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海螂

砂海螂

砂海螂(Mya arenaria)俗稱大蚍、蚍蛤。瓣鰓綱、海螂目、海螂科。系暖溫性底棲貝類。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砂海螂砂海螂

貝殼呈長卵圓形,殼大而厚,兩殼抱合時前後均有開口。殼頂突出,位於背緣中央偏向前方,兩殼頂緊接。無小月面和楯面。殼前端邊緣圓,後緣稍尖,腹緣廣弧形。殼面稍膨脹,腹緣特別扁。殼面粗糙。生長紋細密,凸凹不平。無放射肋。殼面被黃色或黃褐色殼皮,脫落後易呈白色。殼內面白色。鉸合部極窄,左殼頂內有1個向右殼頂下伸出的匙狀薄片,右殼頂下方有1個卵圓形凹陷,與左殼匙狀薄片共同形成1扁的韌帶圓槽,內韌帶附在其中。水管極長,約為殼長的4倍,死後外露。

生活習性

棲息於潮間帶下區至水深數米的泥沙底質水域海底。穴居生活,深度可達30—50厘米。主要食物為硅藻類。雌雄異體,體外受精。不到1齡可達性成熟。生殖期7—8月。

分布

黃海、渤海。

價值

常用齒耙型漁具捕撈或用鐵鏟手工零星挖取。肉味極鮮美,特別是水管部非常可口。經濟貝類。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