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山鎮

螺山鎮

洪湖市螺山鎮地處兩省(湖北、湖南)四縣、市、區(洪湖、監利、臨湘、雲溪)交界處,是洪湖的南大門,省際口子鎮,國土面積83.2平方公里,總人口3.8萬人,其中鎮區面積3.6平方公里。螺山地理條件十分優越,南倚浩浩長江,北濱百里洪湖,東挽洪湖市區,西接隨岳高速公路,省道沙洪公路橫貫全鎮,螺(山)儒(溪)汽渡溝通大江南北,螺山船閘貫通長江洪湖。

基本信息

鄉鎮概述

螺山鎮螺山鎮領導視察
螺山鎮轄2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新街、老街、螺山、龍潭、界牌、中原、雙龍、花園、新聯、袁家灣、重陽樹、伍家窯、朱家峰、皇堤宮、顏家咀、復糧洲、丁山廟、鐵牛。螺山鎮鎮政府駐螺山。

洪湖市螺山鎮地處兩省(湖北、湖南)四縣、市、區(洪湖、監利、臨湘、雲溪)交界處,是洪湖的南大門,省際口子鎮,國土面積83.2平方公里,總人口3.8萬人,其中鎮區面積3.6平方公里。2006年,全鎮完成地區總值1.86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176萬元,農業總產值1.3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2989元。螺山地理條件十分優越,南倚浩浩長江,北濱百里洪湖,東挽洪湖市區,西接隨岳高速公路,省道沙洪公路橫貫全鎮,螺(山)儒(溪)汽渡溝通大江南北,螺山船閘貫通長江洪湖

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成效顯著。一是鎮區面貌煥然一新。螺山鎮多方籌資150多萬元,加強對鎮區的環境整治和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重修全長1.3公里的濱江路,工程進展順利。螺山鎮還籌資15萬元對鎮區下水道,鎮區街道路面破損地段進行了全面翻修。同時籌資10萬元,對鎮自來水廠設備進行了更新維修,保證了居民安全及時用水。二是新農村建設起步良好。螺山鎮16個村都建立了村級候車棚,都修建了通湖水泥路,水泥路覆蓋率達90%。以中原村為試點村的新農村已初顯雛形,目前該村初步實現“一建三改”,建沼氣池300口,改廁90個,改灶100個,改圈90個,建垃圾池9口,村里水泥路實現了戶戶通,全部安裝了路燈。同時,復糧洲、花園、伍家窯等村在村莊規劃、環境整治上都取得明顯成效。螺山鎮已有10個村的村莊規劃編製得到市認可。三是科技文化、衛生電視電信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兩免一補”政策,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提高辦學水平。認真落實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農村民眾參合率達70%,螺山鎮農村醫療合作點鎮衛生院設備齊全,有醫師20多人,病床40多個,有線電視農村入戶率達50%,電話裝機2800部。
螺山鎮萬畝稻蝦連作基地位於螺山鎮沿湖地區,以重陽樹村為核心,輻射袁家灣、伍家窯、朱峰、皇堤等村,總面積10800畝,其中重陽樹村4000畝,袁家灣村2000畝,伍家窯村1500畝,朱峰村1900畝,皇堤村1400畝。基地採取稻蝦連作模式,農忙時期(5月至9月)種植水稻,農閒時期(10月至第二年4月)養殖淡水小龍蝦,基地核心區4000畝農閒時期承包給武漢輕雲商貿有限公司,承包費每畝150元;其餘6800畝由農戶自由組合養殖。龍蝦養殖形勢喜人,畝產400斤左右,按市場均價6元計算,畝毛收入2000元,純收1000元左右,螺山鎮增收近1000萬元。

工業農業

螺山鎮螺山鎮廠房
農業經濟特色顯著。螺山鎮農業經濟初步形成了農、林、水產三大板塊。目前有傳統的菊花黃豆1萬畝,引進的南京大棚蘆蒿5000畝,特色蔬菜8000畝;2萬畝民營化林地成為螺山新的景觀;水產業已形成沿湖水產養殖帶,有稻蝦連作基地2萬畝,螃蟹養殖1.5萬畝,淡水小龍蝦等水產養殖品十分豐富,僅上半年,售出淡水小龍蝦500多萬斤,實現產值近3000萬元,產品遠銷上海、江浙等地,螺山龍蝦聲名鵲起,深受消費者歡迎。

工業及民營經濟方興未艾。一是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目前有民營企業28家,個體工商戶200多戶;二是重點工業企業發展勢頭較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一家增長到兩家,天倫紡織有限公司目前年產棉紗1.5萬綻,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00萬元,利稅6萬元。森山木業在我市木材加工企業中一枝獨秀,產品深受顧客好評,沒有發生一起因板材質量問題而受到顧客投訴的事,這在同行業中是很少見的,目前該公司日加工多層膠合夾板8000多張,來勢很好。洪澤調味有限公司年產豆辨醬20萬桶,實現銷售收入300多萬元,該公司生產的豆辨醬在福建等地深受歡迎全。鎮委、鎮政府大力培育發展的螺山砂石、藍焰氣站、珍珠養殖等民營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螺山鎮民營經濟已從小打小鬧,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為螺山鎮工業經濟發展注入一股新鮮的力量。
螺山鎮位於洪湖西南方,南靠長江、北倚洪湖,水陸交通便利,是洪湖市的水產強鎮。螺山鎮現有國地面積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7萬畝,其中水產面積4.8萬畝,2006年農業總產值1.82億元,水產產值1.5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5%。螺山鎮地處洪湖岸邊,擁有低湖田4萬多畝,其中低洼稻田2萬多畝,魚池2萬多畝。2005年以前,大部分稻田只種植一季中稻,長時間導致資源利用率低,農民經濟收入不高。針對這種狀況,螺山鎮鎮委、鎮政府通過多次市場調查、考察,決定利用本地餌料豐富,野生龍蝦繁殖快等自然優勢,大面積發展稻蝦連作和蓮蝦套養等模式。2005年引導示範面積1000畝,畝平純收入1000多元。2006年,螺山鎮鎮委、鎮政府將其確定為重點推廣模式,當年發展小龍蝦養殖1萬畝,當年實現銷售收入3000多萬元,畝平增收2200多元。

鄉鎮建設

螺山鎮螺山鎮技術指導
面對農村水利投入萎縮,農田水利建設出現滑坡的局面,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鎮不等不靠,迎難而上,充分發揮各級組織的作用,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掀起了以溝河疏浚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建設高潮

洪湖市螺山鎮處於長江、洪湖夾縫之中,地形窄長。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地下水位偏高,地勢高差大,往往是雨大就需排澇,久晴又需抗旱。加之螺山鎮是獨立水系,基本得不到國家大型泵站的灌排效益。螺山鎮現有的5處骨乾泵站都建於20世紀70年代,19台機組中大多數已到規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嚴重,效益衰減。螺山鎮南北貫通的3條大渠,東西而向的40多條主溝從未進行過徹底清淤。儘管每年投入10萬元清除主渠雜草,效果卻很不理想。少數溝渠已淤塞到幾乎與農田一樣高,致使水灌不進又排不出。此外,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現在同一地段、同等生產條件下,既有種糧食、種蔬菜、種棉花的,又有養魚、養鱔、養蟹的,用排水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用排水矛盾時有發生。農水建設的滯後,嚴重製約著農業生產的發展。

農田水利建設的嚴峻現實,迫使螺山鎮必須有所創新,有所作為。為徹底扭轉水利建設的被動局面,螺山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統一思想,發動民眾。鎮政府制定出台了水利建設工作規劃,並以公告形式印發全鎮。在確定河溝疏浚、設備更新的重點和範圍時,又廣泛徵求村幹部和農民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水利建設的規劃與實施決策,營造出人人謀水利、想水利、積極投身搞水利的良好氛圍。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後,鎮、村兩級可支配財力銳減,而有限的“一事一議”籌資又基本用於鄉村公路、水改等建設,資金不足成為制約水利建設的主要因素。對此,螺山鎮調整思路,廣開渠道,初步建立起國家、集體、個人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一是爭取政策投入一點。螺山鎮通過爭取國家小農水建設項目獲得資金8萬餘元。二是集體投入一點。螺山鎮鎮裡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的溝渠工程,由相關村根據受益面積從村級集體提留中平攤建設資金。三是受益農民負擔一點。如丁山廟村通過召開黨員、民眾大會,採取受益農戶負擔30%,村集體負擔70%的方式籌資6萬元,用4個月的時間,對“三溝”進行了徹底疏浚。四是尋求社會贊助一點。中原村通過向本村在外的老闆、成功人士尋求贊助,籌集農建資金10萬元。五是幹部籌墊一點。如顏嘴村通過召開民眾代表大會,由村幹部先行墊資,然後從來年村集體發包收入中償還,支部書記單岳雲墊資2萬元,其餘幹部各承擔8000元。為確保工程質量,螺山鎮還成立了工作專班,明確主要溝渠工程由水利服務中心牽頭,從工程設計、項目施工到檢查驗收一包到底,做到一溝一人,專人負責。對村級工程項目,專門成立了業主委員會負責牽頭,並由包村幹部與之共同監督,組織實施,從而確保了農建工程的有序進行。

通過大力開展以溝河疏浚為重點的農水建設,螺山鎮的水系設計功能得到恢復,實現了“溝河通暢、排灌兼顧、管理有序”的目標,有效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鐵牛片的6村公路河是一條抗旱河,全長六公里。原來河水從新聯村起到最後流入雙龍村需兩天兩夜,通過疏浚和改造河道後,現在只需2小時。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洪湖市螺山鎮還結合實際情況,對一些地方的節制閘進行了位置調整,使爭溝爭水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同時,一些農村黨支部通過興修水利,為民辦實事,受到了民眾的好評,樹立了威信。如重陽樹村前一屆班子軟弱渙散,無所作為,民眾長年上訪不斷。新班子上任後,從興修水利入手,搞水改,修公路,不斷興辦公益事業,得到了民眾的擁護。螺山鎮通過魚池公開發包,增加了近20萬元的村級收入。

特色產業

螺山鎮螺山鎮研討會
小龍蝦養殖形成規模,關鍵環節是苗種的供給能否得到保障。螺山鎮政府和輕雲公司以每畝600元的價格租賃低湖田2000畝囤養小龍蝦種,截止目前已囤積小龍蝦種40萬公斤,可大大緩解小龍蝦苗種不足的問題,為全鎮龍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
為使小龍蝦養殖效益得到最大發揮,螺山鎮指導養蝦民眾成立了螺山鎮淡水小龍蝦養殖協會,重點解決龍蝦在養殖、銷售、發展中的問題,切實抓好龍蝦養殖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提高龍蝦養殖的經濟效益,通過協會提高農戶應對市場能力,提高農戶養殖技術,該協會已發展會員618戶。通過現已湧現出的一批專業從事龍蝦收購、銷售的龍蝦經紀人,積極引導他們自由組合,搞活流通,提高小龍蝦養殖的經濟效益。據不完全統計,全鎮現有近200名龍蝦經紀人,這些經紀人在螺山鎮所有村都建立了收購點,隨時隨地敞開收購,當場結算現金,不僅方便了養殖戶,而且解除了養殖戶外銷困難的後顧之憂。目前,全鎮每日收購龍蝦達10噸,收購的這些商品蝦一部分銷往武漢、南京、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另一部分則銷售給德炎水產等本地加工企業進行深加工。
鎮委、鎮政府已將蝦稻連作、蓮蝦共生和池塘養蝦模式作為螺山鎮重點推廣的養殖模式,並將龍蝦養殖作為龍頭產業大力發展,做大做強。鎮委、鎮政府為保證全鎮3萬畝養蝦麵積的落實,將所有適宜蝦稻連作模式的稻田全部登記造冊,以村為單位分片管理,將所有能進行蝦稻連作模式的稻田全部開發出來,推廣小龍蝦養殖。組織各村支部書記到外地學習觀摩,組織全鎮養蝦民眾1000多人次到重陽樹村基地參觀學習。通過參觀、學習,增強了廣大幹部民眾的信心。同時政府在技術指導、信用貸款、信息服務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對養殖龍蝦戶優先貸款。目前,該鎮已組織2000多人次進行了技術培訓,已為500多戶養蝦農戶申請到貸款扶持。採取蝦稻連作模式產出的龍蝦個體大,無污染,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青睞.。鎮委、鎮政府積極向上級部門申報、註冊商標,經工商部門核定註冊登記的《洪湖市重陽樹原生態淡水小龍蝦》重陽樹商標已在網站公布,湖北電視台、荊州電視台、 《荊州日報》等新聞媒體也多次進行了報導。

文化名人

王柏心,字子壽,號螺州,1779年出生於螺山(舊屬監利縣)一書香門弟。其曾祖父王秉道,1765年中湖北副榜。祖父王文模,邑癢生。父王為典博覽群書,於諸史研究尤詳,為清廷奉直大夫。王柏心自幼隨父讀書,聰穎過人,過目不忘。後入高等學堂深造,潛心研究經史,著有《樞言十七篇》,為邑癢生。
王柏心於1843年中舉,次年中進士,授行部主事。他樂於窮經,無意仕途,任職一年,即以“家有老母,無人奉養”為辭,告養乞歸。返里後,主持“荊南書院”,一面講學一面著書立說。對治理江河頗有研究。所著《導江三議》一書,就是他的治水思想和治江策略的集中論述。他治水以大禹為師,主張疏導,“因其已導者而導之”。他在《導江三議》一書中寫道:“昔者治江,以疏導之法,多留穴口,因而水患小,後之治江,則主要以設堤防水,因而江患隨之頻生”。在書中他還提出了治理荊江的具體措施,主要拓寬虎渡河口,利用湖北的公安、石首和湖南的澧縣、安鄉等縣的水道,導江水流入洞庭的,與王柏習早所的論述頗相吻合。

黃岡荊州鄉鎮(一)

黃岡市和荊州市是湖北兩個重要的城市它們地大物博,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黃岡和荊州的一些鄉鎮吧~

荊州市行政區劃

區縣街道鄉鎮
沙市區

解放路街道| 崇文街街道| 中山路街道| 勝利街街道| 朝陽路街道| 岑河鎮| 觀音壋鎮| 鑼場鎮 | 關沮鄉| 立新鄉| 聯合鄉

荊州區

西城街道 | 東城街道| 城南街道| 紀南鎮| 川店鎮| 馬山鎮| 八嶺山鎮| 李埠鎮| 彌市鎮| 郢城鎮| 太湖農場| 菱湖農場

洪湖市

新堤街道| 濱湖街道 | 螺山鎮| 烏林鎮| 龍口鎮| 燕窩鎮| 灘鎮| 峰口鎮| 曹市鎮 | 府場鎮| 戴家場鎮| 瞿家灣鎮| 沙口鎮 | 萬全鎮| 汊河鎮 | 黃家口鎮| 老灣回族鄉

松滋市

新江口鎮| 南海鎮| 八寶鎮 | 涴市鎮| 老城鎮| 陳店鎮 | 王家橋鎮 | 斯家場鎮| 楊林市鎮| 紙廠河鎮| 街河市鎮| 洈水鎮 | 劉家場鎮| 沙道觀鎮| 萬家鄉| 卸甲坪土家族鄉

石首市

繡林街道 | 筆架山街道 |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 東升鎮 | 高基廟鎮 | 南口鎮 | 高陵鎮 | 團山寺鎮 | 久合垸鄉|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監利縣

容城鎮 | 朱河鎮 | 新溝鎮| 龔場鎮| 周老嘴鎮 | 黃歇口鎮| 汪橋鎮 | 程集鎮 | 分鹽鎮| 毛市鎮| 福田寺鎮| 上車灣鎮| 汴河鎮 | 尺八鎮| 白螺鎮 | 網市鎮| 三洲鎮| 橋市鎮 | 紅城鄉| 棋盤鄉| 柘木鄉| 大垸農場| 荒湖農場

江陵縣

資市鎮| 灘橋鎮| 熊河鎮 | 白馬寺鎮| 沙崗鎮| 普濟鎮 | 郝穴鎮 | 馬家寨鄉| 秦市鄉| 江北農場| 三湖管理區| 六合垸管理區

公安縣

斗湖堤鎮| 埠河鎮| 夾竹園鎮| 閘口鎮| 楊家廠鎮| 麻豪口鎮 | 藕池鎮 | 黃山頭鎮| 孟家溪鎮 | 南平鎮 | 章莊鋪鎮| 獅子口鎮 | 斑竹壋鎮| 毛家港鎮| 甘家廠鄉| 章田寺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