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市鎮

毛市鎮

毛市鎮系四湖河畔最大的一個集鎮,洪排主隔堤橫亘南北,監仙公路、黃觀公路呈十字交叉貫穿全境,隨岳高速公路穿越全鎮9公里,並在境內設有互通,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毛市鎮充分發揮水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響了一場以改造境內湖泊,大力發展水產養殖、種植業的攻堅戰。開發沙湖、么母垸等低湖田面積近3萬畝,珍珠、河蟹、黃鱔、桂花魚、才魚、湘蓮等名特優水產品迅猛發展,年產量7000噸以上,該鎮還是優質糧、優質油生產基地,年產量分別為37000噸和2500噸。毛市鎮豐富的水產資源,蘊藏著極大的開發潛力。

基本信息

簡介

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毛市鎮

面積:135平方千米人口:57323人代碼:421023109

毛市鎮 毛市鎮

全鎮轄3個居委會、 35個村委會:一居、二居、三居、毛家口、光榮、丁家、連福、肖巷、趙港、陳趙、卸市、聯盟、楊灣、柘福、老河、崔吳、玉石、群力、南剅溝、唐堡、海螺、平田、老台、長嶺、姚鋪、雙橋、雙碾、孟河、義興、石碼、鏡台、陳鋪、林長、包鋪、斗湖、甲湖、李家門、上觀廟。鎮政府駐毛家口。

1958年設毛市公社,1960年並柳關公社,1975年析毛市公社為毛市、分鹽、福田3個公社,1984年並毛市、福田公社為毛市區。1987年析毛市區劃出福田建毛市鎮。

特點

該鎮系四湖河畔最大的一個集鎮,洪排主隔堤橫亘南北,監仙公路、黃觀公路呈十字交叉貫穿全境,隨岳高速公路穿越全鎮9公里,並在境內設有互通,水陸交通十分便捷。該鎮充分發揮水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響了一場以改造境內湖泊,大力發展水產養殖、種植業的攻堅戰。近幾年來開發沙湖、么母垸等低湖田面積近3萬畝,珍珠、河蟹、黃鱔、桂花魚、才魚、湘蓮等名特優水產品迅猛發展,年產量7000噸以上,該鎮還是優質糧、優質油生產基地,年產量分別為37000噸和2500噸。該鎮豐富的水產資源,蘊藏著極大的開發潛力。 雙橋村八組也是一個潛力的開發之地。

基本概況

毛市鎮是一座古老的集鎮,始於明朝弘治年間。相傳元朝末年陳友諒與朱元璋相爭失利,敗退時將金甲掩埋於龍虎之地,故稱“埋甲口”,後由諧音變稱毛家口,歷史上,毛家口為商賈雲集之地,逐步發展為古集鎮。解放初,毛家口更名為毛市。

毛市鎮是湖北省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重點鎮,隨岳高速公路及監利連線線穿境而過,省道黃觀公路橫貫東西。轄36個村,總人口6.09萬人。國土面積137.83平方公里。毛市鎮加快推進以城鄉一體化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新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毛市鎮是“中國麵點師之鄉”。

以毛市鎮為代表的“監利麵點師”是湖北省十大勞務輸出品牌。毛市鎮從事麵點製作的經營者和技師2.5萬餘人,遍及各省、市、自治區,以從業人員多、分布面廣、開發品種豐富而聞名全國,麵點產業收入超過10億元。

毛市鎮是“書法之鄉”。

文化底蘊深厚,孕育出了已故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大師王遐舉先生,旅美書法家王軼猛先生,中國林業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慶雲先生。書法人才輩出,成立於2000年的毛市古道風書社,現有會員38人,其中中國書協會員1人,湖北省書協會員19人,荊州市書協理事2名,書法創作在全國及省市書協舉辦的展賽中屢有斬獲,成績斐然,被湖北省書法家協會稱為“古道風現象”。

毛市鎮是“魚米之鄉”。

全鎮耕地面積5667公頃,可利用水面2002公頃。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盛產優質糧和優質水產品,糧食總產量58167噸,水產品總量10940噸。毛市是現代農業優質高產創建示範鎮;沙湖水產品養殖基地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定,獲得《無公害產地認證證書》。

農村改革編輯經過近30年的改革,中國農村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代了計畫經濟,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驗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新經濟體制框架。

年來農村改革的成功經驗,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是深化農村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核心是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改革實踐表明,實行家庭承包經驗制度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的生產決策和物質利益問題,從而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加快了農村勞動力向非產業的轉移。鎮現有勞動力26731人,2008年已轉移勞動力18577人,占勞動力總數的70%。在外出人員中,從事饅頭生意的14990人,占85%,從事服裝加工的2043人,占11%,從事其它行業的1544人,占4%。據市場調查,今年外出從事麵點生意的勞平收入可達到1.9萬元,從事服裝加工的勞平收入為1.5萬元,從事其它行來的勞平收入為1.3萬元。2008年,全鎮打工收入可望實現3.35億元。

推行農村稅費改革,農民得到了直接的好處。稅費改革一開始是規範稅費管理,實行稅費合一,在這個基礎上逐步降低農業稅,到2006年完全取消了農業三稅(農業稅、屠宰稅、農村特產稅)。在這個基礎上,實行增加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包括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購置農機具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這樣一減一補,使農民從中得到了實惠。稅改前的2001年,鎮農民負擔總額為828、24萬元,畝平144元。稅改後的2007年,全鎮負擔總額為448、51 萬元,畝平77、98 元,總額減少379、73萬元,畝平減少66、02元。2004-2008年,鎮5年來的惠農補貼資金共2094萬元,戶平達到1901 元。稅費改革前,因農民負擔過重,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2001年,全鎮棄耕面積達3000畝,糧食總產量跌到43670噸。通過農村稅費改革和實行惠農補貼,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2007年,鎮糧食總產達到49010噸,比2001年增5250噸。

開展農村綜合改革,激發了新農村建設的熱情。近幾年來,鎮按照上級要求,開展了鄉鎮機構改革,行政機關共分流21人,財政所分流17人,水管站分流9人,林業站分流3人。通過精簡人員,減輕了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開展了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鎮從2007年春季開始,除享受“兩免一補”的學生外,其餘中小學生雜費全免,所免除的雜費均由縣財政按學生人數拔付到校。2007年春季共拔雜費與公用經費77.3萬元,秋季共拔付雜費與公用經費86.74萬元。開展了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縣每年拔付鎮的轉移支付資金122.93萬元,及時全額拔付到村,保證了村級的正常運轉。同時,還按農村綜合改革的要求,加強了對中國小、計生、派出所、公路、土管等涉農收費的管理,各涉農收費部門嚴格按標準收費,收費標準以公示牌的形式在各村進行了公示。

第二,充分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依靠農民民眾的力量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農民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主體,也是最富於創造性的力量。改革開放以來,包產到戶和鄉鎮企業,這兩個新事物都是農民的偉大創造,對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民民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了新農村建設。鎮科學規劃,因勢利導,從農民生產生活最緊迫的實際問題入手,切實解決好村莊環境差等突出問題。全鎮已完成通村公路67、2公里,占“十一五”期間通村公路計畫的81%;已建沼氣池2500口,血防改廁2020個;新修聯盟村中心水廠一座,新增安全飲水受益人口2500餘人;修建門前曬場124890平方米,統一製作門前不鏽鋼曬衣架313個,修建花壇446個,垃圾池350口,安裝路燈47盞,栽植風景樹7600株;有線電視復蓋全鎮36個村。

第三,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一直是貫穿中國農村改革的一條主線。在這個過程中,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改革、農產品市場流通體制改革、農村金融和財稅等體制改革,都是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來進行設計和實施的。 第四,根據不同階段農業和農村發展要求,循序漸進地推進農村改革和建設事業。在新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環境下,由於農業和農村發展已與城市經濟、國民經濟的發展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因此,就需要從全局的高度,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解決“三農”問題。

取得成績編輯發展傳統支柱產業

現代農業向前邁進。鎮按照“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推廣新品種,引進新模式,推廣新技術,建設新基地,加快了現代農業的發展。一是大力實施優質稻米產業工程,在聯盟、趙港建立高檔優質有機稻“鄂中5號”示範樣榜2000畝。通過試驗對比,每公斤市場價提高0.25元。二是全力引進推廣稻田高效種養模式,疊加挖潛,最大限度提高單位面積效益。已發展稻蝦連作面積16200畝(含蝦蟹套養3000畝),畝可增效2000元,已發展稻鴨共育面積3000畝,育鴨3500隻,畝產無公害稻穀500公斤以上。三是強力推進溫氏養雞,建立了溫氏陳趙小區養殖基地,已發展溫氏養戶98戶,養殖規模每批次54萬隻,年出籠肉雞189萬隻,養殖純收入310萬元。四是著力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在聯盟等8個村啟動了測土配方項目,取土樣80個,同時承擔了國家3414省測土配方肥效對比試驗示範項目,建立了4戶5畝面積的長期觀測點。五是加大水產開發力度,加快創建水產大鎮步伐。通過精心組織,廣泛動員,採取政府引導連片開發,農戶自主分散開發等形式,共開發回形漁池16200畝,精養漁池2000畝。六是實施“陽光工程”,與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攜手,成功召開了二屆麵點技術交流大會,著力打造毛市饅頭品牌。2008年,全鎮外出務工人員已達17987人,預計全年勞務收入將突破3個億。七是組織抗災救災,面對洪澇災害,上下協調,科學調度,成功抵禦了91年特大內澇和98、99秭妹洪水,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帶來的損失。

實施“工業興鎮”戰略

招商引資步伐加快。鎮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工業興縣,開放強縣”的指導思想,認真實施工業興鎮戰略,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2007年,已正式簽約項目1個,正在洽談的項目2個。已簽約引進的微生物肥料廠,投資規模350萬元,年可產微生物肥1萬噸,年總產值800萬元,年利稅50萬元,該項目已於7月初投入生產。正在洽談的耐火材料廠,投資規模300萬元,年總產值2000萬元。天然氣汽車改裝廠,投資規模300萬元,年總產值1000萬元。

加大鎮村建管力度,環境面貌得到改善。一是新村大道前期工作已全面啟動,土地徵用補償有條不紊地正在落實。二是加強建設路中心花台綠化帶管護,補苗、除草、澆水,共投資達5萬元。三是對文昌閣路進行改造,已修建水泥路面1.2公里,投入資金27.4萬元。四是加強對城區髒、亂、差治理,整治了城區亂搭亂建,占道經營的行為,實行了垃圾清掃路面拍賣、招標、競爭上崗,做到了垃圾日產日清日運,加大了對垃圾中轉站和垃圾處理場建設的投入,加強了對集貿市場的管理。五是加大對通村公路建設的投入,2007年,已完成光榮、楊灣、肖巷、群力、李家門、上觀廟、姚鋪等7條線,13.3公里通村公路建設任務,到目前為止,全鎮新修通村公路已達67、2公里。六是實施“一建三改”,已建沼氣池2500口,血防改廁2020個。七是推進改水工程,已修建聯盟村中心水廠一座,安全飲水受益人口2500人。八是加強新農村試點村基礎建設,已修建門前曬場124890平方,統一製作門前不鏽鋼曬衣架313個,修建花壇446個,垃圾池350口,安裝路燈47盞,栽植樟樹7600株,舊房翻新18戶。 計生工作

落實人口基本國策,計生工作進一步加強。一是把“三查四術”作為計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鎮三查率穩定在96.5%;當年環扎及時率在75%以上。二是下大力整治出生性別比,加大了對“兩非案件”的查處力度,對柘福等村5起“兩非”案件,成立專班,組織調查,現已全部查明,並依法進行了嚴肅處理。三是全面整治生育環境和生育秩序,加大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四是加強基層基礎建設,計生各項資料進一步完善規範。

加強重點項目管理,毛市鎮 毛市鎮各項工程進展順利。一是加強隨岳南高速公路及連線線建設協調,完成了“三改”工程,改溝12處,土方25000方,改路8處,長3公里,土方12000方,所涉村水系得到恢復和升級;完成了臨時用地徵用,新徵用地80餘畝;及時調處矛盾糾紛,保證了施工的順利進行;拆除連線線紅線內房屋35棟,其中樓房20棟,作好了連線線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二是加強農業綜合開發管理,已完成渠道疏挖62條,長42.2公里,土方25.2萬方;新建機車橋15座;新建提水灌站3座;維修橋涵閘30處;新修涵洞節制斗門74處;硬化灌渠12條,4.8公里;平整土地150畝;新修晴雨公路6條,9.1公里,以上項目共投入資金330萬元。三是加強毛市電排橋建設協調,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實施,大橋於10月1日竣工通車。

強化綜治管理工作

社會更加穩定和諧。一是進一步加大嚴打整治力度,以春季嚴打及打擊百日會戰為契機,嚴厲打擊違法犯罪。連續攻克2.05老河案、上觀廟村重傷河南商人案、欣欣旅社尋釁滋事案,正月初八衝擊政府毀財案,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2起,打擊處理6人,其中逮捕6人,治安拘留9人,極大的震懾了違法犯罪。二是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成立了治安聯防隊,加強了對毛福公路,重點工程、重點單位的治安巡邏,現場調解糾紛30餘起,有力地維護了治安穩定。三是加強監督管理,開展了摸底調查,落實了“四包一”包保責任人,簽訂了責任狀,確保實現了“三個為零”“五個不發生”的目標。四是深入開展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強了普法宣傳,組織了法律知識講座,為全鎮公民解答法律諮詢200餘人次。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幹部面貌煥然一新。一是紮實開展了幹部思想作風建設。根據縣委的統一部署安排,鎮幹部思想作風建設分階段按步驟紮實穩妥推進,在學習動員階段,鎮制定了實施方案,召開了動員大會,組織全鎮廣大幹部開展了學習討論,撰寫了學習心得。在自我檢查、自評互評和制訂整改兩個階段,通過召開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村黨支部組織生活會和機關幹部座談會,對照“八不問題”、“四不”現象,深刻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從思想上分析原因,剖析根源,並認真制訂了整改措施。通過這次幹部思想作風建設,鎮普遍存在的幹部“不守城”、會紀會風不正、工作作風飄浮等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二是加強了對後進村黨支部的整頓,基層班子通過調整充實,戰鬥力進一步增強。三是高標準建設了黨員活動陣地,卸市等5個村的黨員活動室和黨員電教室達到了規範化的要求。

三個文明齊抓共管

各項工作有新的起色。一是加強了財務管理,對農村財務進行了全面清理審計,進一步完善了財務制度。二是加強了教育工作,按要求落實了新保障機制核算點,制定了農村國小寄宿制方案,狠抓了常規教育管理,教學質量穩步上升,中考考入重點高中的有2人進入前50名,遠程教育在縣局獲獎,全面準備了兩基迎國檢工作,並順利過關。三是加強了紀檢、信訪工作,對違法生育的4名黨員和在計生工作中失職的2名支部書記進行了查處;對11起信訪件進行了調解處理,由於處理及時,未出現越級上訪的事件。四是加強了菸草工作,通過進一步整治市場,強化服務、捲菸銷售繼續排名全縣前列。五是加強了民政工作,城鎮低保、農村特困救助、優撫安置,五保供養、殯葬工作等按要求落到了實處。六是加強了安全生產,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層層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加大安全生產硬體建設投入,投資28萬元,新修了7個渡口碼頭,是全縣渡口碼頭唯一達標的鄉鎮,渡口改造榮獲全縣先進單位稱號;開展了安全生產例行檢查,重點對水上安全進行了拉網式排查。七是加強了武裝工作,完成了縣下達的空十五軍步兵1連預編任務,組建了40人的應急獨立排,組建了80人的民兵防汛突擊隊,圓滿完成了每年冬季徵兵工作任務。

科學規劃,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2008年3月,毛市鎮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列入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該鎮全面落實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加快推進步伐,農村生態環境,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實施鄉村清潔與循環利用工程,狠抓綠色家園,民生基礎工程建設。按照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總體規劃實施綱要,2008—2009年,毛市鎮規劃土地整體73000畝,新修通過進組公路76條;疏挖溝渠98條;花毛公路河襯砌護坡11.5公里;新建生產橋67處;維修生產橋23處;新建涵閘斗門114處;維修涵閘斗門24處;新建泵站13處;實施“一建三改”3522戶;修建曬場353695平方米;修建垃圾池1879口,安裝路燈2632盞;栽植風景樹30540株;修建村級文體活動場所36處,項目總投資2.74億元。 毛市鎮將通過建設,達到生產條件明顯改善,村鎮面貌明顯改觀,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基層組織明顯加強,經濟發展明顯加速。努力將毛市打造成為江漢平原一顆耀眼的明珠。

毛市鎮領導分工

舒漢邦同志主持鎮委、鎮人大全面工作,包卸市片;

石團方同志協助舒漢邦同志主持鎮委工作,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包姚鋪片;

張曉望同志主管農業、農村工作(糧、棉、油、多種經營、農技、畜牧、林業、農機、水利、血防、農村水改、農業綜合開發)、農民負擔、農村財務管理、新農村建設工作,包新河片;

曾唯同志主管黨群(紀檢、組織、宣傳、政協、統戰、政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會、共青團、婦聯、信訪、工商聯)、廣播電視、郵政、教育、衛生、文化、體育、武裝、預備役、工業企業、招商引資、交通工作,包南剅片;

任家斌同志主管財經財貿(計畫、統計、物價)、農村合作醫療、民政、農民負擔、農村財務管理、鎮級財源基地建設、機關工作,包沙湖水產實業公司、包姚鋪片;

張 潮同志主管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包卸市片;

楊勤峰同志主管武裝、預備役、城建、城管、發展大道建設工作,包城建片;

張慶義同志主管組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戰、工商聯工作,包南剅片;

汪華峰同志主管政法、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維穩工作,包卸市片;

莊小紅同志分管招商引資工作,包卸市片;

吳先喜同志分管交通工作,包新河片;

冉秀文同志分管工業企業、招商引資工作,包南剅片;

王翔同志分管宣傳、廣播電視、郵政、電信、文化、體育、國土資源、房產、連線線規劃工作,包新河片;

廖傳威同志分管菸草、黨政綜合辦公室工作,包姚鋪片;

朱元林同志分管糧棉油、農技、農業綜合開發、新農村建設、土地平整工作,包南剅片;

戴前龍同志分管老乾工作,包城建片;

吳緒清同志分管多種經營(水產、林業、畜牧)工作,包沙湖水產實業公司、包南剅片;

曹必春同志分管水利、電力、血防、環境保護工作,包新河片;

何克錄同志分管政協、教育、衛生、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包姚鋪片;

冉陽華同志分管婦聯、共青團、便民服務中心工作,包新河片;

盧聖新同志分管交通工作,包新河片;

冉幼洋同志協助舒漢邦同志主持鎮人大工作,分管計畫生育工作,包卸市片;

冉幼武同志協助抓農業生產、農技推廣和農村水改工作,包新河 片;

楊邦勝同志協助城建城管工作和發展大道建設,包城建片。

荊州市行政區劃

區縣街道鄉鎮
沙市區

解放路街道| 崇文街街道| 中山路街道| 勝利街街道| 朝陽路街道| 岑河鎮| 觀音壋鎮| 鑼場鎮 | 關沮鄉| 立新鄉| 聯合鄉

荊州區

西城街道 | 東城街道| 城南街道| 紀南鎮| 川店鎮| 馬山鎮| 八嶺山鎮| 李埠鎮| 彌市鎮| 郢城鎮| 太湖農場| 菱湖農場

洪湖市

新堤街道| 濱湖街道 | 螺山鎮| 烏林鎮| 龍口鎮| 燕窩鎮| 灘鎮| 峰口鎮| 曹市鎮 | 府場鎮| 戴家場鎮| 瞿家灣鎮| 沙口鎮 | 萬全鎮| 汊河鎮 | 黃家口鎮| 老灣回族鄉

松滋市

新江口鎮| 南海鎮| 八寶鎮 | 涴市鎮| 老城鎮| 陳店鎮 | 王家橋鎮 | 斯家場鎮| 楊林市鎮| 紙廠河鎮| 街河市鎮| 洈水鎮 | 劉家場鎮| 沙道觀鎮| 萬家鄉| 卸甲坪土家族鄉

石首市

繡林街道 | 筆架山街道 |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 東升鎮 | 高基廟鎮 | 南口鎮 | 高陵鎮 | 團山寺鎮 | 久合垸鄉|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監利縣

容城鎮 | 朱河鎮 | 新溝鎮| 龔場鎮| 周老嘴鎮 | 黃歇口鎮| 汪橋鎮 | 程集鎮 | 分鹽鎮| 毛市鎮| 福田寺鎮| 上車灣鎮| 汴河鎮 | 尺八鎮| 白螺鎮 | 網市鎮| 三洲鎮| 橋市鎮 | 紅城鄉| 棋盤鄉| 柘木鄉| 大垸農場| 荒湖農場

江陵縣

資市鎮| 灘橋鎮| 熊河鎮 | 白馬寺鎮| 沙崗鎮| 普濟鎮 | 郝穴鎮 | 馬家寨鄉| 秦市鄉| 江北農場| 三湖管理區| 六合垸管理區

公安縣

斗湖堤鎮| 埠河鎮| 夾竹園鎮| 閘口鎮| 楊家廠鎮| 麻豪口鎮 | 藕池鎮 | 黃山頭鎮| 孟家溪鎮 | 南平鎮 | 章莊鋪鎮| 獅子口鎮 | 斑竹壋鎮| 毛家港鎮| 甘家廠鄉| 章田寺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