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隸屬於牡蠣屬(Ostrea),一般棲息於潮下帶至水深30m以內的鹽度較高且較穩定的淺海,在中國、朝鮮半島、日本沿海均有分布,其軟體部不但富含牛磺酸、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還具有低脂肪、低膽固醇及無機鹽、維生素含量高的特點,營養價值較為豐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名稱:密鱗牡蠣
拉丁名:OstreadenselamellosaLischke
別名:蠔、蠔蠣子
分類:軟體動物
藥用部位:殼入藥

概述

密鱗牡蠣,中國大陸稱作密鱗牡蠣,台灣稱作拖鞋牡蠣,是鶯蛤目牡蠣科牡蠣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越南南海馬來西亞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出現於潮下帶至水深30米左右,生活在水深15-30米左右的淺海,有時會出現在低潮線下數米處。

形態性狀

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貝殼大而堅厚,圓形或卵圓形。兩殼幾同樣大小。左殼凹下很深,右殼比較平坦。右殼殼頂部鱗片癒合,比較光滑,其他部分鱗片密薄而脆,呈舌狀,緊密地以覆瓦狀排列;自殼頂射出肋數不明顯,耳突或有或無;殼面顏色以肉色或灰色為基色,並混以紫、褐、青等色;殼內面黃色雜以灰色;殼頂二側有單行小齒;一般背緣的小齒多於腹緣,肌痕心臟形,位於中央背側,自前背角斜向後腹角,多為肉色。左殼表面環生堅厚同心鱗片,殼表為紫紅色、褐黃色或灰青色;附著面多用左殼的頂部;殼內面鉸合面較狹,韌帶槽短小,槽長稍大於槽闊,成三角形。

生態習性

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終生營固著生活,不能脫離固形物而自行移動,它的一生公文有開殼和閉殼運動。運動時只限於右殼作上下挪動。牡蠣通過貝殼運動進行呼吸、攝食、生殖、排泄和渡過不良環境。不同種類的牡蠣,對外界環境,特別是對溫度和鹽度的適應能力是不同的。中國養殖的牡蠣均屬廣溫性,在-3~32℃的範圍內都能生活。海區鹽度的變化狀況是選擇養殖場地不可忽視的條件。近江牡蠣和長牡蠣屬於低鹽度種類,主要分布在鹽度為10~30‰(比重1.006~1.022)的河口和內灣。密鱗牡所處的鹽度環境比較窄,適應範圍為27~34‰(比重1.020~1.025)。褶牡蠣分布在環境多變的潮間帶,對鹽度的適應能力傾向於近江牡蠣。大邊灣牡蠣一般生活在低潮線以下,對鹽度的要求傾向於密鱗牡蠣。牡蠣的餌料種類主要是單細胞浮游生物和有機碎悄。攝食無特殊規律性,一般水在25℃以下,10℃以上時攝食旺盛,在繁殖期,攝食強度減弱。

繁殖習性

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有雌雄同體雌雄異體兩種性現象,它們之間還經常發生性別轉換。同一個個體在不同年份或季節,其性別以不同。胃周圍是生殖腺的主要分布區。雌雄性腺均為乳白色,外表很難分辨。成熟的卵子呈圓球形,未成熟的卵子一般呈梨形或多邊形。精子分頭尾兩部分,頭部一般圓球形,尾部較長。年滿1齡性即成熟,開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卵生型和幼生型兩種。牡蠣的繁殖期隨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即使同一種牡蠣,由於生活海區不同,繁殖期也不同。就是同一海區,由於海況條件的變化,不同年份,繁殖期也有先後。牡蠣的繁殖期,大都在本海區水溫較高、密度較小的幾個月份里。  

採制採收

密鱗牡蠣全年均可採收。由海水中牡蠣固著的岩石上取下或退潮時到海灘上拾取,若人工養殖的則由木筏上取下,加工:除去肉食用;取殼洗淨,曬乾,生用或煅用。

營養保健

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肉肥美爽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據分析,乾牡蠣肉含蛋白質高達4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牛磺酸等營養成分。鈣含量接近牛奶的1倍,鐵含量為牛奶的21倍,是健膚美容和防治疾病的珍貴食物。
《本草綱目》記載:牡蠣肉“多食之,能細活皮膚,補腎壯陽,並能治虛,解丹毒”。現代醫學認為牡蠣肉還具有降血壓和滋陰養血等功能。
密鱗牡蠣肉由於味鮮美,營養全,兼能“細肌膚,美容顏”及降血壓和滋陰養血、健身壯體等多種作用,因而被視為美味海珍和健美強身食物。在諸多的海洋珍品中,許多人惟獨鍾情於牡蠣。西方稱其為“神賜魔食”。日本人則稱其為“根之源”。還有“天上地下牡蠣獨尊”的讚美詩句。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雅士都與牡蠣結下不解之緣。
據資料記載,義大利和維多利亞皇帝餐餐不離牡蠣;拿破崙一世在征戰中喜食牡蠣以保持旺盛的戰鬥力;美國前總統艾森豪病後每日吃一盤牡蠣以加快康復;中國名人宋美齡也經常食用牡蠣,以保持其容顏之美。

食用方法

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

密鱗牡蠣的食用方法較多。鮮牡蠣肉通常有清蒸、鮮炸、生炒、炒蛋、煎蚝餅、串鮮蚝肉和煮湯等多種。配以適當調料清蒸,可保持原汁原味兒;若食軟炸鮮蚝,可將蚝肉加入少許黃酒略醃,然後將蚝肉蘸上面糊,用油鍋煎至金黃色,以蘸油、醋佐食;吃火鍋時,可用竹籤將牡蠣肉串起來,放入沸湯滾一分鐘左右取出便可食用;若配以肉塊薑絲煮湯,煮出的湯白似牛奶,鮮美可口。牡蠣肉亦可加工成乾品,稱為蚝豉。若把鮮牡蠣肉及汁液一起煮熟曬乾或烘乾後便成為熟蚝豉。若要保持全味則不煮,將牡蠣肉直接曬乾,便成為有名的生曬蚝豉。蚝豉食用方法也各式各樣。
鮮牡蠣肉青白色,質地柔軟細嫩。歐洲人稱牡蠣是“海洋的瑪娜”(即上帝賜予的珍貴之物),“海洋的牛奶”,古羅馬人把它譽為“海上美味——聖魚”,日本人則稱其為“根之源”“海洋之超米”,它是惟一能夠生吃的貝類

藥用價值

化學成份

殼主含碳酸鈣,少量磷酸鈣、硫酸鈣、鎂、鋁、氧化鐵等。肉含糖原,牛黃酸,10種必需的胺基酸,谷胱甘肽,維生素A,B1,B2,D,E以及銅、鋅、錳、鋇、磷、鈣等。

性味歸經

殼味鹹、澀,性涼。肉味甘、鹹,性平

功能主治

殼:滋陰潛陽,鎮驚安神,澀精斂汗,軟堅化痰;肉:鎮驚,滋陰養血。殼用於眩暈,失眠,盜汗,頸淋巴結結核,遺精,崩漏,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肉用於煩熱失眠,心神不安,丹毒,頸淋巴結結核。

用法用量

殼3~9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肉搗敷。

藥理作用

酸性提取物對脊髓灰質炎病毒、流感病毒A有抑制作用。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