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筆古驛

籌筆古驛

籌筆古驛,位於廣元市朝天鎮北5公里的籌筆鄉,是金牛道上的主要驛站。後世稱諸葛亮的這章表奏為《後出師表》,就是在籌筆驛寫成的。籌筆也因諸葛亮寫了《後出師表》而得名。

基本信息

簡介

籌筆古驛籌筆古驛

籌筆古驛,位於廣元市朝天鎮北5公里的籌筆鄉,是金牛道上的主要驛站。有公路直通籌筆鄉。寶成鐵路從籌筆驛對岸通過。諸葛亮北伐曹魏曾在這裡撰擬了奏章《後出師表》,後人稱它為籌筆驛,今天還留有驛站的遺蹟。

嘉陵江從北向南,飲馬溪從東至西,恰好在籌筆驛與嘉陵江主流構成了“丁”字形。由一江一溪劃出三山鼎立。而飲馬溪的出口較為平緩;積成100餘畝地的平灘,不知何年何月沙灘升出江面,日漸增高,成為一片開闊的河床。那鼎立的三山,東山名漢王寨、西山叫安家山,北山稱八廟山,這三山迎面是陡峭石壁,有相互顧盼之勢。

經典傳說

漢王寨相傳劉備作漢中王前在這裡屯過兵。山的頂端平坦,約兩百餘畝。劉備在此建過營盤,還有校場、旗桿坪地名流傳於世。現在的村名叫軍師村,漢王寨就在軍師村三組。

據說諸葛亮北伐來到籌筆,爬上漢王寨,看到這險峻的山勢,也在漢王寨扎了兵。過去的漢王寨修建有宏大規模的漢王廟,廟中塑有漢王劉備和孔明、關羽、張飛等泥像。附近的老百姓逢年過節都來廟上朝拜,香火盛旺。安家山在漢王寨對面,中間隔嘉陵江,兩山相對等高。迎面一道峭壁,名曰“籌筆岩”。安家山的名字也來源於諸葛武侯,據說他的士兵打仗殘廢,便退下來在安家山安了家,故此而得名。

八廟山與漢王寨排齊,中間隔一條飲馬溪。八廟山的坡度較為平緩,上山的道路是間斷性石級,山的高度低於漢王寨和安家山,山頂曾修建過天貢堂,傳說是諸葛亮商議軍機大事的地方。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結束了南征後,又開始北定中原的戰役,可是北伐的敵手是曹魏司馬氏父子,憑他屢次交鋒所得出的結論,可不敢有絲毫的疏忽,必須是他親自出馬才能對付,於是他率領十萬大軍,帶上趙雲、馬岱、馬謖、王平、楊儀等大將,浩浩蕩蕩來到籌筆驛。

觀察此處是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地方,與漢中前線陣地有一定距離,溯嘉陵江進陽平關達興州可通陳倉,折東可去漢中,於是諸葛亮在籌筆這地方建立了一個後方軍事基地。《後出師表》的誕生地蜀漢建興六年,諸葛亮率軍伐魏,戰不得時,箕谷失利,街亭失守,揮淚斬馬謖,向後主上了《自貶狀》,心情非常沉重。但是,自白帝城託孤後,他不得不盡心竭力地為國事運籌,他又回到籌筆驛,向劉後主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表奏。後世稱諸葛亮的這章表奏為《後出師表》,就是在籌筆驛寫成的。籌筆也因諸葛亮寫了《後出師表》而得名。

歷史典籍雖未明確記載,但裴松之在《三國志集解》中談到,《後出師表》由張儼默記,諸葛亮去世20多年後西晉太康初(公元280年),晉壽郡太守高明,督工在嘉陵江東岸,飲馬溪南畔,修起規模宏大的神筆院。

集郵百科知識之郵驛

集郵是以收集、鑑賞和研究郵票為主要內容的大眾性文化活動。集郵源於郵政。十九世紀中葉,創造發明了郵票,集郵活動應運而起並隨著科技創新、文化普及和郵票增多而變化發展。現在已成為一項超越時空、超越國界,多層次多方位、擁有億萬民眾參加的高雅文化活動。這裡希望通過多次任務全面系統介紹集郵知識。古代為適應政令下達和軍情傳達,經費由官方負擔的住所被稱為郵驛(也稱郵傳)。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時就已經有了郵驛,周朝時進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時的郵驛,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一定距離設有一個驛站,驛站中備有馬匹,在送信過程中可以在站里換馬換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夠一站接一站,不停地傳遞下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