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華驛

皇華驛是清代設於京師的驛站。會同館掌管清朝設於京師之驛站。隸屬於兵部會同館。管理京師驛傳事務。額設驛兵五百,馬夫二百五十名,車一百五十輛,車馬一百五十匹,車夫一百五十名。每年經費由兵部核明數目移咨戶部頒給。皇華驛以通達全國。清代郵驛網路,以皇華驛為中心向全國輻射。皇華驛位於北京東華門,是全國驛路的總樞紐。

基本信息

簡介

皇華驛是清代設於京師的驛站會同館掌管皇華驛以通達全國。清代郵驛網路,以皇華驛為中心向全國輻射。皇華驛位於北京東華門,是全國驛路的總樞紐。設驛馬500匹,馬夫250名,車150輛。車馬150匹,車夫150名。其經費由兵部核定數目,有戶部給領。

皇華驛每日撥馬以供車駕司、捷報處之差;照勘合火票填給夫馬之數,應付馳驛官驛;按火票填註裡數,應付筆貼式差官馳報。

驛路網路

清代郵驛網路,以京師皇華驛為中心,向全國輻射。其主要幹線網路分布如下:

1、東北路:自皇華驛東行,經盛京驛。再由盛京驛起,以達吉林、黑龍江等地。

2、西北路:自皇華驛經張家口以達庫侖、科布多等地。

3、東路:自皇華驛經山東,再分二路,一路至江寧、安徽、江西、廣東等地;一路至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4、中路:由皇華驛經河南,再分二路,一路達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一達雲南、貴州。

5、西路:自皇華驛經山西,再分二路,一路達陝西、甘肅、四川各地;一路達新疆、青海、西藏各地。

5、水路:自皇華驛,經通州潞河驛,沿大運河,通往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

集郵百科知識之郵驛

集郵是以收集、鑑賞和研究郵票為主要內容的大眾性文化活動。集郵源於郵政。十九世紀中葉,創造發明了郵票,集郵活動應運而起並隨著科技創新、文化普及和郵票增多而變化發展。現在已成為一項超越時空、超越國界,多層次多方位、擁有億萬民眾參加的高雅文化活動。這裡希望通過多次任務全面系統介紹集郵知識。古代為適應政令下達和軍情傳達,經費由官方負擔的住所被稱為郵驛(也稱郵傳)。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時就已經有了郵驛,周朝時進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時的郵驛,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一定距離設有一個驛站,驛站中備有馬匹,在送信過程中可以在站里換馬換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夠一站接一站,不停地傳遞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