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店鎮

川店鎮

川店鎮地處荊州、荊門、宜昌三市交界,位於荊州古城西北30公里處,總面積164平方公里,轄22個村和1個居委會,184個村民小組,共11728戶,戶籍人口3.7萬(移民1487人),其中農業人口29267人,非農業人口7609人。這裡人文景觀奇特,享譽三楚。三國遺址、越王勾踐劍、虎座鳥架鼓就是川店悠遠而深淵的歷史文化見證。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川店鎮 川店鎮

川店鎮位於東經120°,北緯30°30′,海拔高程68m,屬大陸性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5℃,最低氣溫—10℃,最高氣溫39℃,年日照天數260天左右,無霜期260天左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最大風力6—7級。川店鎮屬丘陵地帶,地位江漢平原西側邊緣的當陽、荊門、荊州三市交界處。全鎮版圖面積164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近年來,川店的政治、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自1995年以來,連續三次被省政府授予“楚天明星杯鄉鎮”,2000年被荊州市授予“小城鎮明星杯”稱號;2002年被納入全省重點中心鎮;2004年被國家六部委命名為全國重點鎮;2005年榮獲“全國文明鄉鎮創建先進集體”,並被團中央指定為農村團建工作聯繫點。同時,川店鎮紫荊村、張場村、雙店村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示範村”。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5.4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2億元,上繳工商稅收3000萬元。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推動了村鎮建設的快速發展,村鎮面貌煥然一新。集鎮內文化、教育、衛生、體育、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及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為川店人民創造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歷史沿革

1958年隸屬馬山公社,1975年設川店公社,1984年改為川店區,1987年建鎮。1997年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

行政轄區

川店鎮鎮轄1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川店、山界、應市、高店、雲南、川店、雙龍、丫橋、宗北、龍山、望山、雙宗、雙店、藤店、孔橋、雙台、李場、雙堰、古松、松元、玉蘭、太陽。鎮政府駐川店。

一、內設機構1、黨政辦公室:

負責承辦黨委、政府的各項日常工作,宣傳上級各項方針、政策、法規,檢查督促各部門隊上級方針、政策、法規、法令的貫徹落實,協助人大、政協各項事務,承辦紀檢、組織、計畫、審計、統計、體制、婦聯、共青團、老乾、信訪、工會、工商聯、宣傳、政法、統戰、人武、編制、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等各項工作。

2、經濟發展辦公室:

研究制定和組織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村鎮工業、商貿、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規劃,指導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結構調整、農產品加工和銷售、農業生產和村鎮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協調財政、工商、稅務、物價、金融、技術監督、郵電、交通、電力、商業、供銷、糧食和涉農部門的各項事項。

3、社會事務辦公室: 研究制定並組織實施村鎮建設和社會公共公益事業的發展規劃、中長期人口和年度人口計畫,負責轄區內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計畫生育工作,協調土地、城建、環保、民政、科教文衛、文物保護、公檢法司等部門的工作事項。

二、領導分工

王厚強(鎮黨委書記、鎮人大主席):主持鎮委全面工作,主持鎮人大工作。

劉 芬(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協助書記主持全面工作,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管工農業、招商引資;分管財貿、計畫、物價、統計、合作基金會資金清收、勞動和社會保障、菸草、信訪維穩。

周義平(鎮黨委副書記):分管大農業、農村政策、農民負擔、農村財務、新農村建設、農村環境整治、以錢養事等工作;分管機關財務、機關、辦公室工作;聯繫政協工作。

劉心波(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分管工企業、招商引資、安全生產、交通、電力、郵政通訊、文物保護、政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佳化環境等工作;主持鎮紀委工作;聯繫人大工作。

向瑞震(鎮黨委副書記):分管黨群、組織、宣傳工作。

成觀武(鎮黨委委員):分管城建、土地、科技、教育、文化、旅遊等工作。

龔家文(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工企業、招商引資。

張華萍(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計畫生育、衛生、血防、合作醫療、民政、移民工作。

金 劍(鎮黨委委員):分管組織、宣傳、延研會、統戰、人事、老乾工作。

葉家平(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分管武裝、工會、共青團、婦聯、信訪維穩、安全生產;協管工企業。

李 艷(副鎮長):分管農業、水利、林業、畜牧工作。

劉清喜(川店政協聯絡處組長):主持政協聯絡處工作;主持工會、老乾工作。

郭 雄:(鎮人大副主席):主持鎮人大主席團常務工作,負責關工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

三、辦公地址、聯繫方式辦公地址:荊州市荊州區川店鎮渠北路1號

基礎設施

川店鎮 川店鎮

1、鎮內建有2個居委會小區和1個移民小區。共有居住戶189戶,給排水、綠地等基礎設施基本健全。小區小設居民小組和十戶聯防組,管理制度健全。

2、建成區內建有三縱五橫八條街道,並且全部水泥路面硬化,排水管道覆蓋95%。

3、鎮區內居民建房都實行統一建房,沒有零星房基地建房。

4、鎮區內建有荊川路示範街,街道兩旁房屋經過統一設計,並按照美化荊川路標準進行建設。街道供水、排水、電力、電纜線入池,人行道兩旁得到感化鋪裝,交通標誌清晰明確。

5、村鎮道路網路已經形成,交通便利。村鎮公路分別與207、318、漢宜省道、宜黃高速公路併網。呈東西走向的主幹道荊川路全長20公里,近幾年來,川店鎮村鎮公路改造升級達90%。鎮區共有道路面積15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9.5平方米。

6、鎮區建有文化廣場、一河兩岸等遊樂景點,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集文化、娛樂、休閒於一體。

環衛綠化

1、鎮區建有大小綠化帶長6000米,花壇20個。鎮區總綠化面積15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9.5%。

2、設立了專門綠化管理機構,即園林綠化管理所,負責區內綠化管理,做到分工負責、責任到人。同時還編制了綠化體系規劃,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

川店鎮 川店鎮

3、鎮主幹道各條街道按照一路一村、一地一景的綠化標準栽植綠化樹種。主幹道荊川路以香樟為主;渠北路以法國冬青為主;渠南路以紅葉李為主;桑樹街以景烈白蘭為主。主次街道綠樹成蔭,無殘缺斷株。

4、鎮區垃圾均實行填埋制,垃圾處理率達90%以上。生活污水經過下水道排入龍山排水渠,而後被利用灌溉農田,污水處理達50%。

5、鎮區主次街道都安裝了路燈,共有路燈80盞。

6、現有環衛機構環境衛生管理所,實行了每日清掃四遍,做到全天保潔。環衛所配有垃圾清運車,建有15個垃圾池和10個環衛桶。

7、工商集貿市場、川店小商品市場營業區經營秩序井然,無亂擺亂放、無占道經營、無門店延伸現象,保持了整潔的文明集鎮形象。

發展概況

川店的政治、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自1995年以來,連續三次被省政府授予“楚天明星杯鄉鎮”,2000年被荊州市授予“小城鎮明星杯”稱號;2002年被納入湖北省重點中心鎮;2004年被國家六部委命名為中國重點鎮;2005年榮獲“全國文明鄉鎮創建先進集體”,並被團中央指定為農村團建工作聯繫點。同時,川店鎮紫荊村、張場村、雙店村被省政府確定為“湖北省示範村”。2006年,川店鎮工農業總產值5.4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2億元,上繳工商稅收3000萬元。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推動了村鎮建設的快速發展,村鎮面貌煥然一新。集鎮內文化、教育、衛生、體育、通信、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及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為川店人民創造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經濟發展

新型紫荊農莊 新型紫荊農莊

1、川店鎮是一個農、工、商、貿、旅綜合發展的新型小鎮,城鎮建成區面積2.1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38萬人。

2、2006年,川店鎮各類工業企業50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達8000萬元以上的2家,5000萬以上的10家,荊州華美機械有限公司、紫荊調味品廠、金鵬有限公司等企業成為同行業的佼佼者。

3、2006年,村鎮建設投入達1200多萬元,尤其是紫荊業園、張場村旅遊業的建設啟動,推動了集鎮建設的快速發展。

4、集鎮建成區有中心醫院1所,中心幼稚園1所、初級中學1所、國小1所、郵電支局1所、110KV變電站1所、賓館1座、水廠1座,建有廣播電視差轉站,5座公共廁所,移動、聯通信號覆蓋川店鎮。

5、鎮內建有工能齊備的商貿小區,有1座客運汽車運輸中心,在街道中心地段設有停車場、公用電話亭。

規劃編制

川店鎮委、政府十分注重集鎮規劃工作。20多年來,完成“三步走”的跨越,做到日臻科學、完善。1987年,就初步制定了總體規劃,即以荊川路為主街,以川馬路和荊川路的交匯點為中心,在南建商業區;西面建衛生院、學校;東部建政治文化中心;北部發展輕工業。但隨著形勢的發展,原規劃的局限性日漸顯露,1998年,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專家按照高標準、高起點的原則,以21世紀30—50不落後的長遠目標,對原規划進行了修編,確定了集鎮建設的重點圍繞南環道向南延伸、文化娛樂配套等建築區域。修編後總體規劃經專家綜合評審論證,區政府批准,城鎮規劃面積為2.8平方公里。2005年,川店鎮再次對總規進行了完善和改進,重點是做到街巷相通,盤活交通死角,形成集鎮交通、街道棋盤式格局。

文明建設

湖北省川店畫家村 湖北省川店畫家村

基礎教育,湖北省教育先進鄉鎮;計生工作,被評為中國先進集體、中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鄉鎮、湖北省“三為主”先進鄉鎮;婦聯工作,湖北省“三八”集體標兵;民政工作,湖北省全優鄉鎮;衛生工作,提前實現國家衛生保健目標。

川店鎮1991年辦起合作醫療,鎮有衛生院、村有衛生室,都是甲級醫療單位。省內外5000多名同行前來參觀學習過;世界衛生組織官員也慕名前來考察過。十三年來,合作醫療為農民解決醫療費用達600多萬元,其中報銷醫療費在5000元以上的大病號就有314人,連續13年杜絕了傳染病的流行,杜絕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公務員隊伍整體強化了五種意識,形成了五種風氣:強化了公僕意識,形成了勤政為民,優質服務的風氣;強化了爭先意識,形成了開拓創新、奮發向上的風氣;強化了全局意識,形成了嚴守紀律,維護大局的風氣;強化了紀律意識,形成了艱苦奮鬥,清正廉潔的風氣;強化了求實意識,形成了不圖虛名,講求實效的風氣。

農村建設

1、成立了由鎮委、鎮政府牽頭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安排,決策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的重大事宜,具體協調、指導、督辦和考核。

2、2005年完成了紫荊、張場、雙店等示範村的規劃編制;2006年完成了太陽、丫子橋等村的規劃編制。2006年全鎮有十個村新建或改造了村委會辦公樓。

3、2006年,紫荊村、張場村共投資500多萬元,對村莊道路、小區、綠化、環衛設施、村活動場所進行了建設。

文保方面

川店鎮文化資源豐富,出土了著名的越王勾劍。現擁有登記在冊的封土堆古墓164座,正在開發的熊家冢景區是荊州市旅遊興市的重點項目。熊家冢是全國同時代規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高等貴族墓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川店鎮委政府抓住熊家冢發掘契機,圍繞“旅遊興鎮”的目標,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舉措。

獲得榮譽

川店鎮 川店鎮

荊州區,近年來連續五年被評為兩個文明建設達標先進單位;2002年被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計畫生育目標管理、黨建工作、教育工作、民政工作、文物保護工作、信訪工作先進單位。

在荊州市,被評為小城鎮建設“明星杯”鄉鎮。

在湖北省,連續三屆被授予“楚天明星鄉鎮”;2000年被中共湖北省委評為“六好鄉鎮黨委”;2002年創建為省級“文明鎮”。

改革開放以來,川店鎮的糧油生產、農業結構調整、計畫生育、農村合作醫療等工作,多次被 《人民日報》 、 《湖北日報》 、 《中國衛生報》 、湖北廣播電台等多家媒體予以報導,聲譽響遍大江南北。川店鎮成了荊楚大地一顆璀璨的明珠。

黃岡荊州鄉鎮(二)

黃岡市和荊州市是湖北兩個重要的城市它們地大物博,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黃岡和荊州的一些鄉鎮吧~

荊州市行政區劃

區縣街道鄉鎮
沙市區

解放路街道| 崇文街街道| 中山路街道| 勝利街街道| 朝陽路街道| 岑河鎮| 觀音壋鎮| 鑼場鎮 | 關沮鄉| 立新鄉| 聯合鄉

荊州區

西城街道 | 東城街道| 城南街道| 紀南鎮| 川店鎮| 馬山鎮| 八嶺山鎮| 李埠鎮| 彌市鎮| 郢城鎮| 太湖農場| 菱湖農場

洪湖市

新堤街道| 濱湖街道 | 螺山鎮| 烏林鎮| 龍口鎮| 燕窩鎮| 灘鎮| 峰口鎮| 曹市鎮 | 府場鎮| 戴家場鎮| 瞿家灣鎮| 沙口鎮 | 萬全鎮| 汊河鎮 | 黃家口鎮| 老灣回族鄉

松滋市

新江口鎮| 南海鎮| 八寶鎮 | 涴市鎮| 老城鎮| 陳店鎮 | 王家橋鎮 | 斯家場鎮| 楊林市鎮| 紙廠河鎮| 街河市鎮| 洈水鎮 | 劉家場鎮| 沙道觀鎮| 萬家鄉| 卸甲坪土家族鄉

石首市

繡林街道 | 筆架山街道 |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 東升鎮 | 高基廟鎮 | 南口鎮 | 高陵鎮 | 團山寺鎮 | 久合垸鄉|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監利縣

容城鎮 | 朱河鎮 | 新溝鎮| 龔場鎮| 周老嘴鎮 | 黃歇口鎮| 汪橋鎮 | 程集鎮 | 分鹽鎮| 毛市鎮| 福田寺鎮| 上車灣鎮| 汴河鎮 | 尺八鎮| 白螺鎮 | 網市鎮| 三洲鎮| 橋市鎮 | 紅城鄉| 棋盤鄉| 柘木鄉| 大垸農場| 荒湖農場

江陵縣

資市鎮| 灘橋鎮| 熊河鎮 | 白馬寺鎮| 沙崗鎮| 普濟鎮 | 郝穴鎮 | 馬家寨鄉| 秦市鄉| 江北農場| 三湖管理區| 六合垸管理區

公安縣

斗湖堤鎮| 埠河鎮| 夾竹園鎮| 閘口鎮| 楊家廠鎮| 麻豪口鎮 | 藕池鎮 | 黃山頭鎮| 孟家溪鎮 | 南平鎮 | 章莊鋪鎮| 獅子口鎮 | 斑竹壋鎮| 毛家港鎮| 甘家廠鄉| 章田寺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