化局工作;
1999.04-2004.10 松滋市委辦公室綜合科科長(期間:2000.09-2003.06湖北大學自修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2004.10-2007.05 荊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科員;
2007.05-2008.10 荊州市委政研室主任科員;
2008.10-2010.11 荊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接待辦副主任;
2010.11-2010.12 江陵縣委常委;
2010.12-2013.01 江陵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2013.01- 江陵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

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總工會主席

汪新華,男,漢族,生於1966年12月,湖北天門人。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9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武漢大學環境科學系環境規劃與管理),現任江陵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總工會主席。
1990.08-1995.01 在荊州地區環境監測站工作;
1995.01-1997.01 荊州市環境科研所工作,任室主任;
1997.01-1999.09 江陵縣環保局副局長;
1999.09-2000.01 荊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
2000.01-2004.02 荊州市環保局荊州開發區分局局長;
2004.02-2007.01 江陵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2007.01-2009.02 江陵縣委常委、統戰部長;
2009.02-2009.11 江陵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統戰部部長;
2009.11-2011.09 江陵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縣直機關工委書記;
2011.09—2011.11 江陵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統戰部長、縣直機關工委書記;
2011.11—— 江陵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總工會主席。

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政法委書記

朱瑞模,男,漢族,生於1964年1月,湖北江陵人。1981年2月參加工作,198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大學文化,現任江陵縣常委、縣委辦主任、政法委書記。
1981.02-1986.02 江陵縣普濟區工作,曾任楊市鄉通訊員、水利工程員、副鄉長、黨委委員;
1986.02-1986.11 普濟區秦家場鄉副鄉長、黨委委員;
1986.11-1987.10 普濟區麻布拐鄉鄉長;
1987.10-1988.05 秦市鄉農辦主任、黨總支書記;
1988.05-1990.10 秦市鄉秦市片、劉剅片黨總支書記;
1990.10-1993.10 秦市鄉副鄉長;
1993.10-1996.02 秦市鄉黨委副書記;
1996.02-2000.02 秦市鄉鄉長、黨委副書記;
2000.02-2003.01 秦市鄉黨委書記;
2003.01-2007.12 江陵縣水利局局長、黨委書記;
2007.12-2008.01 江陵縣水利局局長、黨委書記(副處);
2008.01-2009.11 江陵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書記(副處);
2009.11-2011.11 江陵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2011.11- 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政法委書記。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長

肖業輝,男,漢族,生於1972年2月,湖北監利人,1988年9月參加工作,199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黨校大學學歷,現任江陵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長、縣直機關工委書記。
1985.09-1988.07 監利師範學習;
1988.09-1990.08 湖北電大監師班脫產學習(政史專業)
1990.08-1996.02 監利縣棋盤鄉政府工作;
1996.02-1996.10 監利縣棋盤鄉龍灣管理區主任;
1996.10-1999.08 監利縣委組織部調研科副科長、綜合幹部科副科長(1998.09-2000.12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專業本科學習);
1999.08-2002.12 監利縣委組織部綜合幹部科科長;
2002.12-2005.01 監利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2005.01-2006.12 監利縣程集鎮黨委書記、鎮長(2006年5月至7月省委黨校黨委書記進修班學習);
2006.12-2010.09 監利縣委委員、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2010.09-2011.09 監利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總工會主席;
2011.09-2011.11 江陵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2011.11-2013.01 江陵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縣直機關工委書記
2013.01- 江陵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縣直機關工委書記。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范潔,女,漢族,1985年11月出生,湖北江陵人,2008年7月參加工作,200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文化,現任江陵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2004.09-2008.06 華中農業大學學習;
2008.07-2009.04 灘橋鎮黨政綜合辦公室副主任、團委書記;
2009.04-2010.03 灘橋鎮副鎮長、黨委委員;
2010.03-2011.09 灘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11.09-2011.10 灘橋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2011.10-2011.11 江陵縣委常委,灘橋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2011.11-2013.01 江陵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灘橋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2013.01- 江陵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縣委常委、縣人民武裝部部長

頓德雄,男,漢族,生於1971年2月,湖北江陵人。1987年11月參加工作,198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大學文化,中校軍銜,現任中共江陵縣委常委、人武部部長。
1987.11-1990.09 65集團軍守備4師13團二連三排戰士
1990.09-1993.07 石家莊陸軍學院學員
1993.07-1996.05 65集團軍193師577團二營機槍連排長
1996.05-1999.12 65集團軍193師577團司令部作訓股副連職參謀
1999.12-2001.04 65集團軍193師司令部作訓科正連職參謀
2001.04-2002.07 65集團軍193師577團司令部作訓股股長
2002.07-2003.01 湖北陸軍預備役舟橋團司令部作訓股股長
2003.01-2004.06 湖北省荊州軍分區司令部軍務動員科副營職參謀
2004.06-2005.03 湖北省荊州軍分區司令部作訓科正營職參謀
2005.03-2008.02 湖北省荊州軍分區司令部正營職參謀兼教導隊長
2008.02-2011.03 湖北省荊州軍分區司令部副團職參謀
2011.03-2012.03 湖北省天門市人武部部長
2012.03- 2012.06 湖北省江陵縣人武部部長
2012.07- 中共江陵縣委常委、人武部部長

黃岡荊州鄉鎮(二)

黃岡市和荊州市是湖北兩個重要的城市它們地大物博,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黃岡和荊州的一些鄉鎮吧~

荊州市行政區劃

區縣街道鄉鎮
沙市區

解放路街道| 崇文街街道| 中山路街道| 勝利街街道| 朝陽路街道| 岑河鎮| 觀音壋鎮| 鑼場鎮 | 關沮鄉| 立新鄉| 聯合鄉

荊州區

西城街道 | 東城街道| 城南街道| 紀南鎮| 川店鎮| 馬山鎮| 八嶺山鎮| 李埠鎮| 彌市鎮| 郢城鎮| 太湖農場| 菱湖農場

洪湖市

新堤街道| 濱湖街道 | 螺山鎮| 烏林鎮| 龍口鎮| 燕窩鎮| 灘鎮| 峰口鎮| 曹市鎮 | 府場鎮| 戴家場鎮| 瞿家灣鎮| 沙口鎮 | 萬全鎮| 汊河鎮 | 黃家口鎮| 老灣回族鄉

松滋市

新江口鎮| 南海鎮| 八寶鎮 | 涴市鎮| 老城鎮| 陳店鎮 | 王家橋鎮 | 斯家場鎮| 楊林市鎮| 紙廠河鎮| 街河市鎮| 洈水鎮 | 劉家場鎮| 沙道觀鎮| 萬家鄉| 卸甲坪土家族鄉

石首市

繡林街道 | 筆架山街道 |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 東升鎮 | 高基廟鎮 | 南口鎮 | 高陵鎮 | 團山寺鎮 | 久合垸鄉|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監利縣

容城鎮 | 朱河鎮 | 新溝鎮| 龔場鎮| 周老嘴鎮 | 黃歇口鎮| 汪橋鎮 | 程集鎮 | 分鹽鎮| 毛市鎮| 福田寺鎮| 上車灣鎮| 汴河鎮 | 尺八鎮| 白螺鎮 | 網市鎮| 三洲鎮| 橋市鎮 | 紅城鄉| 棋盤鄉| 柘木鄉| 大垸農場| 荒湖農場

江陵縣

資市鎮| 灘橋鎮| 熊河鎮 | 白馬寺鎮| 沙崗鎮| 普濟鎮 | 郝穴鎮 | 馬家寨鄉| 秦市鄉| 江北農場| 三湖管理區| 六合垸管理區

公安縣

斗湖堤鎮| 埠河鎮| 夾竹園鎮| 閘口鎮| 楊家廠鎮| 麻豪口鎮 | 藕池鎮 | 黃山頭鎮| 孟家溪鎮 | 南平鎮 | 章莊鋪鎮| 獅子口鎮 | 斑竹壋鎮| 毛家港鎮| 甘家廠鄉| 章田寺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