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蚶

毛蚶

軟體動物門(Mollusca)雙殼綱(Bivalvia)列齒目(Taxodonta)蚶科(Arcidae)毛蚶屬海產經濟貝類。分布於西太平洋日本、朝鮮、中國沿岸。在中國,北起鴨綠江,南至廣西都有分布,萊州灣、渤海灣、遼東灣、海州灣等淺水區資源尤為豐富。因食用後常引起食物中毒,現已被上海市納入“禁食”行列。

基本信息

生活環境

生活在內灣淺海低潮線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尤喜於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4-8米居多。
毛蚶幼貝脫離附著基轉入潛居生活主要與水溫及個體大小有關。當水溫降到19℃時,體長≥45mm的幼貝80%開始脫離附著基,轉入潛居生活時間是在當年的9月中旬~10月上旬;體長45mm基本不脫離附著基。同種規格的幼貝潛居後比在附著基上生長快36%。幼貝生長最適宜水溫是20~26℃,20℃以下生長逐步減慢,到7℃時基本停止生長,停止攝食

形態特徵

成體殼長4-5厘米,殼面膨脹呈卵圓形,兩殼不等,殼頂突出而內卷且偏於前方;殼面放射肋30-44條,肋上顯出方形小結節;鉸合部平直,有齒約50枚;殼面白色,被有褐色絨毛狀表皮。
生物學特性:
消化器官由口、食道、胃、腸、肛門、所組成。主要食物為硅藻和有機碎屑。生殖腺包在消化腺(內臟團)的周圍,性成熟時雌體性腺村(紫)紅色,雄體黃白色,生殖孔開口在後閉殼肌的腹面,
毛蚶毛蚶
左右各1個。卵(卵徑50-60微米)在海水中受精孵化。生活在渤海遼東灣的毛蚶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產卵;繁殖期間有2-3次精卵排放高峰,每次間隔約半個月。殼長4厘米左右手個體一次排卵量可達200萬-300萬粒。產卵水溫多在25-27℃間。幼蟲在海水中浮游,以擔輪幼蟲期進入D形幼蟲,在150微米時殼頂開始明顯大於殼高,近長卵形;殼長達220微米以後出現“眼點”,即將進入附著變態生活。整個浮游期約需16-17天。幼蟲結束浮游生活後,以足絲附著在砂粒、貝殼、海藻等固體物上。足絲呈帶狀,終生存在;脫落後有再生附著的能力。殼長達1.2-1.5厘米時,落入海底進入淺埋生活,約經2-2.5年長成成貝。
常見的殼高3厘米,殼長4厘米,寬3厘米。殼質堅厚,長卵圓形,通常兩殼大小不等,右殼稍小。背側兩端略顯稜角,腹緣前端圓,後端稍延長。殼頂突出,向內捲曲,位置偏向前方,兩殼頂距離不很遠。殼面有放射肋35條左右,肋上有方形小節結,狀似瓦壟。生長紋在腹側極明顯。殼面白色,被有褐色絨毛狀殼皮。殼內白色,殼緣具齒。鉸合處很窄,呈直線形,齒細密。

分布和產季

我國近海海域均有分布,小滿後毛蚶產卵停止、個體肥滿時即可收穫。以遼寧、山東和河北省沿海產量最多,產期多在7~9月份。北部灣也有一定數量。
國內分布:遼寧(大東溝,莊河,石城島,大連,金州,長興島,營口,
毛蚶毛蚶
蓋平,葫蘆島),河北(北戴河,洋河田,澗河,塘沽),山東(羊角溝,煙臺,榮城,石島海陽所,五壘島,麻姑島,青島),江蘇(連雲港,大豐,如東),浙江(定海,嵊泗,順母塗,樂清蒲岐),福建(平潭),廣東(潮陽)

免疫學影響

A肝流行是由於人吃了不潔的毛蚶引發的,這個例子中毛蚶屬於傳播媒介(生物性傳播)。其感染與居住條件、衛生習慣及教育程度密切相關;水源、食物被污染也可呈爆發流行,例如1988年上海A型肝炎大流行主要由於食用HAV污染的毛蚶引起。

食用方法

毛蛤拌菠菜

口味:味道鮮美,清爽可口
主要材料:毛蛤250克、菠菜250克、生薑1小塊、大蒜4瓣
毛蚶毛蚶

調味料:香油2小匙、香醋1小匙、精鹽1小匙、味素1/2小匙
1、將毛蛤煮熟取肉,姜、蒜洗淨後切末;
2、菠菜挑洗乾淨,焯水過涼,瀝乾水後切成段;
3、將毛蛤、菠菜、鹽、醋、味素、香油、薑末、蒜末拌勻,裝盤即可。

醬爆毛蚶

1、買回來的毛蚶入到鹽水中泡兩個小時,吐淨泥沙,沖洗乾淨後撈出備用;
毛蚶毛蚶

2、豆豉醬加適量清水調勻,姜切片、青紅椒切片備用;
3、鍋中油七成熱時,放入薑片炒香,再放入稀釋好的豆豉醬稍炒,放入青紅椒片和毛蚶,再倒入少許料酒,炒至完全開口即可。一定要熟。

其他方面

涼水下鍋,然後加入蔥、姜、鹽同煮,毛蚶開嘴即熟。可直接食用。做湯:
毛蚶毛蚶
蔥姜爆鍋,用菠菜或韭菜做湯,等鍋開後下熟毛蚶肉和雞蛋,開鍋即成。包餃子:熟毛蚶肉剁碎,與韭菜(切碎)、粉條(切碎),雞蛋(可生可熟,熟的要炒碎),然後加植物油,攪拌均勻,包的時候,加鹽、味素。

軟體動物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