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城驛景區

盂城驛景區

盂城驛位於中國江蘇省高郵市南門外館驛巷,京杭大運河東側,是明清時大運河沿線規模最大的驛站。驛站名中的盂城二字是高郵的別稱,取自秦觀的《送孫誠之尉北海》“吾鄉如覆盂,地處揚楚脊。”一句。盂城驛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盂城驛盂城驛

盂城驛,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南門大街東(高郵城南歷史文化街區),始建於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永樂年間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毀於火,隆慶二年(1568年)重修。清康熙嘉慶道光先後修葺。據記載,驛站鼎盛時廳房多達100多間,驛馬多達65匹,驛船多達18條,馬夫和水夫多達200多人。

盂城驛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並作為大運河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遺產。現在的盂城驛占地面積約為1.6萬平方米,現存的建築有門廳、皇華廳(正廳)、駐節堂(後廳)等。

2015年12月24日高郵市盂城驛景區正式獲批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成為揚州市第8家國家4A級景區。

歷史沿革

盂城驛景區盂城驛景區

盂城驛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建立,。明嘉靖年間(1557)被日軍燒毀,後於明隆慶年間(1568年)由知州趙來亨重建,清嘉慶、道光年重修。現存的絕大部分建築都是清代重建的。1913年(民國2年)1月,北洋軍閥宣布裁撤掉中國所有的驛站,盂城驛也不例外,它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1985年,中國在開展文物普查工作時發現了這座驛站的文化價值。

1996年,盂城驛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的5年,內盂城驛進行了兩次修復。

2013年,盂城驛的修復全面結束並對外開放。

2014年,盂城驛作為大運河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遺產。同年,盂城驛被列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2015年,盂城驛被列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16年第一季度,盂城驛共接待了13.84萬名,創造了歷史新高

總體布局

盂城驛盂城驛

盂城驛的中心建築是一座三層樓高的鼓樓,坐北朝南,是盂城驛最高的建築。鼓樓底層的牆面嵌有《捐款紀念碑》和《重修盂城驛記》。第二層外部設有一塊寫有“古驛重光”的匾額;此外,鼓樓還設定了中國明史學會執行會長劉重日題寫的“置郵傳命”和中國國家外交部副部長姜恩柱題寫的“飛”等匾額。第三層外部的側邊則懸掛有匾額,上題“鼓樓”二字,由東南大學教授潘谷西所寫。建築還設有匾額“國脈所系”。在此可俯瞰周邊景色。

古驛的管理中心皇華廳又名正廳,當地人俗稱接官廳,是一座明代的五開間建築,舊時主要用來傳達政令、迎接官員賓客,堂中置有一副楹聯。駐節堂又稱後廳,是驛丞和州官接待來客的地方。堂內樑柱的歷史可追溯至明代,桌椅均由紅木製作,屏門上方懸有匾額,匾額上題寫有“駐節堂”三字,東西房均為寢房。後院則為驛卒舍和庫房廚房等地。此外,盂城驛內還設有息廳、敞廳、秦郵公館、驛馬飲水地等建築。

主要景點

甘棠軒

文天祥廣場文天祥廣場

甘棠軒是專門供清官休息小憩的地方,根據《詩經》記載,有一位為老百姓辦好事的清官叫燕召公,他巡行各地時,不要老百姓為他蓋房子,都是在路邊的甘棠樹(一種高大的落葉喬木)下搭個草棚辦公、過夜,連草棚的邊也不要人來修剪,後來他去世了,老百姓很懷念他,對甘棠樹都不忍傷害,看見甘棠就像看見宗廟一樣肅然起敬,之後便用甘棠代指清官,中國有一個成語叫“甘棠遺愛”,意思就是對離去的人的懷念,或讚頌離去官員的政績。

鼓樓

鼓樓是驛站用來值更報時,站崗瞭望,報捷慶典的。盂城驛的鼓樓為十字脊三重檐結構,方形,上下三層,高達四丈三尺五寸,是盂城驛標誌性建築,由郵電部發行的紀念郵票“古盂城驛”就是以它為主畫面設計的。鼓樓上方的“國脈所系”和“置郵傳命”這兩塊匾額,畫龍點睛,說明了鼓樓對於驛站的重要性。正因如此,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郵傳,以嚴刑酷法確保郵驛的通暢。鼓樓底層內牆上嵌有黑色大理石,大理石上刻有《重修盂城驛記》和《捐助紀念碑》。鼓樓在當時是城市的制高點,站在鼓樓上,憑欄遠眺盂城驛周邊的京杭大運河、唐代的鎮國寺塔和湖天一色的高郵湖等風景。

皇華廳

鼓樓鼓樓
皇華廳在古代是郵政傳令的場所,也是當時高郵州官拜見過往使節的地方。其廊檐兩側的抱柱上懸掛著“國中置驛交通利,天外飛鴻頃刻來”的楹聯,“皇華廳”匾額下的楹聯則是“訊息通靈會心不遠,置郵傳令盛德留行”,這兩副楹聯把古代驛站的功能和作用概括地很是精當。廳房兩側的板壁上懸掛著“郵驛律”、“派單表”、“馬船統計表”、“分工職責表”等驛站圖表,也充分展示了古代驛站的功能。廳房西側為籤押房,驛丞籤押辦公的場所,東側為書房,為驛站的最高管理人員驛丞(九品官)的寢室兼書房。

禮賓軒

禮賓軒是當時驛丞接待過往官員的一個會客廳。廳內牆上陳列的是《歷代名人與盂城驛》的展覽,根據文字記載,唐代的宰相李吉甫曾住在驛站修築平津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住在驛站指導當時的青年詩人王令如何寫詩,民族英雄岳飛韓世忠曾住在驛站指導作戰,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荷蘭使者尼霍夫和朝鮮人崔夫等名人志士都曾在這裡受到驛站官員的接待,廳外還設定了歷代名人詠頌高郵的詩詞碑廊。禮賓軒經歷過時代的變遷,見證過盂城驛的繁華與衰敗,它的內涵和價值又有了嶄新的定義。

柳蔭禪林

柳蔭禪林位於古盂城驛鹽塘巷52號,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建,為高郵市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山門殿、大殿和拱形門上嵌有當時所立“柳蔭禪林”石額。柳蔭禪林的後方有一間柳泉草屋,蒲松齡曾與這裡結緣。蒲松齡(1640—1715年),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傑出文學家。康熙年間,蒲松齡在寫作《聊齋志異》前應孫蕙之邀來郵擔任盂城驛驛幕,管理驛務期間常在此與民聊掌故、敘家常,著有《高郵驛站》呈文及多首反映高郵的詩篇。蒲松齡的傳世之作《聊齋志異》中與高郵有關的作品就有4篇,分別是《巧娘》、《伍秋月》、《蔣太史》和《於中丞》。為了保護文物古蹟並紀念蒲松齡曾經在這裡停留過,高郵市政府修繕並復原了柳蔭禪林及柳泉草屋。

馬神廟

馬神廟古代是祭祀馬神的地方,馬神即馬王爺,道教的神明,是漢族民間信奉的神仙之一。傳說馬王爺長有三隻眼,中間的一隻眼,稱為天目。中國古代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非常崇敬神,希望能得到神的保佑,因而馬神廟遍布各地。盂城驛里供奉著馬王爺,這是由於古代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馬,驛站以馬為業,驛馬常年在外賓士,江湖上的風險,加上社會的動亂,還有貪官污吏的騷擾,使得從驛人員只得藉助於神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祈求驛站人馬的平安。古代馬神也過生日,它的生日是每年陰曆六月二十三日,每年到這一天的時候,縣衙的大小官員都要到這裡用羊來拜祭馬王爺,祈求在外能夠平安順利。

馬飲塘

高郵盂城驛高郵盂城驛

馬飲塘明洪武元年規定,六十里或八十里置一驛,衝要驛站設馬五十匹至八十匹不等。據載,盂城驛鼎盛時期有馬六十五匹,驛站東南有綠水依依、青草盎盎的天然水域,既可運糧、運鹽,行船、泊船,又可供馬飲水吃草,民間俗稱馬飲塘。歷史上這裡曾有驛馬百匹同時飲水的紀錄。為了再現這一壯觀景象,馬飲塘是盂城驛二期工程的一大亮點,主要通過南海子河整治引大運河水入馬飲塘河,實施馬飲塘河活水工程,同時建設馬飲塘河濱河綠化景觀帶,傳播馬飲塘的歷史文化。

南門大街

南門大街位於江蘇省高郵古城南門外,俗稱:南門明清一條街,長約230米,曾是明清時期高郵城最繁華的歷史文化街區。2014年被列為世界遺產(是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的京杭大運河重要組成部分),大街興建於宋代,繁盛於明清,興隆於近代,是名副其實的溝通里下河、大運河,襟帶蘇皖兩地的要津。客來運河兩岸,貨運大江南北,其情其勢延續了600多年,直至20世紀40年代前後,因戰亂和一場殃及40餘家商店的大火肆虐受到重創,漸現蕭條。建國後,隨著1993年至1995年高郵市人民政府對盂城驛的修復,這條大街才修復如舊,再現生機。

秦郵亭

秦郵亭重建於上世紀90年代,位於運河東堤、盂城驛旁的一高台上,粉牆黛瓦、重檐翹角,它每角有石柱3根,共12根。亭四面開敞,內有約三米高的石碑,正面題“秦郵亭”三個大字,背面刻有“重建秦郵亭碑記”。據《高郵州志》記載,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處“築高台、置郵亭”,故名高郵,亦稱秦郵。郵亭既是傳達政令、管理郵驛通信事務的機構,又是地方最小的行政單位,十里一長亭,設有亭長,掌管徵稅賦役、緝捕盜賊相關事務,同時又是行旅館舍。秦郵亭的建立帶來了高郵2000多年的發展與繁榮,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同昌糧行

同昌糧行高郵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清末,位於鹽塘巷32號,是陳義興所設的典型私人糧行,系高郵的老字號。同昌糧行西靠大運河,東臨馬飲塘,周邊益泰源糧行、永順源糧行、振隆糧行、詹家巷鹽行等商賈雲集,漕運貿易非常發達,從這面留有苔蘚的風雨牆上,可以觸摸清末、民國、文革及改革開放的磚塊,古樸而厚重。

文天祥廣場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吉水(今江西)人,南宋忠烈大臣,右丞相、文學家、民族英雄。他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他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據史料記載,文天祥曾經兩次經過高郵,為更好地紀念他,便在他曾經停留過的地方打造了文天祥廣場,屹立河畔的南宋忠烈文天祥的雕塑栩栩如生,《高郵懷舊》《發高郵》《發高沙》《至高沙》等4塊古詩詞石刻記錄了文天祥與高郵的難捨之緣。

驛印流年

驛印流年驛印流年
盂城驛景區東入口標誌建築——館驛巷牌坊,與巷道肌理融會貫通,與節點景觀渾然一體。牌坊下,13處“驛”字鑲嵌路間,移步可見高郵亭、迎華驛、高郵驛、秦郵驛、盂城驛、秦郵公館這些驛印封泥,它們是權力和憑證的信物。不同時期的驛站名稱,生動演繹高郵郵驛的歷史,它們既表現驛之特質,又蘊含郵驛之活力。

中國古代郵驛史展覽:我國郵驛從殷商一直到辛亥革命其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郵驛在宋代以前,它的功能是比較綜合的,到了宋代,人們把館驛與郵遞明確區分了開來,館驛主要負責接待各類公務人員,而郵驛則專管通訊事宜。朱元璋稱帝後,郵驛事業有了拓展,驛路縱橫,通信暢通。郵驛到康乾時期發展到高峰,出現了集歷代郵驛大成的局面。但清代中期以後,由於清政府日益腐朽,內外交困,加上民信郵傳的興起,官辦郵驛日趨衰亡,到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驛站全部裁撤歸郵。郵驛曾經推動過歷史的發展,在完成歷史使命後,就悄然退出了歷史舞台,但它始終是中華文明史上壯麗而輝煌的一章。

駐節堂

駐節堂是古代驛丞接待各路使節及四方賓客的場所。為明代的遺存,是整個盂城驛保持原狀最好的一進房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駐”是停留的意思,“節”是指過往的使節。後廳檐柱上的楹聯是“過客相逢應止宿,征途到此便為家”。廳堂兩側的柱上楹聯是:梅寄春風勞驛使,葭懷秋水托鴻郵,由開國上將張愛萍所題寫。廳堂東西兩側為賓客寢房,是供過往官員和文人墨客下榻所用的。整個建築都保留著典型的明代風格,特別是梁架上的木雕,有象徵萬事如意的“玉如意”,象徵年年有餘的“雙魚躍龍門”和象徵必定勝利的“毛筆”、“銀錠”,還有“八仙過海”、和合二仙、“狀元及第”、“劉海戲金蟾”等都反映了當時民間的風俗與文化,充分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擴容改造

高郵盂城驛高郵盂城驛

盂城驛擴容改造工程:

1、一期工程包括盂城驛擴容、城南歷史街區修繕、南門大街整治三部分、又修建了獨具特色的秦郵公館和開放式花園

2、二期工程包括三部分:一是恢復建造接官廳,二是館驛路東延至蝶園路,三是建設馬飲塘河濱河綠化景觀。

據了解,盂城驛擴容改造一期工程包括盂城驛擴容、城南歷史街區修繕、南門大街整治三部分。整個工程秉承郵驛之風,傳承郵驛文明,既保留了趙家宅、驛丞宅等具有歷史風貌的舊居,又修建了獨具特色的秦郵公館和開放式花園。同時,還設定了歷代名人詠頌高郵的詩詞碑廊。擴容工程與盂城驛本體一脈相承,修繕的運糧巷、鹽塘巷、詹家巷等歷史街區與南門大街相互貫通。盂城驛擴容改造二期工程包括三部分:一是恢復建造接官廳,二是館驛路東延至蝶園路,三是建設馬飲塘河濱河綠化景觀。

交通指南

自駕:

上海出發,上滬寧高速公路,經過蘇州、無錫,轉入京滬高速公路,過江陰長江大橋江都,抵高郵境內。全程約300餘公里。

公交:

①上海至高郵有走高速公路的客車,車程約需4小時。虹橋路港匯旁的交通大宇客運站上午7點20分、下午13點20分有班車;眉州路272號長城飯店每天早上5點15分有車全程高速到高郵。

②高郵每天下午13點50分之前,有多班全程高速班車返滬,城區有7條線路公車往返

預定須知

景區開放時間:08:15—17:30

景區門票:成人票網路價20元,學生票網路價15元

取票地點:景區售票處

入園憑證:網路預訂成功確認訂單簡訊。

特惠政策:

A.免費政策:兒童身高1.3米以下免票;軍官持軍官證免票;70歲以上的老人持有效證件免票。

B.優惠政策:1.3米以上的學生憑學生證購學生票;60—69歲的老人持身份證購老年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