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池鎮

藕池鎮

藕池鎮屬於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的一個中心城鎮。該鎮位於長江以南,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酈道元《水經注》記載的“龍穴口”是藕池鎮在南北朝時期(公元五世紀)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地名。大約在唐後期,因“藕池潭”改稱“藕池”,北宋時期為“藕池鎮”。清朝鹹豐年二年(1852年)石首馬林工潰口,“藕池口”形成。此後“藕池”、“藕池口”被作地名廣泛運用。“藕池口”以下有三條支流藕池河、團山河、安鄉河、分別流經湖南南縣、岳陽、安鄉與洞庭湖和湘資沅澧四水相連,是湘鄂兩省邊界區域的水上咽喉。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藕池鎮農民朋友

藕池鎮位於長江中游的荊江南岸,地處荊江分洪區南端。其地理座標為東經112°19′,北緯29°45′。東瀕藕池河與石首市南口鎮相望,西南與黃山頭鎮毗鄰,西臨虎渡河,西北與閘口鎮相壤,北接裕公鄉。藕池鎮總面積為97.2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2311畝,其中水田面積27386畝,旱田面積14925畝。

藕池鎮轄16個村民委員會,196個村民小組;轄三個街道居委會。

藕池鎮共有12303戶,總人口47936人,其中城鎮人口17704人,農村勞動力13411人。藕池鎮居住有漢族、回族蒙古族壯族、土家族5個民族。

藕池鎮地形橢園形,地勢平坦,南、北兩方略帶傾斜,偏西北部一處地勢低洼。本鎮氣候屬北溫帶,受亞熱帶氣候影響,歷年平均氣溫17.3℃,無霜期270天,年降雨量1211毫米,年平均降雨日為127天,年日照數為1827.5小時。全年北風和偏北風較多,夏季以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為4.5米/秒。

歷史淵源

藕池鎮藕池鎮

藕池至宋朝建鎮。北宋大臣王存《九域志》(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記載:“藕池屬石首一鎮”。從宋時至今已有千餘年的建鎮歷史。藕池歷來為湖廣重鎮,鄂南要津,明清時期商貨貿易發達,水上運輸聞名。曾是“八方商貨鬧市地,五里燈火不夜城”。

藕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是明朝第六輪首輔楊溥的故里,也是清朝進士屈就啟的故鄉。楊溥明朝永樂進士,翰林院修編,太子洗馬,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歷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代,英宗正統九年三月至十一年七月(1444年-1446年)任大明首輔。荊州在明朝有兩位首輔一位是藕池的楊溥,另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張居正。

藕池也是多災多難的地方。1938年日本侵占藕池,與鎮守藕池的國民軍第九戰區洞庭警備司令部激戰,日軍空投炸彈,炸沉了停在藕池口的三艘軍艦,藕池全鎮化為灰燼,許多文物古蹟蕩然無存。日本軍先後五次轟炸藕池,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慘重損失。1958年--1961年藕池曾幾次遭受火災,最嚴重的是1961年大火,藕池鎮被火吞沒。1965年9月石首縣將藕池移交公安縣管轄。

1965年至今的四十多年,工商業總體恢復發展。藕池鎮現有企業幾十家,工業稅收20多年穩居公安全縣第一,有19個產品獲省優、部優、國優稱號。馳名中外的“黃山頭”品牌的系列酒,“古城牌”油氈等。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藕池的企業全面改制,走出低谷,呈現出恢復性發展的好勢頭,藕池鎮有麯酒廠、造紙廠、棉紡廠、麻紡廠、機械廠、防水材料廠等各類民營企業67家,已經形成了紡織釀酒機械建材造紙五大支柱產業,能生產各類產品50多種,產品暢銷全國20個省市。先後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國家民政部授予“楚天明星鄉鎮”和“中國鄉鎮之星”稱號,2001年9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中心鎮。

建制沿革

藕池鎮藕池鎮
歷史
酈道元《水經注》記載的“龍穴口”是藕池鎮在南北朝時期(公元五世紀)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地名。隋唐時期,“藕池”成為長江埠頭,官船民船往來於此。北宋元豐年間,(《九域志》王存)(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記載“藕池屬石首一鎮”。藕池長期為“鎮”與“鄉”雙重行政機構並存。明清兩朝既有鎮,又有鄉。藕池河以西為石首縣西鄉。民國時期這裡設有楊林區,也有藕池鎮。1958年--1961年藕池曾幾次遭受火災,最嚴重的是1961年大火,全鎮被火吞沒。1951年安鄉河以楊林區移交公安縣,公安縣在這裡設有倪家塔區(後為南閘區),藕池為石首縣管轄。1952年11月組建荊江縣時劃出;1955年4月荊江縣併入公安縣時,劃歸公安縣管轄。1965年藕池劃歸公安縣管轄,藕池鎮與南閘區同時並。1965年9月,荊州地區指示將藕池鎮交公安縣管理。1975年撤銷南閘區建制與藕池鎮合併,成立新的藕池鎮。地名“藕池”的來歷。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八十三萬人馬下江南,在此屯兵籌糧,為赤壁之戰做準備。次年,劉備領荊州牧,駐油江口,也曾在此屯田采藕,築有土城壕一座。曹、劉兩軍在此“屯田采藕,集藕於池”。“藕池”由此而來。有關曹劉屯兵的歷史事實,《荊州府志》、《石首縣誌》均有記載。而今,有曹操當年詢問將士是否吃藕的“問食崗”;有當年屯田的“曹屯湖”、“曹師盪”“公建”等地名沿用至今。長江藕池口的由來。據《石首縣誌.同治版》記載:“清道光十年四月(1831年),長江藕池大堤坍十餘丈,邑宰郝傳諭(縣令郝令議)紳耆捻築大堤二里”。又載:“鹹豐二年(1852年),馬林工潰(指藕池大堤),民力拮据未修”。藕池口從此形成西支(安鄉河)、中支(團山河)、東支(南縣河)三支流,注入洞庭湖。藕池口由此誕生。

行政區劃

截止2013年7月,藕池鎮下轄13個村,4個社區,1個漁場。具體如下(數據截止2013年底):
城鄉分類 名稱
121 人民社區居民委員會
121 民主社區居民委員會
121 酒城社區居民委員會
220 新口社區居民委員會
220 楊林寺村村民委員會
220 城鄉村村民委員會
122 太陽村村民委員會
220 幸福村村民委員會
220 合興村村民委員會
220 高家場村村民委員會
220 高洪村村民委員會
220 五星村村民委員會
220 合豐村村民委員會
220 項嶺村村民委員會
220 新樂村村民委員會
220 積玉口村村民委員會
220 六合垸村村民委員會
220 扁擔湖漁場生活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藕池鎮位於長江中游的荊江南岸,地處荊江分洪區南端。其地理座標為東經112°19′,北緯29°45′。東瀕藕池河與石首市南口鎮相望,西南與黃山頭鎮毗鄰,西臨虎渡河,西北與閘口鎮相壤,北接裕公鄉。公安縣藕池鎮位於荊江分洪區南端,是湘鄂兩省的重要交通樞紐。藕池,位於長江以南,兩省(湖北、湖南)三縣市(公安縣、華容縣、石首市)交匯處,北通長江,南鄰洞庭,西衢巴蜀,東下吳越。
地形地貌
該鎮地形橢圓形,地勢平坦,南、北兩方略帶傾斜,偏西北部一處地勢低洼。
自然氣候
氣候屬北溫帶,受亞熱帶氣候影響,歷年平均氣溫17.3℃,無霜期270天,年降雨量1211毫米,年平均降雨日為127天,年日照數為1827.5小時。

自然資源

藕池鎮的主要自然資源有:

水資源

2005年,全鎮水域805.73公頃,占其他土地面積的99.98%。“藕池口”以下有三條支流藕池河、團山河、安鄉河、分別流經湖南南縣、岳陽、安鄉與洞庭湖和湘資沅澧四水相連,是湘鄂兩省邊界區域的水上咽喉。

土地資源

2005年,藕池鎮土地總面積10287.13公頃,其中:農用地8292.0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0.61%;建設用地1189.1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56%;其他土地805.9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83%。

農用地

2005年,全鎮耕地6465.00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77.97%;園地2.04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0.02%;林地264.23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3.19%;其他農用地1560.77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18.82%。

建設用地

2005年,全鎮城鄉建設用地988.44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83.12%;交通水利用地185.99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15.64%;其他建設用地14.73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1.24%。在城鄉建設用地中,城鎮用地182.99公頃,占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的18.51%;農村居民點用地805.45公頃,占城鄉建設用地面積的81.49%。2005年,全鎮自然保留地0.20公頃,占其他土地面積的0.02%。

人口民族

截止2014年1月,該鎮總人口51707人。
藕池鎮居住有漢族、回族、蒙古族、壯族、土家族5個民族。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6.2億元,占縣計畫的114.7%;銷售收入5.7億元,占縣計畫的106.3%;實現利稅1.1億元,占縣計畫的109.9%。農業總產值3.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993元,增長23%。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7億元。地稅完成稅收入186.8萬元,國稅完成稅收入5010.3萬元;其中黃山頭酒業入庫增值稅2581萬元,消費稅1887萬元。

第一產業

農業生產藕池鎮的農業生產主要以稻、棉、油為主。每年可產稻穀2萬多噸;棉花面積5000多畝,皮棉250噸;每年生產優質油菜籽3471噸。
養殖業主要以養豬、養魚和三鳥養殖為主,每年出欄牲豬25000多頭,生產魚1300多噸,其他水產品2500多噸;三鳥50萬隻;新鮮蔬菜2476噸;年產水果5000多噸。充分利用河堤草場,養殖牛、羊、馬等大型牲畜。
2007年6月17日藕池鎮成立了第二個禽畜合作社——天竺禽畜合作社。

第二產業

截止2010年底藕池鎮有各類企業67家,工業稅收20多年穩居公安全縣第一,有19個產品獲省優、部優、國優稱號。“黃山頭”品牌的系列酒,“古城牌”油氈等。藕池鎮有麯酒廠、造紙廠、棉紡廠、麻紡廠、機械廠、防水材料廠等,已經形成了紡織、釀酒、機械、建材、造紙五大支柱產業,能生產各類產品50多種,產品暢銷全國20個省市。先後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國家民政部授予“楚天明星鄉鎮”和“中國鄉鎮之星”稱號,2001年9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中心鎮。
2007年9月21日,潤志達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奶牛種養平衡循環經濟項目正式落戶藕池鎮豐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新眾公司奶牛養殖項目竣工投產後,潤志達公司落戶。
2012年藕池鎮全年實現工業產值過8.63億元,2013年實現工業產值過10億元,力爭達到12億元。荊州富陽紡織新的手套生產線,年內可投產創匯500萬美元以上;蔡溢米業投資4000萬元的10萬噸米糠油項目正在征地建設。一季度,全鎮規模企業實現產值2.7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3%。

第三產業

捲心菜捲心菜
藕池鎮的農業生產主要以、油為主。其中水稻面積35000畝,每年可產稻穀20834噸,產值1875萬元;棉花面積5000多畝,產皮棉250噸,產值200多萬元;油菜24200畝,每年生產優質油菜籽3471噸,產值550萬元。

由於藕池鎮地處荊江南岸,與石首毗鄰,且交通發達,加之城區常住人口較多,所以近郊的太陽,何家、城鄉三個村的村民充分利用近郊優勢和交通優勢,進行瓜、果、菜等經濟作物的生產,每年種植蔬菜10000畝次,提供新鮮蔬菜2476噸;創產值1600多萬元。其中以太陽、何家的春、秋洋芋及地瓜已形成規模,遠銷石首岳陽醴縣長江等地。種植西甜瓜1000多畝,總產4000噸,產值200多萬元。種植果樹1446畝,年產水果5000多噸,產值500多萬元。何家、五星的甘蔗也形成規模,銷往涅縣、岳陽等地。

該鎮的養殖業主要以四大家魚及牲豬和三鳥養殖為主,每年出欄牲豬25000多頭,產值800多萬元;三鳥50萬隻,產值400多萬元,水面養殖5000多畝,產1300多噸,產值400多萬元。該地溝渠較多,每年捕撈魚蝦2500多噸,產值600萬元,另外積玉、新樂、宮建、楊林等充分利用河堤草場,養殖牛、等大型牲畜。

交通

藕池鎮地處江南高速、公石省道的交通要道,截止2013年7月,荊岳鐵路正在籌建。由於藕池鎮地處荊江南岸,與石首、岳陽、常德毗鄰,國家規劃的華中能源通道,重載鐵路(荊岳鐵路)經過這裡,宜昌到岳陽的江南高速公路已經動工。荊州市已作出規劃,重點發展荊岳鐵路沿線經濟走廊,藕池工業園已開始建設。

黨政建設

藕池鎮黨政討論

2007年12月3日,藕池鎮成功地召開了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共有50名人民代表和23名列席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會上,代表們認真聽取了《藕池鎮政府工作報告》、《藕池鎮2006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2007年預算草案報告》以及《藕池鎮人大工作報告》。同時,代表們還積極參與討論,為藕池鎮今後五年的工作規劃提出了13條有益的建議,並通過民主投票選舉出了新一屆的藕池鎮人大主席、鎮人大副主席、鎮長、副鎮長。

畜禽養殖業是藕池鎮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比較優勢較為突出,占有很大的比重,為改變養殖戶們各自為陣分散經營,傳統格局,增強市場競爭力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進一步開拓和拓展市場。2007年6月17日藕池鎮成立了第二個禽畜合作社——天竺禽畜合作社,荊州市農委、荊州市農業局、荊州市畜牧局等單位領導出席了成立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合作社理事長並通過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的成立,將徹底改變民眾銷售難,增收難的狀況,不斷提高畜禽養殖的科技含量,進一步把藕池鎮的畜禽產業做大做強。

為了切實解決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困難,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中國國務院2008年再次下發通知,進一步明確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標和總體要求。

通知明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對象是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殘、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以及生存條件惡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難的農村居民。

通知強調,中國將通過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穩定、持久、有效地解決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2008年年內要把農村低保資金髮放到戶,使貧困居民享受這項制度的成果,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中國民政部副部長李立國說。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和社會救助工作力度,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但是,仍有部分貧困人口尚未解決溫飽問題,需要政府給予必要的救助。

為此,中國國務院在2006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據民政部統計,截至2008年6月底,全國31個省區市都已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蓋人口2068萬。

李立國表示,從2008年全國已經普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情況來看,把貧困農村居民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在2008年年末有望實現。

為了掃除基層執行農村低保制度可能尚存的“盲區”,防止優親厚友、徇私舞弊,避免將不符合條件的人納入到農村低保之中,中國國務院在通知中明確要求,在這項制度的操作規範性安排中,要堅持三榜公示,通過公開達到公平、公正,確保這項制度得以落實。

中國民政部2008年已在全國範圍內啟動實施全國基層低保規範化建設活動,著力推進低保信息公開,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努力改善基層低保工作條件。

社會生活

藕池鎮領導慰問

困難民眾的生活牽掛著黨委、政府的心。為積極回響市委、市政府的號召,2007年元月23日,財政局領導,帶著全局幹部職工的囑託,走訪慰問了荊州市藕池鎮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和困難黨員。在藕池鎮敬老院,局領導仔細詢問了老人們的生活狀況,並給老人們送去了慰問金,祝願老人們新春愉快,晚年幸福。隨後,又看望了藕池鎮三洞村貧困老黨員岳志成,送去了慰問金、豬肉、糧油等慰問品,祝願他身體健康,春節快樂。

2007年9月21日,潤志達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奶牛種養平衡循環經濟項目正式落戶藕池鎮豐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荊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鄭明鵬、市政府副市長劉榮華參加了奠基剪彩儀式。

新眾公司奶牛養殖項目竣工投產後,潤志達公司的落戶標誌著園區以肉鴨養殖、奶牛養殖為主導的養殖業步入了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經營的軌道。該項目是農村發展局和藕池鎮共同引進的重大農業產業化項目。項目總投資2500萬元,流轉土地1500畝。一期工程預計明年3月建設完工,存欄奶牛1000頭,年利潤可過400萬元左右,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近百人。

2008年7月16日,“文軒綠絲帶賑災圖書漂流”活動又來到了荊州藕池鎮中學,為那裡的學生們送去了16件總計一千六百多冊圖書。

這批捐贈的圖書便是從深圳購書中心“漂流”過來的。書封上貼上了本次活動的“漂流貼”,上面寫著深圳的愛心人士想要對孩子們說的話,表達了深圳的熱心市民對災區孩子的祝福和關愛。在搬運圖書的時候,“文軒綠絲帶“成員驚喜地發現深受小喜愛的兒童頻道主持人陳岳叔叔也在這裡和孩子們一起活動,於是熱情地向陳岳叔叔發起了邀請。聽說正在進行的“文軒綠絲帶賑災圖書漂流”活動,陳岳叔叔當即表示非常支持並且十分願意加入“文軒綠絲帶賑災圖書漂流”活動,成為“文軒綠絲帶”的成員之一。同時陳岳叔叔也熱情地向大家發出了倡議,邀請廣大的熱心,特別是有愛心的小,一同加入到“文軒綠絲帶賑災圖書漂流”活動中來,通過一個小小的捐書行動,奉獻一份濃濃愛心。

特產美食

優質農產品有藕池大米,雙底油菜籽、優質棉花、藕池蓮藕。
優質水產品有甲魚、烏龜、長吻鰱、團頭魴、鯽魚、菜魚、草魚、鯉魚、鯇魚、鰱魚、鱔魚、河蝦、螃蟹等50多種魚類產品。
特色美食藕池頭菜、藕池糰子、藕圓子、魚香腸、蛇火鍋、蛇圓子。

著名人物

藕池鎮是明朝第六輪首輔楊溥的故里,明清時期藕池一地考中進士的就有十位之多。著名的有楊溥、張居正、高尚志、高厚望、高家泰、張銘清、屈就起等等。解放以來,從藕池鎮走出去的著名的專家教授達37位。
官春雲 齊義鵬 張光裕 周順欽
蔡錫麟 羅小平 陳佑林 謝勝利
劉厚廣 宋一平 孟昭亮 楊子華
段永康

黃岡荊州鄉鎮(一)

黃岡市和荊州市是湖北兩個重要的城市它們地大物博,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黃岡和荊州的一些鄉鎮吧~

荊州市行政區劃

區縣街道鄉鎮
沙市區

解放路街道| 崇文街街道| 中山路街道| 勝利街街道| 朝陽路街道| 岑河鎮| 觀音壋鎮| 鑼場鎮 | 關沮鄉| 立新鄉| 聯合鄉

荊州區

西城街道 | 東城街道| 城南街道| 紀南鎮| 川店鎮| 馬山鎮| 八嶺山鎮| 李埠鎮| 彌市鎮| 郢城鎮| 太湖農場| 菱湖農場

洪湖市

新堤街道| 濱湖街道 | 螺山鎮| 烏林鎮| 龍口鎮| 燕窩鎮| 灘鎮| 峰口鎮| 曹市鎮 | 府場鎮| 戴家場鎮| 瞿家灣鎮| 沙口鎮 | 萬全鎮| 汊河鎮 | 黃家口鎮| 老灣回族鄉

松滋市

新江口鎮| 南海鎮| 八寶鎮 | 涴市鎮| 老城鎮| 陳店鎮 | 王家橋鎮 | 斯家場鎮| 楊林市鎮| 紙廠河鎮| 街河市鎮| 洈水鎮 | 劉家場鎮| 沙道觀鎮| 萬家鄉| 卸甲坪土家族鄉

石首市

繡林街道 | 筆架山街道 | 新廠鎮| 橫溝市鎮| 大垸鎮| 小河口鎮| 桃花山鎮| 調關鎮 | 東升鎮 | 高基廟鎮 | 南口鎮 | 高陵鎮 | 團山寺鎮 | 久合垸鄉| 天鵝洲經濟開發區

監利縣

容城鎮 | 朱河鎮 | 新溝鎮| 龔場鎮| 周老嘴鎮 | 黃歇口鎮| 汪橋鎮 | 程集鎮 | 分鹽鎮| 毛市鎮| 福田寺鎮| 上車灣鎮| 汴河鎮 | 尺八鎮| 白螺鎮 | 網市鎮| 三洲鎮| 橋市鎮 | 紅城鄉| 棋盤鄉| 柘木鄉| 大垸農場| 荒湖農場

江陵縣

資市鎮| 灘橋鎮| 熊河鎮 | 白馬寺鎮| 沙崗鎮| 普濟鎮 | 郝穴鎮 | 馬家寨鄉| 秦市鄉| 江北農場| 三湖管理區| 六合垸管理區

公安縣

斗湖堤鎮| 埠河鎮| 夾竹園鎮| 閘口鎮| 楊家廠鎮| 麻豪口鎮 | 藕池鎮 | 黃山頭鎮| 孟家溪鎮 | 南平鎮 | 章莊鋪鎮| 獅子口鎮 | 斑竹壋鎮| 毛家港鎮| 甘家廠鄉| 章田寺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